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地图
这条线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五个斯坦”。这是一条贸易、商旅线路,在被冠名“丝绸之路”之前就有。贸易的内容包括香料、皮草、矿石、粮食等,丝绸只是其中一项。“丝绸之路”这个词是德国地理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发明”的,他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按照中文信息的说法,这条路是在西汉(前202 年—8 年)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国的陆地贸易通道。在不同时期,贸易的线路也会改变,有不同的支路。
中亚五国及周边 中亚五国行程图。 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夹在俄罗斯、蒙古、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之间,因此在历史上自然受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同时也影响这些国家。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在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西部和帕米尔高原以西,所以有不少高山,《孤独星球》说是中亚首屈一指的徒步胜地。西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则是广阔的平原和戈壁。
历史沉淀加上地理特点,使这一地区成为富有特色的旅行线路。
这是一个内陆国家。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是乌兹别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国。1218年,成吉思汗把攻占的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就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Chaghatai)封地的一部分。1758年统治这里的蒙古准噶尔帝国被满清击败,吉尔吉斯人成为清朝的臣民;1876年遭俄罗斯帝国吞并;1936年建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31日独立,是中亚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改名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Bishket)。吉尔吉斯人(Kyrgyz)或柯尔克孜人(当地语言发音) 是主体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9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平均海拔为2750米,54%国土面积适宜于发展农牧业,是中亚的畜牧大国。
吉尔吉斯斯坦的旅行景点主要为:比什凯克、世遗古迹布拉纳塔(Burana)、沙提利(Shatyly)、斯卡兹卡(Skazka)峡谷、塔木加(Tamga)和卡拉科尔(Karakol)。
第一站,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建于1878年,1926年改名为“伏龙芝”(Frunze)(因为苏联元帅伏龙芝出生于此),1991年2月7日恢复原名,其吉尔吉斯语的意思是“搅拌马奶的棒子”。吉尔吉斯人给出生的孩子起名字经常是根据手边正在做的事情或看到的东西起名。导游说,比什凯克原是一个人的名字,其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正在用一个棒子搅拌马奶,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但不知道后来怎么用作城市名。
国会大厦。2005年,前总统阿卡耶夫(Akayev)在一次抗议活动中被推翻,流亡俄罗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实行多党制,总统任期6年,最多连任2届。 首都大街,非常宽敞。 纪念碑白色部分表示新兴和正确的力量,被推倒的黑色部分表示旧势力。 博物馆 原住民玛纳斯(Manas)塑像。在苏联时期,这里是列宁塑像,现在被请到博物馆后面去了。 列宁同志 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兄弟”。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并没有把过去的东西都毁掉,而是挪个位,保留下来。 苏联时期的建筑物和标志。 苏联统治时,实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制,原先的文化一律被禁止。1991年独立时,曾经就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加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内举行过一次公投。有相当多的人投赞成票。导游说,由于长期的苏联一体化统治,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很少,因而普遍认为眼下有的总比未知的好。其实五个斯坦国后来都选择加入独联体。可能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这样的话至少有一个大国可以保护他们。现在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曾经有两任总统被民众推翻,而且反对党人选也可当选总统。 为了了解这几个前苏联国家,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问导游几个问题:有没有反对党,反对党人有没有当选总统,有没有私立大学,医疗是否免费,有没有私人诊所和医院,住房是否国有,一般工人和办公室人员的月工资多少,有没有私人企业。
战争烈士纪念碑 下一站,世遗布拉纳塔(Burana),距离比什凯克不远。 布拉纳塔四周原先是居住地,是该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现在是一片废墟,周围散布着一些古代的石碑和雕像。 当地穿民族服装的儿童 相传李白的出生地是“碎叶城”,又称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比什凯克以东60公里处,离布拉纳塔不远。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是中国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但如今的碎叶城只遗留下一片杂草丛生的土丘和几段勉强算得上是城墙的断壁残垣。地图取自网上。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少数民族包括东干回族、乌克兰族和维吾尔族。途中在陕西东干回民家吃午饭。女主人很热情。她祖先于1884年从陕西来到这里。查阅历史,从1862年-1873年,在陕西和甘肃地区爆发过回民动乱,主要是回、汉和其他族群之间互相大规模屠杀,后被左宗棠平定。当地回民因此往西迁移。她会讲普通话,但不会写,依然保持原来的文化。她说很想回老家看看,虽然那里已经没有家人,但旅费太贵,一个人要2000美元,而她有五个孩子。这里离中国很近,怎么会这么贵? 离开东干回民家庭前往山区沙提利(Shatyly)。这条河的水左边是蓝色,右边黄色,这里是两条河的汇合处。河右边是天山山脉。 登上沙提利附近的小山远眺天山。翻过山就是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关系不是非常友好。 前往科奇科尔(Kochkor)。 晚上入住蒙古包。 蒙古包内没有卫生间。支架、围栏和外围的材料都是预先做好的。3个男人2-3个小时可以搭好。不需要地基。蒙古包为半圆形,刮风的时候,自然的作用力会把帐篷往下压,不会被掀翻。中间的天窗有一根绳子,可以绑上重物加固。外面先包一层类似于芦苇的植物,再包上骆驼毛做的纺织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寒效果。冷的时候,也可以烧火炉;热的时候,可以打开天窗透气。通常一个游牧家庭会搭3个蒙古包,分别作为卧室、厨房和厕所。在后来的旅行途中参观了一次蒙古包的制作和搭建。搭建过程约一个小时,可能由于建材已经备好,放在地上。 蒙古包对于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来说确实非常方便。 前往伊塞克湖(Issyk),世界第二大高山湖。 伊塞克湖 在沙提利(Shatyly)附近登山。 远眺峡谷和伊塞克湖 这一地区的很多景观都在伊塞克湖周围。附近有一个斯卡兹卡(Skazka)峡谷,色彩绚丽,号称“童话故事峡谷”。 需要登山,但不高。 当地的传唱诗人,正在讲述原住民玛纳斯(Manas)的故事。 苏联时期在伊塞克湖边的塔木加(Tamga)修建了一个军事疗养院,作为一些杰出人士的疗养场所,包括军队人员、科学家、工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也来过。介绍说他34岁因测试米格15战机撞机死亡。疗养院有一部分是日本战俘修建的(约120人),展厅中有此类报道和记录。疗养院环境很好,到处是绿树。但从现在的角度看,装修一般,很像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建筑。 宿舍楼 疗养院的门卫。 办公楼 米格飞机 当时的宾馆,现作为展览馆 其中一位是加加林,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好像是左边这一位。 当时的礼堂 到达伊塞克湖东端城市--卡拉科尔(Karakol),吉尔吉斯斯坦第四大城市。东正教木质教堂,没有钉子。 位于天山山脉的七牛岩(Jeti-?güz Rocks)地质保护区。第三纪的红色砾岩构成陡峭悬崖。该岩区近似七头牛形状。附近的另一个岩区被称为“破碎的心脏”,但因道路塌方没有去。该岩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知名地标,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周边地区以其自然之美而闻名。 吉尔吉斯斯坦当地饮食:羊肉、土豆、胡萝卜、洋葱。 蒸饺 牛肉、土豆、洋葱汤 最后的烤三文鱼属于国际菜肴,其他菜不知道是当地还是俄罗斯风味。感觉俄罗斯元素很多,也可能是回民的饮食。味道一般,谈不上好吃,也谈不上不好吃。 吉尔吉斯斯坦的汽油很便宜。大约1美元一升。导游说哈萨克斯坦更便宜。这里有石油和天然气,但是近几年从俄罗斯进口不少。 现在,吉尔吉斯斯坦教师、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工资很低。导游原是英语专业,当老师,但工资太低,出来当导游(有点像国内改革开放初期)。一般工人和白领工人月薪$300美元左右。有外资企业,其工资比国有企业高。本国的私人企业很少,个人经商也很少。几十年的封闭和苏联统一领导,民众对外界了解很少。虽然对经济的管控放开了,但是民众不知如何经商。教育和医疗仍免费,但如希望得到好的医疗和教育,要去私立机构。有私立大学和医院,多为外资投资。大学中分公费和自费专业。住房大部分仍为国有。一些情况很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但中国30年后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到现在已经30几年了,经济没有长足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有铀矿,曾经是苏联制造核武器的主要来源。如今国内有50处废弃的矿井,放射性尾矿的泄露无法控制,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旅游结束。
本文标题:吉尔吉斯斯坦地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