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明确提出"大力选用"和"坚决不用"的鲜明导向,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那么,什么样的干部会被"大力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又会被"坚决不用"呢?


  一、"大力选用"的干部标准


  1. 政治过硬的干部


  政治标准是干部选拔的第一标准。大力选用的干部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他们能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类干部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能够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 能力突出的干部


  新时代需要的是能够担当重任的实干家。大力选用的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具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这类干部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攻坚能力。


  3. 作风优良的干部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大力选用的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能够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这类干部往往口碑好、群众认可度高,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4. 清正廉洁的干部


  廉洁是从政的底线。大力选用的干部必须严守纪律规矩,自觉接受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类干部往往家风正、品德好,是清正廉洁的表率。


  二、"坚决不用"的干部类型


  1. 政治不合格的干部


  对政治上有问题的干部必须一票否决。坚决不用的干部包括:理想信念动摇,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的;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这类干部往往政治意识淡薄,容易在关键时刻迷失方向。


  2. 能力不足的干部


  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决不用的干部包括:专业素养欠缺,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的。这类干部往往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3. 作风不正的干部


  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坚决不用的干部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这类干部往往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


  4. 廉洁不过关的干部


  廉洁自律是干部从政的底线。坚决不用的干部包括:存在腐败问题或廉洁风险较高的;家风不正、道德败坏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这类干部往往经不起诱惑、守不住底线,最终会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三、落实"大力选用"和"坚决不用"导向的实践要求


  1.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考察干部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通过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


  2. 强化监督问责


  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要求,防止"带病提拔"。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3.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4. 加强干部教育培养


  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要加强干部专业能力培训,帮助干部克服本领恐慌。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大力选用"和"坚决不用"的用人导向,为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干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