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11.5小时!小米员工自曝“工时排名”:上厕所都要算KPI?
“上个月工时排名倒数,领导让我写2000字反思书解释为什么每天只干12小时。”2025年4月24日,一位小米江苏员工的爆料,撕开了这家科技巨头“性价比神话”的B面——脉脉、小红书等平台连日被“日均11.5小时”“工时末位淘汰”等词条刷屏,而雷军刚以2200亿身家跻身中国富豪前十。当“只挣一点点”的企业宣言撞上“必须卷到凌晨”的考勤系统,打工人究竟在为谁买单?
“领导要求必须‘日均11.5小时’,但从来不发邮件,全靠开会口头说。”多位小米员工证实,部门间存在“工时内卷”:手机组要求12.5小时,汽车组蓝领月薪过万却双班倒,而外包员工“当天不满11小时次日就被约谈”。更荒诞的是,午休、会议甚至厕所时间都被纳入统计,有员工为凑时长在工位刷剧。
《劳动法》明确规定每周工时上限44小时,而小米部分部门周均57.5小时,超法定145%。劳动律师指出:即便采用“不定时工作制”,也需经审批且不得强制坐班时长。“口头通知+发后即撤”的操作,让员工面临录音取证难、书面证据缺失等维权困境。
在小米汽车量产冲刺期,雷军称“未来三年是生死战”,但高压管理反暴露战略焦虑——有员工吐槽“白天开会扯皮,晚上无效加班”。这种“用考勤代替管理”的模式并非个例:特斯拉被曝“假外企真狼性”,猿辅导员工猝死前连续18天“早10晚12”,折射出科技行业增速放缓下的畸形竞争。
“若继续压榨员工,我将抵制小米产品!”社交平台的怒火已波及品牌——2025年Q1小米用户调研显示,18-30岁主力消费群对其“员工关怀”评分骤降41%。当“性价比”标签从产品延伸到人力成本,这家曾标榜“和用户交朋友”的企业,正面临价值观崩塌危机。
同样是科技巨头,华为2024年推行“减负增效”,砍掉30%冗余会议;字节跳动试点“结果导向考核”,取代机械化工时统计。专家建议:小米可建立员工代表委员会,用OKR替代KPI;在办公系统增设“强制休息提醒”,而非“工时排行榜”。
“打工人的时间不该只是表格里的数字!”你在职场遇到过哪些离谱考核?
A. 上厕所限时打卡
B. 周末微信秒回纳入KPI
C. 加班到凌晨只为“装样子”
本文标题:日均11.5小时!小米员工自曝“工时排名”:上厕所都要算KPI?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