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主动加强对华能源出口,向中国卖天然气有两大谈判要点

  文|晨枫 著名撰稿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不久前,中俄蒙签署了“西比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备忘录,俄罗斯计划每年从西西伯利亚气田,经蒙古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项目合同期限30年,据说项目建设价值高达136亿美元。


  这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CEO阿列克塞·米勒透露的,不过中国官方好像没有明确宣布,只说“积极推动联通三国的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

俄罗斯主动加强对华能源出口,向中国卖天然气有两大谈判要点


  回顾过往,从2006开始,中俄其实就在谈天然气管道项目,但当时属于“中热俄冷”。


  那段时间,俄罗斯在经济上热衷于盈利更高的欧洲天然气市场,又对政治上融入欧洲心存幻想,也未能提前感知到中国崛起的决心、力度和意义,所以对亚洲方向的能源项目不是太迫切和上心。


  早年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计划,是以建设石油管线为主。大家还记得安大线吗?几番折腾后,俄罗斯还是在日本的鼓动下,坚持选择以日本海作为出口,最后中国彻底放弃,直接和中亚国家去谈合作了。


  但最近20年,很多事都变了。


  首先,现在石油供应不缺,中国汽车大面积电动化后,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已经过顶,还可能加速下降,石油主要用途从燃料转向化工后,进口需求大大降低。


  其次,中国要得更多的是天然气,而不是石油。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4),这是最接近氢燃料,还可从自然界直接大量开采的清洁燃料。天然气燃气轮机发电,也是重要的调峰电力来源,对一个电力大国来说非常必要。


  最后、俄方能源出口压力大增。从最初的克里米亚事变,一直到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天然气向欧洲的出口量急剧下降,这对以能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俄罗斯,是很沉重的打击与损失。在如此重压下,俄罗斯必须转向中国市场寻求能源贸易,没有其他替代市场可选。

俄罗斯主动加强对华能源出口,向中国卖天然气有两大谈判要点


  所以现在变成俄罗斯主动追着中国,寻求合作打造“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


  但中俄此次谈判的症结,还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下:


  1、定价:俄罗斯要求按亚太的“市场价”结算,但中国要求按俄罗斯的“国内价+固定价差”。


  从定价上来说,俄罗斯的要求比较好理解,市场价就是市场价,由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价格浮动。但中国的要求更有道理:超级大宗市场的价格应该决定市场价,而不是反过来。这是长期以来双方谈判的最大的症结,也是俄罗斯国内所谓“吃亏论”的缘由。


  中方要求的定价方案,相比单纯按照市场价来说,更稳定和持久。而超级大宗贸易追求的,就是可预见的稳定性,避开了市场被恶意干预后,巨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其实对供需双方都是有利的。从这点上看,中国的出发点与立场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理论上只要俄罗斯国内价格高于亚太市场价格的话,那中国也会被套牢。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俄罗斯天然气开采成本低,国内使用还有补贴,俄方也要考虑民生影响,定价注定不会太高或剧烈波动。在天然气“脱欧入中”的大趋势下,俄罗斯其实也不得不接受中方的这种定价方案。

俄罗斯主动加强对华能源出口,向中国卖天然气有两大谈判要点


  2、走向:有西线(走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地区)、中线(走蒙古)、东线(走中国东北地区)的争议。


  蒙古是中俄之间不大不小的问题。近些年西方(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对蒙古猛下功夫,取得可观的作用。冷战后,蒙古一方面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有内生的“去苏化”趋势;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国,也有“民族营建”(Nation Building)的动力。但地理现实和经济现实打醒了蒙古。


  中国和俄罗斯都需要更加有力的经济纽带拴住蒙古,免得蒙古东想西想。过境天然气也是蒙古不可多得的外汇来源。通过共赢来拉动邻国经济,这符合中国的利益,其中包括了俄罗斯,也包括蒙古。


  但“俄气东输”的影响不止于此。


  美国通过页岩油气重回世界油气出口大国,液化气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2024年为11.9亿立方英尺/日;澳大利亚第二,10.2-10.7亿立方米;卡塔尔第三,也是10.2-10.7亿立方米。俄罗斯“只有”4.4亿立方米,马来西亚3.7亿立方米。


  在特朗普2.0时代,美国进一步加强页岩气开发。特朗普1.0时代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就打算要求中国大量购买美国能源。当然,随着后来贸易战开打,中国就没搭理美国。


  中国在世界液化气市场上举足轻重,从2021年开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气进口国。2024年,中国进口了7864万吨液化气,日本6590万吨,印度419万吨。中国、日本、印度加起来占世界液化气出口市场47%,单算中国的话,占24.85%。

俄罗斯主动加强对华能源出口,向中国卖天然气有两大谈判要点


  “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成后,输送能力约等于3.5-4.5亿吨,中国天然气进口最终一半以上可能来自俄罗斯,这意味着中国将从世界市场上大大降低液化天然气购买量。


  届时,美国与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液化气出口国的竞争将会白热化,大概率会出现窝里斗的局面。


  油气工业是MAGA里比较容易实现的部分,也在美国“再碳化”的能源版图里占据中心地位。俄罗斯天然气重回可靠销路,美国液化气出口受阻,一进一出,对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影响不小。俄罗斯天然气这个大蝴蝶一扑腾翅膀,美国可能要下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