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在日本哪里
美篇名: 闲云清烟
美篇号: 5492357
名古屋,这个总人口数量位居日本第四、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核心的大都市,在许多游客眼中的地位不得不说是有些尴尬的。
因为这里既说不上小众,也不能同东京、大阪、京都那样的热门旅游城市相比,很多人只把它作为往来京阪之间的中转站,却忽略了其实名古屋也是一个值得花时间驻足的城市。
名古屋市是位于日本爱知县西部的都市,为爱知县首府。
这里是东海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的中枢,由于位于东京与京都之间,因此又被称为“中京”,地位可见一斑。
和东京、大阪、京都等其他代表日本的大都市相比,名古屋市的观光景点贵精不贵多。
这座列居日本三名城之一,屋顶上金光闪闪、头为虎身为鱼的「金鯱」的名古屋城,像是统御著天下一般,傲然俯瞰整个城市。
1525年,今川氏亲建造了最初的城堡。1532年织田信秀接管城堡,改名为名古屋城。后来德川家康为尾张藩在旧名古屋城一带进行筑城,自明治时代为止便一直作为德川御三家之一的尾张德川家居城。
这里在过去也是治理天下的政治中心,在关原会战后创建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一直将这里作为幕府于东海道的要地。
虽然名古屋城一度因二战空袭近乎全毁,但如今已完成重建,时至今日依旧作为最能代表名古屋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日本的“城”为 领主及其 武士所居之地,是其实力的显示,几座规模和建筑都较为出众的“城”,现已成为日本的重要古迹,名古屋城就是其中之一。
名古城正门(旧榎木多門门烧毀· 重建),作为直通城堡中的重镇之地本丸的正门,格调高贵,只允许地位显要的家臣由此进出。与天守阁一起重建于1959年。
本丸御殿,這是建于1615年的尾張藩主的宅邸。也曾经被用作为藩的政府机关。作为名古屋城的建筑物,曾和天守阁一起被指定为国宝第一号,但是于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被烧毀。
现在按照江戶時代(1603-1867)的图纸,一丝不苟地进行了复原工程,並于2018年,让它重新展现了往昔绚丽豪华的风采。
名胜 二之丸庭园位於历代藩主起居兼执政之处的二之丸御殿的北侧。作为藩主居住的邸宅庭园,以其日本第一的规模著称。
重要文化遗产西南角望楼位於本丸的西南角落,建于1612年。从外观來看是一座二层建筑,但实际內部建构为三层。另外还具备滾落石头的設施,用來抵御外敌。望楼是保护城楼不外敌侵袭的设施,除了用于望风和攻击敌人之外,还具备武器库的功能。
重要文化遗产东南角望楼位於本丸的东南角落,建于1612年。从外观來看是一座二层建筑,但实际內部建构为三层。三楼东侧的屋顶裝飾构件,尽显尊贵典雅风格。
重要文化遺產 西北角望樓位於御深井丸的西北角落,建於1619年。在現存的建於江戶時代的三層建構的角樓中,以全國第2大規模著稱。
天守閣(燒毀·重建)建成於1612年。1945年在空襲中被燒毀,不過,二戰之後使用鋼筋混凝土進行了重建。現在,因為設備老化以及建築物的耐震性問題而停止了對外開放。
名古屋城的天守阁是德川家世代居住之地,由正门右侧的大道即可到达,这是一座五层飞檐建筑,屋顶脊梁两端以一雄一雌的金色兽头鱼身铸像装饰。
天守阁的内部经过整修,其木质结构已无保留,并增设了电梯。天守阁内所设的博物馆,展示有隔扇门绘、兵器盔甲等文物。
重要文化遺產 表二之門建成於1612年。位於本丸南側的大門,使用粗厚木材和鐵板加工而成,牢固異常。門兩側的圍牆上,開設了射擊孔以方便開槍射擊。
重要文化遺產 舊二之丸東二之門建成於1612年。以前位於二之丸東鐵門遺址,1972年被原樣移建到本丸東二之門遺址。
茶席位於御深井丸的庭院內,佔地大約2,000平方米,座落著書院、猿面望岳茶席、又隱茶席、織部堂等等歷史悠久的點茶茶席。
石垣的石頭上,刻有20位當時主管了名古屋城建築工程的各個諸侯的識別印記。據說最大的巨石,是由製作石垣的名匠加藤清正搬運來的,因此被稱為"清正石"。
埋御門的遺址在二之丸庭園的西側,設置了便於藩主外逃的門。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通過這扇門,逃出城外。
乃木倉庫,明治時期,作為彈藥庫建於御深井丸區域內。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中沒有受損,所以讓事先被轉移到這裡保存的大量屏風壁畫和頂棚畫都安然無恙。
自然紀念物 必勝榧樹這是一棵擁有據說600年以上樹齡的自然紀念物"榧樹"。傳說尾張藩的第一代藩主德川義直為了祈禱能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在出征前食用了用此榧樹果實做的菜餚。
那古野城遺址據說日語讀音和"名古屋城"相同而漢字不同的"那古野城",曾建築於現在的二之丸區域內。以一統日本天下為目標的天才武將織田信長,曾在此地一直居住到1555年。
高踞於天守閣屋脊兩端的鴟尾-金鯱,於1959年被復原。北側的雄金鯱高達2.621米,重達1272公斤。南側的雌金鯱高達2.579米,重達1215公斤。覆蓋全身的金色鱗片均使用了18K金。
名古屋城,作為日本國內屈指可數的傳統城堡,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蹟,具有與國寶同等的價值。
寺庙、神社,这些建筑在日本随处可见,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信仰的执着和对不同宗教的包容。到了名古屋,虽说它不像京都般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但是文化底蕴可一点都不少。热田神宫便是最好的例证
热田神宫作为和三重县伊势神宫、东京都明治神宫并列日本三大神宫的神社,自古广受信众的虔诚参拜,是名古屋境内最有名的神社,也是个非常受当地人喜爱的能量景点。
热田神宫,是日本的三大神社之一,日本天皇还曾到此参拜过。主祭神为热田大神,相殿祭祀天照大神、素盏明尊、日本武尊等。最为重要的是,它收藏着日本“三神器”之一的草薙(tì)之剑,又名天丛云剑。
日本“三神器”,是在天皇即位时所供奉在三所神舍内的宝物。有些像我们古代的虎符或是玉玺,因为皇帝总需要一些神物来证明自己的地位是上天授予的,有多么神圣吧。
草薙(tì)之剑,作为“三神器”之一,足见其地位的崇高。关于此剑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根据日本《古事记》记载,相传素盏明尊在出云国遇到了一对夫妇,他们一共有八个子女。但是,不幸的是,其中的七个子女都献给了当地的恶魔——八岐大蛇,被他吃了。
而连这仅剩下的一个小女儿——奇稻田姬,马上也要被献出去。明尊知道此事后,哪能坐视不管,于是决定出手相助,但条件是要把这个小女儿许配给他。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明尊装扮成了小女儿的样子,来到八岐大蛇这儿,并佯装恭敬,献上了8桶酒。
八岐大蛇受不了酒香的诱惑,将八个头分别伸进不同的酒桶里畅饮。
这时,明尊就乘机以十拳剑把八岐大蛇的头逐一砍下,然后又去斩掉其尾巴。意想不到的是,在斩断第四条尾巴时,他在蛇体内发现一柄剑。于是,他将此剑命名为“天丛云剑”,并献给天照大神(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
故事还没完,这把剑后来为什么又改名字了呢?这就要接着往后说了。过了几百年之后,第十二任日本天皇景行天皇在位时,这把剑由倭建命所得。他征战到骏河国时,受骗到草原上猎鹿,敌人想趁机一把火烧了这片草原。就在倭建命感觉四下无望,用剑砍草开路,拼死一搏时,奇迹发生了——这把剑居然能够控制风向。幸免于难的倭建命于是将这把剑重新命名为“草薙剑”。而热田神宫,据说也是因为倭建命的妻子在其逝世后,为了保护这把剑而建造的。
除了镇馆之宝“草薙剑”外,热田神宫宝物馆里还藏有2000多件古董、艺术品和古典文献,绝对是了解日本文化的好机会。
热田神宫里种植许多树木,绿意盎然同时又有种与世隔绝的庄严感,进入热田神宫,马上有种穿越到神话世界的感觉。
整个神宫的氛围庄严肃穆,让人一踏进去,就感觉心境平和。日本当地到此参拜的民众络绎不绝,而在此举办结婚典礼和祭祀之礼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要进去参拜的话,记得先在外面洗手,以示洁净和尊重。
来到这神圣之地,怎能不祈愿一下。写上你的心愿,挂在祈愿处,愿你梦想成真。
为表达对神的敬意,神宫外面有各类贡酒整齐排例,旁边一颗镇宫之树——大楠神树,上面挂了许多祈福的饰品,据说这棵神树有上千年以上的树龄。
当穿过巨大的鸟居、踏进被古老神木环绕的步道、看见供奉著不同神明的大大小小神社,内心充满虔诚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6月5日举行的热田祭,是不可错过的一大盛典。为祈祷一年四季无病虫灾害,当地民众会在神宫的东、南、西门同时点亮365盏灯笼,并且围城半球形祈愿。
夜幕降临,这里就变成了灯火的海洋,再伴随着绚烂的烟火,给人如梦似幻之感。
本文标题:名古屋在日本哪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