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天津市委党校教授漆玲、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寇清杰做客北方网《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各位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会客厅,我是主持人辛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治国理政推动的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今天目中请到了两位嘉宾,来为得到普及关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具体内容。
寇清杰:主持人好,各位北方网的朋友们大家好。
天津市委党校教授漆玲做客北方网《新闻会客厅》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他们是天津市委党校教授漆玲,欢迎漆教授。
漆玲:主持人好,各位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寇清杰做客北方网《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还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寇清杰,欢迎您。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了很多的这些方针和战略,请问一下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
漆玲:我个人认为理解四个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不同的层次。首先得了解的就是它的含义,就是这四个全面到底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1979年开始就已经了解到,在中央政策里已经有小康这个概念。那邓小平在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提到了“小康”概念。当时的“小康”主要还是温饱问题的解决。
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一个奋斗目标。到十八大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非常明确的强调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的发展。一方面是说强调了“全面”,另一方面强调了我们是要建成。因为现在离2020年非常近了,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第二个全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应该说主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我们可以把全面深化改革,中央的这种设计,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因为从十八大开始,已经在总体部署当中涉及到五位一体。就是增加了“生态文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设定当中,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这样的一种视角去看,中央在顶层设计当中涉及到的是“六加一”的格局。
所谓“六加一”的格局,就是从全社会的视角去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还涉及到了国防军队。前面五个方面实际上是正常态的方方面面的部署。但是,总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总要应对的外来的事情,那就必须有军队和国防。这就是“六”,那么怎么保证去实现,必然有“一”,就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制度也有改革的问题,这就是现在涉及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由于十八届三中全会谈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所以2014年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改革开放虽然是我们进入新时期的标志,但此前的改革都是分领域的。比方说,往前推十年,两个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大体上讲的都是经济。两个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讲的是党的职能能力;十七届四中全会讲的是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两个都讲的是党建。两个五中全会,包括10月份要开的五中全会都是为规划做建议。经济有了,党建属于政治领域。那么还缺少什么呢?缺少社会建设,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讲的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部署的是文化问题。
总体来看,在部署改革的时候,此前基本上是分领域展开的。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全面,就是我刚才说的“六加一”的格局,这是第二个全面。
第三个全面就是依法治国。讲到依法治国,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十五大,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献当中,全国代表大会当中明确的提出依法治国。但是今天的依法治国跟那个时候的依法治国不能同日而语,这里头一个是强调的是全面,另一方面在全面的推进当中要讲的是四个环节。
所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任务那180项改革都展示清楚的时候,格局基本上是“三三四五”的格局。
所谓“三”,第一个“三”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第二个“三”是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四”实际上就是四个环节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就是五大体系,就是法规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
第四个全面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主要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的时候提出来的,一经提出以后,就在各重大会议上多次的持续的强调,从严治党。主要强调从严治党的责任,把思想建设跟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作风问题,所以在解决作风问题的时候强调自我,得有自我提升、自我严格的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这就是从每一个全面来看它的内涵,是从含义的视角去讲。实际上,现在在四个全面当中,跟过去不一样的方式就是,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系统必然涉及到的就是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主持人:刚才您把这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给我们讲解了一下,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的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有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那么这四个全面它都有什么样的一个逻辑关系呢?
漆玲:我觉得,涉及到逻辑关系的问题,首先应该确认的就是它是一个有机系统,或者说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全面在整体当中都有它的地位作用,或者说每一个全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是一个整体,就得看它们在这个整体当中的地位作用。我个人认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呢,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作为战略部署来看呢,这是我国马上要追到的战略性的目标。这种目标对于其他三个全面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引领,这就是它的作用。那么最后一个全面从严治党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根本的保障。也就是说,目标实现不实现、能不能实现、怎样实现,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党的领导,所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的保障。
那么怎么推动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涉及到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两个决定。那在两个决定的说明当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的这两个决定实际上是姊妹篇。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去比喻它的话,应该说这是大鹏之两翼,车之两轮。怎么推着这个实践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的问题呢,一个轮子是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另一个轮子就是依法治国。法制本身是需要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改,但又不能随意不能任性,需要遵循法的原则。所以在这里来看,它们共同起的作用就是支撑的作用。所以四个全面展示的逻辑关系就是“总分总”的关系,这是从一种视角看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寇清杰:刚才漆老师已经从总分总这个角度去谈了一下,我主要是从这四个全面当中的每一个全面,它在这四个全面当中的地位和作为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四个全面之间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每一个全面都有它自己的战略作用、战略地位。这一点从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当中应该能悟出、梳理出它的一个其中的战略脉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当中的目标,这是目标,这刚才漆老师讲过了,目前看来,实现这个目标好像时间很短,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说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那么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关键一招,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它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是要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以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的。这是从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是关键。那么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中的保障,起到保障作用,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全面依法治国。它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是鸟之两翼,它的目的实际上都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不同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推进改革,是从制度层面。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法制层面。所以这两者是互相补充、互相协调。就是说,改革必须要以宪法为基础。那么深化改革也是为了进一步的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当中的基础,因为党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是历史决定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已经反复证明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应该说也是正在被实践、被现实进一步的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需要靠中国共产党,应该说这是全社会的共识。所以说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为下一步的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说四个全面涵盖了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层面,可以说就是一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路线图。
漆玲:从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方面做了一些分析以后,无论是从什么视角去看,都需要把握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全面”。在这里头每一个都是全面,那么四个加在一起相互的连接还是构成一个全面。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的问题?因为要从总的状况去看,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客观的形势。那么从过去的状况来看呢,可以单科独进,可以剑走偏峰。但是从现在的实践本身来看,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话,再按过去的单科独进的方式去推进实践应该说已经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我们必然要涉及到就是全面,而从全面的这样一个关键词来看呢,它的表现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直接的去概括出来的话,就是涵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个层面,它要求我们在实践当中去践行,涵盖着所有的主体,没有谁说我可以置身事外。
另外从时间纬度去看,它是贯穿着实践的全过程。所以这三个全本身都意味着这个全面的关键词,是把握这问题的重点。
从本质上来看,它是战略思考,每一个全面实际上都是一个战略思想。刚才寇老师也提到的,从战略地位去看待总体设计的话,应该用战略思想去看。
比方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实现了。但问题是真正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从长远的视角去讨论问题,从更宽广的空间去讨论问题。因为战略本身就涉及到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宽广。另外党解决长期执政问题的话,从严治党是其中应有之意。所以我觉得,我们在理解四个全面的时候,需要的把握的它的“新”,因为只有把握这“新”,我们在实践当中才不被动。中央决策哪些是新的呢?内容新、思路新、目标新、工作部署新,那么工作要求新。这一系列都是新,这就是从基本内涵的一个方面去了解它。
实际上真正理解四个全面还需要了解的就是它怎么实现。就是说从战略思考来看。不光是定了一个调子,定了一个框架,给了一个蓝图。它必然涉及到路径是什么,具体部署是什么,保障是什么。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10个问题到12个问题到18个问题,理论是不断的丰富的,理论要素是在不断增加的。那么关键问题是什么?不管是我们学10个问题还是12个问题还是18个问题,头一个问题讲的都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的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这样的话呢,实际上把它和我们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一些冲突、矛盾、斗争连接起来,我们再去深刻理解,为什么要提两个巩固。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必须坚持的一个路径。而在路径确定的条件下,讲具体的部署。那么具体的部署就包括刚才咱们提到的五位一体,方方面面。
理解战略思想,我觉得应该从宏观到具体,方方面面都有一个把握,在这样一种把握当中,再去看它的定位、它的内涵,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
除了我们对五位一体进行具体保障的条件下,恐怕还要对军队、国防,对对外关系进行一些具体的设计。所以这实际上都是在这个总体的思考当中的。
主持人:咱们谈完关系以后呢,特别想了解一下就是这四个全面它的背景是什么呢?
寇清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或者战略思想的提出,它的大的背景当然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从人类历史和现实来看,要实现大国的复兴和崛起,对战略有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复兴和崛起关键是在战略。
从当前来看,在国际关系当中大国之间的较量,实际上说到底也是在拼战略。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以后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跟中国30多年以来,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以后,必然要提出的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个30多年的时间来看,十八大之前我们国家主要是在蓄势。因为过去国家实力、经济实力都不强,处于蓄势的阶段。就是说我们韬光养晦,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经济。
十八大以后,可以说进入了一个谋事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国家实力增强了,我们需要去主动谋事,而不是被动的去发展经济。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个高度警惕来概括中国当前的时局,就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接近了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的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的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我们目前我们的信心所在,我们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他也提出了三个高度警惕,就是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副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就是说我们在取得这些成就的时候,我们在实力得到巨大提高的时候,我们同时还面临这样一些危险,这个实际上就说明了我们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从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这方面要通盘考虑,中国未来的发展。
所以这个应该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的一个大的背景,四个全面的提出对整个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既是对过去百年的历史承接,也铺展开未来百年的宏观蓝图。我相信随着四个全面的落实,中国发展将从量变到质变,出现一个重大的飞跃。
富强、民主、自由、公正,这些美好期盼,应该说是都在“中国梦”体现了。这些美好期盼也将变得触手可及。这是它的一个提出的背景。
漆玲:刚才寇老师谈的是这个整个的背景问题,我们也可以更直接的或者说更接地气的看看这个现实针对性。那么从现实针对性来看,我觉得咱们可以引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特别提到的就是这个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寇老师刚才谈到的这个一些具体的情况,实际上都是对理论提出了需要,正因为有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在战略方面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战术。从这样一个视角去看,习总书记提到的这四个全面,它一方面有宏观的背景,与此同时,它有现实的针对性。这种现实的针对性,恐怕就是现在的阶段性特征,就是“新常态”。新常态仍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去思考。
现在经济的新常态大体上可以分四个层面。中国现在仍然是中高速的发展,在优结构的前提下要诉诸于新的动力,但是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解这个“中高速”,因为2008年9月15号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标志金融危机爆发。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我们国家GDP增长一直是两位数。今年两会确定的是7%左右,去年实现的是7.3%。有人觉得GDP从两位数一下掉到7了,这怎么还算中高速?我觉着可以从两个视角去看,第一就是看基数,因为基数小长的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现在的基数已经是非常庞大了。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涨7%,应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第二,从国际上来看,十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都有这样的历史。连续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就不是很多国家都经历的了。而连续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绝无仅有。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是第四个十年,在基数大的前提下,我们又进入到第四个十年的快速发展,不能说这7%是增长不快的。所以在看待现实问题的时候,还需要有一些辩证的观点。从经济上来看,有它的常态,那么政治有没有呢?政治应该说也有它的新常态。从政治上的新常态来看呢,主要涉及到的就是中央的顶层设计。在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党的建设,毫无疑问,要反腐。对外关系也是中央顶层设计的一个方面。而目前来看,热点的问题就是一带一路。而一带一路绝对不是中国的独唱,它应该是各国家相互关联起来的合唱。从文化上来看,现在的常态可以用四个更加去概括:一个就是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第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第三,保护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第四,提升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使现代文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要求更加迫切。这就是文化上的新常态。
而从民生问题,也就是社会建设方面来看,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上今年两会,特别关注了保健问题和教育问题,这是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的两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生态文明方面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概括新常态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从新常态本身去看,一方面我们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从这五位一体的建设推进来看,中国已经上水平上台阶了。
但中国面临着外部的挑战,从自身的难题来看,需要战略思考、宏观的把握和中央的顶层设计。我们现在要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考,最关键的是“战略”俩二字。
另外,中国面临很多的难题,经济上的难题、政治上的难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也得有宏观的思考,不是一时、一事的商议和方案。
主持人:谈到了就是关于有一些方面的难题,当然我们要出台一些的政策,我们特别想知道习总书记在治理国政思想的理论品质,也就是他的理论特色,还有就是理论的根据和理论价值都是什么呢?
寇清杰:四个全面这里布局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论,可以说,四个全面是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在当代中国的正确的运用。
四个全面的辩证思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中国发展总纲,体现了全面的看问题。那么习总书记曾经讲过说,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着牛鼻子。所以这实际上它解决的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目前来看,全面建成小康进入到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说是党中央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统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系,在治国理政方面作出的顶层设计,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完整体系。刚才漆老师已经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深化改革涵盖的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系列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起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贯彻的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所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利益高远、内涵丰富,既体现了全局眼光和系统思维,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又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体现了发展地看问题,也就是说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是它的与时俱进的这个品质。
那么在九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么一个理论。改革开放以后这30多年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当然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些基本问题。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刚才漆老师也说了,充满许多新的特点,已经经过一个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发展之前要少,实际上发展起来以后可能问题更多,面临着很多陷井。那么主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等等,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探索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呢有机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联系地看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的思维方法。现在实际上影响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一些复杂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的重大关系。四个全面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处理治国理政若干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它统筹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四个全面之间它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思维、理论价值。
漆玲:可以通过咱们刚才的分析把它做一个提炼,在理论上四个全面有继承、有创新。它跟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同时又有与时俱进,这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发展来看。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就是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当中会看到不断丰富的内容,就是因为有新的问题,就有新的理论建树。这是从理论本身来看。从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候还应该看到的,就是它立足于发展的全面,但同时又带有一些具体操作性的内容。就是刚才咱们提到的具体部署。
另外从时间层面来看,我们一定会发现,要揭示问题肯定要站在现实的平台上,但是要找原因一定要回溯历史。但是我们不仅是回溯历史回头看,我们还要向前看,这也是它的一种思维品质。所以如果做一个总的概括,第一,四个全面关注整体,强调协调的综合性。第二,四个全面体现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性。第三,四个全面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当中,非常突出的一个价值取向。
第四,四个全面源于实践,具有指导实践的应用指导性。四个全面不光是从理论上有继承、有创新,实际上这种理论创新,是从实践来的,源于实践。另外,四个全面在指导实践的时候又凸显了它超越现实的这样一个特点。
主持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最终的目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是什么呢?
漆玲: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看,它不仅有客观的根据,还有理论的根据。理论的根据总的来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因为马克思曾经说过,“我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实践是人的物质的活动,这本身就是唯物。强调实践必然要强调就是实践主体,就是人,就是人民群众,所以以人为本,唯物论的立场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那是一回事。正是从这样一个立场出发,才会有我们针对现实的这样一种战略思考。以往我们关于唯物论的理解恐怕有偏差,就是见物不见人,把唯物论在任何论喻当中都认为它是对的。实际上这里有误区,在人和物之间那么我们应该唯谁?这就会陷入到我们过去的理解,就是唯物,把人丢了。从四个全面的价值,或者说四个全面所实现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看。第一,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四个全面体现着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因为它把大家的心声、追求涵盖起来,我们要追求目标、我们怎么达到目标、怎么保证我们达到目标就是它的理论意义。第三,四个全面是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
主持人:我们知道了四个全面是什么,然后又谈到了为什么要执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我们特别想在接下来呢就是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在这个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当中目的是什么,我们如果做的时候它的问题,就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漆玲:我觉得学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该诉诸于自觉,而不是自发。那么既然要诉诸于自觉,就必须明确的就是咱们为什么要学,也就是说了解我们学习的目的在哪。第一个目的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因为中央有顶层设计,但是这种设计是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方面的实践把它落实下去的,如果说这个顶层设计只是一纸空文,只是我们嘴里头的口号和公式的话,这个设计就没有现实意义了。所以最根本的是我们在实践领域当中需要了解中央的设计,然后从思想政治行动上跟中央保持一致,推动齐心、达到协力。第二个目的是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因为四个全面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和理论品质,有着许许多多的理论创新,有中央的顶层设计,可以了解在顶层设计当中的思路,通过学习可以提高素养。第三个目的就是可以了解到中央要处理什么样的难题,宏观层面当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推进实践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朝着这个解决难题方向进行,成为突破瓶颈问题的一个突破点,我们就可以呼应中央的顶层设计。第四,解决领导的能力问题。从现在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的领导力量,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导干部恐怕都面临着一种本领恐慌。我们学习中央的顶层设计了解这其中所包含的方法,体现的内容,可以解决我们领导的能力问题,治理的能力问题。第五,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和热情。因为不是8000多万党员从事这项实践,是要带动13亿人去共同从事的实践。通过宣传、解读,可以使大家都了解中央的决策。我们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力量,共同来推进我们的实践。四个全面所包含的闪光的思想和理论的精华,可以使我们充满信心,可以使我们激发斗志,可以使我们在相互鼓励当中携起手来共同进步。
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问题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意全面准确。如果学习只是停留在口号和公式上的话,并不了解实际上怎么样去实现,就成了公式化的东西了。所以最关键的是在全面准确的理解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给四个全面这个战略思想一个定位。
第二,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当中去理解四个全面,历史是我们的借鉴,而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要想推进现实向未来发展,我们得借鉴历史,不能停留在现实。我们必须超越,必须创新。
第三,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四个全面指导思想,在现实当中的落实来看,我觉得行走于中国和世界的当前和未来。实践还会发展,不会停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在理解现实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个动态的把握过程的思想。第四,注意普遍、特殊和个别的关系。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普遍当做一般,和个别直接的关联。实际上一般和个别是没办法直接关联的,中间一定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特殊。特殊作为中介把普遍和个别连接起来。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普遍的话,那我们的工作实际那就是从个别的角度讲,当然特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做普遍,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工作是个别,中间环节那就是党的方针政策。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在相对的意义上去看待普遍、特殊、个别。而不能简单的两两相对。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从这个微观的角度来看如果去践行四个全面,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寇清杰:从这个微观角度实际上主要应该还是从人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然是国家的大战略,是顶层设计,是国家大事,是党的大事。但是它跟每个人也是息息相关的。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应该说是需要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包括我们在工作当中,在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应该说都可以为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工作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每个人在工作当中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本身实际上就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就是对四个全面的贡献。
在生活这个层面,作为生活当中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要求相适应,应该为四个全面的推进作出自己的贡献。工作方面我们添砖加瓦,生活方面我们应该兴利除弊。什么叫兴利除弊?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要尽量做一些能够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杜绝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这里当然包括的很多,比如环保层面。大家抱怨环境不好,空气污染,生态失衡,但是我们也可以作出自己的努力,可以以绿色、环保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生活。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能源消耗等。 大家不要小瞧生活方式,它的作用实际上是非常大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尤其是整个社会多数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使社会状态发生很大的改变。如果工作层面和生活层面这两个层面都做好了,实际上我们就是每个人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中国这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一份努力。
主持人:二位教授今天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非常感谢二位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