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之称。古人根据节气、农事、花期、时辰等赋于一年十二个月不同内涵的别称。


  农历一月


  正月、端月、柳月、孟春、新春、岁始、初阳、太簇、开岁、陬月、嘉月、寅月。


  古历一月在民间俗称“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也就是“正月”。


  “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朝时为避秦始皇的“正”与“政”谐音的忌讳,把正月改为端月。


  农历二月


  杏月、如月、仲春、卯月、夹钟、花月、仲阳、丽月、春半、酣月、花朝、殷春。


  “二月红杏闹枝头”,正值杏花怒放,二月有了美丽的别称“杏月”。


  《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如者,随从的意思,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二月正值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所以也叫如月。


  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农历三月


  桃月、蚕月、暮春、晩春、绸月、季春、桐月、姑洗、余春、春杪、春日、莺月。


  三月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又称“桃月”。


  三月是民间开始养蚕的月份,所以也叫“蚕月”。


  包含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农历四月


  槐月、梅月、孟夏、首夏、初夏、余月、中吕、麦月、清和、新夏、阳月、纯月。


  四月正是槐花开放挂满枝头的季节,所以有“槐月”之称。


  古历四月正值梅子成熟,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梅月”由此而得名。


  《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麦秋至。” 农历四月正值麦子成熟的时候,四月也称“孟夏”。


  农历五月


  蒲月、榴月、皋月、午月、超月、天中、盛夏、星月、郁月、夏半、呜蜩、仲夏。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悬挂菖蒲以避邪,“蒲月”由此而来。


  韩愈《题榴花》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五月正值榴花怒放红似火,又称“榴月”。


  农历六月


  荷月、伏月、暑月、焦月、季夏、未月、晚夏、且月、林钟、荔月、季月、暮夏。


  六月正当荷花盛开的季节,所以称之为“荷月”。


  六月正值三伏时节,酷暑天气,烈日炎炎,“伏月”由此而来。


  农历七月


  巧月、瓜月、新秋、秋月、兰秋、首秋、桐月、初秋、孟秋、相月、肇秋、夷则。


  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乞巧节,所以有“巧月”之称。


  “米谷豆子,秋收冬藏。” 七月也是庄稼瓜果成熟的季节,也叫“瓜月”。


  农历八月


  桂月、壮月、仲秋、桂秋、酉月、清秋、仲商、竹春、商吕、中律、秋半、拓月。


  八月桂花遍地开,那是名副其实的“桂月”之称。


  “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 所以八月也称为“壮月”。


  农历九月


  菊月、霜序、深秋、玄月、暮秋、凉秋、残秋、晚秋、穷秋、三秋、杪秋、戍月。


  九月正值菊花竞放季节,因此有“菊月”之称。


  九月已进入晚秋季节,也有“霜序”之称。


  农历十月


  阳月、孟冬、早冬、上冬、初冬、应钟、阳春、露月、开冬、新冬、亥月、首冬。


  十月芙蓉显小阳,所以有“阳月”之称。


  杜甫《萤火》诗:“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十月已是霜降初冬季节,也有“孟冬”之称。


  农历十一月


  葭月、子月、畅月、辜月、冬月、仲冬、黄钟、霜月、寒月、正冬、中冬、潜月。


  十一月正值葭草吐出绿芽,所以有“葭月”之称。


  《礼记·月令》载:“仲冬之月命之畅月。”“畅,犹充也”,十一月又称为“畅月”。


  农历十二月


  腊月、冰月、严月、季冬、残冬、末冬、暮冬、梅月、大吕、涂月、丑月、岁杪。


  古代在十二月合祭众神称为“腊”,“腊月”是十二月的代称。


  十二月正值冰天雪地、严冬酷寒季节,所以又有“冰月”、“严月”之称。


本文标题:农历四月是什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