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25 年上半年的公开数据来看,晋商银行与山西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及业务结构等方面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具体对比如下:

一、核心财务指标:晋商盈利稳定,山西银行仍处调整期
  1. 资产规模与增长晋商银行资产规模持续领先。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晋商银行总资产达 3882.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2%;山西银行总资产为 3501.97 亿元,较 2024 年末下降 2.7%(2024 年末为 3593.45 亿元)。晋商银行的贷款余额为 2086.4 亿元(增长 3.6%),存款余额 3040.8 亿元(增长 1.1%);山西银行贷款余额 1511.53 亿元,存款余额 2806.62 亿元,存贷款规模均低于晋商银行。
  2. 盈利表现晋商银行实现 “增利不增收”。上半年营业收入 27.36 亿元(同比下降 1.8%),但净利润同比增长 2% 至 10.5 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大增 44.5%(5.09 亿元)及营业支出下降 2.2%。山西银行 2024 年下半年已亏损 4.2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数据未直接披露,但从其关闭 10 家支行、净息差仅 0.57%(2024 年数据)及资本补充需求(计划发行 95 亿元资本工具)来看,盈利压力显著。
  3. 资产质量晋商银行不良率保持稳定但结构分化。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不良贷款率 1.77%,与上年末持平,但个人贷款不良率从 2.28% 升至 2.71%,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分别攀升至 7.4% 和 2.1%。公司贷款不良率则从 2.19% 降至 2.01%,资产质量边际改善。山西银行 2024 年不良率已达 2.5%,净息差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压力更大。
二、业务结构:晋商聚焦产业转型,山西银行加速整合
  1. 信贷投向晋商银行紧扣山西省 “能源革命、产业转型” 战略,公司贷款占比升至 65.5%,上半年净增 93 亿元(增幅 7.3%),重点支持制造业(占比 20.81%)、采矿业(15.51%)及绿色项目。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 126.2 亿元(增长 9.2%),户数净增 2491 户,利率稳定在 4.04%。山西银行受合并重组影响,信贷结构调整滞后,2024 年贷款余额仅 1749.38 亿元,且部分县域网点关闭导致小微服务能力收缩。
  2. 零售业务晋商银行零售收入占比提升至 25.1%。个人存款增长 3.9%,理财客户突破 46 万户;个人贷款 348.3 亿元(增长 1.6%),但信用卡和消费贷不良攀升成为隐忧。山西银行零售业务受网点撤并冲击较大,2024 年零售贷款占比不足 20%,且缺乏上半年具体数据。
  3. 中间业务与数字化转型晋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 10.8%,但投资收益占比从 12.6% 提升至 18.6%,部分对冲了利息净收入下滑(降幅 8.4%)。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手机银行月均动户数增长 5.3%,柜面替代率达 92%,线上产品 “码上贷” 累计投放 8.3 亿元。山西银行 2024 年手续费收入增长 18.36%,但 2025 年数据未披露,其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
三、资本与风险:晋商资本充足,山西银行亟需补充
  1. 资本充足率晋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2.9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0.27%),较上年末微增,拨备覆盖率 215%,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山西银行 2024 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90%,资本充足率 10.51%,虽满足监管要求,但 2025 年计划发行 95 亿元资本工具,显示资本压力较大。
  2. 风险管控晋商银行通过转让 14.21 亿元不良资产(预计亏损 11.11 亿元)优化资产结构,并额外计提 3.66 亿元减值准备。山西银行受合并重组遗留问题影响,2024 年计提大额减值,2025 年仍需通过关闭低效网点、调整信贷结构化解风险。
四、总结与展望

  晋商银行凭借规模优势、信贷结构优化及投资收益增长,在上半年保持了盈利稳定,但个人贷款不良攀升及利息净收入下滑需持续关注。山西银行受合并整合、资产质量压力及净息差收窄拖累,仍处于调整期,其 95 亿元资本补充计划若顺利实施,或为后续业务修复提供支撑。未来,两家银行需进一步适应山西省产业转型需求,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强化零售业务风险管控,以应对区域经济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