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盘兔是什么意思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兔年聊兔:家兔来自哪里?传统文化中兔子被赋予哪些内涵?
:人民日
原春自卯时起 福由玉兔奉来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饰。吕 鹏供图
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兔尊。吕 鹏供图
双彦制作的兔儿爷泥彩塑。周飞亚供图
图①:陕西凤翔布艺玩具白兔叼花。刘 莹供图
图②:清代青玉镶嵌宝石卧兔。
图③:唐彩绘十二生肖俑——兔。
图④:清代《兽谱》中的兔。吕 鹏供图
今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人们将兔视为祥瑞,兔的文化寓意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版特邀考古学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民间美术研究者分享人们对于“兔”这一形象的观察和记录,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编 者
考古中发现的兔形象
吕 鹏
兔,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兔和鼠的骨骼形态非常相似,从动物演化角度而言,兔鼠同源,安徽潜山早古新世地层中出土有安徽模鼠兔(兔的祖先类型)和东方晓鼠(接近于鼠的祖先类型)化石,表明至晚在距今6200万年前,兔和鼠已经“分道扬镳”,走向了独立演化的道路。
我国现生兔科动物基本上全为兔属动物,俗称旷兔、野兔,共有9种,分别是草兔、云南兔、海南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雪兔、东北黑兔和塔里木兔。我国还有罕见的粗毛兔属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脚,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还没发现穴兔遗存出土,可认为中国家兔是以传入为主。明代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兔的大量记载。考古发现有兔苑、兔笼等约束兔子活动的处所和设备,但兔子主要是狩猎娱乐的对象,人类对兔的利用比较宽松,文献所载兔多为野兔。白兔在历史文献中是作为瑞兽出现,古人将其视为国泰民安、敬老长寿的象征。中国家兔大多在明代引入,以欧源兔为主,也包括亚源兔。
我国古代饲养野兔的处所和设备主要是苑囿和圈笼。陕西秦汉上林苑作为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其内饲养“狡兔”,用途主要是肉食、祭祀和狩猎娱乐。西汉梁孝王在今河南商丘营建了苑囿——东苑,史称梁苑,别称兔园。作为已知史料记载的最早出现的私家园林,其内豢养有各种珍禽异兽,其中,“走兔”是作为肉食和狩猎娱乐之用的。山东济南洛庄汉墓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葬,编号为34号的大型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种属包括羊、兔、猪和狗。此外,还发现有2个木质兔笼,根据笼中兔骨骼凌乱等考古现象推测,当时陪葬的是活兔。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兔属动物数量较多。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识别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是无颈,二是有翘起的短尾,可见殷商先民对兔的形态特征非常熟悉。兔的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拔腿飞奔是它们的逃生本能,故“逸”字从兔,甲骨文本义为追逐兔子。甲骨文中有“冤”字,为会意字,字形为兔在网中,其本义同“罝”,《诗经》中有“肃肃兔罝”的记载,描述了在岔路口和密林中设置又紧又密的网以捕兔的情形。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旨在劝诫大众莫存不劳而获之念。“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生动描绘出野兔仓皇奔逃、撞桩而亡的场景。《礼记》中称兔为“明视”,形容兔眼大而明亮。《古今注》中记载“兔口有缺”,是对兔的“三瓣嘴”特异形态的描述。《战国策》中有“狡兔有三窟”之类文字,说明先民已知晓野兔栖居地多变的特点。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名句,也是关于不同性别野兔行为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兔的形象在玉石、陶瓷、青铜等材质的文物中时有出现。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年左右)玉兔饰1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兔形玉器,玉呈灰白色,玉兔做昂首飞奔状,双耳紧贴脊背,后足抬起,尾巴上卷。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将兔与月相联系。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神秘帛画,画幅左上方一弯新月拱围着蟾蜍与兔。隋唐以后,玉兔得以独享月宫并成为月亮的代表,诗词歌赋中常将月与兔相连,比如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妇孺皆知。
现在,中国探月工程举世瞩目,中国科学家把探测月球的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命名为嫦娥,把月球车称为玉兔。他们将美丽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现实,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好投诸中国乃至世界现代航天研究中。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俗吉祥物——兔儿爷
周飞亚
三瓣嘴,山形眉,手持捣药杵,身着金盔甲,背后一杆大旗,威风凛凛,身下的坐骑或是老虎、狮子、梅花鹿等瑞兽,或是牡丹、葫芦、桃子甚至祥云,仙气飘飘……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民俗吉祥物——兔儿爷。
“看到它两边肩上这些黑点了吗?这是狐尾,草原游牧民族帽子上的装饰。这说明,兔儿爷的出现应该不晚于元代。”
聊起关于兔儿爷的民俗文化,北京兔儿爷泥彩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双彦神采飞扬。
每年春节前,是双彦最忙碌的时候。不过,接到我电话请求去他的工作室看一看,他还是欣然应允。
因为泥彩塑需用窑烧制,40多年来,双彦一直住在乡村,工作室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推开门,只见沿墙堆满层叠的石膏块,仅留出一条窄窄的过道。起居室内,桌子、凳子、置物架上都堆满了一排排尚未完工的兔儿爷,从七八厘米到近1米高,大小不一。
随手拿起一个,双彦打开了话匣子。
双彦原本并没有想过,这一生要与泥为伴。上世纪90年代初,双彦与朋友南下深圳,合作办厂,正意气风发,父亲双起翔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如果你不回来,这门手艺就真没了。”电话里,他失魂落魄的语气,让向来孝顺的双彦心里像扎了一根刺。父亲对这门手艺有多痴迷,双彦是知道的。
奶奶觉得做手艺太苦:“只有做成第一才有饭吃。”当时年仅13岁的父亲宁可去矿上背煤养活自己,也坚持要学。奶奶无奈,最后只得同意。
上世纪50年代,这一行的手艺人被组织起来,先后在彩塑厂、金属工艺品厂当工人,后来渐渐都转行了。父亲却一直没舍得把手艺丢下。每天下班回家,他就钻进屋子里“把玩”泥巴,还让7岁的双彦也跟着学,上班前布置好“作业”,下班回来检查。
80年代,中国美术馆找到双起翔,请他恢复兔儿爷的民俗文化。几乎消失的兔儿爷才重现人间。
其实,相比兔儿爷,更体现双家泥彩塑技艺水平的是脸谱和其他泥彩塑。双起翔从一开始就立过规矩:绝不模仿别人。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双起翔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作品也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仅中国美术馆就收藏了700多件。
手艺的价值重新得到认可,却后继无人,父亲定然难以释怀。犹豫再三,双彦还是回来了,“放弃的当然很多,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学艺的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有趣。父亲对双彦的要求极其严格,“40年来,我几乎没见过他一次笑脸,我有时甚至觉得,我这辈子没有爸爸,只有一个师父。”
但父亲离世后,传承的重担落到双彦身上,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亲当年的心境:“他的爱是埋藏在心里的,他怕不严格,手艺就传走样了……”
“走样”,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在双彦看来,目前市面上就有不少“走样”的兔儿爷产品。
兔儿爷的形象,从何而来?
传说有一年,嫦娥派玉兔下凡为百姓送药。玉兔化身一位年轻姑娘,不方便抛头露面,便去寺庙借了一身金盔甲。等她完成任务、送还盔甲时,因为太累,坐在庙门前的旗杆下睡着了。因为感念玉兔的恩德,北京的百姓尊称它为“兔儿爷”。每年中秋,人们都会请一尊兔儿爷回家,守护家人,次年中秋前再送走,寓意一年的灾病随之而去。“兔儿爷的旗子——单挑”“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这些老北京歇后语,就是从传说中来的。
“现在有些兔儿爷背后插好几杆旗,甚至出现了‘兔儿奶奶’!这都是因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双彦说。
这些年来,双彦前前后后带过十来个徒弟了。“只要肯学,我就教,但只有一点:必须学原汁原味。”他说。
造型、做模具、制胎、打底、彩绘……泥彩塑流程繁琐,里边有不少讲究。比如彩绘,最显功力,讲究“一笔到位”,笔锋不断,连贯出气势。由于制作费力耗时,双彦每年大约只能做两三千件。
“既然兔儿爷是中秋的吉祥物,为什么现在反倒是春节期间销量好?”告别前,我这样问他。
“因为春节有庙会,兔儿爷能被更多人看见。”双彦的语调带着遗憾。他衷心希望,在中秋乃至其他传统节日,也能让兔儿爷这样的非遗,回到它诞生、生活过的民俗文化环境。
民间艺术中的兔
刘 莹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还被赋予了生育、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是具有多重吉祥寓意的瑞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除白兔外,玄兔、赤兔、紫兔在不同朝代亦被视为吉兆。在汉代画像石中,掌管长生与生育之权的西王母身旁就常伴有持杵之兔,为其捣制不死之灵药。
在我国,与兔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人们对月中之兔的想象。银兔、玉兔、玄兔等词汇成为古人诗赋中月亮之代称,“玉兔捣药”的形象也逐渐融入民间拜月活动之中。明清时期流行于京津地区祭月仪式上的“月光马”便是一种印有玉兔持杵捣药之月宫图景的符纸。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对其有详细描述。书中不仅对月光马的图式、尺幅及使用方式作了清晰阐释,还记述了相关礼仪。与“月光马”一同出现在拜月活动中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泥塑“兔儿爷”。在清乾隆时期的一幅杨柳青年画《桂序昇平》中,就用艺术手法形象刻画了儿童中秋拜兔神的场景。与老北京“兔儿爷”异曲同工的泥塑造型还见于山东济南的“兔子王”,是以黄河胶泥塑兔将军之形,制作颇为精巧,内置拉线机关,牵引可使其做出挥臂捣药等动作,增加了玩耍的趣味性。现实中小巧温顺的兔,在民间文化语义中却被赋予了广大神通,并成为一方“名产”,此中足见人们对兔这一形象的偏爱。
在民间艺术丰富的黄河流域,流传有许多与兔的繁衍属性相关的民谚。“蛇盘兔”这一剪纸主题,其造型惯常为通体剪饰花纹的蛇身缠绕一至两圈,将兔形居于中心,构图上突出一个“盘”字,组成既和谐又具美感的画面。这些含义丰富的剪纸样子,通过民间艺人的巧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传递着鲜活的文化观念。
由于兔被赋予多种祥瑞之义,其本身也具有灵巧敏捷等特质,在民间,女子还常缝制以兔为形的衣饰物品,如兔儿枕、兔儿鞋、兔形香包、兔形布玩具、兔形挂饰等,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兔形枕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三彩釉陶烧制,形制多为写实的卧兔。而陕西蒲城的一件黑兔孩枕,则被民间艺人以夸张的手法设计成双头并体的对称造型,黑色底布上以粉、绿、黄等彩线绣出花卉、铜铃等纹饰,尤其突出了眼睛部位的装饰效果,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浓厚的民间审美趣味。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制作兔儿鞋的习俗,鞋前端似兔子头,绣鼻唇、红眼睛,鞋口两侧缀附兔耳造型,口沿后端则缀绣带以象征兔尾。中秋节给儿童穿兔儿鞋,其意义不言而喻,希冀幼儿如小兔般腿脚利落行动灵活。
民间美术中的兔造型还有很多,如兔抱白菜、白兔叼花、兔卧莲花等。这些丰富多彩、天真质朴的兔形作品,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繁衍、子孙安康的淳朴祈愿,体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朴素浪漫情怀。优秀的民间艺术创将诚挚的情感表达付诸作品,传承创新,令这些经典打动人心,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单位:中国美术馆)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蛇盘兔,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民间故事,每一个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蛇盘兔,年年富” 便是其中一则,它不仅是一句简单的俗语,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好的寓意。
故事要从一个宁静的小村庄说起。村子里有个叫阿福的年轻猎户,为人善良正直,勤劳勇敢。一年冬天,大雪纷飞,阿福像往常一样进山打猎。在一片雪地里,他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兔子,那兔子洁白如雪,眼睛红红的,无助地蜷缩在那里。阿福心生怜悯,便将兔子抱回了家,悉心照料。
在阿福的照顾下,兔子的伤势渐渐好转。一天夜里,阿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他说:“孩子,你救了这只兔子,它乃灵性之物。明日你去山中,会遇到一条蛇,莫要伤害它,它与兔子之间有着奇妙的缘分,你若将它们放在一起,自有福运降临。” 阿福醒来,虽觉得梦境离奇,但还是决定照着梦中老者的话去做。
第二天,阿福带着兔子来到山中。果然,在一处草丛边,他看到了一条蛇。阿福没有惊慌,也没有伤害蛇,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兔子放在蛇的旁边。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蛇并没有攻击兔子,反而慢慢将兔子盘绕起来,画面十分和谐。
从那以后,阿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每次进山打猎,收获都比以往多得多。他的家中也诸事顺遂,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的人看到阿福的变化,都十分惊讶,阿福便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大家。从此,“蛇盘兔,年年富” 这句话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人们都相信,蛇与兔的和谐共处,能带来富足和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俗语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象征着阴阳和谐,在传统观念里,蛇代表阴,兔代表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寓意着生活的和谐与美满。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要心怀善意,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善良之举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回。
在这蛇年新春之际,让我们记住 “蛇盘兔,年年富” 这个美好的传说,心怀希望与善良,去迎接新一年的幸福与富足,愿我们的生活如同这传说一般,充满和谐与美好,年年富足安康。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卯兔
十二生肖之卯兔
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与十二地支“卯”配属,故称为卯兔。卯时为清晨5时至7时,乃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一时辰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人们将兔子和卯时联系在一起,足见大家对兔子的喜爱和重视。
兔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诗·召南·兔置》中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说,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可见在先秦或更早以前就有兔子的文字记录了。
兔是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动物形象之一。自古以来,无论造型艺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社会风俗,都能够发现兔子的影迹。兔的形象为民众生活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飞兔,也作飞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圣动物,因奔驰如飞故名。《宋书·符瑞志》中提及:“飞菟者,神马之名也,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勤劳历年,救民之害,天应其德而至。”奔跑速度快,是兔与马的相似之处,因此骏马也常以飞兔为名。《吕氏春秋·离俗》载:“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中也写道:“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而出现马车之后,兔与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安装在车上以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的部件,因为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伏兔”。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都曾经出土伏兔。
传统观念中,兔为神兽。《瑞应图》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但“赤兔现世”这一吉兆并不多见,赤兔之名也往往指称良马。吕布的坐骑便叫做赤兔。民间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在作为灵兽而屡现踪迹的兔子中,还是以白兔居多。比如月宫之中的玉兔。宋代欧阳修的诗作《白兔》写道:“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还有一类“逐兔得宝”的故事主题,白兔总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元代《白兔记》中的主人公刘知远便是因为追赶白兔而与井边汲水的母亲重逢。民间传说中,白兔更是以聪明伶俐并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形象出现。辽宁地区流传着“白兔姑娘”的传说,讲述白兔化为少女嫁给恩人,帮助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兔子常常作为月亮的代名词。《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人们远观月中阴影部分很像兔的形状,于是就认为月亮之中有兔子居住。南朝梁简文帝诗作《水月》中写道:“非关顾兔没,岂是桂枝浮”,唐代诗人李白也在《上云乐》中提及:“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这里的顾兔都是指月亮。人们常以玉兔称呼月中之兔,并将各种传说附会其上。有人考证,玉兔于“於菟”,乃古代楚地称呼“虎”之土语,是巴楚之地的民族将月神看作虎神的衍生物。关于月中玉兔的来历,一说兔子通过神仙的考验而升入天庭并被送到月亮上和嫦娥作伴;一说是嫦娥因为盗取不死药,受到玉皇大帝惩罚,于是被变成玉兔,终日为天神捣药;还有一说是嫦娥奔月之后,后羿思念妻子,于是变成玉兔陪在妻子身边。
兔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常客,传统节日中常出现兔的身影。古时正月初一,人们会用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辟邪禳灾,俗称“挂兔头”。正月十五元宵节,会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兔子形象经过艺术化的创作,已成为某种特定文化内涵的代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中秋节期间仍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兔儿爷”。清代《燕京岁时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这种兔形塑像在济南称为“兔子王”,旧时中秋节举行祭月仪式,将“兔子王”摆在供桌上,以兔神的身份接受礼拜。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兔子的形象更加现代化,并渐渐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成为中秋节流行的民间玩具。
兔子的形象是温顺、平和、优雅、不争的,但这只是其柔弱可爱的一面;其实它还有强健、敏捷、机警、不屈的一面,譬如兔子飞跑起来,连狗都追不上,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武术里就有很出名的一个招数叫“兔子蹬鹰”,常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国民间剪纸中有一种常见题材——蛇盘兔,即中央为兔,蛇身周围盘踞。民谚称“蛇盘兔,必定富”,所以蛇盘兔也成为吉祥的代表。蛇与兔的形象被放在一起,没有攻击,没有逃逸,一派和气融融。这是人们把美好的情感寓于艺术之中,祈求平安、祥和。
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齐鲁壹点清风堂荣获2022年度十大壹点号“年度新知”。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曲阜纪行》获“孔子文学杯”全国华语文学大赛金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大运河上流淌的美食》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优秀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蛇缠兔,辈辈富
小时候每到村里有人出嫁或者娶媳妇的时候,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关于生肖相生相克的说法,说的最多的,最有祝福的一句话就是“蛇缠兔,辈辈富”。
这种是有很大讲究的,数蛇的一定是女的,数兔的一定是男方,这样才是绝配。是富贵象征。我猜老人们应该是对一对新人美好生活的期盼。应该没有特殊的考究。
因为在动物界这两种生物是很难遇到一起的。蛇没有脚是靠腹部的地方蠕动,兔子呢有四个善于奔跑的腿。并且兔子是前腿短,后腿长,善于奔跑。只有在下坡的时候才不容易控制,可能撞到树上或者墙上。这也许就是“守株待兔”的来历吧。
两个从没有交集的动物能缠到一起说明是缘分很深。
但是在我们老家还有一种说法是“蛇”代表历史人物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而且,在介休当地方言中“蛇盘兔”与“必定富”谐音,寄托着
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流传下来人们一直念叨的老话“蛇盘兔,一定富”。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古人说“寒食一百五,喜见蛇盘兔”,“蛇盘兔”是啥?你知道吗?
又是一年的清明假期了,在这样一个既有人踏春郊游,又必须去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里,大家的心情似乎是复杂的,扫墓时内心是哀伤的,看着春暖花开和细雨绵绵,内心又是感怀希望的,真是一个奇妙的节日,人们的情感就这样微妙的变化着,可是以前和清明节相邻的寒食节,你还记得是怎么回事吗?古人说“寒食一百五,喜见蛇盘兔”,你知道是为啥吗?
一百又五天
梅尧臣曾经写诗说“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这里的“一百五”是寒食节的别称,在古代的时候, 寒食节是指冬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所以就有了“一百五”的这样一个称呼。
现在的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寒食节是因为介子推才有的,其实不是那样的,寒食节是自古就有的一个节日,古代的人在学会钻木取火以后,在每年春季春雨未到的时候,会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和自然和谐相处,害怕干燥引起林火,一方面是春天意味着新生,每年这时候,举行禁火的仪式后,从新钻木取火,意味着在新的一年生活会更加红火,称为“改火”。
每年的寒食节短则三五天,长则七天左右,人们在改火和禁火这中间的日子里,就吃那些储备的冷食过日子,因此就有了“寒食”的名称,后来因为介子推的出现,寒食节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也因为和清明日离得比较近,在宋元之后,人们逐渐淡化了寒食,以清明节为主了。
喜见蛇盘兔
寒食节作为古代民间重大的禁火和改火的节日,因为介子推的出现,有了扫墓和纪念祖先的含义;介子推原本是辅佐晋文公重耳的一个谋臣,重耳为了躲避迫害,辗转逃亡了多年,后来晋文公登上了君位,大封跟随自己的功臣,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一气之下离开了晋文公,在绵山隐居了起来。
晋文公觉得自己对不起介子推,就去恭请介子推下山受封,可是人家不愿意再出来了,为了逼介子推下山,晋文公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背着自己的母亲一起被烧了也没有出山,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晋文公就规定每年大家在寒食节的时候要进行祭祀介子推的活动。
《史记》里说“龙欲上天,五蛇为辅”,介子推就是五蛇之一,那条龙就是重耳,后来人们在纪念介子推的时候,就会把面食做成蛇盘兔的形象,来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北方民间许多的地方,古代的时候除了做蛇盘兔的面食,在家里面婚丧嫁娶的时候,以及新春过年的时候,家里会贴蛇盘兔的窗花。
民间也传说“蛇盘兔家家富”,《水东日记》里说“居庸以北,俗择葬地以验蛇盘兔为上,昌平候杨洪赤城莽母处亦然。意者,地气温暖,二物皆穴焉”,古人认为蛇盘兔的地形意味着春暖花开,是能带来富贵的,也就有了人们“喜见蛇盘兔”的说法。
结语
古来的传统节日大多于古人对于生活的敬畏之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尽显自己内心的那种虔诚,希望能够在可持续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节日里面又加入了不少关于人文的故事,最后就形成了大家现在过的节日,这些显示的是国人从古至今印在骨子里的温良,即使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美好,也要靠自己在大环境之中好好的努力奋斗。
蛇盘兔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要想富蛇盘兔是什么意思
2.梦见蛇盘兔是什么意思
3.蛇盘兔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蛇盘兔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