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文章1:饿一饿百病消,其实这些常见疾病都能被饿好,专家:很多人白花钱

  相信在当下这个社会,因为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每天吃不饱饭的生活,其实就在几十年以前,国人还在承受着温饱问题无法解决的痛苦,几乎上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有很多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而现在,我们不仅一日三餐能够保证,而且食物也足够丰盛,不仅每天都能够吃饱饭,而且吃得还越来越好,甚至很多人控制不好自己的摄入量,经常都会出现吃太饱的情况,虽然肠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可是身体却经常吃不消。


  我们仔细对比就会发现,虽然早年间生活艰苦,食物供应量不足,但是出现在人们身上的疾病类型却非常有限,而现在,虽然我们的营养得到了保证,而且每顿饭都有很多选择,同时每顿饭都能够吃饱,但是却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在人类身上,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每天吃太饱引起的,也不需要花费金钱进行治疗,只要是饿一饿就能够得到恢复。


  肠胃疾病


  其实现在因为人们生活模式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以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良的饮食习惯,自然大部分人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肠胃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肠胃炎,消化不良等等,而导致这些疾病的根源就是每顿饭吃太饱,大量食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肠胃,自然会大大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时间一长,肠胃的消化功能就会慢慢下降,而遇到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吃药缓解,只需要控制好摄入量,每顿饭吃个7分饱左右就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肠胃疾病自然就会主动消失。


  衰老加速


  虽然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人生阶段,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衰老速度能够慢一点,所以很多人会采取各种各样的保养措施,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除了正常衰老以外,还有很多人会出现衰老加速的情况,就是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而所以很多人会使用大量护肤品,吃各种滋补品,其实导致衰老加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每顿饭吃太多,从而各器官运行压力太大,所以要想缓解这种情况,只需要减少每顿饭的摄入量,让身体保持饥饿就可以。


  糖尿病


  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饮食水平的提高,所以现在糖尿病已经算是一种常见疾病了,而导致糖尿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糖长期处于偏高水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不注意,经常让身体处于太饱的状态,体内食物得不到消化吸收,自然会转化成糖粉导致血糖升高,所以想要避免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的出现,不妨让身体饿一点。


  过度肥胖


  过度肥胖已经成了当下的社会常态,而过度肥胖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比如血液三高,脂肪肝以及血管堵塞等等,而导致过度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不太控制一日三餐的摄入量,所以大量食物得不到利用,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表面,所以要想有效缓解这个问题,不需要使用减肥药物,也不需要花大量金钱办健身卡,只要控制每顿饭的摄入量,每天不要吃太饱就可以。


  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文章2:晚饭不吃,饿治百病,有道理吗?长期坚持,会给身体带来什么?

  女性对于自己的身材很看重,主要是好看的衣服,只有瘦的人穿着才好看。身材过于肥胖,就会显得很臃肿,不像苗条的身材,穿什么都好看。况且肥胖,也会带来健康问题。身材肥胖的人,就会去努力减肥,减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为了有效减肥,就会选择节食,省掉晚上一顿饭。这样的想法好像与古人的一个想法不谋而合了,就是“不吃晚饭,饿治百病”,老一辈的人会经常说。这样的说法,你觉得可信吗?是不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互违背了。


不吃晚饭,饿治百病,到底是对是错?

  我们经常说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一顿饭都不能减少,才能给身体补充充足的营养,对健康也会比较有利。每天补充食物,就是为了给身体补充能量,食物进入体内,不是所有都被吸收,要通过肠胃吸收和消化,分解出有利身体的物质,代谢出毒素和垃圾,才能让身体正常运行。而一顿饭进入体内,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来消化,消化完之后,不及时的补充食物,胃部就会处于空腹状态。


  胃部空了,也不影响它的正常工作,还是要蠕动,没有食物空着蠕动,就会给胃带来损伤,影响到肠胃健康。晚上不吃晚饭,带给胃的损伤会更大,从中午到晚上要有四五个小时,再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长期下去,胃还能受得了。


  可能有的老人,晚上不吃晚饭可以,消化能力较弱,中午吃饭时间又比较晚,就不太容易给肠胃带来损伤,也不会给血管造成负担,年纪到了,饮食要多注意,晚餐吃得太丰富,就会给血管添堵,引发相关问题。老年人晚上控制饮食,或许是好事情,但并不建议长期如此,容易营养不良,从健康角度出发,保持正常的作息会更好。


  就算是为了减肥,需要节食来减肥,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经常不吃晚餐,会增加胆汁的分泌,胆固醇也会升高,积累在身体当中,就会容易出现结石,对健康也是没有好处。还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对女性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晚上节食并不可靠。


  由此可知,老人常说的不吃晚饭,饿治百病,并不能相信,还是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过每天的晚餐,也不可随便应付,尤其是工作比较忙碌的人,不要随便点个外卖,或者是吃点零食就可以了。一定要合理的搭配,可以少量,但不能不吃,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当然,也不能太丰富,不要吃的太重口味,会增加肠胃负担,对睡眠也会有不好影响。


  总结来说,一日三餐,哪一顿都要认真对待,应该遵循早餐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餐吃得少,或许对健康更有利。不过也要按照自身情况,去进行调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健康的,不要太盲目才好。


  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文章3:“晚饭不吃,饿治百病”,到底是真是假?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非常关注晚饭的问题,对于这个话题,一直争论声也是不断的,这不,大家也会发现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晚饭不吃,饿治百病”,那这个到底是真是假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这个话题!


  “晚饭不吃,饿治百病”从什么地方流传的?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常常会选择早饭与午饭在外面食用,晚上就属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于是就会选择吃的更加的丰盛。可能一家人就会选择看看电视、聊聊天就睡觉,就会缺乏锻炼。但是若是长时间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血管与肝脏都是不友好的,同时晚上吃得过于油腻,往往也是会造成一些身体上面的问题,就比如说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肥胖、消化方面也出现问题等等。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网上关于这样不吃晚饭的种种好处,也是铺天盖地的。


  是不是不吃晚餐就能更健康?


  大家要知道,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往往是需要通过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完全的消化的。换句话说,就是不管我们吃多少东西,正常情况下四五个小时,肚子里面就所剩无几了,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大概都是12点这样才开始吃饭,通常晚上在10点左右睡觉,可能一部分人还会更晚。


  假如说你长时间不吃晚饭的话,那么往往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肚子里面并没有任何的食物,于是就会感觉非常的饥饿,而这样一来的话,肠胃里面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酸,久而久之的话,是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消化系统的。


  而针对正常人来说,通常每天一定要摄入1500卡—2000卡的食物,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新陈代谢,对于饭量正常的人来说,大概每一顿饭都会摄入600卡左右,早饭吃的会相对少一些。假如说你长时间不吃晚饭的话,那么每天摄入的能量也是会低于1500卡。于是每天所摄入的能量,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身体所代谢的需要。时间一长的话,那么就可能会造成你体重下降,于是也会导致你出现基础代谢率变差,进一步来说,就代表了你变成了易胖体质的人。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一天从三餐里面所获得的,可不只是热量那么简单,同时还存在许多的营养物质,就比如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假如说你长时间不吃晚饭的话,于是就会造成营养吸收完全达不到要求。那么久而久之的话,就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营养不良,也是会进一步导致我们的免疫力越来越差,身体就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于是脸上也会没有血色,对于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也知道了,晚饭是千万不可以忽略的,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按时按点地吃晚饭,不吃晚饭并非能够包治百病的,还会造成你的身体越来越差,体重也会一步步的变高,大家一定要小心。


  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文章4:

  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文章5:“饿治百病”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著名的南加州大学(USC)就建在洛杉矶市中心。这所大学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院(Leonard Davis School of Gerontology),专门研究和老年人有关的课题。这是全球所有大学当中第一个开设的老年学院,在老年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威望,我的“人类长寿探秘之旅”的第二站就从这里开始。


  这所学院汇集了老年学研究领域的好几位国际知名学者,可惜我最想采访的沃尔特·朗格(Valter Longo)教授正好去国外讲学,没有碰上。不过我采访到了在他实验室工作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助理教授卫敏博士,间接地了解了他近期的工作方向。


  美国南加州大学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院的沃尔特·朗格教授


  朗格教授的研究课题很简单,那就是如何通过控制饮食来延缓衰老。这个课题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那时美国刚刚经历了大萧条时代,很多人吃不饱肚子。一家美国私人基金会委托康奈尔大学的克莱夫·麦基(Clive McKay)博士研究一下饥饿会不会影响青少年发育,麦基博士当然不敢直接拿人来做实验,所以他选择了同为哺乳动物的小鼠。


  因为掌握不好节食的力度,研究初期很多小鼠被活活饿死了。经过一番实验,麦基发现在保证基本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供应的前提下,如果将卡路里减少到正常水平的50%~70%,小鼠是不会饿死的,其发育过程也不会停止,只是速度略缓而已。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让麦基大吃一惊。挨饿的小鼠居然活得比对照组还要长,平均寿命延长了将近30%。不但如此,挨饿小鼠看上去活力十足,各项生理指标普遍都比对照组好很多,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也都下降了不少。总之一句话,适当的饥饿似乎延缓了小鼠的衰老速度,吃得少反而活得更好了。


  这个看似违反常识的结论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反对者认为麦基博士肯定是搞错了数据,把实验组和对照组弄反了。麦基教授自己也有些疑惑,没有继续深究下去,于是这件事便逐渐被人遗忘了。


  在此期间长寿研究仍在继续,来自世界各地的“民科”们提出过各式各样的长寿建议,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只统计治疗方案数量的话,衰老很可能是天底下最容易治的病。我们每个人肯定都知道好几个长寿秘方,它们听上去全都很有道理,纸杂志上的健康专栏每隔几天就会发布一条抗衰老小贴士,每一条听起来似乎都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没有一条建议禁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它们全都失败了。


  上世纪80年代,又有人想起了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小鼠实验,决定再试试这个饥饿疗法。这一次研究人员尝试了酵母、线虫和果蝇,发现效果很好,适当的饥饿不但能够延长寿命,还能延缓衰老。之后研究人员又用更高级的猴子做实验,因为猴子的平均寿命较长,这项实验并没有完成,饥饿是否能延寿还不好说,但起码已有的实验数据表明适当的饥饿确实能让年老的猴子身体更健康,抗衰老的功效似乎是坐实了。


  虽然猴子和人在进化上已经十分接近了,但科学家们仍然表现得十分谨慎,毕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人类相差太远,动物实验极为成功而人类实验却惨遭失败的案例发生过太多次了。


  “我们圈子里有个笑话,大意是说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这些疑难杂症其实很容易对付,我们每天都能治好很多次,只不过是在实验动物身上。”专攻衰老研究的巴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戈登·李斯高(Gordon Lithgow)博士在采访中对我说,“抗衰老研究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实验室就找到了很多能够延长线虫寿命的方法,但至今没有一样能够应用到人类身上,因为关于人类的研究太难做了,成本过高,风险又太大,这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


  专攻衰老研究的巴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戈登·李斯高(袁越 摄)


  李斯高和太太朱莉·安德森(Julie Anderson)博士目前都在巴克研究所工作,两人试图通过研究线虫的长寿机理,找到延缓衰老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将其制成药物。目前两人已经发现了好几个这样的化合物,但却苦于找不到投资,没法进行人体试验。


  李斯高的太太朱莉·安德森博士(袁越 摄)


  事实上,即使找到投资也很困难,毕竟科学家不能像对待实验动物那样对待人类受试者,因此关于人类的研究只能间接地进行,不但难度要大得多,而且实验设计也更加困难,不容易出高质量的结果。比如这个饥饿疗法就很难找到甘愿充当小白鼠的人类志愿者,只能去寻找间接证据。有人曾经指出,日本冲绳地区的人均寿命比日本本土高好几岁,原因很可能是冲绳人的食量要比日本本土少30%。但是这个差别也可能是因为冲绳地区空气清新,生活压力小,或者因为冲绳人饮食当中包含大量鱼类,等等。总之这类研究如果没有设置严格的对照组,是很难得出可信结论的。


  1991年,一次意外事故让事情有了转机。那一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建了一座“生物圈2号”,8名“宇航员”将在其中生活两年,尝试过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其中一位随队医生名叫罗伊·沃尔福德(Roy Walford),他当时的另一个身份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名老年学研究者,而且正好对饥饿疗法很感兴趣,已经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十多年,自我感觉良好。不幸的是,或者说幸运的是,“生物圈2号”的气候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导致粮食产量远远达不到预期,8名成员每天只能摄入1500大卡的热量,比正常值低30%。这8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坚持活下去。沃尔福德就这样获得了一个老天赐予的绝佳机会,对这8个人(包括他自己)跟踪观察了两年,结果再次表明饥饿疗法相当有效,这8人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各项指标全都向好的方向转变,大家似乎都变年轻了。


  严格来说,这也不是一个高质量的研究,但这件自带光环的意外事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再一次把饥饿疗法推到了前台。这个疗法的科学名称叫作“卡路里限制饮食法”(Calorie Restriction Diet),顾名思义,此法只是把饮食中的总热量限制在正常值的60%~80%左右,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1500大卡左右的热量,而不是标准的2100大卡。但是此法对营养成分的搭配要求比较高,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都不能缺,否则是无效的。


  既然各种营养成分都不能缺,因此饥饿疗法只能在减少能量的主要提供者——碳水化合物上做文章。有人将饥饿疗法等同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阿特金斯饮食法”(Atkins Diet),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大致不差。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阿特金斯饮食法只对碳水化合物有所限制,但饥饿疗法还对总热量有严格的限定,实行起来比阿特金斯饮食法更加困难。


  我采访过的所有长寿专家都告诉我,饥饿疗法是目前唯一确信能够延缓衰老的办法,其他所有方法都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参加过很多次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巴克研究所所长埃里克·威尔丁(Eric Verdin)博士对我说,“参加会议的很多学者在吃午餐的时候如果点的是汉堡包,一定会把面包扔在一边,只吃夹在里面的肉饼、奶酪和蔬菜。”威尔丁博士向我承认,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因为他本人就是饥饿疗法的拥趸。


  不过,这个方法对于常人而言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为它太违反人性了。“据我所知,有一个针对饥饿疗法的人体试验已经连续进行了15年,据说受试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要比正常人好很多,唯一的坏处就是这些人全都在吃抗抑郁药。”南加州大学老年学院的助理教授贝蕾妮丝·贝纳永(Berenice Benayoun)博士对我说:“吃饭是生命的基础,食物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毒品,我们的大脑被进化成永远需要吃饱才能高兴的状态,如果一个人每天只能吃六成饱,肯定不会开心。”


  显然,如果减缓衰老的代价只能是抑郁症的话,这个方法效果再好也肯定是行不通的。朗格教授当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他试图发明一个折中方案,既能享受到饥饿疗法带来的好处,又不用太辛苦。经过一番尝试,他找到了,这就是轻断食。


  顾名思义,所谓轻断食就是不必坚持长时间节食,而是阶段性地减少饮食中包含的卡路里。朗格认为阶段性饥饿产生的好处会被身体记住,同样能够带来长寿的效果。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朗格教授先在酵母中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轻断食确实有效。然后他又拿小鼠做实验,专门为小鼠设计了一套特殊的进食程序,平时随便吃,但每两个月抽出4天时间尝试轻断食,即每日摄入的卡路里总量只相当于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食物的成分也经过了严格细致的搭配,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一样不缺。结果表明,即使从中年开始轻断食,小鼠的平均寿命仍然会有所增加,同时健康状况也会有明显的改善,腹部脂肪减少了,癌症的发病率降低了,免疫系统强健了,骨密度也提高了,甚至连皮肤都变好了。


  轻断食的效益在酵母与小鼠研究中得到证实,目前在进行人类试点研究(图片:Valter Longo/Cell Metabolism 2015)


  这篇论文发表在2015年6月18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子刊《新陈代谢》(Cell Metabolism)上,一经发表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朗格教授又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开始在人身上试验饥饿疗法。试验进行了3个月,志愿者每个月5天轻断食,只吃专门配制的营养配方食物,3个月后测量他们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健康指标,结果都有明显好转。于是他趁热打铁,创立了一家名为ProLon的保健品公司,在网上销售这种营养配方。据说购买者只需每年进行6?12次轻断食,每次持续5天,每天只按ProLon配方吃,就能在不那么饥饿的情况下享受饥饿疗法带来的各种好处。


  必须指出,这个营养配方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的检验,因为这不是药,只是若干常见食品的一种特殊搭配而已,不需要FDA批准就可以上市。如果各位读者去搜一下“健康食品”,你会发现市面上有好多这样的产品在销售,价格远高于食品本身的生产成本,你是否愿意购买就要看你对于产品背后的理念是否认同了。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03期封面故事《抗击衰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饿治百病有道理吗推荐搜索词:

  

  1.饿治百病有道理吗?

  

  2.晚上带着饥饿感入睡好吗

  

  3.一饿就消失的五种病

  

本文标题:饿治百病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