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人造"双江湖"引发的思考:金华主城区的"水城基因"为何沉睡?

  义乌双江湖规划图

   最近,义乌"双江湖"工程引发广泛关注——这座全球闻名的"世界超市",正斥巨资在东阳江与南江交汇处(规划形成"双江汇流"格局)打造一个集生态、航运、产业于一体的"人工湖+新城"综合体。据公开报道,双江湖新区总投资超千亿元,目标是通过"造湖引水"重塑城市格局,甚至被寄望为"义乌的第二个CBD"。


  反观金华主城区,坐拥东阳江(下游称义乌江)、武义江汇流形成婺江的天然水系优势,更有"水通南国三千里"的历史底蕴,却似乎在"如何用好水"的问题上慢了半拍。当义乌举全市之力"造湖"时,金华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水城基因"?尤其是五百滩这片紧邻主城的核心水域,能否成为唤醒"气压江城十四州"风貌的关键棋子?


义乌人造"双江湖"引发的思考:金华主城区的"水城基因"为何沉睡?

  一、义乌"双江湖":一座"无中生有"的水城野心


  义乌的"双江湖",本质上是一场主动的"水系重构"。


  从地理条件看,义乌虽属东阳江-金华江水系,但主城区段(义乌江)因上游来水季节性波动大(枯水期流量不足)、河道狭窄(部分河段仅50-80米),历史上并不具备天然湖泊的蓄水条件。此次规划的"双江湖",正是通过东阳江与南江(义乌江支流)的交汇处筑坝蓄水,人为扩大水域面积(规划湖面约1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西湖),同时配套建设船闸、航道,打通与金华江的水上连接。


  官方披露的三大目标耐人寻味:


  1. 生态补短板:义乌人均水资源量仅1200立方米(不足全省平均的60%),双江湖将成为重要的"城市水缸",解决工业与生活用水紧张问题;

  2. 产业新载体:依托水域布局临港经济区(规划物流园区、高端制造基地),利用水运低成本优势降低"世界超市"的物流成本;

  3. 城市升级版:通过"湖城共生"模式,打破义乌"扁平化"的城市形态,打造对标杭州钱江新城的高端居住与科研、教育、高端商务为一体新城!


  简单来说,义乌是在用"人工湖"补足天然水系的不足,并将其转化为城市竞争的新筹码。


  二、金华主城区:被低估的"天赐水脉"


  反观金华,水系优势可谓"与生俱来"。


  作为金华江(婺江)的主城区段,这里汇聚了东阳江(义乌江)、武义江两大支流,形成"两江汇一婺"的壮阔格局——东阳江携磐安、东阳山区来水,武义江纳浙中山区清流,两江在燕尾洲交汇后水量骤增(年均径流量超70亿立方米),造就了历史上"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黄金水道。更难得的是,金华江穿城而过,与五百滩、婺州公园、宾虹公园等城市绿地天然衔接,构成了"城在水中、水绕城走"的生态本底。


  老金华人至今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婺江主航道仍可通行5-10吨木船,五百滩一带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李清照笔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豪迈,正是对这种"江城一体"风貌的生动注解。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五百滩逐渐沦为"被遗忘的角落"——部分区域被用作临时停车场,江岸线被水泥堤坝割裂,与婺州公园、宾虹公园的景观联系断裂,"江城互动"的灵气大打折扣。


义乌人造"双江湖"引发的思考:金华主城区的"水城基因"为何沉睡?

  三、五百滩改造:金华需要一场"亲水觉醒"


  对比义乌的"主动造湖",金华主城区其实拥有更优质的"天然水景",关键是如何激活。


  五百滩的改造,正是最值得期待的突破口。这片位于金华江主城区段的核心区域(北接通济桥,南连五百滩公园,与婺州公园、宾虹公园隔江相望),本就是两江汇流的"黄金节点":江面宽度近百米,水流平缓,具备天然形成开阔湖面的条件;周边既有古子城(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八咏楼等文化地标,又有现代商业综合体(如金华之心),若能通过"生态扩容+景观贯通",完全有机会打造一个"比肩西湖的亲水客厅"。


  具体设想可以是:


  - "人工湖面"微改造:在不破坏原有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对五百滩段江岸进行适度退堤(如拓宽江面至150-200米),通过生态清淤(清除底泥污染)和岸线软化(用亲水平台、湿地栈道替代水泥堤坝),形成一片约2-3平方公里的"城中湖"(相当于婺州公园面积的3倍);

  - 景观串联成环线:将五百滩湖面与婺州公园(现有水体)、宾虹公园(山地景观)通过空中廊桥、滨水步道连接,形成"步行15分钟可达"的"江-湖-山"复合生态圈;

  - 文化赋能提气质:在湖畔植入李清照诗词文化元素(如建设"清照诗苑"主题展馆),复原古码头、船舫等历史场景,让"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诗意照进现实;

  - 功能复合惠民生:配套建设滨水慢行道、亲子乐园、夜游灯光秀等设施,既满足市民亲水需求,又为古子城商圈引流,推动"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


  这样的五百滩,不再是"城市的边角料",而是能与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武汉东湖"城市绿心"媲美的"金华新名片"。


  四、启示:水城建设的核心是"尊重与创新"


  义乌"双江湖"与金华五百滩的对比,本质上是两座城市对"水"的不同理解与利用方式——前者通过"人工造湖"弥补短板,后者则需要"唤醒沉睡的资源"。但两者的底层逻辑一致:水不仅是资源,更是城市性格的载体、民生福祉的依托、发展动能的引擎。


  对金华而言,与其羡慕义乌的"造湖魄力",不如深耕自己的"水城基因":主城区不必盲目跟风"人造湖",而应聚焦"把天然水系做到极致"——保护婺江的原生风貌,提升五百滩的生态价值,串联婺州公园、八咏楼等文化节点,让"江城一体"的千年格局重新焕发生机。


  正如一位老水利专家所说:"金华的水,曾经托起了'小邹鲁'的文脉,滋养了'百工之乡'的繁荣,如今更该成为百姓'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幸福源泉。" 当五百滩的湖光映照着古子城的飞檐,当婺江的碧波串联起宾虹山的翠色,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终将找回属于自己的"气压江城"的气韵。


  (本文数据来源于《金华市水利志》《义乌市双江湖新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及两地政府公开报道)


  个人臆想,不同的想法,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