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喊你进场?3大逻辑+4个实操技巧,别盲目跟风
上周同学聚会,做理财的小李说最近满屏都是“创新药调整结束”,他手里的基金亏了15%,纠结要不要加仓;而刚退休的张叔更直接,听说创新药是“万亿蓝海”,想把5万块养老金投进去——身边不少人都在问,现在真能“跑步进场”吗?
今天不搞虚的,用大白话给大家拆透创新药:为什么说现在有机会,哪些信号是真的“调整结束”,普通投资者该买个股还是基金,还加了独家的选标的技巧和避坑细节,看完你就知道该不该动、该怎么动。
一、先搞懂:创新药为啥值得关注?3个硬核逻辑
别光听别人说“有机会”,得知道机会从哪儿来。创新药的长期逻辑,其实就三件事:政策给支持、技术有突破、市场在变大。
1. 政策不只是“鼓励”,是真金白银给便利
现在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缩短审批时间、帮着卖货、给钱给优惠:
- 审批快了:2015年一款创新药要等2-3年才能获批,2025年平均12个月就能下来,比如今年上半年获批的一款肺癌ADC药,从申报到上市只用了10个月,比国外还快;
- 医保帮着卖:医保谈判虽然会压价,但能快速上量。比如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进医保前一年卖10亿,进了医保直接冲到50亿,销量翻5倍;
- 研发有补贴:很多地方政府对创新药企的研发投入,给10%-20%的补贴,比如上海的药企,只要拿到临床试验批件,就能领50-200万补贴,还能享受税收减免。
张叔之前担心“政策变来变去”,我给他看了“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里的原文,明确写着“到2025年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超30%”,他才放心——政策方向稳,行业就不会差。
2. 技术不是“画饼”,是真能治病还能赚钱
现在的创新药,不是简单的“新药”,而是像ADC、双抗这些技术,能解决以前治不了的病,自然有市场:
- ADC药:简单说就是“精准导弹”,能瞄准癌细胞打。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用来治胃癌,一半以上患者的肿瘤能缩小,2025年销售额预计能破50亿;
- 双抗药:一个药能管两种病。康宁杰瑞的KN046,既能治肺癌又能治食管癌,还卖给了国外的默沙东,光授权费就拿了10亿美元;
- 基因治疗:比如诺华的Zolgensma,治脊髓性肌萎缩症,打一针就能终身有效,虽然贵,但对患者来说是救命的,现在国内也能用上了。
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东西,已经落地卖钱了,这才是真的“技术红利”。
3. 市场不是“虚的”,老龄化逼着需求涨
现在老人越来越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5%,肿瘤、心脑血管这些老年病的药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大家现在愿意为好药花钱,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从2015年的6.8%涨到2025年的10.2%,比如以前觉得靶向药贵,现在很多家庭宁愿借钱也要买。
更重要的是,国产创新药开始卖到国外了。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批,2025年海外收入预计能占40%,相当于一半的钱从国外赚,市场一下子变大了。
二、再判断:现在真是“调整结束”?4个信号要细看
光有长期逻辑不够,得知道现在是不是进场的好时候。这4个信号,比“调整结束”的口号更实在。
1. 估值真的到低位了?看两个数据
- 创新药指数市盈率(TTM)现在35倍,历史平均是55倍,处于20%分位以下,也就是说比过去80%的时间都便宜;
- 龙头公司更明显:恒瑞医药PE 30倍,百济神州PE 45倍,而美股创新药企平均PE 50倍,国内龙头比国外还便宜,这在以前很少见。
小李手里的基金,前两年买的时候创新药指数PE 70倍,现在跌到35倍,相当于“打五折”,这也是他纠结要不要加仓的原因——估值低了,但怕还跌。
2. 资金真的在抄底?看聪明钱的动作
- 北向资金:2025年以来买了创新药龙头超100亿,其中恒瑞买了35亿,药明康德买了28亿,这些资金不是短期炒作,一般会持有半年以上;
-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比例从5.2%提到7.8%,相当于100块基金里,有7.8块买了创新药,比一季度多了近一半。
独家查资金方法:普通人想知道资金动向,打开东方财富网,搜“创新药板块资金流向”,能看到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的进出,最近是不是净流入,一目了然。
3. 行业真的有催化剂?看实际发生的事
- 新药获批多:2025年上半年国内获批创新药超30款,其中ADC、双抗这些好技术的药占了60%,比去年同期多了20%;
- 医保谈判没那么狠:今年15款创新药进医保,平均降价35%,比往年的50%降得少了,企业既能上量,利润也能保住;
- 出海有突破: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成了国内首款在美国获批的PD-1药,以后国产创新药出海的路会越来越顺。
这些不是预期,是已经发生的事,能实实在在推动行业往上走。
4. 调整真的结束了?看板块走势
创新药指数从去年高点跌了30%,现在已经横盘3个月,没再创新低,而且最近几次跌到3200点就反弹,说明有资金在抄底托底——不是说马上会涨,但继续大跌的风险小了。
三、最后落地:该怎么进场?3类人不同玩法(附避坑)
别听“跑步进场”就乱冲,不同人适合不同玩法,先看自己是哪种类型。
1. 激进型(能接受1年亏30%):选3类龙头个股
适合想博高收益的年轻人,重点看“研发强+卖得好”的公司:
- 全管线龙头:恒瑞医药(600276),手里有50多个在研新药,ADC药瑞维鲁胺今年卖得火,2025年净利润预计超60亿,同比涨25%;
- 技术黑马:荣昌生物(688331),ADC药龙头,维迪西妥单抗放量,还有海外授权收入,2025年营收预计破40亿;
- 产业链龙头:药明康德(603259),CXO龙头,全球市占率超10%,不管哪家药企研发,都要找它做实验、生产,2025年营收预计400亿。
独家选个股技巧:别只看营收利润,重点看“研发投入占比”和“新药获批进度”——研发投入占比超20%、每年有2-3款新药进入临床后期的,才是真龙头。
2. 稳健型(只能接受1年亏10%):买基金或ETF
适合像张叔这样的普通人,不想研究个股,分散风险:
- 主动基金:选重仓恒瑞、百济、荣昌这些龙头的基金,比如某创新药主题基金,前十大持仓里7只是创新药龙头,近1年涨了20%;
- ETF:选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跟着指数走,费率低(0.5%左右),不用担心基金经理选股失误;
- 操作技巧:别一次性买,分6个月定投,比如每月投1000块,跌5%就多投200,涨5%就少投200,摊低成本。
小李后来就是选了创新药ETF,定投了3个月,现在亏了5%,比他之前买的主动基金亏15%好多了——对普通人来说,ETF更稳。
3. 保守型(不想亏本金):别碰个股,小仓位配基金
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比如退休老人:
- 仓位控制:创新药基金最多占总资产的10%,比如有50万,最多投5万,就算跌了,对整体影响也小;
- 搭配其他资产:剩下的钱买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比如5万创新药基金+30万债券基金+15万货币基金,攻守兼备。
张叔最后就是这么配的,投了5万创新药ETF,剩下的钱买了债券基金,他说“就算创新药跌了,债券基金能稳住,睡觉踏实”。
必避的3个坑,很多人栽在这里
1. 别买“管线单薄”的小公司:创新药研发成功率不到10%,小公司就1-2款在研药,一旦失败,股价能跌80%,比如去年有家药企,一款新药临床失败,股价从20块跌到3块;
2. 别信“海外授权=一定赚钱”:不是所有出海都能成,要看合作方是不是大公司、授权的药是不是重磅药,比如有家药企把药授权给国外小公司,3年了没卖出1分钱;
3. 别追“短期暴涨”的股:有些创新药股因为一个利好涨30%,但没实质业绩支撑,涨完就跌,比如今年有只股因为“可能获批新药”涨25%,结果获批失败,又跌回原位。
其实创新药不是“赌一把”的机会,而是需要慢慢熬的长期赛道。现在估值低、政策好、技术有突破,确实值得关注,但别想着“跑步进场赚快钱”——选对标的,控制仓位,不管是买个股还是基金,才能拿得住、赚到钱。
我是月竹挽风,每天分享社保和理财的实用知识,不管是创新药还是其他板块,都能用大白话讲明白。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案例标注
文中“同学小李创新药基金投资案例”“退休张叔养老金配置案例”“某药企临床失败股价下跌案例”“某药企海外授权无收益案例”均为结合创新药行业特性与投资逻辑创作的虚拟案例;“创新药审批时限、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北向资金持仓数据”来源于国家药监局2025年上半年报告、国家医保局公告、东方财富网公开信息;“企业营收利润预测”参考券商2025年创新药行业研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