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


   葛根,属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二、简介: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野葛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甘葛藤多为栽培,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四川、云南地区亦产。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生用,或煨用。


  三、性能与功效: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四、【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


   ①、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


   ②、若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等症,常配伍柴胡、黄芩、白芷、羌活等药,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③、葛根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故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者,常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汤(《伤寒论》);


   ④、若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常与枝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2.麻疹不透。


   葛根味辛性凉,有发表散邪,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之功。


   ①、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


   ②、若麻疹初起,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可配伍牛蒡子、荆芥、蝉蜕、前胡等药,如葛根解肌汤(《麻科活人全书》)。


    3.热病口渴,消渴证。


   葛根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


   ①、用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


   ②、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可与天花粉、鲜地黄、麦门冬等清热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


   ③、若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又多配伍乌梅、天花粉、麦冬、党参、黄芪等药,如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葛根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


   ①、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②、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5、葛根还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故临床常用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如北京同仁堂生产的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五、用量用法


   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六、使用注意:


   葛根的副作用主要有偏寒凉,容易刺激肠胃,出现血压过低,出现出汗多等,主要禁忌是忌同服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葛根的药物性质是甘、辛、凉,本质偏凉,具有清热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发热等外感疾病,治疗麻疹不透、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等疾病,禁忌与副作用如下:


  1、副作用:葛根偏寒凉,容易刺激肠胃,所以体质偏寒、胃寒、平时手脚怕冷、容易拉肚子的人,建议不要使用;葛根有容易导致血压过低的副作用,平时血压偏低的人,在使用前量好血压,也告诉医生血压低的情况,避免使用后血压更低导致休克昏迷等不良后果;也有出现出汗多的副作用,平时有出虚汗多情况的人建议不要服用。


  2、禁忌:葛根的禁忌是在服用过程中不要吃太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本身它有刺激肠胃的副作用,如果饮食不注意就加重胃肠反应,出现拉肚子、胃痛等情况,不能大剂量的服用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七、【鉴别用药】


   (一)、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


   A、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


   B、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C、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D、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E、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二)粉葛与柴葛的药用区别


   ①作用不同:柴葛的作用比粉葛多,粉葛是生津、止渴、解酒、解毒,而柴葛具有明显的扩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代谢、抗心率失常、改善微循环。


   ②外观不同:粉葛和柴葛不一样,长的不一样。粉葛长的比较大,是甘葛藤的干燥根,含有淀粉量非常高,而柴葛又叫野生葛根,是野葛的干燥根茎纤维素含量多,淀粉含量很少。


   ③应用不同:粉葛是药食两用,主要是用来食用。野葛也就是柴葛,只能是药用,里边含淀粉量很低,含有很多纤维质,从药用角度来讲柴葛是入药的,里边黄酮、葛根素的含量明显要高于粉葛。粉葛只是实用性更好,药物的含量相对要低很多。


   ④粉葛是葛根,以根入药,它的性味辛、凉,主要功能是清热泻火、解肌退热、滋阴生津,临床上对外感发热头痛、脖子背部肌肉发硬发紧、口渴、透疹(促进疹子散发)、热痢疾、腹泻等病这个有治疗作用。


   ⑤柴葛根含黄酮、香豆素、生物碱等成分,具有降血压、抗心率失常、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止泻、改善骨代谢等作用。


  八、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2.《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3.《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九、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黄酮类物质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等,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醇、葛根藤素及异黄酮苷和淀粉。


   2.药理作用:葛根煎剂、醇浸剂、总黄酮、大豆苷、葛根素均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能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葛根还具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轻微降血糖作用。


   3.临床研究:


   ①:据报道,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率失常,与不用葛根的病例相比,前者可明显缩短用药时间,并且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具有抗心率失常的作用,特别是对缓慢性心率失常者有提高心率的作用。


   ②: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在使用葛根素后可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等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聚集性降低,增快血液流速,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氧,扩张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可适用于脑梗死的各期患者。


   ③:葛根黄酮有扩张脑及内耳血管的作用,改善内耳循环,促进耳聋的治愈。用葛根黄酮片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68例,总有效率为88.2%,治疗耳病性眩晕82例,总有效率为89%。


   ④:葛根素注射液可加速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2例,结果表明葛根素注射液可显著缩短苏醒时间和苏醒后头痛消失时间。


   ⑤:葛根还可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中暑、抽动-秽语综合征、痛经、变态反应性疾病、迟发性运动障碍、β受体功能亢进症、内痔、慢性鼻窦炎等病。


  十、归纳总结:


   项强解肌数葛根,


   生津止渴伍花粉;


   升阳止泻又透疹,


   心脑血管疗眩晕!


本文标题:葛根在农村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