文丨唐剑锋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行,再次有立言”。古人将这“三立”,作为激励人生的“三不朽”。立德的意思是: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立行的意思是:积极行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立言的意思是:在实践之后再次反思,再发表观点言论。


  “立德”是指做人,“立行”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每个人在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选择时,一个人的觉悟,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会展现出来。只有把立德、立行、立言作为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才会接近纯粹。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生活日趋复杂、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刺激诱惑的时代。注重修身立德,是提高党性的需要,也是增强抵御风险的需要,更是建功立业的需要。只有“立德”有信的人,才能光明磊落,在利益取舍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在原则和权力面前,有坚定的政治定力。“立德”有信,就是做人忠诚老实,襟怀坦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普通人而言,只是“德行”,只是为人;而对共产党人来说,则是“党性”,则是理想信仰坚定,则是为人处事用权交友的风向标。


  修身立德,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阵子的事,更不是应景的事。修身立德,就是“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修身立德,就是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修身立德,贵在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少一些觥筹交错,多一些体察民情;少一些莺歌燕舞,多一些学习读书”;努力在工作中,在学习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人品、道德、觉悟、修养档次,努力做一名党性纯粹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名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的人,“为人忠诚、处事诚实”的人。


  “立行”是立竿见影,不练“嘴上功夫”;是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是勇于担当,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时期;嘴上功夫、笔上功夫再好,也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不流血流汗,不真抓实干,不勇于担当,就都没有用。此时需要“真行”,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才能在“向我看齐”中为干部群众做出表率。


  有道是:“言为心声”。“立言”就是求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好大喜功的领导,就会爱听赞扬之语,听不进反对之声,做不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在他的讲话中、报告中,就会竟是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空话、大话,就是没有群众想听愿听爱听的真话、实话、家常话。尽管说得头头是道,就是脱离实际,说不到群众的心坎上;他们信誓旦旦,只是作秀,压根儿没有打算付出汗水去实现。


  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一个强大的人。强大的人,一定是把“立德”“立行”“立言”作为“人生三不朽”,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作为一生的追求;他们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强大,才是这个世上真正的强大。一个人有政治定力,有理想信仰,从不懈怠,坚守党性不动摇,一定是按立德、立行、立言标准行事的人。


  立德、立行、立言,既是对做人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党性纯粹的试金石。用这样的标准量一量,就知道你是不是一名党性纯粹的人,是不是把求真务实放到首位,是不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不是坚持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标准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