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标徐州到追淮安!手握王牌的济宁,为何被临沂“赤脚超车”?

  从对标徐州到紧追淮安!手握四张王牌的济宁,为何被临沂“赤脚超车”?

  文/醉眼朦胧看世界

  曲阜三孔承载千年儒家文明,兖州工业体系撑起制造业脊梁,邹城经济实力稳居县域前列,微山湖的渔舟唱晚勾勒农渔盛景——济宁集齐鲁南四大王牌资源,本应稳坐鲁南头把交椅,却在十年间上演惊天逆转。

  反观临沂,既没有济宁响当当的文旅IP,也缺乏拿得出手的产业资源,交通区位更不占优,连车牌号排序都落后济宁10位。可就是这样一座"先天不足"的城市,硬是从默默无闻到登顶鲁南经济第一城,拿下区域核心城市定位。

  2020年,济宁还信誓旦旦对标江苏徐州,如今却不得不将目标下调至淮安。手握一副好牌却打得稀烂,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临沂的逆袭之路,又藏着怎样的破局密码?为何济宁连"抄作业"都抄不好?这场鲁南双子星的博弈,值得每个关注区域发展的人深思。

  济宁: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济宁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繁华兴衰史。元朝时,京杭大运河取直东移,让原本闭塞的古任城一跃成为鲁南、鲁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史料记载,元代在济宁设置漕舟3000多艘,役夫、运军共14000多人 ,每年经济宁码头运往北京的皇粮就达30万担,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那时的济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水路交汇、南北要冲。到了明代中叶,这里更是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与苏州、扬州一起跻身明清全国33座大型商业城市之列 。

  然而,清末黄河泛滥,大运河壅塞,济宁600年的繁华盛景也随之消逝。不过,老天爷似乎并没有完全抛弃这座城市,给它留下了丰厚的资源家底: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文化底蕴深厚得难以估量;兖州,工业基础雄厚,是重要的工业基地;邹城经济实力强劲,在县域经济中表现突出;微山凭借着微山湖,农渔产业发达,物产丰富。这些优势资源,随便拿出一个,都能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济宁本应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但现实却让人无比唏嘘,2024年,济宁地区生产总值5900亿元左右,被临沂远远甩在身后。曾经豪情万丈对标徐州,如今却只能无奈地将目标转向发展水平稍逊一筹的淮安,济宁这一路,到底是怎么了?

  临沂:从“四塞之崮”到鲁南明珠

  与济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沂,这座城市的发展堪称一部白手起家的逆袭传奇。历史上的临沂,因地处山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长期处于贫困封闭的状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但临沂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他们就敏锐地抓住了机遇。20世纪70年代末,城区走街串巷的“货郎”受外地商人启发,在西郊长途车站附近摆起小地摊,政府顺势将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第一代集贸市场就此诞生。1982年,山东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建成,固定摊位600个,商品1000余种,开启了“大棚底下搞商贸”的第二代市场模式 。此后,临沂不断创新发展,出台“谁投资、谁受益”政策,吸引各方力量兴建专业市场。进入新世纪,临沂顺应市场需求,发展专业物流、电商、会展等新兴业态,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第四代市场格局 ,并在2008年荣获“中国市场名城”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积极融入全球化,设立外贸平台,叠加政策优势,迈向第五代市场,商城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物流领域,临沂同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世纪80年代,物流只是靠长途客车托运货物的配货市场,到1990年建成首家民办客运站后,开始向专业物流园区、干线物流配载发展。2011年,临沂被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 。2023年,一座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城拔地而起,老城区32家传统物流园区“退城西迁”,1653家物流企业入驻,实现了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的全面转型。如今,临沂物流网络覆盖全国90%的县级城市,发货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 ,成为当之无愧的物流之都。

  凭借着商贸和物流这两大支柱产业,临沂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2024年,临沂GDP预计达6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连续19个月稳居全省前五 。从曾经的贫困小城,到如今的鲁南经济第一城,临沂用自己的奋斗书写了一段令人惊叹的逆袭故事。

  背后原因:思维、政策与机遇的三重角力

  济宁与临沂,一衰一兴,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从思维观念上看,济宁或许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和资源优势中,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够。在产业发展上,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滞后。而临沂人则有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从摆地摊到发展专业市场,再到构建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体系,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果敢。

  政策方面,政府的决策和支持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沂政府在商城发展过程中,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如,每年拿出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商城转型升级 ,为商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而济宁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临沂在发展过程中,抓住了改革开放、电商兴起、物流发展等一系列历史机遇,迅速崛起。而济宁在面对这些机遇时,反应迟缓,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例如,在电商和物流快速发展的时代,临沂积极布局,打造电商产业园区,发展智慧物流,而济宁却没有及时跟上这股潮流,在新兴产业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这场鲁南双雄的博弈,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先天的资源优势,更需要有创新的思维、积极的政策和敏锐的机遇捕捉能力。济宁和临沂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这两座城市又将走向何方?是济宁奋起直追,重新夺回鲁南第一城的宝座,还是临沂继续保持优势,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载《铃子随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