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乔大婚了。


  本来不想追这个热点。


  因为几乎所有刷屏的文章不过都是“我们好羡慕啊!真是现实版童话啊!”


  这种到处撒糖的做法,我是不爱的。


  我们总是渴望韩剧能现实化,这个想法害死了一大批血气方刚的姑娘们。


  但是为啥我又追了呢?


  而且之前承诺今天要发真人案例,又背信弃义了一次?(对不起啊,周五一定发,不发是小狗。)


  因为我发现,宋慧乔,其实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此时想到的,是中国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不能离婚啊,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啊!


  以后再说这样的话,你就把“宋慧乔”这三个字甩在她(他)脸上。



  注:宋慧乔宋仲基大婚,新郎贴心为新娘子理乱发。


  很显然,宋慧乔的父母是很有激情的一对,他们在18岁便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宋慧乔。少年夫妻老来伴,一般来说只是童话中的事情。


  其实最重要的是,男人和女人只有经历了足够多情感中的“试错”,才能真正懂得三件事:


  爱到底是什么?我人生的主题是什么?


  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一半到底是什么样的?


  该如何好好经营一段感情?


  一般来说,对18岁的孩子而言,这些话题都过于难懂了。


  他们只相信爱的无穷力量,相信只要有爱,就可以征服这个世界!


  喊口号是过不了日子的。


  事实证明,婚姻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欺骗性的一种关系。


  就像是地沟油做的菜一样,对那些格外饥饿的人来说,会特别无法拒绝。


  事实上,爱真正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自我“升级换代”,而不是让我们觉得从此一切都圆满,什么都不用做了。


  于是结婚9年后,宋慧乔父母离婚了。


  因为经济问题、性格差异、军队问题?



  注:宋慧乔有过几段感情波折,但始终没有找到那个让她下定决心结婚的人。而宋仲基的出现,让她终于愿意披起嫁衣,甘为人妻,幸福洋溢。


  小时候学政治课的时候,有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外因很重要,但所有的外因,都是催化剂,变化是由事物本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才是一切的发动机和根本的推动力。


  简单而言:一切障碍和问题都是外因,夫妻一辈子就像是西游记一样,要遭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真正的困难从来都不是那些妖精搞的怪,而是取经团队自己闹内讧,才会让一切不可收拾。


  总之,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10岁的女孩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人生?


  孩子怎么知道?


  只有父母知道。


  此时,父母就开始分成两派了。


  第一派是从此生活在生活的阴影中,被灾难打倒,成为投降者和顺民。


  第二派是坚持在生命的暗夜中找到光明,人活一口气,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前者的逻辑告诉孩子:投降吧,胳膊扛不过大腿,你就从了吧。好好做一个loser吧!人生毫无乐趣,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死了,所以,拜托你,赶快长大吧,这样我就可以顺遂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或者说:如果不是你,也许我还有未来,我之所以没有更好的人生,就是因为你这个拖油瓶。


  很多妈妈没有这么说,但她们的潜台词,女儿们都会接收到。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的问题了。



  我说过,一个人是否足够强大,不看他的A方案是否无敌,而在于他是否还有B计划。


  恐龙就是只有A方案,却没有B计划,所以它们统治地球两亿年,一个陨石就族灭。


  如果你的三观是只有A方案的,那么你的命运恐怕和恐龙没有什么区别,在没有遇到墙之前,你是无敌的,遇到墙以后,你就只有一个字:死。


  那么,什么是B计划呢?


  B计划是当你遇到失控状态的时候,当你遇到你无法克服的事情的时候,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只有A方案的人,会有一种幻想:千万不要出现那个结局啊,千万不要,千万不要!他们坚信,只要自己不断祈祷,那些悲惨的事儿就不会发生。


  比如很多人跟我说,我从未想过我老公会离开我,我从未想过他会背叛我。


  可是凭什么啊?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人一定会变。


  然后当一切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就会瘫在地上说,我完了。


  但是他们转念一想,等等,我不算完了,因为还有我的孩子呢!


  我可以把所有的脆弱转嫁到孩子身上!


  这样我就假装这些脆弱不是我的!我可以认为这都是孩子的,这样我就可以扮演一个救世主了!



  有人跟我这样说:


  我被我妈骗了!


  小时候,我爸离开我妈的时候,我妈特别痛苦,我就觉得我爸是个畜生!


  现在想起来,我发现我爸真的没法和我妈那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一直都想拯救她,可是现在发现,我救不了她。


  我发现,每次她来我家照顾孩子的时候,我和我丈夫就要争吵不休。太可怕了,然后我出现了一种让自己感到害怕的想法:是不是她看不惯我和老公好好过日子啊!


  这就是典型的“恶性共生”。


  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


  妈妈学了心理学,觉得儿子已经11岁了,应该让他自己睡了。


  于是她发“狠心”和孩子分房睡了,当她宣布的时候,还以为儿子会大哭,没想到孩子就点点头说:“好吧!”


  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回到房间,她想:是不是儿子把悲伤藏在心里,不肯说出来?这可不好,别憋出什么病来。


  半个小时后,她过去看了一下,孩子被吵醒了。


  她退出去。


  过了一个小时,她想,也许孩子是装睡呢?说不定现在正在被子里哭泣呢?


  于是她又悄悄把孩子的被子掀开看。


  孩子睡得很熟了,枕巾湿了,嘴边流着口水。


  她悄悄退出。


  但她又想,也许不是口水,可能是泪痕流到到嘴边呢。


  不行,我要再确认一下。


  这次她儿子终于被吵醒。叹了一口气说:妈妈,过来睡吧。


  她满意了:看来孩子还是不适应啊。


  第二天她去接孩子的时候,听到孩子和另一个好朋友这样的谈话:你妈很黏你?我妈才真正黏我呢,到现在她还非要和我一个床睡觉!你说该有多烦!


  这就是“中毒的关系”,孩子被迫要承担“成人的角色”,来满足妈妈的依恋。他必须不断装成更小的状态,来承载妈妈无处安放的依恋,代价就是牺牲掉发展自我的机会。


  所以,从心理层面,这个11岁的孩子,才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那么有B计划的人是怎样的呢?


  宋慧乔的妈妈对孩子很严格,很小时,就让她练到了钢琴十级。妈妈跟她说:就算我有一天死了,你也要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同时妈妈也会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忙于家务,但更重要的是:她还是给宋慧乔照了很多儿时的照片。其中,有宋慧乔怄气的照片,有睡觉的照片,几乎是记录下了女儿的一举一动。那时还并不是数码时代,使用的是交卷照相机,从这些照片就可以看出母亲真的非常非常爱这个女儿。



  注:宋慧乔小时候的样貌就超群,圆圆的额头,深深的双眼皮眼睛,翘起来的鼻子,皮肤白皙,与现在的样貌别无二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B计划的两大元素:


  铮铮铁骨: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不会认怂!


  苦中作乐: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随时找到生命的乐趣。


  总结出来就是:你的姿态,比你遭遇什么更重要。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对此绝对是感同身受。


  因为他所经历的,是更极端的世界。在纳粹集中营,他每天一睁眼就要回答两个问题:


  我如何活下去?


  我为什么要活下去?


  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一切人权,不要说财产,就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囚徒,每天除了苦役,就是生命的威胁和毫无人性的对待,这么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忍受还有什么希望?


  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的“外因”选择了自杀,或者慢性自杀——抑郁。


  弗兰克的回答是:我的肉体是囚徒,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所以他做了两件事:


  1)自我安抚:他每天都定期和自己的妻子重聚——当然是在自己的想象中,他会用他们在一起的所有美好瞬间来安抚自己的痛苦,等待一切未来的可能性。


  2)改善环境:因为他有一些狱卒需要的特殊知识,所以他就借此在集中营获得了比较有利的地位——比如是不是要被送到毒气室,要不要被分配去做一定会被累死的劳役等等。


  最终他活下来了,比他更健壮的很多人都死了。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件事:人永远都是有选择的,也永远都是自由的,奴役人的不是外在的绳索和鞭子,而是内心三观的囚笼。


  而且你内在的选择,一定会影响外在的环境,而非环境影响内在。



  中国文化的鼻祖孔子就是单亲家庭出身。


  我们所有的文化思维,都是来自这个单亲家庭孩子的人生体验。


  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受单亲家庭孩子的思维影响的民族。


  只要你永远相信一件事: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难为你,我们一般都是自己难为自己。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乐趣,只要你愿意发现。


  我再举个例子,孙俪,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女主”象征,也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她妈从法院出来,就抱着孙俪哭:“孩子,以后我该怎么办啊!”


  孙俪说:“没事儿,妈,有我呢。”


  后来,她妈就辛苦赚钱养家,同时努力支持孩子的梦想。看到母女俩的合照,你会觉得,娘俩的眼神里,没有被岁月打倒的痕迹。



  注:右一是孙俪妈妈邓丽芳。


  其实我们不是说妈妈一定要永远强大,而是说,妈妈也好,爸爸也好,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件事,那就是怎么走暗路,怎么拥有敢于直面人生的勇气。


  前几天,我看到马伊琍的一个微博:


  “童年的夜晚,我睡了,妈妈还在昏黄的台灯下织毛衣,学了新花样就拆了旧的,落水去卷,挂直晾干,绕成团再织。物质匮乏的年代,聪明的妈妈用双手不停编织女儿的美丽,待到女儿又有了女儿,妈妈的手,还是没有停下来……”



  我相信,在文章出轨,全国震动之时,这个女人内心一定经历了崩塌的历程,否则你不会在《我的前半生》里看到她那么震撼的表演。


  但她用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人生最难的困局:且行且珍惜。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就是一个人的担当。


  不困于情,不乱于心,可以倒下,但一定会站起,如不倒翁一样,人生总有一根骨头,是永远不会折断的。


  因为这样的孩子,一定从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那里看到了一个不曾真正被打垮的模板。


  体会到深深的被爱的温暖,这就会构成一个人人格的力量。


  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模板,也没关系,我们在后半生开始建立这样的支架就可以了。


  你只需要信仰这样一个宗教: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障碍,都是我们自设的,自己吓唬自己的。


  而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就是废除这些当年毫无质疑就接受过来的催眠的过程。



  面对人生,什么样的姿态是最好的?


  对外,无所畏惧


  对内,反躬自省


  没有光,我们就去寻找光;没有爱,我们就去创造爱;尼采说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其实,想要好好过一生,两个词就够了:


  胆色、觉察。


  并不是说光有胆量,人生就是坦途,你们可以看到我举的这三个女人都是玩“姐弟恋”的,都是女大男小的模式,这说明每段婚姻都有它的主题,我们都希望在婚姻中完成对过去的疗愈。


  但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好好过完一生呢?


  那就需要我们修炼出那双觉察之眼了。


  这就是后话了。


  心有助,不孤独。请关注公众号:心之助(xinzhizhunvxing)


  有心事?问卢悦。免费心理情感咨询,请加助理微信:hearthl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