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人均年薪缩水推荐文章1同仁堂净利降9%分红率90%翻倍 员工人均薪酬降2.37%九董监高加薪

  长江商记者 沈右荣


  老字号企业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股票代码600085.SH)营收净利背离。


  4月3日晚,同仁堂披露了2024年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86亿元,同比增长逾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逾15亿元,同比下降近9%。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5%,而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接近37%。


  归母净利润下降,这是2020年以来的首次。


  同仁堂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对于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是中药材价格上涨使产品成本增加。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不缺钱的同仁堂大幅提高分红比例。2024年全年,公司将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较2023年翻了一倍,分红率接近90%。


  根据长江商记者粗略测算,2024年,同仁堂的员工平均薪酬约19.99万元,较上年下降约2.37%。而包括总经理在内的9名董监高,薪酬均有明显上涨。


  视觉中国图


  时隔四年净利润再现下降


  时隔四年,同仁堂的归母净利润再度出现下降。


  根据年,2024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降10.55%,降幅略高于归母净利润。


  长江商记者发现,2020年以来,同仁堂表现出较为稳健增长,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是近5年来的首次下降。


  此前的2020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亿元、12.27亿元、14.26亿元、16.69亿元,同比增长4.67%、19%、16.17%、16.92%。


  从单个季度数据看,2024年一、二、三、四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44.96亿元、40.57亿元、47.7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2.42%、-2.64%、2.42%、15.4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下降,第四季度两位数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6亿元、4.45亿元、3.29亿元、1.7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0.04%、-3.90%、-18.57%、-36.65%,除了第一季度增长外,另外三个季度均在下降,且降幅逐季扩大。


  针对2024年经营业绩,同仁堂在年中解释称,营业收入增长,源于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公司营业成本104.21亿元,同比增长10.70%,主要是中药材价格上涨使产品成本增加。


  第四季度的数据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5.41%,归母净利润下降36.65%。相关费用中,销售费用11.87亿元,同比增长19.90%,超过营业收入增速,销售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4.84%,较上年同期上升0.9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4.13亿元,同比下降5.71%。研发费用1.30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财务费用为1589.38万元,同比增加4898.50万元,增幅为148.03%。


  从第四季度数据来看,主要是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明显增加,拖累了归母净利润。


  从年度看,2024年,同仁堂的销售费用35.95亿元,同比增长4.62%,略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公司表示是市场拓展费用增加。当年的财务费用为610.44万元,上年同期为-1.10亿元,公司解释,利息支出增加且部分存款未到结息期利息收入下降所致。


  经营现金流创10年新低


  同仁堂还有几个指标令人意外。


  一是财务费用。2018年以来,同仁堂仅有两个年度的财务费用为正数,即2021年和2024年。


  2021年,同仁堂投资建设新厂房,带来新的负债。2024年的财务费转正,也与公司债务增加有关。


  2024年,公司的有息负债30.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0亿元。


  其实,同仁堂并不缺钱,增加债务让人有些意外。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107.56亿元。


  手握逾百亿资金,为何要举债?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资金分散在下属子分公司手中。


  2024年,同仁堂的经营现金流罕见大幅下降。其经营现金流为7.61亿元,同比下降59.29%。


  长江商记者发现,经营现金流7.61亿元,是同仁堂2015年以来的近10年中最低的。


  同仁堂解释称,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下降,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导致经营现金流下降。


  2024年,同仁堂有两个操作异常,即现金分红及薪酬。


  2024年,在归母净利润下降、有息负债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却大幅提高分红比例。在中期分红6.8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末期又计划分红6.86亿元,全年合计将分红13.71亿元,分红率89.86%。这一分红金额是2023年的2倍,分红率是2023年的2.19倍。


  2024年,同仁堂的员工平均薪酬略有减少。根据长江商记者测算,公司人均薪酬约为19.99万元,较2023年的20.48万元减少约4868元,下降幅度约为2.37%。


  但是,2024年,公司有9名董监高加薪。其中,总经理张朝华薪酬为237.87万元,较2023年增加44.03万元。在2023年,张朝华的薪酬也增加了33.10万元。


  此外,2024年,董事杨利、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等薪酬均较上年增加超20万元。


  独家深度推荐:


  赛力斯营收1452亿启动赴港上市 入股引望完成子公司拟50亿引战投


  四大行定增 财政部拟出资5000亿认购 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苏泊尔增长乏力 三年赚65亿分红79亿 法国SEB集团累赚超400亿


  叶国富从十元店逆袭千亿零售帝国 入主永辉力推TOPTOY上市争议中前行


  豫园股份扣非亏21亿财务费增4亿 拟分红7.38亿大股东将落袋4.57亿


  济南首富宗艳民冲击港股财富缩水50亿 天岳先进业绩不稳客户集中风险暗藏


  克明食品背债24亿激进分红1.56亿 陈宏接棒一年加薪26万引质疑


  华莱士被曝“过期食材换签续命” 涉诉超7000条食安问题频发


  韵达股份成诈骗“帮凶”加盟模式临考 单票收入连降仅1.95元净利难回巅峰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四年虚增营收161亿 与高管被罚3900万 张宏伟终身市场禁入


  百亚股份涉残次品二次流通收关注函 “自由点”营收30亿添加益生菌受质疑


  芯源微或超30亿易主股价涨10% 北方华创平价接盘推进协同整合


  东鹏饮料110亿投资理财仍赴港IPO 营收净利6年高增二股东套现42亿


推荐文章2同仁堂净利润下降!员工人均薪资降低,高管却猛涨,真的合理吗?

  企业净利润下降,却在普通员工身上找补,真是没想到同仁堂也会做出这样的事,离谱的不仅如此。


  九大高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薪水突飞猛涨,年薪都超过上百万,这样的“逆调整”很快在网上引起争议。


  同仁堂这样的调整真的合理吗?底层员工的收益到底谁来保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赘述在文章结尾


大企业也搞小动作

  在最新出炉的年度表当中,同仁堂真是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的企业竞争对基础员工的打击有多大,2024年同仁堂总计营收超过185亿,利润却只有15亿多,虽然对于众多企业这个数字并不少,但对于同仁堂来讲就有些不够看了。


  从2019年开始到2024年的这五年中,2024年同仁堂的净利润并不理想,也是在这五年里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到底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稍后分析,我们主要来看企业高层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官方道中我们能看到,同仁堂在2024的员工比2023年多了一千多人,但是平均工资却有所下降,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公司扩招,利润下降,降低薪资就是在人工这块降低成本,但同仁堂显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表当中明确显示,同仁堂的众多高管薪资不降反涨,大部分的高管的薪水都比2023年涨了20%以上,最多的一位更是涨了40%,一位高管的年薪少则一百多万,多则二百多万,而平均薪资下降就更加令人不解了。


  如果说降低人工成本是一种调整手段,为什么企业高管不受影响,高管薪资增加,普通员工平均工资降低,这样的不平衡调整真的能让员工信服吗,这样“逆周期”的调整真的有利于企业发展吗?


  毕竟同仁堂是百年老字号的商标,利润降低做调整大家能够接受,但是这般“压榨”底层员工的手段,网友们接受不了,况且同仁堂在2018年后的名声就有所下滑,不少人可都在盯着同仁堂呢。


名声下滑还不找补,真要一条路走到黑

  2018年的蜂蜜事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因同仁堂子公司收购过期蜂蜜并二次售卖被罚了有1400多万,此次事件影响恶劣,就连“中国质量奖”的称号也被撤回了,从此之后同仁堂就开始一蹶不振了。


  2019年一整年可以说是同仁堂最难熬的一年,眼看着其他药商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股票连续下跌,而且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找补的可能,也就是那一年,片仔癀“踩着”同仁堂的头完成了市值反超。


  而且同仁堂还陆续曝出新的问题,比如商标混淆、贴牌混乱,天津同仁堂还和北京同仁堂打起了官司,那段时候可以说内部外部都打成一锅粥了,同仁堂的名誉自然下滑严重,管理历史问题遗留让同仁堂苦不堪言。


  其实同仁堂并不是没有寻找破局方法,只是我觉得路子有点偏,在舆论压力之下想要重回巅峰,怎么说也应该大肆宣发承认错误,用真诚打动消费者,将面子上的事挽回一下,然后再陆续开展新的业务。


  而同仁堂则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产品线上面,而且是越做越乱,之前你问我同仁堂我还能拍着胸脯跟你说他是一个制药大厂,但是你现在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毕竟同仁堂的产品实在太多了。


  保健品、茶饮料、食品、日用品,同仁堂都有所涉猎,这样的跨界都快把消费者搞昏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个方向,同仁堂的产品都没有多大名气,至少不到普及的地步,所以在这个层面同仁堂是失败了。


  而且同仁堂也不光是跨界营销,还在产品受用群体上做了调整,在我们的常识里同仁堂的药物都是老年人会购买,年轻一辈很少有接触这个品牌的,但其实同仁堂为了能让年轻群体成为自己的客户,针对性的推出了很多产品。


  就比如阿胶糕、草本茶饮,但可能是同仁堂的包装有年龄审美断层,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进行突破这一块,显然是遇到了瓶颈,国内市场收效不高,国外市场同样惨淡,同仁堂在海外的收入甚至更差。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同仁堂海外市场利润每年在上涨,但利润占比不高,都不到10%,所以同仁堂的主要盈利还在国内,大肆开发海外市场的可能性也不高,不过同仁堂还是打算在海外尝试一番。


  而这样大肆改革也同样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对同仁堂的改革策略更加产生怀疑,不少人也觉得找到了同仁堂利润变低的真正原因。


不顾老百姓死活

  跨界做产品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要设计产品又要打广告做宣传,还要建立生产线,像同仁堂这样不断的做拓展要花的钱可不少,那既然这么舍得花钱建厂却不舍得给员工更好的福利待遇,同仁堂到底是个怎样的企业自然不必多说。


  所以胖东来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人家那才叫真正的先富带动后富,企业这样运转也难怪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媒体对同仁堂只涨高管薪资不涨员工薪资的做法也表示了不解,现在的生意不好做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此大额的区别对待看上去太不把人当人了。


  都不说那个涨了40%的高管,其余高管上调20%,底层员工哪怕上调10%、5%也算是一种宽慰了,公司不盈利就只削弱底层人的薪资,哪有这样的道理可言,这不完全是资本家的行事手段了吗?


  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能持续到今天固然不容易,在信息发达的年代,一丁点的小漏洞就会被人们抓住不放,人们普遍拥有“仇富”心理,现在还闹出这种“丑闻”,确实是有些不应该。


  只希望同仁堂在未来的企业规划中能够更理性的处理此类事件,并且找到属于自己擅长的发展路线,将内部的各种问题处理恰当,重新赢得消费者们的信息,再次夺回属于自己的王座,不知道屏幕前的您对同仁堂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信息:


推荐文章3同仁堂员工人均年薪 缩水

  同仁堂员人均年薪缩水:传统企业的危机与转型之路


  在中国的传统中医药行业中,同仁堂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历史悠久的品牌,同仁堂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医药行业的标杆。然而,近期一则关于同仁堂员工人均年薪缩水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同仁堂自身的困境,也折射出整个传统行业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薪资缩水的背后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同仁堂的员工人均年薪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明显的缩水。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与市场竞争加剧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涌现,许多企业通过灵活的经营模式和创新的产品策略,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这使得同仁堂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其次,疫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中医药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整体经济环境的萎缩,导致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作为传统企业,同仁堂在转型和适应新市场环境方面显得有些迟缓,无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从而影响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二、员工心声与企业文化


  员工的年薪缩水,无疑会对士气产生直接影响。在同仁堂内部,许多员工对薪资的变化表示担忧。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同仁堂一直以来以其稳定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员工福利著称。然而,薪资的缩水让员工感到失望,甚至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疑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维护员工的信心,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激励员工、提升士气,成为了管理层需要深思熟虑的课题。


  三、传统企业的转型之路


  面对薪资缩水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同仁堂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转型。首先,企业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传统中药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种类虽然丰富,但在现代化的市场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推出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同仁堂必须面对的挑战。


  其次,数字化转型也是同仁堂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建立线上销售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同仁堂可以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提高销售额,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保障。


  四、展望未来


  同仁堂的员工人均年薪缩水,虽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转型的契机。企业在面对困境时,如何调整战略、优化管理,最终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传统企业必须勇于变革,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同仁堂而言,重塑品牌形象、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之,同仁堂的薪资缩水现象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传统行业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缩影。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与转型,才能让这一百年老店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标题:同仁堂人均年薪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