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我国从东欧和苏联引进了很多大卡车。这些车辆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还仿制这些卡车造出了黄河、解放等卡车,可以说劳苦功高。当年开上这些进口大卡车的人也都是不简单的人物,堪称新中国的功勋建设者。


  嘎斯51。从苏联引进的。495直列四缸,四挡无同步器变速器,南京跃进130就是仿制的它。脚踩的起动方式也传给了老解放。变速箱很耐用,基本上开好几年都不用修,因为太好用了,被后来很多农用车仿制了它的变速箱。


  嘎斯51座椅是分开式,座椅底层是钢丝网,上加海绵坐垫,比解放的螺旋弹簧坐垫要舒服。另一先进之处是采用了电动雨刷,且主副驾可以分开使用。缺点是驾驶室太小了,驾驶室门里边是木头!驾驶员和乘坐人员使用同一个坐靠背。正宗嘎斯车司机才知道这一点。


  布切奇。罗马尼亚引进的,也叫萝卜头。V8发动机,比当时的解放牌汽车技术先进得多。布切奇很轻松的能上到100码,V6缸发动机动力强,速度能提起来。因为用着好用,之后又进口了罗马尼亚的达克。


  布切奇刚来的时候水土不服,没有高号汽油,爱呲缸垫。后期工程师就研究,最后手工刻出来缸垫,解决了这个问题。给人印象最深的制动差,等到解放车普及了,就废淘汰了。其实不怪人家车,原版用的是合成刹车油,那时国内用的还是醇型刹车油,沸点不一样,产生气阻就没有刹车了。


  依发W50。从东德引进的,四缸带排气制动,刹车是气顶油(先踩半脚再踩下去),五挡变速箱,另外减速轮边分内外半轴。一挡动力足,烂路也不陷车。高档位省油,还特别的劲大,看起来歪歪扭扭的,但特别的安全。


  手刹如果没有气的话,半夜车会跑了。比嘎斯和解放车最大的优点是半轴不坏,那二位则半轴容易断。冬天冷车启动需要在油泵上浇一壶开水然后一把着。关于它的气顶油刹车,还有个顺口溜:依发,依发,真空带油刹,一脚刹不住二脚刹,三脚四脚刹不住大树连跟拨!


  这三款进口大卡车在六七十年代叱咤风云,跑遍了大江南北,当年能开过一辆的都不是简单人物。开过的能怀念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