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推荐文章1:银行降薪实锤?合计下降5.9亿元 但人均仍超2万

  此前传言已久的银行降薪,随着上半年中报披露完毕而实锤了。各家银行的员工和薪酬数据变化也得以曝光。


  上半年,36家A股上市银行的业绩普遍下滑,资产质量承压。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薪酬也跟着出现下调。36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合计为4008.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014.3亿元,下降5.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银行聘用的合同工薪酬不算在此薪酬包中,因此实际薪酬下降的幅度可能更大。


城商行、农商行降幅领先

  今年8月初,一则关于银行大幅度降薪的传闻在社交媒体流传。传言直指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随后各大银行纷纷出来表态没有降薪的计划,但是,从目前的中报来看,降薪一事基本上是铁板钉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职工人均收入全体出现下滑,六大国有银行的收入普遍低于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上半年的人均总薪酬都没有超过20万,其中交通银行最高,为17.69万元。其次是建设银行,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3.14万元。另外四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人均薪酬包则在12万元左右。


  六大行的薪酬相比去年全部都有所下降,其中邮储银行下降的幅度较为明显,去年上半年人均薪酬为13.98万元,今年则降至12.05万元,下降幅度为13.8%。此外,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降幅也都超过6%, 工商银行则降幅较小,不到0.5%。


  股份行则财大气粗,薪酬明显要比国有大行高出一截。平安银行仍然保持收入的领先地位,上半年人均薪酬包为30.06万元,以此计算,人均月薪超过5万元。不过,这个数据相比去年同期仍出现了下降,下降了3.45万元,降幅为10.31%,在股份行中降幅排名第一。


  此前传出降薪20%的“主角”——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排名第二,为28.42万元,不降反升,相比去年同期,薪酬上涨了3.46万元,幅度为13.86%,传言不攻自破。不过,此前中信银行总行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却表示,薪酬虽然没有明确的下降,但是住房补贴、旅游费等福利取消发放。


  股份行中的明星——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总收入为25.26万元,和去年上半年相比,也是不降反升,上涨5100元,幅度为2.1%。此外,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半年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股份行中,华夏银行的薪酬垫底,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7.4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91万元,下调1.47万元,下降幅度为7.80%。


  在城商行、农商行方面,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前几位为苏农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分别为46.38万元、31.85万元、29.96万元和29.91万元;西安银行、无锡银行、青农商行垫底。从变动幅度来看,江苏银行人均收入同比下降17.67%,为众多上市银行中员工收入下滑第一,上海银行以12.53%的下降幅度排名第二。


更多是结构调整

  “最近我也看到很多报道说我们行的工资很高,但是从我拿到手的钱来看,显然是被平均了。” 一名股份行市场部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银行员工表示,平均数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每次看到“人均工资”便觉得自己进了“假银行”,大部分普通员工都是平均数上的分母。


  当然,由于所在区域、部门、职级等方面均不同,“平均数”难以准确地反映每位银行员工的薪酬状况,但“平均数”的变化仍然能反映一些问题。


  一般说来,在人工成本方面,金融机构薪酬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总额,二是每个员工的薪酬。对于工资总额,有明确的监管规定。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近两年来,相关部门正在改革国企工资决定机制。


  “其实不能叫降薪,我认为更多是工资结构优化,我们2017年、2018年就实行这种改革了。大行可能动手比较慢,所以在今年反映得较为明显。”一家城商行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银行的薪酬大概是7:3,即70%的固定薪酬和30%的浮动薪酬,现在则逐步改为3:7,即30%的固定薪酬和70%的浮动薪酬,旨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捆绑在一起。“今年我们一线员工的工资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我们也加大了普惠的扶持力度,上半年业绩也实现了正增长。我们所在区域,实体经济较为活跃,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疫情很快得以控制,企业恢复的也较快。”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1月,财政部印发《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细则》规定,金融企业集团总部职工、高级管理岗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此外,金融企业应当制定工资追索扣回制度,如在高级管理人员、相关员工职责内发生风险损失超常暴露,金融企业有权在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将已发放的工资追回,并止付所有未支付部分。


  责编 李剑华 实习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推荐文章2:银行薪酬面面观:高管大多降薪,这家银行人均成本超60万丨年报观察

  界面新闻记者 | 何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伴随着银行年报披露,高管薪酬以及银行人均成本也逐一亮相。


  整理数据可以发现,多家银行高管薪酬出现下滑,不过数据与披露情况以及统计人数相关,难以做直接对比。具体到个人,股份行高管薪酬仍处于行业高位。


  人均成本方面,国有四大行均有所上行,而股份行则多数下滑。15家A股上市银行(六大行+9家股份行)中,目前人均成本最高的是中信银行,达60.62万元。


股份行高管仍是高薪职位

  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数据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管理层(包括董监高)的2024年度薪酬总额为3.78亿元,较2023年度的4.42亿元下降14.35%。在23家银行中,多达18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出现下降。


  目前民生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排名靠前,达4048.54万元,但较去年同比下滑13.52%。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紧随其后,其中招商银行为3000万元,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为2000万元,后三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样出现了同比下滑。


  上述四家之外,管理层薪酬出现下降的还有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常熟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无锡银行、中国银行、张家港行。


  其中光大银行管理层降薪幅度达到57.88%,较去年“腰斩”(与统计人数相关)。在2024年,光大银行年度薪酬为1008.58万元,2023年薪酬为2394.26万元。下降幅度较大的还有浙商银行、渝农商行,这两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分别为1450.97万元、423.9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39.72%、33.57%。


  另外,目前交通银行、江阴银行、工商银行、青岛银行、瑞丰银行2024年管理层总薪酬较2023年有所上升。其中瑞丰银行薪酬涨幅为10.34%,2024年薪酬为1460.80万元,较2023年的1323.91万元增长136.89万元。


  不过,以上数据难以做直接的纵向比较。以光大银行为例,薪酬调整情况与具体披露情况、统计人数有关。


  光大银行在年报中表示,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最终薪酬正在核算确认过程中,待确认后再行披露。据Wind数据,目前光大银行2024年的高管薪酬统计人数为14人,2023年统计人数为18人。


  比较具有可比价值的在于在职高管,数据显示,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副行长杨兵兵、董事会秘书张旭阳的年度薪酬分别为154.48万元、153.02万元、144.45万元,分别同比下降了86.05万元、94.44万元、45.02万元。


  具体到个人,股份制银行高管薪酬仍处相对高位。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2024年薪酬为415.87万元,其2023年薪酬为79.27万元,其后补发79.26万元。不过,2023年为行长交接时间年(2023年11月至今,冀光恒任平安银行执行董事、行长)。对比前任行长胡跃飞的薪酬来看,在2022年,其年度薪酬为336.71万元。


  民生银行薪酬最高的是该行董事长高迎欣,其2024年薪酬为334.63万元,同比减少38.89万元。在2023年,高迎欣的薪酬为373.52万元,不过,在2024年11月,民生银行发布了2023年度税前薪酬其余部分,其中补发高迎欣214.21万元,意味着其全年薪酬为587.73万元。


  招商银行中,行长王良薪酬最高,为296.17万元,同比下降49.15万元。该行多位高管薪酬在200万元以上,比如纪委书记赵卫朋为279.33万元,副行长王小青为279.08万元。


  中信银行中,原行长刘成(2025年2月辞任)薪酬最高,为274.59万元,同比增长了39.34万元。交通银行中,多位高管薪酬同比上涨,比如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薪酬上升了68.85万元至137.78万元;董事会秘书何兆斌上升了68.52万元至137.73万元。


五大行涨薪,多家股份行降薪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了六大行以及9家已公布财报的股份行数据,以截至2024年末员工人数以及全年员工费用进行计算,发现2024年银行人均成本有升有降。


  六大行中,只有邮储银行人均成本出现下滑,工农中建交人均成本均有所上升。股份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也有所上升。


  从涨幅看,人均成本增长最明显的是中信银行,从2023年的56.93万元增长至60.62万元,增幅6.47%。


  中信银行员工总费用从2023年的380.83亿元上涨至396.84亿元,增加了16亿元。具体来看,增长主要来自于社会保险费以及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这两项分别增长了6.43亿元、5亿元。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

  根据介绍,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是中信集团中国内地员工参加的由政府机构设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外,中信银行为其符合资格的员工定立了一个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年金计划),此计划由中信集团管理。该行2024年对计划作出相等于符合资格员工薪金的8%供款(2023年为7%),2024年对计划作出供款的金额为人民币18.55亿元 (2023年为人民币16.90亿元) 。


  中信银行之外,农行、建行人均成本涨幅超过4%,工行、中行超过3%,光大银行、交行、渤海银行分别上涨1.66%、1.40%、0.47%。


  与此同时,有7家银行人均成本有所下行。其中降幅最明显的是平安银行,该行2024年人均成本为46.64万元,较2023年的48.49万元下降了3.83%。


  其次,招商银行人均成本也从2023年的60.37万元下滑至58.10万元,下降幅度3.77%,但该水平依然居于行业前列。


  兴业银行降幅也比较明显,从2023年的57.18万元下降至55.37万元,降幅3.17%。以上三家银行之外,浦发银行、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人均成本亦同比下滑。


  在15家银行中,目前人均成本最高的是中信银行,达到60.62万元。招商银行紧随其后,为58.10万元。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人均成本亦在50万元以上。


  六大行排名相对靠后,其中交通银行最高,为44.20万元,邮储银行最低,为32.41万元。中行、建行、农行、工行人均成本基本在34万-36万的区间。


  从员工总费用看,四大行仍排名榜首。其中农行员工费用超过了1600亿元,工商超过1400亿元,建行超过1300亿元,中行超过1100亿元。


  有股份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年内薪酬,包括年终奖在内并无过多变化,不过“每个分行情况不一样”。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对合理,银行业本身降薪压力并不大。“部分股份制银行薪酬市场化程度较高,薪酬水平与业绩挂钩较为紧密,在目前情况下小幅波动是正常现象。”


  从员工人数看,国有大行以及大型股份行依然是“大户人家”。2024年末,农行、工行员工人数超过40万人;中行、建行超过30万人;邮储银行接近20万人;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在10万人左右。


  同比来看,年内有7家银行员工出现缩减。其中工商银行大幅减员4093人,平安银行减少了2108人,中信银行减少了1425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银行大幅增员5826人。同时,农行增加了3713人,浙商银行增加了2331人,兴业银行增加了2147人,交通银行也扩员了1471人。


  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员工人数在2024年小幅扩张,分别较去年末增长了672人、485人、400人。


  “下一步,银行业薪酬管理的重点优化结构,从期限结构看,应推出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提高长期激励力度;从人员结构看,向重点岗位、重要人才倾斜,如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董希淼表示。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推荐文章3: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最高降幅82.4%

  近年来,在业绩承压必须“降本增效”的现实下,多数银行高管薪酬不可避免出现缩水。


  《财经》据Choice和银行2024年财报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33家银行管理层(包括董监高)薪酬总额出现同比下降,占比78.5%,最高降幅达82.4%。同时,受薪酬结构调整影响,不少银行出现“高管降薪、员工涨薪”现象。


  从降薪后的绝对值看,国有大行高管普遍受“限薪令”影响,而拥有更加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的中小银行,高管薪酬则继续领跑,个人薪酬最高者超400万元。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结构调整渐次落地


  “降息潮”之下,银行高管薪酬也明显缩水。


  《财经》据Choice和银行财报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管理层(包括董监高)2024年度薪酬总额为7亿元,较2023年度的8.7亿元下降19.5%。42家银行中,九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同比上升,33家银行下降,后者占比78.5%。


  其中,涨幅最高的是华夏银行(SH.600015),2023年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为1745.5万元,2024年增至2399.1万元,涨幅37.5%。此外,2024年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上升的还有杭州银行(SH.600926)、南京银行(SH.601009)、青岛银行(SZ.002948)、瑞丰银行(SH.601528)、青农银行(SZ.002958)、江阴银行(SZ.002807)、工商银行(SH.601398)、贵阳银行(SH.601997)。


  降幅最高的是长沙银行(SH.601577),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降至248.5万元,2023年为1411.1万元,降幅约为82.4%。这主要是因为长沙银行多位高管薪酬尚未公布。该行在财报中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终税前报酬正在确认过程中。《财经》注意到,如2024年聘任的新行长张曼、副行长罗刚等高管,薪酬均未披露。


  光大银行(SH.601818)情况相似。该行2023年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为2394.3万元,2024年降至983.4万元,降幅约为58.9%,也主要是因为部分董监高2024年的最终薪酬尚在核算确认中。2024年光大银行高管薪酬统计人数为14人,2023年统计人数为18人。


  不过从个人看,高管降薪已成主流。例如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副行长杨兵兵、董事会秘书张旭阳2024年税前薪酬均在150万元上下,都较2023年出现不同幅度下降;招商银行(SH.600036)行长王良2024年薪酬296万元,与2023年的345.32万元相比下降了14.23%。


  高管降薪其实是近年银行业发展变局的一个反映。在息差收窄、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下,银行经营压力普遍加大,不少银行均在财报中强调“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结构性调整也是近年一个重要变量。2022年8月,《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下发,要求国有金融企业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等。


  而后,多家银行明确“价值创造”,薪酬分配向价值创造的岗位倾斜。


  例如建设银行(SH.601939)在财报中称,树立鼓励价值创造的考核分配理念,坚持薪酬资源向经营机构、前台部门、直接价值创造岗位倾斜;中信银行(SH.601998)称,以业绩贡献和能力展现为衡量标准的员工薪酬分配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将薪酬资源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郑州银行(SZ.002936)在2023年业绩会上提出“倾斜一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明确高管薪酬在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基础上,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


  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出现“高管降薪、员工涨薪”的情况。《财经》据多家银行财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农业银行(SH.601288)、中国银行(SH.601988)、建设银行、交通银行(SH.601328)、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SZ.002142)等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员工薪酬总额同比上升。


  中小行高管薪酬领跑,个人最高超400万元


  拉长时间来看,银行高管降薪早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就拉开大幕。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金融监管和银行治理中,更为关注决策层风险承担行为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更为关注治理工具对风险的内在影响机制,在此背景下薪酬制度的设计也就更受重视。”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郑子龙此前在撰文《中国银行业高管薪酬管理现状及趋势》中称。


  中国监管部门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干预和限制措施,其中包括2015年1月推出的、被市场广泛谈论的“限薪令”。


  “限薪令”文件全称《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其对中央金融企业高管的薪酬总额实施了直接限制,而后反映在国有大行高管薪酬上。


  “2014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平均水平约为110万元,限薪令实施后,2015年高管平均薪酬下降至60万元左右。近些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管平均薪酬有所上升,达到80万元左右,仍明显低于限薪令实施之前的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下称《报告》)中称。


  从2024年情况来看,国有大行高管薪酬仍多在百万元以下,中小银行管理层薪酬持续领跑。


  据《财经》统计,高管薪酬总额前十的银行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各占五席。最高者为民生银行,达4048.54万元,不过也同比下降了13.5%。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超过2000万元的还有招商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SZ.000001)、宁波银行等,除杭州银行和南京银行外,均出现了同比下滑,降幅在5%~25%区间。


  个人薪酬占据前十席的高管同样来自股份行和城商行。其中,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位列前三,2024年薪酬分别为415.9万元、334.6万元、296.2万元。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对《财经》分析称,股份制银行通常有更加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注重绩效导向,薪酬结构与业绩挂钩比例高,为吸引高水平金融人才提供了保障。在当前经济环境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高薪吸引人才的策略显得尤为突出。


  体现市场化机制的还有渐成常态的中小银行公开选聘高管。近年来,包括西安银行(SH.600928)、中原银行、渤海银行、天津银行、珠海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目的是为有效提升银行的市场化水平,改善银行机制及公司治理水平。不少岗位在招聘信息中即标出百万年薪。


  值得一提的是,除财报中披露的薪酬外,部分银行高管还存在年内补薪情况。例如2024年底,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高管薪酬剩余部分。其中,部分高管补发了超200万元的工资;也有高管的补充工资被扣回调整,出现“反向讨薪”。


  据前述《报告》统计,86%的上市银行披露已经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该制度是薪酬激励机制的一部分,也是银行治理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风险控制功能。


  “薪酬延付机制能够引导高管选择风险更低的经营策略,降低银行收益的波动性。内部债权求偿次序劣后于存款人的属性,有助于限制高管以存款人利益为代价从事机会主义行为。”巴曙松、郑子龙在前述撰文中称。


  来源:《财经杂志》


[本文标题]: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全站推荐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推荐文章1:银行降薪实锤?合计下降5.9亿元但人均仍超2万此前传言已久的银行降薪,随着上半年...
    考生回应高考被单独分到一个教室
    考生回应高考被单独分到一个教室推荐文章1:广东高考暖心一幕:盲人考生顺利入场,盲文试卷到大字号考卷2025年广...
    曾高考16次的唐尚珺到考场外加油
    曾高考16次的唐尚珺到考场外加油推荐文章1:网友今天在线等了个空!今年第16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不再高调,未公开...
    首个走出考场的学霸竟是高二体验生
    首个走出考场的学霸竟是高二体验生推荐文章1:第一个冲出高考考场的学子高考考场第一个冲出闸门的考生,堪称一...
     曝美暂停向华出售核电站设备
    曝美暂停向华出售核电站设备推荐文章1:中美刚互致贺信,美下令停止对华供光刻机,阿斯麦照做,中方回应#头条创作挑...
    夜爬华山看到火箭
    夜爬华山看到火箭推荐文章1:五岳最险?华山夜爬3000字详细攻略本文详细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给大家避避坑,...
    一地严禁自来水浇地
    一地严禁自来水浇地推荐文章1:关于严禁非法使用自来水进行抗旱灌溉的通知尊敬的用水户:当前,我县正持续遭受高...
    波音重启对华飞机交付
    波音重启对华飞机交付推荐文章1:航空业将迎来大逆转?外媒:中国航司恢复接收波音飞机【文/观察者网王勇编辑/赵...
    为何每年高考都会下雨-
    为何每年高考都会下雨?推荐文章1:为什么一高考就下雨?图:范小白今天2024年高考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
    李亚鹏持股公司强执
    李亚鹏持股公司强执推荐文章1:李亚鹏持股公司遭强执244万,两周前妻子称为缩减开支搬家至普通小区天眼查APP显...
起名网功能大全
网站首页】【回到顶部】【若水起名网】【标题: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
www.hniuzsjy.cn 若水起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