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几十年,见过大官小官很多官,从省长、市长、县长到乡长都见过。


  我的体会是官越大越平易见人;官越小的,越不好打交道。很多人不明究里,其实仔细琢磨你就明白了:大官只管原则,不管具体;小官管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实在的事儿。小官的一句话,往往决定着你开门还是关门。


  我年少时就参军来到部队。先是在新兵连训练了两个多月,后来参加了卫生员培训三个多月,然后来到了七分部司令部警通连当卫生员。整个7分部领导机关,只有我们一个连队,担负着首长机关警卫和通讯任务。我在连长指导员屋里看到的电话号码表,一一数来,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加上副部长,副政委以上的首长有四五十名。这还不算那些正团副团的处长和科长们。我记得曾和战友们开过玩笑,团以上首长要是配齐警卫员,我们连队人还不够。


  那时我经常去机关卫生所,偶尔还在那里帮过小忙,曾经给政委做过按摩,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那种,只是从足踝部向上很温柔的按摩到腰部。有一次一位副部长的孩子急需要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门诊,我那天很荣幸地当了这个差,而且坐的是华沙牌小轿车。我记忆中当时整个分部机关只有两辆小轿车,另一辆是上海牌。小轿车当时是为部长政委配备的,一般首长很难坐上。这是我第1次也是唯一一次乘坐华沙牌小轿车。


  因为见首长的次数多了,胆子也就大了些,所以也就不那么怵见当官的了。至少不会见到首长就打哆嗦,吓得不敢说话。实际上。大首长和我这位小战士隔着几十个层级呢,他们见到我一般都非常和蔼,甚至笑嘻嘻地打招呼,而连长指导员则不同,经常把战士训得一愣一愣的,甚至能把你骂得狗血喷头。


  后来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所在单位是个县团级,因此想见市长以上的大官,基本上都是通过电视。不过偶尔也曾一睹芳容。


  左三为李海峰书记视察河北贸易大厦。左二是笔者。


  1990年7月,我在石家庄市供销社宣传科工作。7月9号下午,省委常委兼市委书记李海峰来供销社视察。陪同她来的只有市委财贸工委书记马静一人,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带记者,也没有前呼后拥的一大帮子人。我拎着照相机,可能还有个小型的录音机记不清了。我一直在近距离跟随。当时在我眼中的李书记,40多岁,非常干练清爽的中年女性形象,威而不严。她一下午视察了4家企业,在和基层的同志交谈时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最后视察完河北贸易大厦后,在会议室和市社主要领导以及基层负责同志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李书记要求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要借亚运会东风,努力创出省会城市一流水平。我印象中她是在微笑中结束这次视察活动的。


  左二为李海峰书记视察供销社贸易中心铁路运输部。


  因为没有记者跟随,所以后来就由我执笔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李海峰同志在供销社基层单位调查了解情况时说 借亚运会东风 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发表在1990年7月11日石家庄日报头版头条。


  李海峰书记在河北贸易大厦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我后来还在近距离见过更大的官,那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