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推荐文章2:“毁经典”,他是第一名
大家都看完《爱死机》第三季了吗?
即使没看完,相信你也听说过其中的《吉巴罗》了——新奇诡谲的画风、真·穿金戴银的女妖与充满隐喻的寓言故事,让不少人对这一集印象深刻。
一方面,观众们乐此不疲地挖掘它所隐喻的历史;另一方面,湖中女妖的妆造也跟着上了热搜。各大美妆爱好者,在互联网上的基本点评如下:
第一眼,觉得好美:“五分钟内,我要看到吉巴罗的仿妆教程!”
第二眼,发现很贵: “(这些金饰)太富贵了,感觉是没法cos了。”
但没过多久,就有“仿妆博主”出了“吉巴罗”的仿妆教程——虽然这个教程未必是你期待的:
泰国一位知名博主@Lowcostcosplay,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图片,展示了自己低成本cosplay“吉巴罗”的全过程:
只见他收集了路边常见的廉价塑料珠子,将它们一个个串成“项链”后戴在身上,并涂了绿色的颜料,再画上浓重的眼影、涂上口红,一个低配版“吉巴罗”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隐隐约约有一股“泰国人妖”“毁经典”的感觉,但这不就是“吉巴罗”妆容的精髓——诡异而又先锋——让人忍不住想看、无法挪开视线吗?
确实够“妖”。/@Lowcostcosplay
实际上,这位泰国小胖哥并不是第一次推出低成本“仿妆”教程了。
此前,他就通过改造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完美“复刻”了不少知名电影角色的形象,也因此在网上一度走红。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平替”的——
想要成为猩红女巫?没关系,你不需要购买同款头箍,只需要准备一把红辣椒、一盏红光灯,就可以置身复仇女巫的多重宇宙。
灭霸看了都想跑。/@Lowcostcosplay
想要成为蝙蝠侠?那就更easy了。
你以为他要戴面具,或是套个黑色塑料袋,他却偏偏不走寻常路,而是往头顶安放了一只高冷的黑猫:
此时此刻,虽然蝙蝠侠的标志性方下巴变成了“双下巴”,但也丝毫不妨碍这位“哥谭救星”强势出炉——
当猫与人合二为一,“安能辨我是人是侠”?(当然,从黑猫大人的身价来看,这可能是一次高成本cosplay。)
这才是真·猫女。/@Lowcostcosplay
史诗巨制《指环王》里的恢弘场面,他也能出其不意地“复刻”一番:
要实现片中人物“甘道夫”策马奔腾的画面,怎么说也得租一个玩具木马,然后再来支玩具剑吧?
但泰国小哥告诉你,低成本cosplay是没有下限的——只需要一条大腿、一个拖把和一张被单,你就可以开启远征之旅。
有了这支“马良神笔”,大魔王索伦都看不出端倪。/@Lowcostcosplay
实际上,泰国小哥的走红,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除了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不少人也能找到自己在童年时的影子——
有多少人在小时候,买不起昂贵的同款服饰,选择自己在家里披个被单,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又或是无实物表演,想象自己在使用同款道具?
这种不费钱的小爱好,至今仍在孩子们之间流传着:
前两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安徽合肥的一家幼儿园便开展了“文物模仿秀”,让孩子们模仿历史文物中的人物形象——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簪花仕女图……
戴上厕所的浴帽,披上家中的浴巾,端起客厅的小板凳——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模仿大王。
除了低成本还原人物造型,也有人热衷于低成本还原动画片头:
B站UP主@ scorpio冬琦,便曾用家里的纸板、闪光灯拍摄过《数码宝贝》《海贼王》等热门动画片的片头,播放量屡过百万——
可见低成本的快乐,无处不在。
你小时候有cos过什么经典造型吗?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推荐文章3:牙一咬就能听文物讲解!国博推出“说唱陶俑”语音导览棒棒糖
如何了解文物?除了听讲解员讲解、跟随讲解器的导览,还有更有趣的讲解方式。近日,国家博物馆新推出了用嘴巴“听”解说的“说唱陶俑”语音导览棒棒糖,只要牙齿一咬就能从耳边传来讲解文物的声音,让市民觉得很新鲜。
“这种感受太奇妙了,边吃糖还能边听讲解,就像是有人在耳边给你讲故事!”7月8日上午,10岁的陶卓然刚拿到这款语音导览棒棒糖,就迫不及待拿出来尝试了一下,喊着要去陈列在《古代中国》展里同款的“击鼓说唱陶俑”前打卡拍照,感受这种“沉浸式”的讲解方式。
记者体验发现,这款语音导览棒棒糖形状取自馆内的“明星”展品——东汉的“击鼓说唱陶俑”,打开后长按糖棒上的开关3秒,透明的棒棒糖内便会有灯光不断闪烁,将手机蓝牙连接棒棒糖后,再用微信扫描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打开导览小程序,即可跳转到所在文物的讲解页面。将棒棒糖放入口中,点击播放文物讲解,牙齿轻咬棒棒糖后,戴上附带的耳塞,会有微微震动的感觉,“身为击鼓说唱俑,我模仿的是汉朝的民间说唱艺人……”随后文物讲解的声音便会传入耳朵。
据了解,这种特殊的讲解方式是在传统的棒签中加入了骨传导芯片,在牙齿轻咬糖果的时候,语音讲解的声音便通过口腔共振传到耳膜。在独立开发的文物讲解小程序中,内含30件文物的讲解,其中不乏“鹰形陶鼎”、“玉龙”、“四羊方尊”等国博经典文物讲解。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语音导览棒棒糖是为庆祝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刚刚上新的文创美食产品,“之前出过一次语音导览棒棒糖,是以馆藏的清乾隆粉彩大吉葫芦壁瓶为元素设计开发的,特别受欢迎,很快就卖断货了。这次直接把棒棒糖的形状设计成了‘说唱陶俑’,让文物可以‘活’起来,也更有科技感。”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为庆祝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馆内的文创区还推出了纪念章、冰箱贴、印花口罩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挑选购买。
(原牙一咬就能听文物讲解!国博推出“说唱陶俑”语音导览棒棒糖)
:北京日客户端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推荐文章4:哪个最像?国际博物馆日 来看萌娃文物模仿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日前,安徽合肥一家幼儿园开展“争当国宝推荐人”系列活动。小朋友们上演了一场“最萌”文物模仿秀,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簪花仕女图……
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发挥奇思妙想,用身边随处可得的物品对各种文物造型进行模仿,表达各自对该文物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关注文物,发现历史的魅力,浸润在文化的海洋中。”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总台记者 王利)
: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推荐文章5:四川这件东汉宝物简直”超越想象“:说唱在东汉就是流行艺术了
今年1月,一部集内涵和“反差萌”气质于一身的国宝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刷爆了微博等社交平台,就连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它打出了9.5的超高评分。
和以往文物纪录片较为严肃的风格不同,《如果国宝会说话》将国宝的文化底蕴和“呆萌”解说词完美融合,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成功跻身今年的“爆款”纪录片之列。
据悉,节目每小集虽仅有5分钟,但整档节目却整整耗时两年完成。
经过学习、研究、走访、勘察后,节目制作团队从全国登记在册的380余万件国宝,近百家博物馆,几十处遗址中,精选出100件顶级文物。
这100件文物分4季播出,节目共100集,每集5分钟。
今日晚间20:00,《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将如期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科教频道也将同步播出,CGTN也将以多语种播出。
第二季选择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25件文物,除第一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之外,第二季还新增了漆器、石刻、简牍、织锦等文物类型。
第二季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将继续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让国宝活起来。
“C位”出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心有灵犀”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单膝跪地的跪射俑“放低自己”……在相继公布的第二季文物海中,幽默风趣的文案延续了第一季的“反差萌”风格。
其中,这位将在首集“C位”出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便是来自四川成都。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被称为"汉代第一俑",属国家一级文物。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因此它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样来自四川成都的文物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也将在第二季中压轴出场。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于1965年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出土,现存于四川博物馆。口径13.2厘米,高40.3厘米,侈口,溜肩,鼓腹、圈足。有盖,盖面微拱,有三鸭形钮,并饰有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肩部有对称兽面衔环双耳。战国水陆攻战纹鉴通体用金银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像,画面分四层,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巴蜀大地上生产、生活、军事、礼俗的多个生活场面。
成都商客户端记者 邱峻峰 实习生 齐宇勤 图据节目组
责编 易启江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推荐搜索词:
1.东汉击鼓说唱陶俑50字解说词
2.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解说词
3.东汉击鼓说唱陶俑150字介绍
本文标题: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