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乳石被刻到此一游推荐文章1曾登《中国国家地理》封面,世界第一长洞钟乳石被刻字“某某某到此一游”

  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公园内的江洲地下长廊发育于二迭系可溶岩地层中,被誉为“世界第一长洞”。 4月22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该地下长廊的钟乳石被人清晰地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刻字印记共有两处。


  发帖网友愤慨地表示:“万年溶洞,百年才能长1厘米的钟乳石,看到被刻字的一瞬间,我的心痛无法形容。”4月23日,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园的保护巡查科已前往刻字现场核实过相关情况,情况属实。该区域属于游客禁入区,后续具体如何处理,园方正在考虑中。


  被刻字的钟乳石。 受访者供图


  钟乳石被刻字区域游客禁入


  发帖网友“小福蝶”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户外爱好者,4月19日,她和近百名志愿者一起深入地下长廊,参与官方组织的清理积存垃圾的志愿活动。“地下长廊属于溶洞,我们使用的头灯照明有限,只够捡垃圾用,在我捡起第三个矿泉水瓶时,意外发现钟乳石柱上赫然刻着‘XXX到此一游’和另外两个名字。”


  网友拍摄的图片中显示,这两处刻字的印记较为清晰,其中一处还标注有“3.30”,疑似是刻字时间。网友“小福蝶”向记者表示,同行的人也看见了这两处刻字,大家都在谴责刻字人的素质。这一情况得到了同行带队志愿者“聪”(网名)的证实:“这件事月初时就有当地人曝光了。”


  “小福蝶”强调,她发布这个帖子的初衷是为了呼吁大家爱护洞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为除了钟乳石被刻字,她在现场还看到了其他未经进洞许可的探洞团队手电筒的光亮。对此,凤山地质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被刻字区域属于游客禁入区。“申请进入的探洞团队都一概拒绝,我们从未同意对方进入。但江洲地下长廊旱洞长度达53公里,对方偷偷进去我们很难知情。”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被刻字的钟乳石具体毁坏情况园方已派保护巡查科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后续的处理方案正在商讨中。


  志愿者参与官方组织的清理积存垃圾的活动。


  专家解读钟乳石为何珍贵


  据悉,江洲地下长廊位于河池市凤山县江洲瑶族乡境内,是全世界发育于二叠系可溶岩地层中第一长洞,洞腔由巨大的廊道和众多大型厅堂组成,共发育了25个地下厅堂,洞内景观独特。《中国国家地理》去年曾对该洞有专题道,还上了该期杂志的封面。


  该公园曾于去年上榜《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记者搜寻网络社交平台发现,不少探险类帖子对该长廊多有提及。有博主撰文表示:“该洞内情况复杂,建议不要贸然入洞,只在洞口拍照留念即可。”也有博主发布了线路攻略,甚至建议“从XX洞口进,XX洞口出”,并特别提及沿途有闪闪发光的钟乳石。


  有人发布进洞探险线路。 网络图


  若强行进入不允许参观的溶洞,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咨询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重庆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锋。张锋明确指出,人为的行动会导致钟乳石断裂与岩体损伤,且人为活动产生的汗液、热量和湿气等会引发溶洞内部湿度、温度及空气流动的微环境扰动和加速风化,从而引发引发结构失稳。他提到,人类活动还有可能导致溶洞内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江洲地下长廊洞穴。河池融媒体图


  针对“钟乳石被刻字”事件,张锋认为,钟乳石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对地质历史考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形成时间很漫长,记录了大量的地质历史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钟乳石的沉积速率和成分,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地质活动情况。他指出,钟乳石的形态多样,如石笋、石柱等形态特征,也为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样本。


  记者23日致电凤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该局工作人员称,此情况上周他们已有了解,但该地不属于旅游景区,不归其管理。“具体处理情况要等地质公园管委会公布。”


  :上游新闻


  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推荐文章2青平:钟乳石被刻字,“到此一游”让文明旅游蒙羞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广西“世界第一长洞”的钟乳石被刻上了“×××到此一游”,破坏了宝贵的地质资源。刻字行为在我国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对自然资源了解的深入,刻字陋习已经不常发生。此次曝光再次将旅游不文明行为推到了公众面前。


  文明古迹、风景名胜是历史和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钟乳石作为岩溶生成物,其形成时间漫长,除了景观本身,它还记录了大量的地质历史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的重要依据。在自然保护区的允许范围内,保护性的开发地质资源,准许人类参观并无害处,但是在禁区内的人为行动会导致钟乳石断裂与岩体损伤,且很有可能引发结构失稳,破坏生态平衡。刻字行为对于游客来说可能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理,但是对自然环境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共识,但现实中,仍有些人仅仅把它当作口号。部分游客在实际的游玩过程中仍旧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缺乏保护意识,将旅游文明标准置之度外,在古迹或者自然遗产面前违反规定拍照打卡、刻字留痕作为纪念,这种行为实在可耻。这类不文明行为违背了保护条例,触及法律边界,违规者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旅游纪念方式众多,购买景区周边产品、打卡集邮等均可选择,用文明代替刻刀,用欣赏的目光取代破坏的双手才是王道。


  景区三令五申,却仍有不文明行为发生。保护自然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每一位公民牢固树立文明理念,用实际行动推动文明程度向前迈进,做到人人有责,才能人人共享。


  同时,相关监管措施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保护区部署监控摄像头并配合先进技术进行危险行为识别。管理部门要用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体系,与公众共同努力上好文明旅游这一课。


  :中国青年客户端


推荐文章3“世界第一长洞”钟乳石被刻“到此一游”!好心疼……

  近日,“广西一地质公园钟乳石被刻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上游新闻消息,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公园内的江洲地下长廊发育于二迭系可溶岩地层中,被誉为“世界第一长洞”。4月22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该地下长廊的钟乳石被人清晰地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刻字印记共有两处。


  发帖网友愤慨地表示:“万年溶洞,百年才能长1厘米的钟乳石,看到被刻字的一瞬间,我的心痛无法形容。”


  这位网友表示,自己是一位户外爱好者,4月19日,她和近百名志愿者一起深入地下长廊,参与官方组织的清理积存垃圾的志愿活动。“地下长廊属于溶洞,我们使用的头灯照明有限,只够捡垃圾用,在我捡起第三个矿泉水瓶时,意外发现钟乳石柱上赫然刻着‘XXX到此一游’和另外两个名字。”


  网友拍摄的图片中显示,这两处刻字的印记较为清晰,其中一处还标注有“3.30”,疑似是刻字时间。


  发帖网友强调,她发布这个帖子的初衷是为了呼吁大家爱护洞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为除了钟乳石被刻字,她在现场还看到了其他未经进洞许可的探洞团队手电筒的光亮。


  4月23日,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园的保护巡查科已前往刻字现场核实过相关情况,情况属实。


  工作人员表示,被刻字区域属于游客禁入区。“申请进入的探洞团队都一概拒绝,我们从未同意对方进入。但江洲地下长廊旱洞长度达53公里,对方偷偷进去我们很难知情。”


  “在钟乳石上刻字”的行为,让不少网友痛心:“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就这样被破坏了”↓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重庆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锋认为,钟乳石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对地质历史考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形成时间很漫长,记录了大量的地质历史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的重要依据。”他表示,钟乳石的形态多样,如石笋、石柱等形态特征,也为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样本。


  2024年12月,《法治日》一篇针对钟乳石的调查道,指出了钟乳石的保护现状。


  为何破坏钟乳石的情形时常发生?受访专家指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缺乏对钟乳石资源明确的保护规定,在设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性开发风景名胜区时,同样缺乏对钟乳石资源配套的保护制度,而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之外的野外钟乳石资源,更是处于保护缺失状态。


  目前,已有不少地区认识到钟乳石资源的重要性,对此积极开展保护工作。


  譬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规定钟乳石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破坏、擅自开采或者非法经营。


  各地与保护钟乳石资源有关的地方立法还包括《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燕子洞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等,其中明确禁止损毁、破坏、盗窃钟乳石。


  北京某高校一位刑法学教授认为,针对破坏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确立专门的罪名——故意损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罪,为钟乳石资源提供刑法保护。


  “从法律完善角度来说,确实有必要针对破坏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的行为设立专门的罪名,让破坏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杨平恒说。


  对于钟乳石的保护,澎湃新闻评论称——自然遗迹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相当程度仍取决于公众的文明意识。无论是游客还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都应当认识到:钟乳石是大自然的创造,是一种宝贵的地质资源,那种动辄“上手”的习惯必须改掉。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微信公众号,:上游新闻、澎湃新闻、法治日● 反邪专区● 参与活动

本文标题:钟乳石被刻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