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底,美国大豆主产区迎来收获季,但田间冷得不像话,中国已连续四个月零采购美国大豆,农民眼看着豆子堆满仓库,电话却一个都不响。

  就在这时,美国国土安全部放话,哪怕政府资金耗尽、机构停摆,关税这种"必要职能"依然要收,一边是农民等米下锅,一边是政府死守关税。

  政府为何对农民困境视而不见?这场僵持会持续到何时?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编辑:bhl

零采购四个月,破产案件暴增34%

  9月28日,美国农业部更新出口数据,新一季大豆对华销售额那一栏,空白得刺眼。

  去年同期,中国已经预订了650万吨。今年,一粒都没要。这个数字对比,让美国农民的心一下子凉透了。

  对比更扎心的在大洋彼岸。就在美国农民干瞪眼的同时,中国采购商48小时内连签20船阿根廷大豆,130万吨订单落袋为安。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这速度,快得美国农民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一边是空白的订单簿,一边是南美同行数钱数到手软。

  零采购的后果,很快体现在冰冷的数字上。

  2025年前三季度,美国农场破产案件同比暴增34%,大豆主产区爱荷华、伊利诺伊、明尼苏达的增幅超过40%。农业贷款违约率升至8.2%,创2012年以来新高。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每10个农场主,就有3个多扛不住了。这不是数字游戏,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爱荷华州的莫里斯农场,3000英亩大豆地提前"休耕"了。不是地力不行,是种下去亏本。农场主约翰逊算了笔账:种植成本每英亩450美元,按现在的期货价格,每英亩只能收回380美元。

  种一亩,亏70美元。这账谁敢接?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急了,直接给特朗普政府发警告,这对农民来说是"五级火警"危机。

  但农民等来的不是救火队,而是国土安全部的一纸通知——关税照收不误。政府把关税列为"必要职能",把农业补贴列为"非必要职能"。

  钱要收,人不管。这逻辑让农民寒心。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市场反应更直接。大豆期货一个月暴跌12%,跌得像坐滑梯。压榨企业开始从巴西采购原料,伊利诺伊州两家大型豆油厂宣布:美国豆子太贵,不如买巴西的。

  连本国企业都开始"叛逃"了。这对农民来说,不只是失去订单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产业链都在抛弃他们。

  农民的绝望不只来自账面上的数字,更来自一个残酷的现实——失去的市场,再也回不来了。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48小时抢空阿根廷大豆,美国农民干瞪眼

  为什么说回不来?因为中国这次转身,不是闹脾气,是真走了。

  23%的关税,给美国大豆竖起一堵价格墙。同样的大豆,美国货比南美贵15-20%。中国采购商不傻,便宜好用的为什么不买?

  价格只是表面原因。更关键的是,中国不只是换了供应商,而是把整条供应链都搬走了。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在巴西,中国企业投资港口、铺设铁路。在阿根廷,联合扩建内陆集装系统。这不是临时应急,是长期布局。

  美国农民正在为政治决策付出代价,这种损失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弥补。

  为什么十年?因为农业有三道坎。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第一道:季节周期。大豆有收获季,错过今年就是明年。时间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

  第二道:谈判周期。就算现在达成协议,走完流程、签合同、排运输,至少三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第三道:信任周期。政策反复无常,今天加税明天谈判,谁还敢长期合作?信任崩塌,比市场丢失更致命。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摩根士丹利农业分析师的预测更悲观:"即使中美达成协议取消关税,美国大豆重新获得30%中国市场份额,需要3到5年。"

  注意,是"30%",不是"60%"。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老大哥地位,已经永远回不去了。

  与此同时,南美在加速狂奔。巴西农业部预测,2025/26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增至4800万公顷,增长8%,目标就是"完全满足中国需求"。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阿根廷宣布投资50亿美元升级港口,要"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人家不只是卖货,还在拼命扩产能、降成本、抢市场。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一针见血:"供应链一旦重构,恢复原状的成本极高。不是中国不给美国机会,是美国自己把机会关在了门外。"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这话扎心,但是事实。中国对美国大豆从"非你不可"到"不香了",就像分手后发现新欢更靠谱,旧爱想回头?没那么容易。

  市场份额的丧失只是开始,真正的雪崩才刚拉开序幕。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农机拍卖潮蔓延,30年老店接连倒闭

  大豆卖不出去,倒霉的不只是农民,整条产业链都在崩塌。

  农具经销商首当其冲。内布拉斯加州一家有30年历史的农机店,9月申请破产。老板说:"农民没钱买新设备,旧设备维修也推迟了。撑了三年,实在撑不下去了。"

  食品加工厂也扛不住。大豆是很多食品的原料,关税推高成本,利润被压扁。明尼苏达州两家豆制品厂宣布裁员20%,还有三家直接关门。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超市里,豆油价格涨了15%。消费者开始买便宜品牌,或者干脆改用花生油。8月美国CPI同比上涨4.2%,食品部分上涨近6%。

  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被关税"抽了税"。农民种豆卖不出去,消费者买豆油贵得心疼——中间的钱去哪了?都被关税吃了。

  银行也慌了。农业贷款违约率飙升,信贷经理开始收紧放款。有农民反映,今年春耕贷款利率比去年高了2个百分点,审批也更严了。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钱借不到,地没法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没订单→没收入→还不了贷→借不到钱→种不了地→更没收入。

  周六上午,伊利诺伊州小镇广场举办农机拍卖会。一台用了5年的联合收割机,原价30万美元,最后8万美元贱卖。

  卖主是个60多岁的老农,收了钱,抹了把眼泪,转身就走。围观的人多,出价的人少——大家心里都有数,买回去也没活儿干。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更无奈的是"自救式休耕"。爱荷华、伊利诺伊等州出现农田"短期转租"现象。种不下去,干脆把地租给别人种玉米或小麦。有的农民出售设备后,干脆外出打工。

  清晨5点,爱荷华州的农场主约翰逊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查看大豆期货价格。看到又跌了3个点,他叹了口气,给银行打电话申请延期还贷。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了。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与美国农民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农民在庆祝丰收。

  阿根廷增长65%,乌拉圭增长43%。南美同行数钱数到手软,美国农民只能望豆兴叹。

  产业链崩塌的背后,藏着一个更扎心的真相。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特朗普坚守关税"面子",农民付出真金白银

  当关税从经济工具变成政治武器,付出代价的永远是小人物。

  特朗普一直强调,关税能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赤字。但现实是什么?收上来的关税远不如预期,想堵的财政窟窿反而越补越大。

  更讽刺的是,关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消费价格上涨、经济活力下降,最后损失的比收入的还多。这不是在补窟窿,是在挖新坑。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说白了,关税已经脱离了经济层面,变成了政治工具。特朗普需要在贸易问题上"显示强硬",需要向选民证明"我没有向中国低头"。

  至于农民的死活?那是"长远利益",是"暂时牺牲"。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我们将拿出部分关税资金分给农民,最终农民会发财的。"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但堪萨斯农民联盟负责人急了:"问题是,我们等不到明年了!"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解决不了眼前的生存危机。

  农业部长罗林斯9月25日在密苏里州对数百名农民说:"政府尚未准备好宣布农业援助计划,但正在考虑中。"

  正在考虑?农民的账单可不会等你"考虑"完。银行催债、设备商要钱、种子肥料要现金,哪个能拖?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对种地的人来说,哪有什么"面子"?只有实打实的收成和市场。政府用农民的利益换"政策面子",用小人物的牺牲换"强硬姿态",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对。

  更值得警惕的是,关税不只针对中国。日韩这样的亲密盟友也逃不脱"压榨"。贸易政策的政治化、武器化,正在成为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万能牌"。

  历史早有前车之鉴。1980年,美国对苏联实施谷物禁运,苏联转向阿根廷、加拿大采购。美国市场份额从80%降至20%,此后再未恢复。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40多年过去,同样的剧本重演,只是受害者从苏联变成了中国,倒霉的还是美国农民。

  中国已经找到更可靠的南美伙伴,南美产能还在持续扩张。即使美国今天取消关税,3到5年内也难以恢复到30%的市场份额。

  供应链一旦重构,逆转成本极高。这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长期信任、基建投资、产能布局的系统工程。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这不是危机的终点,而是开始。大豆只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接下来还会有玉米、小麦、猪肉...只要美国继续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样的悲剧就会接二连三上演。

  市场不会等人,时间不会倒流。当政府还在算"面子账"时,农民的"里子"已经输光了。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结语

  美国农民需要的不是政治口号,而是真正能打开市场的务实政策。当政府把关税当成政治工具时,付出代价的是辛苦一年等待收获的农民。

  中国已经找到更可靠的南美伙伴,即使美国调整政策,3到5年内也难以恢复到30%的市场份额。供应链一旦重构,逆转成本极高,失去的市场不是想回来就能回来。

  面对这场由政治决策引发的经济危机,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当贸易成为政治武器,最终受伤的会是谁?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信息来源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表示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继续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