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以强劲态势影响华南地区,其中心已于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登陆后,“桦加沙”继续向西移动,持续影响华南区域。当晚,阳江、茂名遭遇狂风暴雨突袭,供电系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居民生活和区域运行带来影响。

  台风前集结,跨区驰援抗台风

  早在9月23日,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以下简称“河源供电局”)就响应广东电网公司省内跨区支援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最快速度吹响抗灾集结号,成立河源供电局支援队。460多名电力应急骨干迅速集结,从运维检修、调度指挥、物资供应到后勤保障,各专业力量高效整合,成建制组建多支应急抢险队伍。他们携带发电机、应急照明设备、抢修工具等物资,于9月23日13时前分批次奔赴茂名、阳江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经数小时奔波陆续抵达支援地区,随即与当地供电局对接并召开协调会,详细掌握电网受损预判、重点保电区域等信息后,迅速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待台风影响减弱便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全力以赴快速完成抢修复电。

闻“风”而动,河源供电局460余骨干驰援茂名、阳江

  9月24日,河源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前往高州供电局召开工作对接会议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4日,他们与茂名高州供电局召开防风防汛工作对接会。会上,结合去年鏖战台风“摩羯”的应对经验,双方共同预判了风雨可能引发的线路设备受损、树障隐患、低洼区域配电设施安全等风险,明确重点关注区域与防控要点。同时,确定了支援队对口负责高州3个供电所辖区的故障抢修。

  灾情就是命令。9月24日强风暴雨过后,茂名市高州市新垌镇车头园村因主供电变压器漏油受损,导致130户居民陷入停电的困境。接到支援请求后,河源供电局支援队火速抵达。队伍负责人当即研判,故障设备位于河边,持续降雨可能导致水位上涨,需抢抓降雨间隙窗口期作业。

闻“风”而动,河源供电局460余骨干驰援茂名、阳江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在高州抢修

  在严密的安全措施监护下,河源供电局支援队与当地施工单位协同作战,克服雨中作业、场地湿滑等困难,有序拆卸受损变压器,吊装更换新的变压器,并紧张地进行接线、调试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全体抢修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力求以最快速度恢复送电。经过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9月25日18时,随着合闸指令下达,新变压器一次性送电成功。茂名市新垌镇车头园村因台风中断的电力供应全面恢复。截至25日晚,河源供电局支援队伍累计完成中低压抢修任务23项,受台风影响的6551户用户恢复供电。

  深夜坚守,河源电力抢修阳江电网

  台风“桦加沙”在阳江登陆时,阳江海陵岛首当其冲,当地的电力系统受到严重冲击。按照广东电网公司部署,河源供电局10台发电车于9月23日晚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待命做好应急保供电准备。台风过境后,河源供电局195人机动支援队伍马不停蹄转战阳江。

  当9月25日的深夜笼罩阳江海陵岛,大多数居民已入眠,河源供电局支援队仍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坚守“不送电,不收兵”的誓言,他们是黑夜中的光明守护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海陵岛那洋#2公用箱变旁,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该公用箱变。一旁的抢修人员不顾疲惫,全神贯注地排查箱变内部线路,争分夺秒地开展低压抢修工作,只为尽快恢复这片区域的供电。

闻“风”而动,河源供电局460余骨干驰援茂名、阳江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在海陵岛那洋#2公用箱变旁检修

  此外,为提高夜间抢修效率,河源供电局支援队引入无人机照明技术,进行检查与辅助抢修。相比传统照明存在照射死角、移动不便等缺陷,照明无人机让作业现场宛如白昼,消除了阴影和盲区,不仅保障了抢修人员安全,还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而其长达5小时的续航能力也充分满足了长时间作业需求。

闻“风”而动,河源供电局460余骨干驰援茂名、阳江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创新性地引入无人机照明技术

  在另外一头,阳江海陵岛一小区因水浸停电。河源供电局支援队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河源供电局支援队人员正站在海陵岛某水淹小区门口,眉头紧锁。配电房前的积水已深及胸部,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水下情况完全不明。“到这个位置不要踩,一踩就踩空了!”三人相互提醒着,小心翼翼地在水中前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他们成功避开水下的“陷阱”,完成了细致勘察,为后续抢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闻“风”而动,河源供电局460余骨干驰援茂名、阳江

  河源供电局支援队涉水作业

  文、图丨 袁文康 樊飞玲 方思海 雷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