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北部,是非洲第五大经济体,首都拉巴特,最大的城市是卡莎布兰卡。摩洛哥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摩洛哥土地面积约为45.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780万,其居民以白人为主。其中:阿拉伯人占80%,柏柏人占20%,人均GDP3120美元,是一个北非地区相对富裕的国家。因此摩洛哥被誉为不是欧洲的欧洲国家。该国以其多元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融合了阿拉伯、柏柏尔和欧洲的元素。图为摩洛哥皇家宫殿。


  1:卡莎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美国好莱坞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老电影《卡萨布兰卡》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照片中现实的里克咖啡馆,是一位名叫凯西?克里格的前美国外交官,根据同名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场景重新修建的。


  2:哈爽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于伊斯兰世界的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系国王哈爽二世(已故)为纪念穆哈默德五世国王去世而修建。1986年7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金,占地9公顷,历时7年,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意为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


  3:马拉喀什,在阿拉伯语里意为“红颜色的”,故又称红色之城,是摩洛哥南部地区经济政治中心,马拉喀什古城是摩洛哥萨非大区的首府,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马拉喀什古城始建于1062年,这座城市从屋顶到围墙再到地面全部呈褐红色,这样的色调非刻意粉刷而成,而是由于当地土壤中富含铁元素的缘故。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的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为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始建于11世纪,是北非美丽的清真寺之一,为马拉喀什标志性建筑。


  4:马拉喀什香颂秘密花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私人花园,登上花园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花园,远眺整个老城区。


  5:摩洛哥传统庭院享用塔吉锅。游览马拉喀什古城的第一天,行程中安排摩洛哥著名的传统庭院(餐厅)享用塔吉锅。塔吉锅也叫微压力锅,高盖帽是他的明显特点,在烹饪过程中只需少许水,水汽均匀滴落在食材上,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塔吉锅在摩洛哥是一道美味佳肴,但对于一个中国胃,有人说第一顿吃个新鲜感、第二顿吃个随俗、到了第三顿,看到塔吉锅上桌,整个人感觉吃伐洛了呀。


  塔吉锅


  特色庭院(餐厅)门牌。


  6:马拉喀什不眠广场。位于老城区,既是市民广场也是市场,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热闹起来,各种食肆、货摊搭满整个广场,耍蛇、耍猴等各种传统表演吸引很多游客。广场四周则有一些两三层的小楼作为餐厅和咖啡吧。广场不远处就是库图比亚清真寺,抬头可见。因此整个广场区充满了悠久的伊斯兰氛围。马拉喀什不眠广场是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广场,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7:马拉喀什博物馆是一家由私人经营的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位于当地一座美丽的宫殿内。博物馆展示一些摩洛哥当地民居风格及该家属收藏的手工艺品。


  8:伊夫圣罗兰私人花园。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走进伊夫圣罗兰私人花园,可以欣赏非洲大陆的棕榈、仙人掌,仙人球等我们熟悉的热带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植物。这所私人花园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花园的第一位主人是法国著名画家马若尔,第二位主人是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罗。花园的设计成就体现在以欧式花园元素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了马拉喀什宫殿风格,艳蓝、明黄和大红色彩的应用,点亮了整座花园,使这个欧式花园不乏浓浓的摩洛哥风情。


  9:马拉喀什的巴西亚宫始建于1859年,起初作为苏丹哈爽一世的大维齐尔的行宫(穆斯林国家宰相的称呼)。巴西亚宫融合了伊斯兰、柏柏尔、安达卢西亚等多种风格,其宏大的规模,足见当时建造主人的权势与野心。摩洛哥独立后,宫殿被用作国王穆罕默德五世的皇家住所,后来被移交给摩洛哥文化部,现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10: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


  摩洛哥皇家宫殿外景


  摩洛哥皇家宫殿中的麦克苏尔清真寺。二者之间由一个广场相连。


  11:哈爽塔。拉巴特的哈爽塔是摩洛哥的一座历史性建筑。它是一座未完成的清真寺塔楼。哈爽塔始建于12世纪,当时的苏丹曾怀有一个宏愿,就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让所有的军队在此祷告,无奈缺乏经费和频繁的地震,工程被迫中断,只留下一百多根未完成之尖塔石柱。时移势易,这些残柱在今天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建筑艺术。


  位于哈爽塔傍边的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穆罕默德五世是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五代。主要成就:举起“圣战”旗帜,竭力宣扬泛伊斯兰主义,号召所有穆斯林团结一致,同非穆斯林进行斗争,力图维持其在中东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地位,结果反被蓬勃兴起的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所敗,丧失了广大中东地区,具有600余年历史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解体,苏丹名存实亡。1918年穆罕默德五世暴毙,其弟继位成为穆罕默德六世。


  12:梅克内斯古城(菲斯)始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位于摩洛哥北部。梅克内斯在摩洛哥四大皇城中,属最古老的一座。有意思的是摩洛哥的每一座皇城,分别都有自己专属的色彩,红色代表马拉喀什,白色代表拉巴特,蓝色代表菲斯,而黑色则代表梅克内斯。这里的红色、白色、蓝色,都是指该座城市建筑的主体色调,唯有梅克内斯的黑色,却另有说法。据介绍,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王朝的统治,并与欧洲诸国相抗衡,四处招兵买马,专门建立了一支拥有15万人之多的“黑奴军团”,这支黑人军团,翘勇善战,所向披靡,从无敗绩,故梅克内斯称谓“黑色之城”。1996年梅克内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梅克内斯有许多巨大的纪念建筑,如达尔马克赫宰王宫,西迪清真寺和穆拉伊?伊斯梅尔陵墓等。


  梅克内斯(菲斯)古城是由当地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阿拉伯手工艺作坊铺构成,古城内百转千巷,很容易迷路。古城内有古兰经学院,伊德里斯陵墓,圣泉水,卡拉维因大学(全世界第一座大学)。


  13: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是一座部分出土的罗马古城。据考证它的开发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当时是一个腓尼基/迦太基居民点。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内建成了许多大型公共场所,包括教堂、寺庙、油磨房、公共浴室、古城街道都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遗址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4: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这里远离大都市的繁华,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最灿烂的天空蓝。这座精致美丽的山城,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仿似童话般梦幻。


  15:丹吉尔是摩洛哥北部海港城市,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欧亚大陆仅11公里,丹吉尔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丹吉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考古学家研究证实,丹吉尔是公元前6世纪有腓尼基人所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丹吉尔分为新城和老城二部分,新城多是欧式建筑,高楼大厦林立。而旧城区如《一千零一夜》里所描绘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样千姿百态。


  16:我们坐在丹吉尔网红咖啡店,直布罗陀海峡的对面就是西班牙,这家咖啡店沿着悬崖边建造,阶梯式露台面对地中海,日落时分,坐在非洲面朝欧洲,可欣赏直布罗陀海峡的美景。【斯柏特尔海角灯塔】这个灯塔的特别之处在于,站在这里基本可以认定,西边是大西洋,东边则是地中海,【非洲之洞】洞口形状酷似非洲版图;图七之图九,摩洛哥艺术之城艾西拉小镇。


  17: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


  18: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12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耸,隔很远能清晰可见,夜间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都要据此调整航向。这个灯塔的特别之处在于,站在这里基本可以认定,西边是大西洋,东边则是地中海。


  灯塔旁边的指示牌,标明左边是大西洋,右边是地中海。至此摩洛哥的行程结束,今晚回到卡萨布兰卡,明天飞突尼斯城开启下站行程。


本文标题:摩洛哥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