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1:郑州历史名人(5)——唐代传奇的负心人代表李益(大诗人)

  李益(750年—830年),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益生于河南郑州,少而有才,十九岁进士及第时已经诗名远扬,被列入“大历十才子”。那时候,他创作的爱情诗词,往往墨迹未干,就被等在他家门口的音乐制作人唱响在大街小巷。他早年钟爱闺怨题材,他的歌词备受唐朝女歌手追捧。


  比如这首著名的《江南曲》,这首闺怨诗继承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用口语般的明晓直白,道出复杂纠结的人生情状: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写情》是诗人李益创作的约会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 水纹珍簟(dan,竹席的意思)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因仕途失意,李益后来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他的边塞诗与高适、岑参们一味的雄浑有力,苍劲沉郁不同,更关注大场景下渺小个人的感受,写下了更多的感伤柔情。李益的著名诗句很多,一次到灵武写下了名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边塞月夜


  著名的《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他的诗写风景和历史感悟也很出名,在洛阳写了《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在汴河边写了《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但是李益最出名的被实名写进唐代著名传奇《霍小玉传》,这部传奇视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故事中李益负心薄幸,辜负歌妓霍小玉。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写时李益还活在世上还当上了大官,却也不敢反驳,由此可见故事真实性很大,唐朝的舆论还是很开放的,(白居易还可以写唐玄宗喝杨玉环的故事)。


  唐代著名传奇《霍小玉传》


  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最后被赶出王府沦为歌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娶名门闺秀为妻,自己出家为尼。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李益被迫和霍小玉分开,跑去外地避乱。


  李益逃到郑县(今陕西华县)后好运连连,当地的一个高门大户卢老爷子通过县长做媒,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益觉得自己刚刚步入官场,要是真娶个霍小玉那样的妓女确实有失脸面,影响仕途。于是,他就答应了卢家的提亲,慢把和霍小玉的婚约抛在了脑后。


  李益走后,霍小玉度日如年经过了三年的企盼等待,唐军收复长安后也没等来李益回来,她相思成疾,病入膏肓。一时间,霍小玉的满腔痴情和李益的寡情薄幸成了长安谈巷议的热点,人们同情霍小玉的遭际,愤慨李益的背信弃义。有一位爱管闲事的侠客更是拍案而起,悄悄奔赴郑县,将李益绑架回了长安,押送到了霍小玉的病榻前。病榻上的霍小玉在奄奄一息中见到了李益,泣不成声地将一杯苦酒抛洒于地上,暗示两人的覆水难收。悲痛欲绝地表达了一个弱小者爱极之后的怨恨:“李公子,妾死不瞑目!之后必成厉鬼,使你的家室,不得安宁。”


  霍小玉死了,李益失去挚爱,但是这家伙官运不错,做到尚书(外交、教育、文化部长),并且活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但因为社会公共形象的不堪和自我的良心谴责,再也没能快乐起来。《旧唐书》记载,因为忌惮霍小玉临终的诅咒,自此之后,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整日疑神疑鬼,每次出门办事,他都要把妻子衣服脱光,捆绑起来,用浴盆盖起来藏好才稍稍放心。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他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永久的阴影。


  这事还没完,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汤显祖又根据《霍小玉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的《紫钗记》,称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第一梦。这部戏虽然曝光率李益的负心薄幸,但是最终给他和霍小玉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两人嫌疑冰释和好如初,皇帝最后降旨加封李益为集贤殿学士,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悲剧最终变成喜剧,有点像红楼梦高鹗续写的贾府复兴的故事。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2:唐中期著名诗人,李益十首诗作,锐气昂扬,爱国情怀浓郁,太赞了

  他是中唐著名诗人,也是李唐王朝高寿诗人之一,他历经九朝,目击历史沧桑,诸多佳篇见证历史与自身的沉浮,他便是诗人李益。在中唐时期,李益是最为活跃的诗人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边塞诗著称,擅长七言绝句,诗文体现出朝气蓬勃、锐气昂扬、不惧艰险、誓死奋战的特色,闪烁着现实主义与爱国主义光芒,极具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唐中期高寿诗人李益的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情怀,相信你会爱上。


  李益生于天宝年间,在大历四年中得进士,他长期在边塞生活,是从军最长的边塞诗人,诗内容丰富多彩,均来自于其亲身经历,诗文具有鲜明的现实生活基础,加之超高的艺术感悟和文字驾驭能力,使其诗文具备别样的审美特质,因此他可以堪称为中晚唐最伟大的边塞诗人,而其笔下的边塞诗让其在唐朝诗坛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同时在我国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值得一提的是,在李益的身上,还有一段极为不同寻常的故事,他与霍小玉之间的感情是一段佳话,也可以彰显出人性的劣根,下面用一个段落来讲讲这段“花边”新闻吧。


  霍小玉是霍王府一个婢女的女儿,由于霍王去世,霍小玉和母亲就被赶出霍府,最后沦为特殊职业者。情缘就是那么巧,霍小玉与大她四岁的李益相遇,二人情投意合,但由于地位上的差异,二人无法在一起。而霍小玉不甘心放下这段爱情,她希望与李益相爱八年,八年后任由李益去与他人结婚,而她自己则甘愿出家为尼。两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而李益是怎么做的呢?


  后来李益为官后,娶了她人为妻,而且有意的躲避霍小玉,致使后者相思成疾去世,如此负心汉,备受当时世人的谴责,而且其内心也受到影响。不论为人如何,李益的诗在大义上,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边塞诗,赞扬将士的国精神,体现出他们的英雄气概,当然也描绘出战争的惨烈,同情广大战士的不幸及抨击朝廷对于边疆问题的失策,抨击朝廷的无能,同时寄托出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还有,李益的边塞诗中也有描绘边塞自然风光的内容以及日常生活内容,在战争之余,将战士们的生活与自然风情融于文字之中,景色虽然迷人,但体现出的情感却是悲凉的,毕竟战乱带给人们的的痛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再有,李益的边塞诗还有以抒写诗人从军生活及抒发壮烈情怀的诗。他长年在边塞从军国,内心充满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驱除敌寇,保卫边疆,凸显其献身精神,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虽然李益的边塞诗缺少盛唐的那种豪放精神,更多体现的是凄凉与悲壮,但其三类边塞诗,有浓重的现实主义精神,部分诗文还融入浪漫主义情怀,其七言绝句更是边塞诗的巅峰之作,韵味十足,含蓄深长,音律和谐委婉,语言自然,有一大部分学者认为他可以与王昌龄相提并论。除了边塞诗,李益的笔触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他对朝政荒淫腐败,见到山河破败,人民苦不堪言,生灵涂炭,种种情景,让李益涌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思。


  当然,李益也写过不少酬赠送别诗,这类诗感情真挚,最能打动读者,也可以看得出诗人情感细腻的一面,这类诗已超越大历年间相同题材的诗,美学价值极高。咏怀言志诗,能够让读者领略到他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胸襟广阔,气势豪迈。山水游仙诗体现出诗人的境界,需求内心上的安抚与寄托,向往自由、勿挂念的人生境界,意境深邃,值得感悟。


  总之,李益是中唐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除了在感情上与霍小玉卑劣的处理方式之外,其人品和诗品还是值得推崇,具有中唐的时代特色,也具有英雄主义情怀,细品后会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这十首诗相信你会喜欢。


  送韩将军还边


  [唐代]李益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行舟


  [唐代]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金吾子·绣帐博山炉


  [唐代]李益


  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


  黄昏莫攀折,惊起欲栖乌。


  牡丹·紫蕊丛开未到家


  [唐代]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赴邠宁留别


  [唐代]李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


  [唐代]李益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代]李益


  月落寒雾起,沉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竹溪·访竹越云崖


  [唐代]李益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唐代]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送人流贬


  [唐代]李益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


  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


  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3: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4: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5:曝唐代凉州籍大诗人李益的真实生平

  曝唐代大诗人李益的真实生平


  李益夫妇墓志面世引关注


  武威文庙里,有一通反映凉州科考文化的碑刻,自唐至清,几十位凉州籍进士的名字赫然在上。镌刻在最上面的,便是唐代凉州籍大诗人李益。


  一千多年以来,李益是史不绝书的中唐边塞诗歌的巅峰人物。一方面,他是纵马清塞、仗剑慷歌的“诗侠”;另一方面,他又是深陷唐代传奇女性霍小玉绯闻案的“负心薄情李十郎”,历代为人指责,甚至被汤显祖编进戏剧《紫钗记》,出现在热闹的明清戏台上。


  他的那些诗,成了映照中唐社会的烛台。他归隐到了历史之中,身世为历代名人学者津津乐道。近一百年来,闻一多等几十位学者、专家,为他谜一般的身世作传,版本千姿百态,形象摇曳不定。


  近来,随着李益墓志内容的流露传播,李益的真实人生经历,令学术界大吃一惊,千百年印在人们脑海中李益的印象与历史事实不符。那么,李益真实的人生“名片”到底是什么模样?


  “身份证”:大唐皇族,凉州人李暠十二代孙


  2008年夏天,河南洛阳孟津县一户农家收藏的两块石刻,无意之中被人发现竟是唐代大诗人李益夫妻的墓志。河南学者王胜明闻讯赶往,进行辨识。一方墓志略呈一米见方的正方形,有41行文字,1763字,记述李益生平事迹;另一方墓志50厘米见方,李益自己撰文记述妻子卢娴的简单生平事迹。两块碑刻所记,见于唐宋以来已知李益研究的文献,是完全出乎文史学界意料之外的李益新鲜史料。该墓志内容近年流传社会后,引起轰动。


  一个让历史学界难以接受的事实悄然出现:包括闻一多在内的数十位学者、教授、专家有关李益研究的结论,与碑文记述的历史真实大相径庭。


  碑文所载墓志崔郾,其官职、封爵等与《崔公行状》和《旧唐书》“崔郾传”等所述在时间和名称上吻合;书写碑文人李行方,凉州姑臧人,晚唐名士,宣歙观察使王质事迹中见其行踪;墓志盖顶写篆文“姑臧李公”等文字者,是襄阳书法家习缓;墓志内容所述李益事迹符合中唐历史环境。两块碑刻内容真实不虚。


  从唐代名家令狐楚、柳宗元考订李益生平起,已有《御览诗》、《先友记》、《郡斋读书志》卷4、《文献通考》“经籍考”、 《唐诗纪事》卷30、《唐才子传》卷3、《唐诗品汇》“诗人爵里详节”、《唐音癸签》“评汇”之三、《诗宿》“爵里”卷下、 《全唐诗》“李益传”、《全唐文》“李奕传”、《三唐诗品》卷2等众多古籍记载李益诗歌创作活动,内容大同小异。近代以来,闻一多《唐诗大系》“李益”、谭优学《李益行年考》、范之麟《李益诗注》、吕庆端《李益事迹考述》、卞孝萱《李益及其边塞诗》等都是流传不缀的李益研究学术著作。近40年来,多家大专院校,将李益诗歌研究列为长期性的科研课题。同时,唐代蒋防创作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李益作为“实名”男主人公,饱受唐宋社会指责;至明代,戏剧大家汤显祖又将李益与霍小玉的传奇故事搬上戏台,“薄情李十郎”形象几乎家喻户晓。随着近代以来霍小玉的研究,李益的人格形象出现各种各样的版本。千百年来,姑臧李益的“诗”和“人”分别以褒与贬的面目,为人们津津乐道。


  李益墓志篆额局部


  李益墓志的出现,让学术纷争与文学形象演绎之声戛然而止。


  首先,李益的家世世系得以廓清。


  宋代欧阳修曾为唐肃宗宰相李揆、唐宪宗宰相李逢吉两位中唐凉州籍名人作“宰相世系表”,顺便列出了李益的家世沿袭表。表格显示,李益五世祖为秦府学士李玄道,四世祖为太子舍人李正基,曾祖为给事中李亶。李亶生两子,即秘书监李成裕和淮南道采访使李成式,李成裕为李益祖父。李成裕生肃宗朝宰相李揆、司封员外郎李皆、虞部郎中李咸绩以及李虬、李毖之、 李均之等,李虬为李益父亲。李益生四子:李当、李敞、李崇、李奕。 李当生二子:长子李藻,次子李拯。因此,自宋代以后,李益的家世按此传承在古籍和今人的论著中以讹传讹。但李益为什么是凉州人?他与凉州李氏有何联系?他在姑臧大房中属于哪个辈分?这个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秘。


  李益墓志的面世,解开了这个谜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李益为“凉武昭王十二代孙”,直指李暠与李益的辈分传袭;二是准确指出李益的三代宗亲姓名,这订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误讹。其父亲是李存,其祖父是李成绩。这样,李益与李暠之间的辈次顺序清晰可见。


  李弇(凉州)——(凉州)——李昶(凉州)——李暠(凉州)——李翻——李宝——李承——李韶——李屿——李尚德——李玄道—李正基——李亶——李成绩——李存——李益


  李弇(凉州)——李昶(凉州)——李暠(凉州)——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


  李昶于公元334年出生在凉州城中,公元348年,当了世子张重华的老师。不料十八岁时,李昶暴病而死。李昶死前,妻子身怀六甲,于351年在凉州城中生下遗腹子李暠。李昶妻子改嫁龙骧将军、武兴太守宋僚。宋僚在公元361年被张邕杀,又有遗腹子,生出来叫宋繇,就是北凉有名的大学者。公元376年前凉灭亡,前秦大迁凉州户族,李暠随宋氏家族逃亡敦煌。这样,李暠一族在前凉时期共在凉州生活56年,生活了三辈人。到了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凉国。李暠后代李承后来被定为姑臧大房,因此,李益虽然出生在河南萦阳,但其祖籍一直被古籍称为姑臧。按辈分,他与唐玄宗为同辈的堂兄弟,但在唐玄宗当皇帝的天宝五年(746)才出生。肃宗、代宗、德宗、宪宗等8帝,均为李益的远房皇族,因此,李益墓志中,有荣封“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的特殊待遇。崔郾将他写为“狄道”,其实这是古人墓志历追根祖的传统,与其籍贯在姑臧并不矛盾。


  李仲翔——(三世孙)李广——李当户——李敢——李禹——李承公——李先——李长宗——李况——李本——李次公——李轨——李隆——李雍——李柔——李弇


  《北史》卷100载:“(李)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因家焉。”这就是李唐出自狄道的史证。


  “婚姻证”:与霍小玉并无瓜葛,原配卢娴是孝女


  关于李益的出生年和卒年,目前仍沿用闻一多的考证结果。上世纪40年代,闻一多在《唐诗大系》中认为,李益在《从军诗序》中自叙:“君虞长始八岁,燕戎乱华。”故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时,李益年方八岁,以此推算,当生于天宝七年(748)。他的推论为学术界公认。事实是,李益墓志中显示,“以大和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全归于东都宣教里之私宅,享寿八十四。”以此溯推,李益出生在天宝五年(746),闻一多推错了两年。逝世之年,闻一多《唐诗大系》又定为大和元年(827),事实是大和三年(829)。


  唐代凉州城


  李益妻子卢娴的墓志,系李益亲手所撰。墓志显示,卢氏名娴,字文嫄,常州江阴主簿卢集长女。卢渊生于大历二年(767),贞元十九年(803)七月一日卒于泽州(今山西晋城)旅馆,时年三十七岁。《霍小玉传》说:“年二十,以进士擢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又“其后年春,生以书判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至四月,将之官,便拜庆于东洛。”《唐才子传》:“大历四年(769)齐映榜进士,调郑县尉。”《全唐诗》卷282《李益传》:“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按此三文的说法,李益与卢氏结婚时间在任郑县主簿两年后,即大历八年,当时李益二十四岁。但卢氏墓志上记载:“自结補暨贞元十九年七月一日长逝,殆十年矣!”也就是说李益与卢娴结婚应在贞元九年(794),当时卢娴 二十八岁,李益四十八岁。


  如果按霍小玉所称李益抛弃她后,在李益二十四岁时跑到洛阳攀上卢氏家的千金,那么,李益娶到的新婚妻子只有四岁。何况,卢氏在大历八年在江阴的家中玩耍,并不在洛阳。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可见《霍小玉传》的虚假性。


  卢娴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把碑文换成白话,是说卢小姐的爷爷系北京人,先人当过宰相的好些个,乃是高门。她的爹爹在江南当官,可怜死的太早了,死的那年卢娴才十五岁。家中无兄弟,母亲和舅舅无人养活,因此发誓不嫁,守爹的坟过一生,还要养活舅舅一家。李益本是她爹外甥子,一心要建功塞上,当了大帅府的文官,长年不回家。二十七岁那年,李益的母亲做主,要李益娶表妹卢娴。结婚十年,生下了五个儿子,个个都有出息。可见,卢娴是个孝女。 (1)


  :李林山 武威日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搜索词:

  

  1.李益是哪个朝代的人

  

  2.李益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3.李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被称为什么

  

本文标题:李益是哪个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