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leasent beach

  无意中发现,火车终点站是个海滩娱乐场。所以,酷爱大海和沙滩椰树的我毫不犹豫地前往。自由旅游的美点就在于,会有计划之外的惊喜。到达目的地,扑面而来的是蔚蓝的大海,往来飞翔的洁白的海鸥,随风摇曳的椰树,金发碧眼的比基尼美女,高挑英俊的咖啡色帅哥,沙滩排球,沙滩杠铃比赛。我的感觉是参赛者并不是以夺冠为目的,而是以展示健美的身材体魄为目的,因为我没有看到他们为竞技而遏斯底里,而是尽情展现他们的健美的形象和能量。午餐时间,走向传出南美古典情歌的酒吧,周末大酬宾,啤酒才三美元一瓶,海鲜三明治也好吃。艳阳天里,凉棚下享受着美味和清凉的啤酒,看着周边的美女帅哥,椰树,远处的太阳伞以及沙滩上晒太阳的泳装,蓝天白云,碧海,沙滩,身心非常愉悦。这个沙滩是在新泽西,所以一切都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人们也彬彬有礼,令人感觉安全舒适愉悦。



  2、中央公园


  第三天,曼哈顿上城区中央公园。我的目的,一是看当地人享受周末的主要场所,二是参观赫赫有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那里集中有全球的雕塑和绘画艺术精华。


  插曲,乘错地铁了。因为只注意到A和C线地铁都路过中央公园西侧的72街附近,但没注意A线在这些站并不停,所以看到A线地铁到了就上去了。结果发现,路过了想要下车的81街,86街,96街等均是毫不减速,一闪而过,然后看着上车的人逐渐有了变化,多是穿着拖鞋,脚趾甲黑黑的人上车,并且车窗外墙上的涂鸦也越加不规范,便开始担心起来。终于在125街车停了,赶紧下车,准备坐反向车回到距离72街站最近的66街再换乘C线。站台上零落几个人,多是衣衫不整的黑人…很快坐上回去的车。最后如期到了72街站,已是中午。出站后,看到街头行人衣衫整洁,秩序井然,放心下来,便觉得肚子沽沽叫了。但地铁周围的街道人太多,想找一个清静点儿的地方用餐,感觉西边人流少些,就向西而去,直到一个地方的人明显少了,行人也不再是行色匆匆,便拐进路边一个当地的小餐馆,点了水果沙拉,一杯牛奶,牛排汉堡,慢慢地边吃边观赏周边用餐的人。这里主要是当地用餐的人,游人很少。发现客人不是老年人,就是很有气质的帅哥美女。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附近就是有名的林肯艺术中心。原来从72街站地铁下来,向西可以到林肯艺术中心,向东不远就是曼哈顿上城区的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饭后散步到中央公园,迎面扑来的高大茂密的树林,草地,以及草地上坐着,躺着,爬着晒太阳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居多,草地上铺着垫子和他们的野餐食品。也有年轻的父亲和孩子玩棒球的,还有玩英式足球的,也有在河里玩皮滑艇的,也有在一个水堂中玩摇控帆船模型的。更有隔三差五,三三两两艺术青年,拉大提琴和吹双簧管的,等等。有两个金发的小女孩爬上安徒生铜雕像的膝盖,坐在他翻开的巨大书页,脚下的丑小鸭铜像也栩栩如生,父亲在一旁拍照,妈妈幸福地旁观。场面动人,我也为其拍摄下来。在这儿,一切都有序舒适,仔细想想明白了,因为爬上安徒生膝盖的是可爱的小孩子,他的膝盖当然是为他们准备的,试想若是峰拥的游人,不管多大年龄,都去争相去爬安徒生的膝盖,那景象肯定不美了。




  3、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中央公园旁,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占地13万平方米,主建筑物面积约有8公顷,展出面积有20多公顷。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早在1866年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并组织了委员会进行筹建。整个博物馆被划分为十九个馆部。主建筑物通常被简称为“the Met”。除了主馆外,还有位于曼哈顿上城区崔恩堡修道院(英语:BonnefortCloister)的第二分馆。那里主要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品。由于它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



  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列宁格勒美术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也称冬宫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 330余万件。


  25美元随便游。有全球各个地区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展示。欧洲厅看到的宮廷室内家俱和装饰,包括墙上各种油画,家庭成员画像等确实逼真而高贵。卧具豪华,吊灯雍荣华丽。


  最感兴趣的是古希腊罗马雕塑,不论男女,面部具有很美的立体感,古希望崇尚健美的身材,奥运会最早就是古希望开创的。雕塑的人物多是裸体,展现的身材均是完美的比例,非旦不会使人产生淫邪的意念,反倒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西方雕塑更加注重于人体美的表现,人体的比例、解剖以及透视的精确,更重视人体结构的表现力,用肢体的变化来传达某种情绪。我觉得西方雕塑最大的特点是对人体的一种膜拜与升华,对人体美的推崇与赞美。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力量,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也是古希腊雕塑的题材,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代表人物有菲狄亚斯(艺术风格是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而温雅, 其塑造的奥林匹亚的宙斯之美不仅使传统的观念益增光辉,而且同神妙的自然也相宜不悖),波利克里托斯(发现人体比例的希腊人首先就是波利克里托斯。他认为人体的比例要依靠“数”的关系。人体最理想的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代表作《持矛者》和《束发运动员》,), 普拉克西特列斯(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个人体具有女性肌肤的丰满圆浑的美感,在他所有迷人的作品中审美价值最高、最迷人的是维纳斯雕像)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也是同样精彩,维纳斯出海的那幅画非常美。


  法国画家皮耶·奥古斯特·考特(1837-1883)的油画《暴风雨》,构图与主题显著受到普律东的影响,画中人物对角线的构图加强画面的动感,戏剧性的光源则细腻地勾画出一对走避狂风雨,疾驰于山野的年青男女。据传《暴风雨》取材于古希腊浪漫小说《达夫尼斯和克洛伊》(Daphnis and Chloe)。该作品的大概情节是:达夫尼斯是个富贵之家的男孩子,克洛伊是个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因不测风云,幼儿时候,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搞丢了;捡到了他们的农夫家庭收养了他们,大自然成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新家,牧羊短笛乐曲成了他们彼此召唤和心灵共鸣的神音。随着年龄增长,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童年之爱发展为男女性爱。他们决定结婚。可是,又找到了他们的父母都不同意,嫌对方与自己的背景差别太大。在一个暴风雨之夜,达夫尼斯和克洛伊为爱情自由而逃跑了,到深山老林里、自己举办了婚礼。光线和色彩的对比和互相衬托的美感力量,是19世纪美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背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女角色彩是亮的。男体力量的粗旷线条,女体力量的柔细线条,在光线和色彩中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和彼此衬托。考特的作品抓住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风雨中逃跑的一瞬间,表达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艺术手段方面,与前人同类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层楼。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骑士穿着笨拙的铁甲,可怕的面具,以及冰冷笨重的长茅,让人想起了当年欧洲中世纪的诲暗。


  十字军装备的十字剑长度通常为1.5~2米,形制简朴,呈十字架形状,剑重3—6公斤,十字剑可以轻易斩断敌人的长矛,甚至可以一剑就连人带马都给劈成两半。


  十字军东征(1096-1291),先后进行了九次,从十一世纪持续到十三世纪。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持续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还有代表各种宗教起源以及故事的木雕及绘画,神圣地再现了欧洲宗教的历史。当然还有非洲,亚洲,美州等艺术展示,但我最感兴趣的是欧洲艺术。看来下一次应该去欧洲自由行一下了。


  4、纽约街头的人


  纽约的华人,街头上两种情况。年龄大些的华人明显谦卑过度,估计是当年他们移民美国的时候,中国不够强大,他们受到了不少歧视。并且在美国,印度人的待遇竟然比中国人好些,这就是语言的关系,因为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在与人交流中他们就比华人有了优势。这两个因素合起来,造成之前的华人在找工作和职场中,自己就觉的低人一等。相反,年轻华人自信满满,首先是因为祖国的强大,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家庭富裕,并不觉得低人一等。并且,由于他们小学时候就有了英语课程,外教老师,所以在与当地人沟通时,他们敢于说英语,并不怕说错,其实就是嘛,说错怎么了,纠正了不就行了,让你们美国人说中文的话,还更不行呢。况且现在一些明智的美国人都开始让孩子们学中文了。其实,语言并不是难题,只要敢说敢练。我很高兴地看到年轻的华人在美国的表现,相信他们的出现会逐渐帮助年纪大的华人拾回自信的。谦虚是美德,但过度谦卑就不是了。 后来遇到一个拥有一对漂亮子女的乐观的华人律师兼会计师,他是上海人,在初中时候随父母移民美国,我问了他关于这个华人现象问题时,他讲到,美国一些华人感到不幸福,表情忧郁,其实多是心理作用, 而并不是经济条件很差导致的。虽然他讲得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不是完全认同他的观点,因为毕竟他的职业决定了他处于上层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而更多的华人处于下层中产收入水平,他可能体会不到收入较低的苦恼。 另外,上一批美籍华人很多是北大、清华高才生,他们留在国内的同学中,有一些是通过创业,在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赚得盆满钵满,有一些是在央企、国企中也得到了较高的职位,不仅有房,有车,而且有存款,相比之下,这一批华人肯定觉得有些失落,郁郁寡欢也情有可原。但是,看问题要客观,他们当初到美国的时候,肯定比留在国内的同学生活的好一些(那个时候中国经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较差),选择了美国,得到了他们当初想要的,那么“熊掌和鱼肉不可兼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当然就分享不到后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了。虽然说他们可能认为,留在国内的同学为国家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并不很突出,怎么获得了比他们多得多的收入?其实这就相当于投资一样,如果你投资的是即将快速发展的“朝阳国家”“朝阳行业”,那么投资收益肯定会高于投资一个“发展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国家或行业的,这就是涉及到了投资眼光问题了。


  纽约的白人,富有的往往身材保持的不错,衣着整齐,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往往身材臃肿。大多情况下,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人最帅和美丽,最多25岁以下,25岁以上的就开始衰老变丑,身材走行,皮肤变差而粗糙,有些中年人甚至连表情也刻薄起来。到了老年,表情又变得温和起来,但是身材和皮肤是恢复不来的。


  纽约的黑人。外观上看有两类,富有的,贫穷的。富有的通常衣着整洁并讲究,妆容精致,并且很漂亮。本身黑人的眼睛很漂亮,身材也好(臀部翘而结实,小腿修长),只是有鼻梁稍微低些,牙齿突这些问题。但富有的人大多牙齿不突出,估计从小就有钱矫正过牙齿了吧。而贫穷的往往衣杉不整,穿着露趾的凉鞋或拖鞋,身材也走样。


  转自文利感悟 张文利 悉尼大学金融硕士。具有十年证券期货行业工作经历,近十年研究工作经验。曾经是浙江卫视,河南省电视台等媒体财经节目座客嘉宾。现在服务香港上市公司--中原证券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