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是谁发明的
史海钩沉《中文简体字的起源》
简化字(简体字)的产生和推广,先要从汉字的拼音化说起(即汉字的拉丁化运动)
拉丁化新文字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前苏联首先倡导和创建的,试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
最早,由瞿秋白、吴玉章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
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1931年9月26日在苏联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
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根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毛泽东对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并对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
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份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份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50年代,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
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
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
1956年1月起,60天内,《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接踵出台。
中国文字改革自此进入高潮。毛泽东当时确定的方针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行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
简体字在当时被视作通向拼音文字的“过渡时期的一种权宜办法”。部分简体字是简化偏旁,减少笔画;部分则是从历代皆有,好认但不被“统治阶级”承认的“俗字”中选用。
在太平天国时期,简体字在其势力范围内首获“合法地位”,其公告中采用的100多个简体字,后来80%以上都被《汉字简化方案》采用。
1956年2月1日起,第一批简化汉字开始推行,“可以说,党一声号令,全国服从。”
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屠岸回忆,他坦承当时文化界也有不少人怀疑。比如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说:“在没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布汉字的死刑。”,“文字这东西,关系了我们万万千千的人民,关系了子孙百世,千万要慎重从事。”
结果,陈梦家被冠以“反对文字改革”的罪名迫害自杀。于是再没有人敢“坚决反对”。
以上就是简体字出台的过程。
汉字的使用本来是中国的事情,可为什么苏联非常积极地推动汉字的拼音化呢?
众所周知,苏联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于是就从各个方面消弱中国,不断在中国制造各种社会矛盾,其中之一就是搞汉字拼音化。
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而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民国政府刚刚统一中国的时间,苏联在这个时间推动汉字拼音化,是巧合吗?还是为了使中国变得强大吗?
历史上,俄罗斯曾从中国霸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显然,它不是为了使中国变得强大。
汉语方言众多,主要有:江浙话、闽南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话、北方话等,许多方言之间是不能交流的。
大家都知道,同一个汉字,中国各地的发音差别很大,很多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如果中文全改拉丁化,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采取拼音文字的话,则各个地方的文字是不同的。同一个汉字在各地方言的发音和文字都不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文字和语言互不相通的很多地区,造成民族的分裂和国家的分裂。
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积极地推动汉字拼音化,显然是有其险恶用心的。
毫无疑问,苏联推动的汉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简体字的使用,使海峡两岸国民形成了严重的隔阂和矛盾,谁也不能否认。
苏联还推动附庸国家的文字改革。其中,蒙文被迫改成用俄文字母拼写。苏联垮台后,虽然传统蒙文很烦琐,但是蒙古国为了继承本国传统文化,马上又恢复了传统蒙文。
本文标题:简体字是谁发明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