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执政时间多长
简 叙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稳固统治晚清长达47年,并非偶然,而是勤政的必然结果,让人不得不叹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可怜的光绪皇帝驾崩于被圈禁之地——瀛台,终年38岁;二十二日下午两点左右,慈禧太后崩逝于仪鸾殿,终年74岁。按照《清稗类钞》的说法,“二十一日,德宗宾天;二十二日,慈禧上仙。两宫升遐,相去仅一日耳”。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光绪皇帝病情加重,慈禧太后开始考虑立嗣问题,并为此强打精神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慈禧外纪》记载了慈禧太后在此时的精神状态:说话仍如往日,声音洪亮坚厉,其坚强不改常度,见者皆惊。在腹泻和腹部疾病的双重打击下,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慈禧太后,为了稳定朝局,还能以如此精神状态出现在朝臣面前,除了坚强的意志力做支撑,再无其他解释。
对于慈禧太后的死因,清朝官方文献给出的“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的说法,虽然基本等于胡扯,但其并非“吞金而亡”,更非“中毒身亡”,而是长期病症和过度劳累共同作用下的自然死亡。就此来看,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稳固统治晚清长达47年,并非偶然,而是勤政的必然结果,让人不得不叹服。
至于慈禧太后为何在光绪皇帝驾崩仅20小时后便猝然崩逝,或许正如《垂帘太后》书中所言“光绪帝一死,政敌已除,心病已去,后顾无忧,原本紧张的精神为之一松,致使强自支撑的病体也跟着迅速垮掉。”
“满清一朝,成之孤儿寡妇,败之孤儿寡妇”,孝庄太后带着年幼的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帮衬下,一统中原,成就霸业;慈禧太后崩逝后,隆裕太后带着更为年幼的宣统皇帝,在摄政王载沣的“帮助”下,迅速走向了灭亡。天道好还,诚不欺我也。
慈禧勤政·江河日下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慈禧”“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老佛爷”。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一说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之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她择咸丰帝之侄(同时也是她的外甥)载湉入继大统,两宫再度垂帘听政。随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慈禧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载湉。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作为新帝,她自即日起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在北京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附注: 部分图片游历北京拍摄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
本文标题:慈禧执政时间多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