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群:高岗遗孀,享年100岁,晚年忆毛主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老覃前一段时间写了《陆璀:“中国的贞德”,饶漱石之妻,她的检举推动丈夫案情的发展》一文,讲的是1953年底,高饶事件败露后,饶漱石的妻子陆璀的表现。
今天再来讲讲高饶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高岗的妻子于力群的表现。
饶漱石和陆璀是在革命生涯中通过自由恋爱结成了革命夫妻。他们的恋爱,是“才子佳人”式的恋爱;他们的婚姻,是“革命模范”式的婚姻。既有诗情画意的浪漫,又有战地烽烟的豪情。
相对来说,高岗和李力群的恋爱和婚姻就要显得平淡一些了。
李力群是高岗的第二任妻子。
高岗的原配妻子杨芝芳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目不识丁,且裹足,在1938年前后,当时的高岗已经是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了,杨芝芳自己感觉到,高岗经常出入于公众场合,自己没有文化,又是小脚,和高岗在一起实在有损他的形象,前思后想,和高岗分开了。
那么,在1940年,在毛主席的关心下,高岗和李力群走到了一起。
李力群是江苏省宿迁县人,出生于1920年,父亲是国民政府的县长,1937年那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大地,兵火荼炭,已安放不下一张书桌。她的叔叔是中共地下党员,她是徐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才生,她从叔叔手里拿到了红军高级将领朱瑞帮她写的、送呈给林伯渠的推荐信,义无反顾地辗转到了西安。随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来到了延安。
在延安,李力群在革命的大家庭里成长很快,于193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校学习的时候,给他们讲党建课的就是高岗。
李力群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听得非常认真,引起了高岗的注意。
李力群在党校学习结束后,在陈云的安排下,到了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成为了高岗的秘书。
李力群清楚地记得,在那一年冬天,她跟随高岗出差去了安塞,路途饱经艰辛,回来后,是12月26日,她的生日。高岗告诉她:“毛主席要请我们吃饭。”
于是,她就和高岗一起去了。
去了以后,她才知道,毛主席的生日也是这一天。
这真是太巧了。
当晚的饭菜非常简朴:一盘鸡蛋炒辣椒,一小碟腊肉,一碗土豆,一锅小米饭。
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毛主席不断提醒她吃菜,叮嘱她要好好和高岗相处,好好向高岗学习。
毛主席说:“高岗是陕北领袖,不仅陕北的同志要向他学习,我们很多人,包括我,都要向他学习哩。”
李力群听到毛主席说“你要好好和他相处,好好向他学习”一句,瞬间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脸一下子从耳根红到了颈脖。
数日之后,也即是1940年元旦,王若飞、王明、陈云等人知道了毛主席已帮高岗向李力群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便叫嚷着要吃他们的喜糖。
那天,他们杀了一只鸡,煮了些枣,开了个晚会,算是举办了婚礼。
李力群与高岗结婚后,先后担任了延安柳林区党委宣传科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务。1945年10月,高岗离开延安去东北,李力群后来在东北担任了第一育才小学校校长。
李力群这个小学校长当得非常出色,以至于毛主席在多年后还赞叹说:“李力群是很有名的,她办的育才学校,养活了军队干部子弟。”
新中国成立后,李力群随高岗从东北调到北京工作,住入了东交民巷。
老覃在上个月写的《1953年,毛主席严肃告诫陈毅:陈老总,不要伤风,要警惕非法活动》一文中提到,高饶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和书记处的同志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予了饶漱石极大的宽容,只撤销他的中央委员和中组部长职务,保留党籍,在政治上“以帮为主,还要给出路”。
对于高岗,毛主席也是持同样态度,尽力挽救。
但是,在揭批高饶问题的高级干部座谈会进行的第三天,即1954年2月17日,高岗就以自杀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对抗情绪。
时任高岗秘书的赵家梁在多年后回忆,那天上午,高岗强行索去了值班警卫矫洪良的手枪,到了下午1点多,在餐室用餐的时间,高岗突然从右边裤兜掏出手枪,迅速把枪口对准右太阳穴准备自杀,所幸,他发觉高岗举止有异,用手推了一下他的胳膊,致使高岗在扣动板机的那一刻,子弹射飞,擦着头皮打到了后面墙上……
毛主席知道了此事,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对高岗要特别保护,还同意了周恩来做出的对高岗实行隔离审查的意见。
隔离期间,高岗在生活待遇上仍然保持国家副主席的水平,照样阅看中央文件。
批评、帮助高岗的座谈会开过后,中央让高岗停职反省,在家里写书面检查。
毛主席打算在高岗做了初步检查后,继续让他当中央委员,到地方工作,担任陕西省的省委副书记兼延安地委书记,等他改过自新之后,再提拔上来。
但是,到了1954年8月中旬,高岗发现纸上发表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心生怨念,于1954年8月17日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了。
毛主席扼腕长叹说:“哎呀,终究留不住他啊。他这个人,个性太强、太过于刚烈了。”
高岗自杀后的第二天,李力群挺着大肚子,带着四个孩子搬到了北京新街口的一处四合院,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毛主席指示中组部,高岗的子女由组织抚养。
2007年,李力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记得非常清楚,说:“毛主席当时规定,按每个月每个孩子4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这40元的生活费比一般干部都高啊。还配给了一个炊事员、一个司机、一个四合院。”
在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李力群的几个孩子分别被安排去了河南、湖南、甘肃等地插队,她自己也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劳动。
李力群回忆说:“总理一直牵挂着我,最初安排我去劳动部。为什么到劳动部工作?因为劳动部长是马文瑞,是西北人,是高岗的部下。总理认为他能照顾我。但总理后来发现他并不敢关照我,还把我的行政级别从11级降为13级。所以,又另外指示把我下放到教育部‘五·七干校’”。
仅仅两年之后,即在1971年,毛主席知道李力群被下放了,便亲自下指示,让人从“五七干校”把她接回北京,予以工作和生活照顾。
李力群说:“回来后,家安在了宣武区牛街,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炉子,冷……但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忙碌中抽出了时间,帮我挑新住址,待选的房子有很多,有当年邵力子在西城的房子,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房子……那都是当年还是政治局委员、党中央副主席那类人住的地方,也就是说,总理还在按高岗当年的级别给我挑房子,院子都很大,我怎么敢去住啊?后来就找了当年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住过的房子。”
李力群补充说:“总理得知我的孩子都在外地‘插队’,而且孩子的生活费都停了,就说,‘我把几个孩子给你接回来,给你补发几个孩子的生活费’,结果每个孩子按当年的40块钱补助补发,一下子补发了一万多块钱。”
李力群为了少接触人,提出来要到图书馆去工作。
周总理就安排她到图书馆上班了。
才上了十多天的班,毛主席知道了。
毛主席说:“李力群是在东北、西北都是有影响的人,而且还在东北还办过学校,回教育部吧。”
这样,李力群改到了国务院科教组(原教育部)学生司上班。
短短的一个多月,她的几个子女也陆续回来了,全家又团聚了。
李力群后来还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并且,每逢重大节日,她都会受邀出席国宴,享受登天安门观礼的高规格待遇。
李力群由衷地感叹说:“没有主席和总理的关怀,我还真不知我们一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李力群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恢复了级别。
1987年起,她离职休养,按副部长级享受医疗等待遇,可谓福厚寿延。
她的寿数很高,因病去世于2020年4月6日,享年100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