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主席
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昨日生态农业与农业国际化的模式创新主题论坛上,海内外专家对贵州农业发展最多的一句建议。什么是特色农业?贵州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如何推广? 昨日,本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协主席陈章良。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
陈章良说,贵州可以利用的大面积的种植土地较少,根据贵州的种植土地特点,就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自成格局,那么发展农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机械就有障碍。陈章良分析,这样有可能导致成本高、产量低,从而失去价格优势。
“但是,贵州又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干净。”陈章良说道,生态农业,水、土、光照和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的辣椒、茶叶、火龙果种植产量都已经跃居全国第一,而马铃薯的产量也居全国第二。
他特别提到,贵州在发展马铃薯主食化领域取得的成绩。“种植面积超过1000多万亩,简直不可思议”。曾经在广西就职的他说,广西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选择了甘蔗,于是现在说起广西甘蔗,那是占据了中国甘蔗的半壁江山,而甘蔗也成为广西农业的一张名片。他说,贵州的辣椒、茶叶、火龙果、蓝莓、马铃薯,就是广西的甘蔗。
当听闻贵州的彩色土豆前段时间上市,在10.9元每斤的市场价格上仍然受到市民的欢迎时,陈章良更加确认了贵州在发展马铃薯种植、销售、加工方面的前景。他告诉记者,贵州的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这些产品,拿到沿海地区售卖,就凭“贵州”二字就会值钱,“干净”就是经济价值。(记者孙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