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爷叔”的故事始于2013年。那时刚退休不久的爷叔,凭着在国企做技术养成的踏实劲儿,研究了大半年股市后,最终选择了上海建工这支股票。

  他用攒了大半辈子的50万元养老钱,以6元/股的价格重仓买入。爷叔当时的话,至今还被老棋友们记得:“咱不懂花里胡哨的概念,就认‘建工’这俩字——上海的桥、地铁、保障房,多少是它盖的?实实在在干事的企业,差不了。”

“建工爷叔”坚守上海建工十年浮亏,每日打卡广东路笑谈股市风雨

  2015年A股牛市,上海建工股价一度飙升至17元/股。身边的股友们都劝他“见好就收”,连券商经理都特意打电话提醒:“大爷,这收益够您安享晚年了,落袋为安最稳妥。”

  可爷叔看着K线图,摇了摇头:“再等等。”没人想到,等来的却是股价的一路回落。

  “建工爷叔”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当我们拨开情感滤镜,深入分析其投资历程,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风险和认知偏差,远比表面看起来的“坚守”更为复杂。

  2025年9月,上海建工股价的突然启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对旗下金矿资源储量增加的传闻。尽管公司公告澄清该信息是2020年的旧闻,但股价仍连续涨停。更令人瞩目的是,网友们自发发起了“一人一手助爷叔解套”的行动,形成了一股散户接力浪潮,主力资金也借势在三日内净流入超6.5亿元。这清晰地表明,此轮上涨主要受情绪和资金驱动,而非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改善。


“建工爷叔”坚守上海建工十年浮亏,每日打卡广东路笑谈股市风雨

  截止时间2025年9月22日下午14:00

  在市场狂欢的同时,上海建工的基本面却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8%,其中核心的建筑业务收入锐减30%,而被市场热炒的黄金业务营收占比实际上不足0.5%。此外,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仅6.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高达38%,财务风险被市场情绪所掩盖。建筑行业本身也正处于转型阵痛期,传统建筑企业面临巨大挑战,行业整体的增长潜力(Beta)正在消失。

  爷叔的坚守,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烈的“国企信仰”,即认为“上海国资委控股,实力雄厚,不会退市”。这种信仰使其混淆了“国企不退市”与“具备投资价值”之间的区别,并可能忽视了控股股东国盛集团在股价低迷期间持续减持套现超20亿元的信号。此外,“成本锚定心理”(过度关注初始买入成本而非当前价值)和“沉没成本误区”(因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而不愿放弃),可能使其将“越跌越买”的执着美化为“长期主义”,导致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理性。

  爷叔用退休金持续补仓十年,体现了“长钱长投”的特性,这使其避免了因资金压力在低位被迫“割肉”。有数据显示,成立超10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近70%产品实现了累计净值翻倍,说明长期持有能平滑波动。然而,“长钱长投”的前提是所投资产具备长期价值。若投资标的基本面持续恶化或行业前景黯淡,单纯的“长钱长投”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分析指出,若考虑通胀及年化3%的稳健理财收益,爷叔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仍然亏损超过30%。

  爷叔解套的故事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反思。有权威信源透露,爷叔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已多次减仓,导致真实持仓成本升至约5元/股,以9月18日收盘价3.88元计算,他实际上可能仍处于亏损状态。

  市场分析指出,此轮上涨并非源于公司基本面的改善。2025年上半年,上海建工营收同比下滑28%,其中建筑业务收入锐减30%,而被市场热炒的黄金业务营收占比不足0.5%。

  金矿开采从勘探到实际量产需要漫长周期和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对公司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一旦市场情绪退潮,股价将面临快速回调的风险。

  十年坚守仅勉强回本,若考虑通胀及年化3%的稳健理财收益,爷叔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仍然亏损超过30%。这充分说明了时间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证券市场终究是价值规律主导的市场,情绪驱动短期价格偏离后,最终会回归基本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建工爷叔”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分散布局、敬畏市场、关注时代赛道,远比“用退休金死磕一只股”更接近财富管理的本质。

“建工爷叔”坚守上海建工十年浮亏,每日打卡广东路笑谈股市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