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夜经济指数保持全国第一推荐文章1:打造“24小时活力城市”,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巨鹿路上的Found 158是上海知名夜经济地标,汇集了20多家风情各异的餐厅和酒吧。连日来秋高气爽,一到晚上,尤其是双休日,这里开始逐步恢复往日人气。
El Santo墨西哥餐厅已入驻5年,联合主理人Todd说:“目前生意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八成,超出预期。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24小时活力城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的夜生活节期间,上海知名夜经济地标FOUND 158引入“进博快线”市集。
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24小时活力城市”是什么样的?白天,它呈现繁荣与繁华,是首发首秀首展的首选之地。夜晚,它点亮城市“星光”,用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的多元方式触摸城市心跳,成为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显色板”。
上海拥有发展夜间经济的优质土壤,共有近6000家品牌连锁便利店、1.3万余家营业至次日零时后的夜宵餐厅、506个运营至22时后的地铁站点;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上海夜间出行人群的规模约为338万人,远高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从分时客流来看,上海头部商圈从19时到次日6时的客流量,占全天四成左右。
9月6日,首届“全球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在上海中心举行,专业机构综合2021年电影、酒吧、livehouse等业态以及人流、配套共六大维度数据对中国城市进行排名,指出上海在夜间经济的各个维度表现突出,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深圳、北京、成都紧随其后。
近日,苏州河畔,盈凯文创广场顶楼18层新添UCCA Sky Space城市天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旗下集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全新艺术空间。360度落地玻璃窗外风景独好,天台上正在举办的“夜次元——夜以为序”艺术展。
“上海是全球夜间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本次艺术展从7位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展现上海夜生活的魅力。”2001年来到中国,自2011年起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CEO的田霏宇(Philip Tinari),用一口流利中文说道。

首届夜生活节期间,上海昆曲团与携程集团联手打造“浦江兰韵”昆曲演出,并首次登陆网红游轮“船长8号”。(资料照片)
夜间经济呈现多元方式
普华永道认为,从西方发达国家夜间经济的发展走向看,夜间文化休闲娱乐权重要超过50%。让夜间经济呈现多元方式,也是上海在打造“24小时活力城市”的进程中,致力探索的路径。
今年8月20日,作为第三届“五五购物节”的标杆活动,“2022上海夜生活节”拉开帷幕。黄浦江上的“中华号”游船,一场复古派对也悄然开始,这是大众点评联合沉浸式戏剧《明珠传奇》打造的上海夜生活好去处。在3个多小时的夜玩经历中,玩家们不仅可以在游船上沉浸式体验表演、推理解谜,还能欣赏到浦江两岸的夜色美景。
夜动同样活力满满。小红书发布《上海年轻人夜生活趋势报告》显示,7月,上海人关于“飞盘”的搜索量与去年10月刚走红时相比增长约16倍,与今年1月相比增长超11倍;今年7月初至8月中旬,上海“骑行”相关的搜索量增长达388%。
夜游也热起来。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预订夜游产品的门票订单占比已经达到四成;进入暑期后,7月夜游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138%,出游人次环比增长165%。
“2022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组织全市30家品牌实体书店推出“阅读的力量·回归日常”活动,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
数字化、线上线下联动也在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新探索。百联集团携旗下各零售业态奉上40余场潮流盛宴,在18亿元消费券周周送的基础上,主打“元宇宙AR抓抓乐”“XR造梦空间”等线上线下联动的夜生活场景。
“不断丰富夜间经济内容供给,是提升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各区在发展夜间经济时提高辨识度、形成错位竞争的重要手段。”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商环境不断做加法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研究指出,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放眼全国,上海率先提出“夜间经济”概念,并将其作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推手。
2019年4月,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各区分管区长担任“夜间区长”,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0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
几年下来,诸如强化夜间城市综合配套,进一步放宽外摆位限制、在重点区域增设临时道路停车场、在重要节点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加夜间交通配套、支持打造周末限时步行街等赋能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供给,也一一付诸实施。

分时段步行街——安义夜巷。(资料照片)
“五五购物节”作为全国首创的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更是把“夜生活节”作为标杆活动之一,为上海夜间经济快速发展插上翅膀。经过几年深耕,截至目前,上海已诞生外滩枫径、安义夜巷、凯田集荟等3条分时段步行街。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和30个水岸夜生活好去处。

9月6日的论坛上,由上海市商务委组织编制的《上海市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正式发布,勾勒出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1+15+X”空间布局体系。“1”指以一江一河交汇口为核心,沿黄浦江、苏州河岸线展开的1条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15”是全市范围内夜间活动最活跃、夜间项目最密集、最能引领潮流的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X”指将在各区培育一批多样化形态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此外,上海将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浦东新区宣布,率先探索建设陆家嘴、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擦亮夜浦东新名片。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吴卫群
上海夜经济指数保持全国第一推荐文章2:3.0版“夜上海”出炉:申城将打造“24小时活力城市”!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在夜间灯光强度、城市公交活跃度和新兴展演空间活跃度三大维度上均保持全国领先,夜间出行活跃度、夜场电影活跃度和酒吧数量也都位列全国前三……得益于在六项指标上的均衡表现,上海的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
今天举办的首届“全球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已经步入“3.0版”的“夜上海”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24小时活力城市”的打造上。
秀展体验、夜动夜跑赋能,申城夜经济步入“3.0版”苏州河畔,一场名为“夜次元——夜以为序”的主题艺术展上周末刚刚落下帷幕,以“夜”为题,现场呈现了7位/组艺术家的观察视角。而这场为期十日的展览,也是UCCA Sky Space城市天台首次在夜间开放。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展览现场都不设专门的射灯。到了夜间,在18楼进行全景式观展,作品的背景就是窗外流光溢彩的苏州河、外滩景色。”

UCCA集团首席商业官朱玮琦说,夜色为多媒体作品赋予了更多色彩感和互动性,“圈粉”效果显著。展期内一共接待了近4万名观众,其中更多的是结束了一天工作、学习甚至运动、娱乐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过一次更有文艺范儿的夜生活。
国内各大城市的夜间经济经历了三次迭代。 从80、90年代的餐饮“大排档”唱主角,到00、10年代以购物、餐饮、观光等功能成为主流,再到近年来的“3.0版”,秀演展览、节事体验进一步赋能了夜间功能、业态、形态的聚合——城市的夜晚包罗万象,既有下班后的一顿聚餐、一场购物,也有逛展览、看演出,达人们的观光打卡、夜动夜跑,都是城市夜间活力的重要组成。
“在城市天台上,我们也会组织大家在观展之余看一场露天电影,组织一个小型的派对,或是一次沿苏州河的夜跑。”朱玮琦明显地感受到,申城“夜猫子”们追求的仪式感和差异化越来越强了,除了夜间项目选择的多元化,甚至连服饰和妆容也要做到“夜定制”。
头部商圈晚间客流占全天40%生活在繁华的不夜之城上海,每一个人,都是夜间经济的体验者、贡献者和推动者。而这座城市也在源源不断地释放着“夜动力”。
今天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综合了2021年的电影、酒吧、livehouse等业态以及人流、配套共六大维度数据对中国城市进行排名。上海在夜间灯光、公交、展演空间等领域的活跃度是排在全国首位,夜间出行重庆市排在第一位,夜场电影深圳排在第一位。
得益于在各个维度表现突出,申城的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深圳、北京、成都紧随其后。

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上海夜间出行人群的规模约为338万人,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从一天中的分时客流来看,上海头部商圈从晚上19点到第二天6点间的客流量,能够占到全天的四成左右。

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的主要商业网点、休闲运动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正叠加形成一大片复合型的“夜态”集聚区,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夜生活的多元需求,也成为拉动城市夜经济的引领力量。这种功能复合的趋势未来将进一步扩散,并成为“24小时城市”活跃空间的主要形式。

24小时城市,代表了人们对城市活力、尤其是夜间活力的一种向往。
据统计,上海共有近6000家品牌连锁便利店、1.3万余家营业至0点后的夜宵餐厅、506个运营至22点后的地铁站点。2021年上海共有演出场馆410家,其中脱口秀、livehouse等新兴展演空间144家,音乐现场类活动演出达到1658场,相比2019年几乎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我们打造了外滩枫径、安义夜巷、凯田集荟等3条分时段步行街,连续三年举办的“上海夜生活节”还陆续发布了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和30个水岸夜生活好去处。

在今天举行的“全球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上,《上海市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也正式发布。《行动指引》中提出了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1+15+X”空间布局体系——
“1”指以一江一河交汇口为核心,沿黄浦江、苏州河岸线展开的1条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
“15”是全市范围内夜间活动最活跃、夜间项目最密集、最能引领潮流的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X”指将在各区培育一批多样化形态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此外,上海也将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
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申城未来将完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聚焦“一江一河”,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等七大领域,丰富夜生活的多样性。同时也将持续打造一批城市夜间经济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并继续培育一批公益项目,致力为城市夜间经济保驾护航、默默付出的都市夜归人们,围绕“24小时活力城市”的愿景,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夜经济指数保持全国第一推荐文章3:上海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综合夜间出行、酒吧、livehouse、夜间灯光、夜场电影和夜间公交等六大维度数据对337个中国城市进行排名,上海在夜间经济的各个维度表现突出,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今天下午,首届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大会暨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行。大会发布了2023上海夜生活节成果集锦和32个2023上海夜生活节最佳实践案例。第一财经发布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同时,首届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正式成立。

图说: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正式成立 采访对象供图
夜经济已经成为上海消费新的增长极,夜间消费人气和消费信心不断提升。记者在大会上获悉,据重点监测样本企业数据显示,2023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以来,夜间客流较2022年购物节同期增长23.1%。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截止6月25日,上海6月夜间消费总额为427.46亿元。尤其是6月夜生活节第一周,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接近30%,达到近三年最高点。 另据美团数据显示,2023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伴随着2023年必吃榜、2023年酒吧指南等上海夜间玩乐指南发布,上海到店堂食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2021年增长75%,酒吧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2021年增长73%,运动健身夜间消费订单同比2021年增长90%。 自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出台《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在各区的积极推动和挖掘下,全市已有16位夜间区长和13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成为上海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 今天下午,百联股份、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Dark Runners、酒吧协会、星空间、第一财经、北境文化、全家、瑞安、豫园等近30家来自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的代表企业共同成立首届上海市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这对于促进上海夜间经济跨界联动、提高协同治理水平、推动上海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商务委表示,今后,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将继续吸纳更多夜间经济各领域跨界企业代表,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引领性的、包容多元的、与时俱进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示范24小时活力城市。 大会还发布了32个上海夜生活节最佳实践案例,包括百联之夜、浦发66夜生活消费券、思南夜派对、九六有戏、“那么苏河湾”夏日水岸夜生活节、88部落、大华夜巷、大学路心动街区、上海贵酒夜有新饮力、微信视频号漫游上海小店计划、美团“上海夜间玩乐指南”等。
在同期举行的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上,第一财经发布了最新一年的中国城市夜间经济指数。过去一年,上海夜间商业持续繁荣,文娱设施丰富多元,消费、休闲等不同领域的夜间活跃度均可圈可点。 据统计,上海的夜间灯光强度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平均每日夜间出行人群规模超177.19万人。酒吧共计2300余家,livehouse共计140余家、21点后开场的夜间电影2022年全年共计13.57万场。截至2023年3月,上海运营至22点后的地铁站点共405个,较上年增加近30个,夜间活跃地铁站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上海的夜间公交线路共计1200余条,超过全市公交线路的80%,夜间公交的线路数量也居全国首位。综合夜间出行、酒吧、livehouse、夜间灯光、夜场电影和夜间公交等六大维度数据对337个中国城市进行排名,上海在夜间经济的各个维度表现突出,夜间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继续维持全国第一。
[本文标题]:上海夜经济指数保持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