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李渡上市后首次业绩“双降” 吴向东“白酒魔术师”不灵了?
业绩首次双降,旗下四大品牌"全军覆没",面对行业寒冬,吴向东能否带领珍酒李渡走出行业周期发展困局?
2025年上半年,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06979.HK)交出了一份不容乐观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4.97亿元,同比下滑39.6%;股东应占利润5.75亿元,同比减少23.5%,成为珍酒李渡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
(主要财务数据截图:珍酒李渡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公司管理层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白酒行业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面临的消费需求持续疲软”,但细究其财报数据与业务结构,珍酒李渡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行业周期性调整这般简单。
对于素有"白酒魔术师"之称的吴向东而言,也是其二十余年酒业生涯中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考验。这位曾经成功运作金六福、华致酒行的行业大佬,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整合了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等品牌,于2023年成功登陆港交所,缔造了港股七年来最大食品饮料IPO。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其精心构建的酒业帝国就遭遇了严峻的行业寒冬。
针对半年报业绩以及产品布局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珍酒李渡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珍酒李渡未就上述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吴向东的酒业版图:从金六福到珍酒李渡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现年55岁的吴向东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传奇人物。上世纪90年代,他凭借与五粮液合作推出的金六福品牌,开创了白酒OEM模式的先河,被誉为"中国酒业创新教父"。2005年,他创立华致酒行,成为中国高端酒类流通第一股。2019年起,他开始了一场更为宏大的资本布局。
可以说吴向东的战略眼光独具特色,他避开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的正面竞争,转而收购具有历史底蕴但价值被低估的地方酒厂。贵州珍酒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拥有深厚的酱香基因;江西李渡有着1500年的酿酒历史,其元代窖池被誉为"国宝级窖池";湘窖和开口笑则是湖南本土的强势品牌。
通过"资本+品牌+渠道"的整合模式,吴向东试图打造一个多品牌、多香型、多区域的白酒集团。2023年4月27日,珍酒李渡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发行市值高达325亿港元,吴向东持股比例达79.4%,按发行价计算其身价超过250亿港元。
不过从最新财报来看,吴向东的酒业帝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麾下四大品牌可谓"全军覆没":
(按白酒品牌划分的收入:珍酒李渡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珍酒作为核心支柱,营收同比锐减44.8%,从去年同期的27亿元下滑至14.92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销量与均价出现"量价齐跌":销量从6932吨降至4612吨,平均售价从38.98万元/吨下滑至32.34万元/吨。这一现象反映出,在行业调整期,即便作为公司头牌,珍酒亦未能抵御消费降级的冲击,品牌溢价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李渡品牌虽然销量实现增长,但平均售价大幅下滑29%,从49.2万元/吨降至34.8万元/吨。这说明李渡正在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维持市场占有率,但高端产品定位的实际营收贡献能力正在稀释。
区域品牌湘窖与开口笑表现更为弱势,二者营收分别下滑38.7%和63.9%,在公司的营收占比本就较小,合计约14.3%,收缩后更显边缘化。
结构下移与渠道隐忧:深层次问题浮现
财报中一个关键信号是产品结构的变化:高端产品营收占比从26.4%收缩至23%,次高端产品占比也从40.7%略降至39.3%,而中端及以下产品占比则从32.9%提升至37.6%。这一变化清晰表明,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公司被迫向中低价格带倾斜。
价格范围收入情况:珍酒李渡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渠道层面的变化同样令人担忧。截至上半年末,珍酒李渡经销商数量减少516家,总数降至7119家。这一数据与其大力推进的"万商联盟"计划形成明显反差。该计划意图通过收益保障和价格管控构建新型厂商关系,但实际推进中,似乎尚未能扭转渠道信心的下滑。
渠道层面变化情况:珍酒李渡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被视作酒企"蓄水池"的合同负债——预收客户款项金额为14.27亿元,同比减少18.6%,也反映出经销商打款意愿减弱,对后续业绩释放形成压力。
客观而言,吴向东的商业智慧在业内素有口碑,其"品牌运作+资本整合+渠道赋能"的模式曾多次被验证成功。然而,面对本轮行业调整,其战略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首先,多元化品牌策略的抗风险能力遭遇考验。虽然多品牌布局理论上可以分散风险,但在实际运营中,资源分散可能导致每个品牌都难以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珍酒作为核心支柱的业绩大幅下滑,直接影响整体业绩表现。其次,高端化战略与市场现实存在落差。吴向东一直强调高端化布局,但在实际消费疲软的背景下,公司不得不向中低端价格带让步,这种被迫转型可能损害长期建立的品牌形象。第三,渠道改革的阵痛超预期。"万商联盟"计划虽好,但在行业下行期,经销商更关注短期利益保障,而非长期战略合作。如何平衡渠道改革与短期业绩压力,成为棘手难题。
万商联盟计划与文化IP打造能否扭转困局
面对业绩"双降",珍酒李渡也做了不少应对措施。第一,坚持品牌价值重塑。珍酒正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强调其"易地茅台"的历史渊源和品质传承;李渡则持续深化"沉浸式体验"模式,打造文化IP。这些举措旨在巩固高端定位,避免持续性的价格下探。
区域市场深化公司正加大对湖南、江西等根据地的投入,试图通过精耕区域市场,降低对全国化放量的依赖。特别是在湖南市场,湘窖和开口笑品牌正在推进渠道下沉和终端建设。
渠道关系重构。"万商联盟"计划正在调整实施细则,通过更灵活的配额管理、更严格的价格管控和更及时的动销支持,重建经销商信心。
产能优化与品质提升。珍酒李渡持续扩大优质产能,如珍酒投产新增产能1.6万吨,同时加强品质管控,为行业复苏做好准备。
尽管吴向东的一系列措施让市场看到了珍酒李渡的突围决心,但是"面对这份不太好看的中报,这位白酒大佬需要展现出更多的战略定力和经营智慧。短期业绩下滑并不等于企业价值的根本逆转,但它无疑提醒市场:白酒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品类红利驱动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渠道与管理综合实力的较量。对于珍酒李渡和吴向东而言,此次中期业绩"双降",或许正是其从市场黑马迈向真正行业巨头的一次必经淬火。
白酒行业历来具有强周期性,企业价值往往在行业低谷期得以真正显现。吴向东和他的酒业帝国能否穿越周期,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财经研究员:罗雪峰 周子章)
来源:发现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