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讯 (记者陈梦溪)继2009年《1944:松山战役笔记》面世后,军史作家余戈今年又推出其“滇西抗战三部曲”之二《1944:腾冲之围》,讲述远征军在腾冲的惨烈战事。昨晚,余戈和好友崔永元来到三联书店,和众多读者一起聊历史。当日傍晚北京暴雨,但二人却提早赶到现场,不少读者也坚持冒雨前来。不过开场前,二人却被困在突然发生故障的电梯中,经过十几分钟的抢修后电梯恢复正常,走出电梯的崔永元不改幽默本色,用“我们不光被电梯围,其实经常是被历史围”巧妙将这次突发小事故引向了活动主题。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光是被电梯围,其实我们经常被历史围。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历史书每天围绕着我们,每一个都想相信,每一个都没想着去伪存真。”崔永元说自己读书时惊讶于余戈下笔的准确和克制,连问余戈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很震惊,居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写过去的战争。我看下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感情色彩。”


  “这大概和我本人是军人有一些关系。我是学理工科出身的,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毕业的。”余戈面对崔永元的疑惑称,自己希望从技术的角度解读一场战争。“现在有太多的煽情之作、演绎之作,大家还都津津乐道。它们和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战争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余戈说,“我不能满足仅仅写一个很传奇的故事,去写煽情的东西,从技巧上我也可以,但是我觉得我不能那么做。”


  《1944:腾冲之围》分为上中下三部,800多页。上部“游击腾冲”记述的是自1942年5月腾冲沦陷后,围绕腾冲反攻战所展开的一系列外围战斗。中部“海拔最高的战场”和下部“浴火之城”则记述了自1944年4月至1944年9月历时5个月,共计大小战役40余次的腾冲反攻战。上中下三部按时间轴,步步推进,其中关于腾冲反攻战的描述尤为详细,作战中的兵力、装备、气象、地形地貌,还有时间的缓慢推进—具体到了每一天。


  从松山到腾冲,再到还要继续写下去的龙陵,余戈准备用十余年时间聚焦于滇西战场,以“三部曲”描绘出这个局部战场的“微观”全景图。余戈说:“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告诉我,对于战争的研究 决不能止步于政治、战略层面,必须进行战役、战术乃至技术层面的考察。”当余戈将目光聚焦于滇西战场的实操环节中,他发现虽然美国与日本处于敌对阵营,但文化思维与做事风格却更为契合;他们对中国这个国家的看法也惊人的一致,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当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所在。


  崔永元透露,看到样书印出来,余戈还“大哭了一场,他有多辛苦我们想象不出来”。“真羡慕你,你的读者都是这个级别的,不像我出个书,人家只是问我这书能挣多少钱。”崔永元在现场号召大家学习余戈“掰哧细节”的功夫,用理性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日本当做对手,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学习这个对手,学习他们身上好的东西,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他的对手。” J226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