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当一笔百亿投资三年翻出160亿浮盈,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运气好”。但潮汕兄妹王来春、王来胜重仓奇瑞的案例,却揭示了一个被多数人忽视的真相:顶级商业决策从来不是赌局,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卡位。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港股上市首日收盘价31.92港元,市值逼近3000亿。立讯有限所持15.96%股权,价值约270亿元。相较三年前100.54亿元的初始投入,浮盈超160亿。这不只是账面数字——它背后是一场横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的产业布局。别人盯着股价涨跌,他们早已埋下协同增长的伏笔。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事情得从2022年2月说起。王来春与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收购奇瑞控股、奇瑞汽车及奇瑞新能源部分股权,后来又小幅增持,最终成为奇瑞汽车第二大股东。当时没人觉得这是个聪明决定。奇瑞那几年IPO屡屡折戟,股权结构复杂,治理机制不透明,连内部人都说“上市遥遥无期”。可立讯进去了,不仅带钱,还带了一套国际合规标准和供应链管理经验。三年后,奇瑞顺利登陆港交所,首日上涨3.8%。按收盘价算,立讯所持9.2亿股值293.7亿港元,约合270亿元人民币。

  但这笔投资的真正价值,不在浮盈,而在订单。立讯精密借此切入汽车Tier1供应链,已拿下奇瑞大量订单。智能座舱模组、高压连接系统、线束组件……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正从立讯的昆山工厂源源不断运往奇瑞产线。资本换来了入场券,产业协同才真正开始兑现。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这种“投一箭而中双雕”的操作,在当下中企出海与新能源转型浪潮中极具代表性。对比那些盲目造车却颗粒无收的消费电子公司,或困在技术孤岛里单打独斗的传统车企,王氏兄妹的策略显得格外冷静。他们没另起炉灶,而是选了一家有完整制造体系、缺资本、缺国际渠道的优质标的。就像《资治通鉴》里说的:“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高明的布局者,是调动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局势推着走。

  立讯本就是苹果供应链的核心玩家,如今借奇瑞平台切入全球汽车Tier1体系,既避开了从零起步的风险,又放大了自身在精密制造、连接器、线束等领域的既有优势。这哪是投机?分明是“借船出海”的现代范本。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更关键的是,这种“投资换订单”的模式,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升级中一条隐秘的路径。外界总以为突破靠技术单点爆发,但真正的护城河,往往是生态绑定。宁德时代早年参股车企锁定电池订单,比亚迪靠垂直整合掌控全链路,都是类似逻辑。王来春早在2021年就公开说,立讯要成为全球前十的汽车Tier1供应商。这话听着像画饼,可如果没有整车厂的深度合作,连门都摸不到。

  重仓奇瑞,既是认可其制造能力,更是为立讯打开汽车电子、智能座舱这些高增长赛道铺路。资本先行,业务跟进——表面看是商业骚操作,内里全是战略理性。好日子不在风口上,而在提前埋好的管道里。数据显示,立讯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已从2022年的不足2%提升至2024年的近15%,毛利率还明显高于消费电子代工板块。协同效应,正在实打实地兑现。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回看这三年,王氏兄妹的决策远非侥幸。当舆论还在争论“代工是不是低端”时,他们已经用行动证明:制造能力是底层资产,关键是怎么把它嫁接到更高价值的产业生态里。投资奇瑞,不仅带来浮盈,更让立讯精密从消费电子代工巨头,蜕变为横跨手机、汽车、AI硬件的综合制造平台。这种转型,正是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迈向“全球方案提供者”的缩影。

  很多人只看到160亿的数字,却看不到背后十年的铺垫。立讯在汽车电子领域布局超十年:收购德国SUK、入股光宝科技汽车部门、自建昆山汽车电子工厂……每一步都踩在产业演进的节奏上。2022年重仓奇瑞,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水到渠成。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这事还戳破了一个认知误区:公众总期待企业家“纯粹”——要么死守主业,要么彻底转型。但现实中的成功者,往往在模糊地带精准卡位。王来春没放弃果链基本盘,同时通过奇瑞悄然切入万亿级汽车市场。这种“两手抓”,在舆论场里常被说成投机,实则是对产业周期的深刻理解。

  2021年奇瑞IPO失败时,连审计报告都难产。立讯进去后,不仅注资,还推动治理结构优化,引入国际财务标准,帮它打通了港股上市的合规关。这不是慈善,是互惠。奇瑞需要资本和治理升级,立讯需要整车平台验证技术、放大产能。双赢,从来不是口号,而是算出来的。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

  前几天有分析师测算,若立讯汽车业务保持当前增速,2027年有望贡献集团超三成营收。到那时,市场对它的估值逻辑将彻底重构——不再只是代工厂,而是一家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智能硬件平台。人们或许才会真正明白,那笔百亿投资,从来不是为了赚快钱,而是为了换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

  现在回头看,王来春很少接受采访,更不谈“战略”。但她的动作一直很清晰:不追风口,不讲故事,只做能落地的事。立讯的工厂里,机器24小时运转,工程师轮班调试汽车线束的良品率。没人喊口号,但订单在涨,技术在迭代,合作在深化。

  奇瑞上市那天,港交所大堂人声鼎沸。王来胜站在角落,没上台,也没发言。他只是盯着电子屏上的股价,看了几秒,转身走了。

潮汕兄妹浮盈160亿!三年百亿押注奇瑞,战略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