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豆腐的寓意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文章1:腊月二十五 | 今天为什么要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再过五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充满年味儿的红色
正在渐渐点亮我们的生活
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氤氲着春日的温暖将我们包裹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
民间素有“磨豆腐”的习俗
过去老百姓平时是吃不上豆腐的
大家都认为豆腐是个“好东西”
等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
大家就纷纷做起豆腐
以备正月里慢慢享用
而“豆腐”又与“头富”谐音
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
一些地方在除夕前
还有吃豆腐渣的风俗
相传灶王上天汇后
玉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下界查访
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
于是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
瞒过玉皇的惩罚
这个传说也被称作是“接玉皇”
不过,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句
豆腐渣可以吃
“豆腐渣工程”绝不能做哦
如今,豆腐已经成为餐桌上
最常见一种的食物
“推磨做豆腐”也已成为历史
但豆腐作为老少咸宜的美食
依然是不少家庭“年货”清单上不可或缺的一项
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美食
豆腐寓意清清白白、方方正正
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做人准则
远在他乡时
吃上一碟小葱拌豆腐
最能治愈乡愁
简单、清爽的滋味
一如家的味道
最朴实,却最难以割舍
以豆腐为原料的家常菜
以“麻婆豆腐”最负盛名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
在成都万福桥边
有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店面
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
她以豆瓣、辣椒面、花椒面等调味
加入蒜苗、牛肉
烹制出的豆腐鲜香麻辣
将川菜的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年夜饭桌上
麻婆豆腐是颇受欢迎的美食
滑嫩的豆腐、红彤彤的辣椒
每一口鲜香里
都藏着节日的红火
与川菜麻婆豆腐
火辣、热烈的风格不同
淮扬菜中的“文思豆腐”
则将豆腐的清淡、细嫩发挥到极致
相传文思豆腐由清朝时期
一位叫文思的和尚所创
有着深厚功力的大师傅
刀起刀落,几分钟时间就能将
豆腐切成如头发般的细丝
将豆腐置于清水之中
便如云雾一般徐徐展开
仿佛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正宗的文思豆腐
入口鲜美无比
将南豆腐的细腻口感与韧劲
发挥到极致
令人回味绵长
与磨豆腐祈“富贵”一样
腊月二十五的很多习俗
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在江南一带
腊月二十五有“照田蚕”的习俗
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
用火焰来占卜新年
火焰熊熊燃烧
预兆着来年丰收,风调雨顺
腊月二十五这天
还有“赶乱岁”的习俗
相传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
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
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如果你平时比较忙
可以抓紧“乱岁”之际
把终身大事操办起来哦
带上你终成眷属的另一半
过个甜蜜喜庆的春节吧
中国人最注重年节
也最珍视传统
腊月二十五
万事俱备,只等春风
就让我们在缕缕豆香中
准备起一桌的“年味儿”
等春风,盼新年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文章2:虎年春节倒计时|二十五磨豆腐,寓意风调雨顺家业兴
“二十五,磨豆腐”民俗专家解释,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认为豆腐是好东西。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这个习俗跟我们现在存年货是一个道理,大正月的,总得找个机会犒劳一下自己。
因豆腐与 “头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 “富贵”的希望,寓意风调雨顺家业兴旺。如今,豆腐已经成为餐桌上最常见一种的食物,“推磨做豆腐”也已成为历史。储备豆腐虽然不流行了,买年货的习俗却一直被延续。
年货的种类包罗万象,只要是腊月里买的,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都是算在年货的清单上。在胶东人年货的清单上除了豆腐,海鲜也是必备单品。牙片鱼、对虾、扇贝丁、鲅鱼、刀鱼、偏口鱼、加吉鱼、鲳鱼都是本地人的最爱。目前九田海鲜市场已经进入每年最忙的时候。早晨六点半左右,烟台九田市场院内的各大业户门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成箱年货,购买海鲜的市民三五成群的围在各个摊位前看货、砍价。
与磨豆腐祈“富贵”一样,年货中的很多物品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花生、瓜子、年宵花……看上去普通却寓意满满,这也反映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将至,你的年货备齐了吗?
责任编辑:王蕾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文章3:腊月二十五,吃豆腐,迎“头福”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而岁末年终,人们也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操办一些事情,于是慢慢就形成了很多不同地方的年俗特点,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一起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五的习俗
01 接玉皇
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玉皇大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02 照田蚕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也把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称为“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人们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举行这一活动。
03 糊窗户
“二十五,糊窗户”,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糊好窗纸,贴贴窗花,心情喜悦。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04 赶乱岁
中国民间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中国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05 千灯节
腊月二十五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06 做豆腐
我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吃豆腐是腊月二十五的习俗之一。
豆腐谐音“头富”“兜福”“都富”等,寓意过年的好彩头,寄托了人们新年要富贵顺遂的心愿。在这一天做豆腐、吃豆腐,寓意着祈福迎祥,希望新的一年全家人收获满满的财富和好运,富富余余顺顺利利,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豆腐怎样做更有营养?
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相传,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7-前122年)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
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刘安在组织方士们炼丹实践中发明的。方士们在炼丹中使用了许多矿物和无机盐,偶尔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诗人朱熹诗曰:“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直到如今,豆腐在我国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不管是自家餐桌还是高档宴席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豆腐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到底哪种做法最能发挥它的营养?一起学起来吧!
01 冻豆腐
最常用于涮火锅和做汤。豆腐在冷冻后,组织间的水分冻结形成冰,这些冰结晶会把豆腐的网状结构撑大,从而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而且,冷冻后豆腐中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素基本上没有损失。冻豆腐的做法也简单,把切好的豆腐凉水下锅,加适量盐,待水煮开后,继续煮1分钟,将豆腐捞出,过凉沥干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即可。
02 烧、炖、煮豆腐
如白菜炖豆腐、家常豆腐、红烧豆腐等。这是大家最常用的烹调方法,此过程中,豆腐本身的营养损失较小,且跟其他食物搭配,营养素利用也更全面合理。
03 煎、炸豆腐
煎炸之后,豆腐表面微黄,口感香脆浓郁,特别受人喜爱。但这样烹调使豆腐的含油量提高,而且煎炸时温度往往过高,豆腐的营养损失也较大,要注意控制好用油量、油温和加热时间。
豆腐名菜
01 小葱拌豆腐
“小葱拌豆腐”其实最开始是一道鲁菜,是山东潍坊临朐(qú)县的一道特色名吃。起初在临朐民间制作小葱拌豆腐时,通常步骤是:先将嫩豆腐用刀切成条,然后加入酱油、麻油、盐、胡椒粉、味精、糖,最后与小葱丝拌在一起即可。这样做成的小葱拌豆腐,看起来清爽可人,吃起来老少皆宜。
02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始于清朝,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整、嫩、酥,突出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
03 鱼头豆腐
鱼头豆腐是由鱼头、豆腐等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属于苏菜。砂锅鱼头豆腐是浙江杭州著名的菜肴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04 锅塌豆腐
锅塌豆腐是山东省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鲁菜中的济南菜;锅塌是鲁菜独有的一种烹调方法,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豆腐经过调料浸渍,蘸蛋液经油煎,加以鸡汤微火塌制,十分入味,又可称为“锅塌豆腐夹馅”,成菜呈深黄色,外形整齐,入口鲜香,营养丰富。
最早的锅塌系列菜是来自山东省,早在明代山东济南就出现了锅塌豆腐,此菜到了清乾隆年间荣升宫廷菜。后传遍山东各地,又传入到天津、北京及上海等地。
05 一品豆腐
一品豆腐是一道经典的特色名菜,属于孔府菜。此菜白细鲜嫩,营养丰富而为人所喜食。
孔府菜是我国典型的官府菜,其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在诸多技法中,尢其以烧、炒、煨、炸、扒见长,其风味特色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
06 蟹黄豆腐
蟹黄豆腐是一道特色京菜,也是江浙菜系淮安传统经典菜色之一。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和螃蟹黄,烹制时用蟹黄汁和豆腐一起煮,使豆腐吸收蟹黄的香气和鲜味。成菜后,豆腐白嫩、蟹肉黄香,咸中带鲜,香鲜可口,别具风味。
07 皮蛋豆腐
皮蛋豆腐是一道传统名菜,也是中国各地常见的家常菜、凉拌菜,是采用内脂豆腐、榨菜、皮蛋、香油、葱花等原料制作而成,制作简单,营养丰富,清热解火,广受欢迎。
08 豆腐箱
豆腐箱又名山东豆腐箱、齐国豆腐箱,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相传清乾隆帝南巡时,曾“临幸”博山,招待用膳时,上有豆腐箱这道菜,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口感细腻,浓香满口,皮韧馅嫩,回味无穷,其香其美,是语言和文字表达不出来的。
09 家常豆腐
家常豆腐,是一道以豆腐、猪肉作为主要食材,以豆瓣酱、白糖和酱油作为调料制作而成的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酸甜皆宜,味道浓郁。
家常味是川菜中的一个味系,它主要用郫县豆瓣、盐、酱油三种调料,其烹制方法和味型,都是从四川民间家庭菜肴烹调中总结出来的。
今天快做盘豆腐
兜兜福、接头富吧!
今天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欢迎留言分享哦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文章4:腊月廿五·磨豆腐 讨个“接福”的好彩头|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腊月廿五,推磨做豆腐。”1月27日,农历腊月廿五到来,在离除夕还不到5天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祭灶、吃灶糖、扫尘等一系列习俗。到这一天,仍旧不可以“躺平”哦。接下来,还要磨豆腐、割年肉……在忙碌的准备年货的过程中,春节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啦。
为何在腊月廿五这天,民间会有磨豆腐的习俗呢?原来,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百姓在平日里不是时时都能吃上豆腐的。于是,等到了腊月廿五这天,百姓们就纷纷做起豆腐,以备正月里慢慢享用。
自古以来,豆腐价廉味美,人们都认为豆腐是好东西。此物还颇受文人的喜爱。古人还将美好的品格赋予“洁白”的豆腐其中,寓意要学豆腐那样,“清白”做人。同时,“豆腐”又与“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腐”音同“福”,又有“接福”的意思。在凡事都要“讨吉利”的农历新年期间,吃豆腐也能讨个好彩头。
豆腐(图源网络)
此外,民间还流传着“接玉皇”的习俗。传说“小年”灶王上天汇后,玉皇大帝会下界查访,就在腊月廿五这天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所以家家移动图片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日,部分地区还有吃豆腐渣的习俗。因玉皇在这一日考察民间,各家各户就推磨做豆腐,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并且在腊月廿五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俗语说,“二十五,磨豆腐”,但在一些地方也说“二十五,糊窗户”。因为在腊月廿四大扫除后,房间里焕然一新,这时人们将旧的窗户纸撕掉,意为将去年的不顺心撕掉,新糊上的窗户,代表着来年的新盼头。且过去无论南方北方,都有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的习俗,窗花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当红彤彤的窗花,将吉事祥物刻画其上,也将百姓们期盼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文章5:过年吃豆腐 清清白白都有福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谐音“都福”“头福”,寓意吉祥美好,逢年过节是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美味。春节将至,豆腐生意红红火火,做豆腐的人比以前更忙了。
1月19日,农历腊月廿五,在淄博高新区南营综合市场的豆腐坊内,李京华正准备用模具压豆花。
△经过泡豆子、磨豆浆、熬豆浆、点豆腐等程序后,豆腐终于成形了。
豆腐坊外的摊位上,李京华的爱人马玉梅正忙着张罗生意,来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三块钱一斤,要多少?”马玉梅一边揭开盖豆腐的笼布,一边问。顾客很干脆地说:“先来十斤,快过年了多买点,不够再来。”
李京华两口子今年都是40多岁,本地人,做豆腐已有十三四年了。他们做豆腐的工艺大体包括五个步骤,先泡豆子,再磨豆浆,接着把豆浆熬开,然后用酸浆点豆腐,最后用模具将豆花压成豆腐。
△马玉梅的妹夫在帮忙磨豆浆。
△马玉梅准备给一位顾客切豆腐。
马玉梅说,原来的时候他们用大灶熬豆浆,要烧炭,几年前响应环保要求,开始改烧液化气,“生产效率没受影响,更干净了,我们也得劲。”
做豆腐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每天能卖出500斤左右的豆腐,一半零售,一半属于订单生产。“每年快过年的时候特别忙,凌晨四点就开始干,一直到晚上七八点,回家还得忙活别的,觉都睡不好。这不,我妹夫也过来帮忙了。”马玉梅嘴上说着累,脸上却带着笑,看得出,她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下午1点半,热气腾腾的豆腐成形,马玉梅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
(文/图 鲁中晨记者 孙渤海)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推荐搜索词:
1.过年吃豆腐的寓意是什么
2.过年吃豆腐的寓意和象征
3.过年吃豆腐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本文标题:过年吃豆腐的寓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