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生意黄了?巨头官司缠身,自家账本亏空,海辰储能上市梦破碎
储能圈的“当红炸子鸡”海辰储能,最近遇上了大麻烦!
它那波折重重的上市之路,又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老被卡的原因,说白了就两个:外面,被行业老大“宁王”(宁德时代)盯着告;家里,自己的账本也快揭不开锅了,这可真是内外交困的局.....
这第一道大坎儿,也是最凶险的一道,就是海辰储能被行业里头那个绝对的大佬——宁德时代(圈里人都叫“宁王”)给告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专利诉讼。
海辰储能这几年窜得飞快,就像个跑步新手,一下冲到了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三的位置上,这肯定动了老大哥的奶酪。
从2023年算起,“宁王”已经四次把海辰储能告上法庭,其中三次直指专利侵权,最近的一仗是今年6月打的,为的是一种叫587Ah的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这东西可是决定未来市场走向的“宝贝疙瘩”,宁王一张嘴就索赔1.5个亿!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海辰储能的技术抄了它的。
更关键的是,海辰储能的创始人和一些核心干将,以前就在宁德时代干过。这层关系让这场官司更复杂了,外人看着,总觉得有点“徒弟挑战师傅”或者“兄弟分家闹矛盾”的味道。
香港交易所那边审核上市,最怕的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大麻烦,您想啊,这就像您要买一套房,但这房子的产权正跟别人打着官司,没个了断,您敢轻易下手吗?
交易所和未来的投资者也是这个心态,万一海辰储能官司打输了,可能不止是赔钱,连核心产品能不能继续卖都成问题,那投资人的钱不就打水漂了?所以,这个官司不摆平,上市的大门就很难对它完全敞开。
说完了外头的官司,咱再翻开海辰储能自己家里的账本看看。这一看,问题也不少,可以说是“表面风光,内心慌张”。
为了抢市场、争地位,海辰储能过去几年真是拼了命地扩张,到处建工厂,产能像吹气球一样涨起来,规模确实做大了,营业收入也从2022年的36亿,一路涨到2024年的129亿,数字挺好看。
但问题在于,它光顾着“跑马圈地”,却没赚着实在钱。现在储能行业竞争太激烈,大家只好拼命压价,海辰储能也用了“薄利多销”甚至“赔本赚吆喝”的策略。
结果就是,卖得越多,亏得越狠,2022年和2023年,两年加起来亏了接近37.5个亿!就算到了2024年账面上显示赚了2.88亿,但明眼人一算就发现,这主要是靠政府给了4.14亿的补贴撑着,它自己卖电池的主业,实际上还是亏的。
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就是“钱收不回来”。到2024年底,它的账上记着客户欠它的货款(应收账款)高达80.09个亿,占它全年销售收入的一多半还多(64.2%)。平均算下来,它把货卖出去之后,要等上185天,超过半年,才能慢慢把货款收回来,这可就太难受了。
您想想,您做买卖,东西全发出去了,钱却要大半年后才零零碎碎给你,你这中间的日子怎么过?拿什么钱给工人发工资?拿什么钱去买原材料生产下一批货?又拿什么钱去搞新技术研发?这现金流得多紧张啊!
对比一下行业里那些经营稳健的老大哥,人家的回款速度要快得多,这更显得海辰储能的账本有点“虚胖”,不健康。
所以你看,海辰储能这次上市卡壳,绝不是偶然,它是外边有“强敌诉讼”,家里有“财务隐忧”,里外一夹击,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外头的官司,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让投资者心里直打鼓,不敢轻易投钱,家里的账本问题,又说明它本身的经营模式可能有点问题,光长个头,不长力气(利润),血液循环(现金流)还不顺畅。
这两件事还互相添乱:官司让人更不放心它的未来,觉得风险大;而财务上的紧张,又可能让它没那么多底气和资金,去跟财大气粗的“宁王”打一场持久的法律战。
香港交易所的审核官们眼睛是雪亮的,这些风险他们都得仔细掂量。所以,海辰储能想顺利上市,就得先想办法把这两大难题解决好。
要么,在法律上取得点突破,让投资者看到官司解决的希望;要么,下大力气改善经营,比如想办法让客户早点付钱,或者让自己卖电池能真正赚到钱,别老靠补贴。
结语那么,海辰储能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呢?它可能会歇口气,整理一下最新的数据,过段时间再重新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也可能先不急着上市,转而向一些私下的投资机构融点钱,缓过劲来再说,甚至也不排除会看看国内A股或者其他海外市场的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对于这家年轻的公司来说,和“宁王”的官司以及自身不赚钱的困局,是它成长路上必须跨过去的两道大坎儿。
跨过去了,海辰储能或许就能真正蜕变成一家成熟的行业巨头;跨不过去,未来的路就会越发艰难。
它的上市征程,无疑是一场耐力和实力的考验,咱们不妨静观其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