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网“刚柔并济”书写电力保供新篇章
本报记者 魏 静 陈思羽 □ 章 岑
今夏的江苏,电力供需两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8月21日,该省最高用电负荷第五次突破历史极值,达到1.56亿千瓦——这相当于15亿盏100瓦的灯泡同时点亮,每向上攀升一百千瓦,保供压力便成倍放大。
在这场“大考”中,江苏电网用“刚性支撑”托底能源安全,以“柔性调节”激活社会资源,更以全民参与的节电行动书写了电力保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篇章。
赛事经济点燃用电新引擎
“苏超”联赛自5月10日揭幕以来,已然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赛事的意义。开赛百余天,“苏超”带动全省八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成为拉动夏季用电负荷的新引擎。
南京奥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苏超’每场都是爆满,灯光、音响、空调全开,用电量比平时增长明显。”数据显示,江苏省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9.0%,体育组织用电量更是猛增11.4%。
赛事的热度从场内席卷至场外,球迷们的热情在终场哨响后并未消退,而是转向街头巷尾的餐厅与夜市。开赛百日,江苏省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其中小吃、酒吧等非正餐服务用电量增长达12.5%。一位夜市摊主笑着说:“比赛日生意特别好,冰柜都要多备几个。”
江苏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为用电负荷稳步增长提供了支撑。国网江苏电力调度运行处副处长李杰表示:“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夜间经济等新业态的用电量稳步增长,折射出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刚性支撑筑牢能源压舱石
面对历史性用电峰值,江苏电网通过资源调度、多元协同和技术创新,构筑起稳固的保供基础,为该省电力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保供“基本盘”,煤电今夏最大出力7871万千瓦,同比增长7.14%,高峰时段贡献4.5成电力,稳居保供“主力军”;依托特高压工程,区外受电规模达4000万千瓦,将千里之外的电力源源不断送入江苏。与此同时,新能源装机达1.1亿千瓦,8月21日风电光伏最高出力5709万千瓦,占比41%,巩固其第一大电源地位。
为确保新能源“送得进、用得上”,国网江苏电力打造的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电网画像”功能,精准调控发电量。“根据“电网画像”,我们可以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利用清洁能源提升发电利用率,同时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李杰介绍,该系统在线滚动计算电网动态输送能力,实现火电与新能源的精准调配。
此外,技术创新提供核心支撑。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80亿千瓦时,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能力,更好满足江苏省内新能源北电南送的配置需求。这些技术手段共同构成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强大脑”。
柔性调节激活社会资源池
在刚性支撑筑牢保供底线的同时,柔性调节正以其灵活、精准的特性,成为激活社会资源的“第二引擎”。
在常州五星智慧充电站,62个车位构成的微电网正在上演“变形记”:整个场站的车棚安装光伏组件,配合储能、V2G等设备,必要时变充电站为“发电站”。7月14日19时至20时,144辆新能源汽车通过138台V2G充电桩参与反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4194千瓦,有效缓解晚间用电高峰压力。
虚拟电厂建设同样展现出强大潜力。在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智慧运营管理系统正以微电网为主要汇集单元,重点聚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灵活性可调节资源,聚合电力用户3561户,聚合容量达到45.45万千瓦,形成可调能力超12万千瓦的实时调节资源池。目前,江苏省已有80家虚拟电厂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聚合用电容量1160万千瓦。
需求侧管理更显精细。5月12日,国网徐州沛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主动登门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企业讲解分时电价政策。“我们将21.43%的产能调整至白天谷时段,既增加了光伏消纳,又节省了用能成本。”公司生产负责人李前进表示。据统计,自7月1日“尖峰电价”政策施行以来,晚峰时段“尖峰电价”最大错峰成效达313万千瓦。
此外,全民节电行动凝聚起强大合力。今夏,江苏累计绑定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设备近6万台,开展9轮居民节电互动,覆盖用户数达17.12万户次,单轮最大峰时压降规模达3.3万千瓦。
五创记录的用电高峰,考验的不仅是电网的硬件实力,也是统筹协调的智慧配合。江苏电网以煤电稳盘、以绿电发力、以技术支撑,更以虚拟电厂聚合、车网互动响应、全民节电参与激活潜能,打造了一条 “刚柔并济”的保供之路,守护今夏灯火通明,更为中国超大经济体应对能源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江苏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