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炸了喜马拉雅搞烟花秀,安踏蒸发125亿:这锅到底冤不冤?
9月19号傍晚,喜马拉雅山脉5500米的高空炸开一串“火龙”——始祖鸟冠名的烟花秀“升龙”登场了。
可这绚烂没持续多久,骂声就盖过了赞叹,更连累母公司安踏市值一天跌掉125亿港元。
网友的怒火直戳要害:“在法国日本被拒的表演,转头来祸害自家雪山?”“安踏这跟头栽得,到底冤不冤?”
被多国拒绝的表演,为啥敢炸喜马拉雅?
这事最让人膈应的,是这场秀早被其他国家“拉黑”了。
据说蔡国强团队之前想在日本富士山、法国圣维克多山搞同款爆破,都因为“怕扰动火山灰”“影响朱鹮繁殖”被拒了。
合着国外的生态要保护,咱们的喜马拉雅就成了“试验场”?
更讽刺的是始祖鸟的“环保人设”。平时广告里满是“无痕户外”“敬畏自然”,卖着几千块的冲锋衣教大家“保护山野”,转头就花钱在高原炸烟花。
主办方嘴硬说用了“可降解材料”,还拿冬奥会标准当挡箭牌,可懂行的都知道,青藏高原低温缺氧,微生物活性低,就算是可降解材料,分解速度也比平原慢几十倍。
网友那句“农村放鞭的地方几年不长草”,其实道破了最实在的理:自然的承受力从来不是“合规”就能糊弄的。
二十多年前《红河谷》剧组在卡若拉冰川炸的缺口,至今还没长好,这5500米的草甸要是被破坏,怕是几十年都难恢复。
安踏一天亏125亿,真的冤吗?
安踏市值暴跌那天,不少人替它喊冤:“子品牌犯的错,母公司躺枪?”可细想下来,这亏吃得一点不冤。
首先是“沉默的原罪”。作为2019年就收购了始祖鸟的“大老板”,安踏不可能不知道这场大型营销活动。
但从烟花炸开,到网友骂翻,再到市值蒸发,安踏全程闷不吭声,直到舆论发酵才悄悄限制评论。
这种“装死”的态度,在消费者眼里就是“默许”。
更关键的是“双标式管理”。安踏自己官网天天喊“可持续发展”“生态责任”,海外发布会把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挂在嘴边,可对始祖鸟这种明显踩线的操作,却连基本的风控都没有。
要知道,户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信任”——就像没人会买漏气的登山鞋,消费者也不会信破坏环境的“环保品牌”。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本质是对这种“治理缺位”的惩罚。
这场闹剧最该敲醒的,是所有把“环保”当营销噱头的企业。
始祖鸟不是第一个翻车的。
前阵子某奶茶品牌搞“森林杯套”,结果杯套材质根本不可降解;有些服装品牌喊“碳中和”,实际连工厂污水都没处理好。
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环保表演”——把漂亮话写进广告,把真金白银花在宣传,唯独把责任丢在脑后。
反观真正的环保玩家,比如Patagonia,直接把1%的销售额捐给环保组织,甚至劝消费者“别买不需要的衣服”。
人家从不用“环保”做广告,却靠实打实的行动圈了几十年粉。这对比太明显了:环保是底线,不是标签;敬畏自然是行动,不是文案。
现在日喀则的调查组已经去了现场,始祖鸟也删了宣传文改道歉,但125亿市值和公众信任,可不是一句“抱歉”就能捡回来的。
安踏要是真想止损,光沉默没用——得拿出真金白银修复生态,得管好旗下品牌的价值观,更得明白:商业可以利用自然的美,但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说到底,这场烟花炸碎的不只是雪山的宁静,更是“伪环保”的遮羞布。
你觉得安踏这125亿亏得冤吗?品牌该怎么平衡商业宣传和生态保护?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始祖鸟“炸喜马拉雅”波及安踏##安踏市值蒸发125亿港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