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接地气的话告诉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是一个组织的“主心骨”,是党的事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官员集体能够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创造出好的业绩,促进事业健康发展。好官员向来具有底线,善于用底线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恪守党的纪律要求。反之,缺乏对纪律的敬畏,肆意践踏为官的底线,最终会落得可悲的下场。


  新的形势下,向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领导方法,努力把领导水平提升到新高度。而如何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呢?笔者认为,守住为官的底线是一条红杠杠,必须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底线思维,才能促进官员自身的成长,切实使他们心存敬畏,方能行稳致远。


  树立底线意识。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创造未来。思想的引领对树立底线意识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底线意识才能入脑入心。梳理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官员不难看出,徐才厚、薄熙来等,无不是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逐渐陷入泥潭而不自知,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违反了党纪国法,站在了人民的对面,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危害了一方。


  养成底线思维。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引领。党员干部在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情世故和纪律有所违背的情况。心中有敬畏,养成了底线思维。就能在违背原则的事情上,坚决说不,保障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缺乏底线思维,对一切事情听之任之,甚至沆瀣一气,最后在那个就会陷入“关系圈”“人情网”,成为“围猎”的对象。


  践行底线行动。党员干部在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要切实践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积极行动。不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做言行一致的人民“代言人”。明确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为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奋战到底,坚持到底。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广大的党员干部就以“行胜于言”的决绝,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用自己的行动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只有党员干部才会这样无私地为人民付出,给人民带来“安全感”。


  (四川新津 张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