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机调研背后:第三代半导体的产业跃迁信号

碳化硅风口起,晶盛机电引爆半导体新契机

  当115家机构同时现身一家上市公司调研会,资本市场必然掀起涟漪。9月中旬,晶盛机电(股票代码:300316)以单周超百家机构调研的盛况成为市场焦点,股价虽短期回调2.31%,但机构投资者的密集关注揭示了更深层的产业逻辑——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而晶盛机电恰是这一变革的核心参与者。

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碳化硅的规模化临界点

  晶盛机电在调研中披露的关键进展,标志着中国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不仅实现6-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更突破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这一技术跨越意义非凡——12英寸晶圆可比8英寸增加约2.25倍芯片产出量,直接降低单位芯片成本30%以上,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高压应用场景的大规模普及扫除成本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中未完成半导体装备合同超37亿元(含税),这一订单规模印证了国产半导体设备替代的加速态势。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202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推动碳化硅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共振:从材料到应用的全面激活

碳化硅风口起,晶盛机电引爆半导体新契机

  晶盛机电的突破性进展辐射多个关联产业:

  受影响行业

  具体影响维度

  市场预期变化

  新能源汽车

  碳化硅模块使电驱系统效率提升5-8%,续航增加10%

  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加速提升

  5G/6G通信

  半绝缘型碳化硅用于基站射频前端,降低能耗30%

  基站建设成本下降推动部署加速

  光伏储能

  碳化硅逆变器转换效率超99%,系统成本降低

  光储平价进程提前1-2年

  AI硬件

  AR眼镜等设备因碳化硅散热性能提升续航

  可穿戴设备功耗瓶颈突破

  与此同时,调研纪要中提及的蓝宝石衬底技术和培育钻石业务,同样显示出公司在晶体生长技术平台的协同优势。蓝宝石材料在Mini/Micro LED显示领域的应用正在放量,而培育钻石业务则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趋势,形成多元化的增长引擎。

资本市场的认知重构:从周期到成长的估值蜕变

  机构投资者的密集调研往往预示着市场认知的转变。晶盛机电传统上被划分为光伏设备周期股,但碳化硅和半导体业务的突破正在重构其估值逻辑:

  首先,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业务占比提升带动估值中枢上移。公司当前35倍市盈率相对于国际半导体设备龙头应用材料(AMAT)的22倍PE存在溢价,但考虑到国产替代的确定性和碳化硅领域的技术领先性,这一溢价具有合理性。

  其次,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碳化硅衬底生长存在极高的技术门槛,晶体缺陷控制、生长速率和良率提升是行业共同难题。晶盛机电实现8英寸规模化量产并突破12英寸技术,表明其在这一领域的研发积累已进入收获期。

  第三,政策驱动强化成长确定性。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突破高端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关键技术,碳化硅被列入重点发展方向。近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落地,注册资本3440亿元,重点投向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环节,为行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风险与挑战: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碳化硅风口起,晶盛机电引爆半导体新契机

  尽管前景广阔,碳化硅产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成本结构优化。目前碳化硅器件价格仍是硅基器件的3-5倍,虽然系统级成本已经具备优势,但初始采购成本仍是阻碍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12英寸技术突破将是降本的关键,但全面量产仍需时间。

  二是下游验证周期。车规级认证通常需要2-3年时间,即使技术突破,大规模上车应用仍需通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目前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主逆变器中的渗透率仍低于20%,全面替代需要产业链协同推进。

  三是国际竞争加剧。Wolfspeed、英飞凌等国际巨头正在加速扩产,Wolfspeed预计2025年将8英寸碳化硅晶圆产能提升30倍。中国企业在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上面临激烈竞争。

投资启示:关注产业链协同效应

  晶盛机电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半导体产业投资的新视角:

  其一,技术平台化公司价值重估。具备多种晶体生长技术平台的企业,如同时布局硅、碳化硅、蓝宝石和钻石等材料技术的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握不同技术路线的产业机遇,降低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

  其二,设备与材料协同效应。半导体设备企业在材料领域的延伸往往具备天然优势,对工艺的理解深度转化为材料制备的Know-how积累,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其三,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本次调研发生在杭州,而长三角地区正在形成集设备、材料、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碳化硅产业集群,区域产业政策和支持力度将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结语:长期主义的产业胜利

  115家机构的调研热潮,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半导体国产化进程的深度认可。晶盛机电在碳化硅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就,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一个缩影。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关注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特别是那些在细分领域构建了核心技术壁垒、且处于产业化临界点的企业。在半导体这一长周期、高投入的行业中,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真正把握技术革命带来的投资机遇。

  随着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5G通信等领域的加速渗透,中国半导体材料企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而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提升,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源支持,加速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不代表任职机构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