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四海帮
四海帮是台湾仅次于竹联帮的第二大帮派,虽几起几落,但仍历经数十年而不衰。四海帮创立于1955年,是在台湾大学校园内由一帮中学生和大学生所组建,初创时有40多人。这个帮派的成员也是从大陆到台湾的国民党二代,多是一些家境不错的军公教人员子弟。他们的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平台北市”,宗旨为“一条心,二不白(不白吃不白嫖),三结义,四海一家”。四海帮建立之初,发展十分迅速,很快就占据了台北市西门町、台湾大学、北商公馆一带为其活动地盘,一度成为台北第一大帮派,称雄一时。但好景不长,随着其它帮派崛起,互相争斗,也是几起几落。
赵大鲁是早期加入四海帮的兄弟,也算是开山元老之一。他生长在眷村,父亲是军职人员,任职情单位。赵大鲁在上初中时与后来也加入四海帮的李正国交好,二人不好好读书,到处惹是生非,结果触怒了另一眷村子弟组成的飞虎帮。一天放学后,飞虎帮人员拦住赵、李二人要教训他们一顿,结果赵大鲁却抢先一步将对方老大打的鼻血直流,双方混战,最后赵李二人以少胜多,虽出了名,但却被学校记过。后来赵大鲁求他爸给自己买了一辆在当时50年代算是昂贵品的自行车,但不断被别人借用,不久就不知去向,赵大鲁因此不敢回家,便在李正国的引荐下加入了四海帮。此时赵大鲁16岁,却长的人高马大,每次打架都冲锋在前,为四海帮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四海帮另一个开山老大叫冯祖语,在他的带领下,与当时已有名气的万字帮展开多次械斗厮杀,每次战斗,冯祖语都手持武士刀,一马当先,杀出了威风,万字帮因此元气大伤,而四海帮则名声大震。
1960年春,四海帮与竹联帮在西门町展开第一回合厮杀,竹联帮不敌,很快败下阵来,但竹联帮不服输,不断组织力量反击。1961年,以赵大鲁为首的一群四海帮兄弟中学毕业后都没能考上大学,纷纷进入社会,有的考进了军校,有的则进了情局,赵大鲁则进了基隆海军专科学校。但没过两年,四海帮兄弟因为四处出击争斗,被警方查处,勒令解散,再加上竹联帮陈启礼的复行动,一度风头十足的四海帮遭到致命创伤。
但是四海帮并没有消亡,在沉寂9年后,到了70年代初,四海帮又重现江湖。上次帮派受重创后,其成员纷纷寻找各自的谋生之道,其中不少人经商有成。特别是“大宝”陈永和伙同一周姓兄弟在台北武昌街开了一家船务公司,赚了不少钱,试图重振四海帮。当年浪迹江湖的兄弟纷纷在此聚会,以公司为掩护,进行活动。与此同时,一批被抓去接受管训的兄弟,以新四海的面目在赌场和特种营业场所发展起来。他们一改过去抢地盘打架的江湖作风,而是以开赌场、收取保护费及自办企业等做为活动阵地和经济。至此,四海帮在台北又重新活跃起来。
赵大鲁经过11年的海员生活,由实习生干到了轮船大副,长年傲游海外,但他听到四海帮原来的兄弟们又活跃了起来,昔日的老兄弟如今都成了坐镇一方的大哥,自己便也兴起了衣锦还乡的念头。他曾利用越战之机,走私“黄鱼”发了一笔战争财,于是他就带着近千两黄金回到了台北。昔日的兄弟又找上了他,因他有钱又仗义,从而又成了兄弟眼中的老大。但是,后来赵大鲁却因好打抱不平而惹上不少麻烦事。一次,他因为替被混混调戏的歌厅小姐出头,结果被打成重伤。伤愈后不久,1981年除夕,赵大鲁与四海帮弟兄在酒吧聚会,结果碰到了昔日冤家,赵大鲁本来想着春节将至,不想惹事,就想做和事佬,结果却被对方一个兄弟拔出扁钻直接插在了赵大鲁的大腿上,其它兄弟见状纷纷上前把对方打的大败,四海帮除了赵大鲁受伤之外,其余均没事。但是到了后来,赵大鲁又因为替一个绰号“小花周”的人买了车没钱给车行做保,而背上了一大笔债务,但这时他又患上了严重肝硬化,住进了三军总医院,赵大鲁深知病情严重,又不堪病魔折磨,最终在医院自杀身亡。1984年11月,鲁哥去世的消息在台北各派之间迅速传开,很多帮派弟兄都纷纷赶来,祭奠这位黑道闻人。重新活跃的四海帮重要人物中除了元老赵大鲁外,还有在台北武昌街开船务公司的“大宝”陈永和,以及新四海开餐厅的蔡冠伦,蔡冠伦还是台湾空军校官退役,还有一个老大叫刘伟民。四海帮仿效美国黑手党,采用以企业养兄弟的模式,将帮内组织企业化。在四海帮内,不设最高首领,而是以企业为单位,各自推选头目,但为了对外,由资历深、威望高的人充当领袖。各单位推选出来的头目即为四海旗下大将,由这些大将共同维系帮派组织。四海帮的这种组织方式与竹联帮相比,就显得松散了很多,常常各自为政。不过企业化的发展,也重新振兴了四海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