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副中心全落四线,山西人看着太原独撑,这落差憋屈不?
山西的城市等级榜,今年又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第一财经刚出的2024榜单里,全省11个地市,就太原一根独苗撑在二线(二线第20位),剩下10个全挤在四线五线,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大同、长治、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齐刷刷掉在四线,排名还一个比一个靠后。
就说大同,堂堂山西第二大城市,城区人口早过百万的Ⅱ型大城市,本该是晋北的发展龙头,可2024年在四线城市里排到63位,比2022年的59位还降了4位。去大同古城玩的时候,出租车师傅王师傅跟我念叨,年轻人考出去就不回来了,“咱这儿除了煤矿就是古城,大学生回来干啥?考编挤破头,私企工资三四千,留不住人啊。”
长治情况稍好点,但也好不到哪去。作为山西第三大城市,同样是城区人口超百万的Ⅱ型大城市,2024年四线第58位,比2022年的62位升了4位,可还是没跳出四线。当地做机械加工的张老板说,厂里订单倒是有,就是利润薄,“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涨,想扩产又怕市场波动,只能小打小闹,咋带动城市发展?”
最让人揪心的是临汾。作为山西第五大城市,城区人口超50万的中等城市,这三年排名跟坐滑梯似的,从2022年四线27位掉到2024年73位,三年掉了46位。在临汾做水果生意的李大姐叹气,“批发市场里外地车越来越多,本地水果运出去运费高,本地卖又竞争不过外地的,钱难赚,城市咋能富?”
不光副中心,其他城市也在退。运城2022年还摸过三线门槛(三线57位),2023年掉回四线28位,2024年又退到30位,三年连退两步。晋中更惨,从2022年四线7位跌到2024年27位,两年掉了20位。五线城市里,阳泉排到272位,朔州更是落到299位,快垫底了。
有网友说,“太原把好资源都占了,副中心拿啥拼?”这话不假。太原理工、山西大学等高校,省人民医院、山大一院等三甲医院,基本都在太原。年轻人上学、就业、看病,第一反应就是往太原跑。大同长治的企业想招个大学生,开出的工资比太原低两三千,谁愿意去?
也有网友觉得,“副中心自己没特色产业,怪不了别人。”临汾守着黄河,旅游资源不少,可景区分散,交通不便,游客来了玩一天就走,留不下消费。长治的装备制造有点基础,但规模小,没形成产业链,跟沿海城市比差太远。
城市等级背后是民生。四线五线城市的公交班次少,公园绿地小,孩子上学得挤破头进重点校,老人看病要往太原跑。这些年山西人盼着家乡发展,可看着榜单上的排名,心里能不憋屈?
你们觉得山西哪个城市该先冲三线?是产业稍好的长治,还是地理位置优的大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