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味美香浓,在民间有“香肉”之誉。民谚谓:“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它在烹饪时浓香扑鼻,连神仙也垂涎三尺,欲禁不能,堪称人间美食。我国人民自古爱吃狗肉,早在2000多年前,屠狗业就非常兴隆。战国时大力士朱亥、汉代名将樊哙,都是屠狗出身。据传,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最爱吃狗肉的帝王,至今,在刘邦家乡沛县,还沿袭着一道“龟汁狗肉”的著名佳肴。


  


  狗肉含有蛋白质、脂肪、肌酸、肌肽、嘌呤类及钾、钠、氯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中医学认为,狗肉性温、味甘咸,能补中益气、温补脾胃、温肾助阳。凡久病气虚、脾胃虚寒、肾亏下元虚冷、腰膝酸痛、肢软乏力、阳疹早泄、尿频、尿多及遗尿诸证,皆宜以狗肉为食疗佳品。故《本草纲目》云:“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荫矣。”《食物本草会纂》对狗肉的功用记载尤详,说它能“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乏力、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真可谓:美味穿肠发暖香,功盖“十全大补丸”。


  


  民间总是把狗肉当做很特别的肉,过于迷信。认为吃狗肉能大补,什么壮阳呀、补肾呀、强身健体啊,都认为狗肉有各种健康功效。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吃狗肉的习惯,每年的玉林狗肉节也会吸引大量游客,即使不怎么吃狗肉的地方,在一些特殊的时候,也会吃狗肉补补。


  


  


  狗肉的禁忌


  


  狗肉不但肉嫩味香,营养丰富,而且产热量大,增温御寒能力较强。因此,一些体质 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吃狗肉后不要喝茶,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在狗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狗肉后马上喝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就会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极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营养价值


  


  1.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


  


  2. 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冬季进补


  


  吃狗肉对人的身体是有进补作用的。


  


  狗肉是冬季进补的上品。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钙、钾、钠、磷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狗肉性温和,有补中益气、滋补血气、暖胃驱寒的作用,另外还能缓解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从药用的角度来说,狗肉还可以用于各种虚弱症,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


  


  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说,满族人是忌食狗肉的,并讳称为香肉。


  关于食用狗(餐桌狗),宠物狗,工作狗,导盲狗,牧羊狗,缉毒狗,猎狗,警狗


  


  狗肉,即狗的肉,泛指从狗身上获取的可食用部分。以狗为食是世界各国历史上的普遍现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狗主要是伴侣动物,是家庭中的一员,吃狗肉一直为爱狗人士所诟病,有一定争议。


  


  各国对狗的保护以动物保护法或者反虐待动物法居多。仅有个别国家立法禁止食用狗肉。如奥地利《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以食用目的宰杀猫和狗。还有少部分国家立法禁止贩卖为目的屠宰犬类,也就是允许杀狗自己吃,但不得贩卖,如加拿大为肉用目的屠宰狗类必须经过政府批准,不许私宰犬类;德国《肉类检疫法》禁止贩卖狗肉。


  吃狗肉的全球性


  


  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食用餐桌狗的传统或习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国家和地区:


  


  亚洲国家:


  


  韩国:狗肉在韩国被视为一种传统的夏季佳肴,用于消暑去火。尽管近年来有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但韩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食用狗肉,尤其是夏季。据统计,韩国每年消费约200万只狗,狗肉年销售额达到1.5万亿韩元。


  


  越南:越南人长期以来有食用狗肉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男性群体中,吃狗肉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在越南的河内等城市,狗肉店很常见,吃狗肉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些越南年轻人开始拒绝食用狗肉。


  


  中国: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南方城市如广州,食用狗肉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饮食文化。狗肉被制作成各种菜肴,如狗肉火锅、狗肉汤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多地已经出台了禁止食用狗肉的法规。


  


  欧洲国家:


  


  瑞士:瑞士是欧洲唯一大规模食用狗肉的国家。在瑞士的东部部分地区,有食用狗肉、炮制狗肉干和狗肉香肠的传统。尽管有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但这种习惯在当地仍然存在。


  


  德国:在历史上,德国也曾有过食用狗肉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危机时期,如肉类短缺时,狗肉被视为羊肉的替代品被广泛消费。然而,自1986年起,狗肉在德国已被禁止食用。


  


  美洲国家:


  


  美国:尽管美国主流文化并不支持食用狗肉,但在一些地区或特定群体中,食用狗肉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传闻称美国堪萨斯州有一年一度的“狗肉节”,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此外,美国的一些原住民部落也有食用狗肉的传统。


  


  墨西哥:历史上,阿兹特克人为食肉而养狗。如今,在墨西哥的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偏远地区,食用狗肉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它地区:


  


  北极圈附近地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雪橇犬作为备用肉食储备是公认的做法。当食物极度短缺时,狗也可能被食用。


  


  塔希提岛和波利尼西亚岛屿:这些地区一直存在食用猫狗的传统,尤其是在食物短缺时。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完善,食用餐桌狗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食用狗肉的态度和法规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了解相关情况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


  为什么各国的保护动物有区别?


  


  不吃猪肉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


  藏族不吃鱼肉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水葬习俗。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藏族,有水葬的习俗,就是人去世后会放到水里,任其漂流。鱼是食腐生物,藏族人认为祖先的肉身被鱼吃掉了,吃鱼肉就等于吃祖先的肉,因此不吃鱼肉。


  


  2.信仰因素。藏族人大多信奉佛教,佛教倡导「不杀生」,藏民笃信杀生会造下恶业,导致恶报,受「放生」思想的影响,藏民将放生鱼类视为行善积德的重要方式。另外,在藏族人眼中,水流是神圣纯洁的,水中的鱼也被视为河流的守护神,因此鱼用来是供奉的,所以不吃鱼肉。


  


  3.生命价值观。在藏族文化中,倡导生命价值等同的观念,一条鱼可能一家人一顿都吃不饱,更何况鱼腹中成千上万的鱼籽,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一顿饭可能会吃掉一个生命或者是很多生命,但比如是一条牦牛可以供养一家人吃几个月,甚至一年,同样是生命,可以选择更少的罪孽去生存。


  


  4.气候条件。藏区属于高寒地带,水质寒冷,成活的鱼的种类稀少,且藏区河流生产的冷水鱼,生长缓慢,周期长,与牛羊等肉食来源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古代汉族禁止食用牛肉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的早期。在古代中国,牛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农耕动物,还承载了许多文化和宗教象征。以下是一些导致汉族不食用牛肉的主要原因:


  


  牛作为农耕工具:在古代,牛是汉族的主要农耕工具之一。它们用于耕田、拉犁,帮助农民完成农业工作。因此,杀牛等于损害了农业生产,被视为犯罪。


  


  牛的宗教象征:在汉族文化中,牛被视为有灵性的动物,与一些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有关。牛骨被用来占卜,牛角被认为可以驱魔辟邪。有些地方甚至供奉牛神,将牛视为神圣的动物。


  


  牛的珍贵性:在古代中国,杀一头牛相当于破坏了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因此官方法律对私自宰杀耕牛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包括处死。


本文标题:狗肉为什么叫香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