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推荐文章1:银幕上七个版本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你看的是哪一部?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德国蓝光版封套
英国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一1930)的作品,曾在全世界引起了异议,是渲染色情的淫书,还是严肃主题的佳作?仁智之见莫哀一是。
但他把性带进了文学的领域,终究使文学描写的空间变得开阔。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欧美电影界开始注意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小说,到21世纪已经将他的数部代表作都搬上了银幕。
英国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这些影片得到了影评家和电影史学家们的好评,而且亦频频获奖,为当代电影如何表现生活场景提供了借鉴。
在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撰写的数十部小说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最不同凡响。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克利夫回到庄园,因作战受伤瘫痪,冷落了妻子康妮。
:[英] D. H. 劳伦斯 副标题:纪念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Lady Chatterley's Lover 译者:黑马 出版年:2013-12
春天,她在森林里遇到了庄园雇佣的林园看守人梅勒斯,她从他壮硕的躯体重新体验到了爱的滋味。
康妮一直想要个孩子,加上克利夫的默认,她有了梅勒斯的孩子。就在康妮与姐姐希尔达去法闰南部地区度假时,梅勒斯的原配妻子回来了。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最后,这对恋爱中的情人决定分别与各自的配偶离婚,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该作品有三个特点是一般小说远不能及的:
第一,对情欲的正视,超越礼教的束缚,以悲天悯人的胸怀,给不幸的查泰莱夫人以重获新生的机会;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Nicholas Clay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第二,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栩栩如生,展示给读者的不是故事中的形象,而是生活中的实体;
第三,对情感起伏的描写真实感人,跃然纸上。
该小说1955年由法国首次摄制出品,导演马克·阿勒格莱Marc Allégret(1900-1973),女主角即查泰莱夫人由战后法国最著名女星达尼埃尔·达里约Danielle Darrieux(1917-2017)扮演。
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mant de lady Chatterley》(1955)剧照,达尼埃尔·达里约
这位女星擅长扮演复杂心理的反叛女性,例如《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1954)里的路易斯夫人。
达尼埃尔·达里约于1917年5月1日生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她父亲是名军医,去世时达尼埃尔·达里约才7岁。
14岁时她在巴黎一所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演奏,当时母亲把她带入电影下的试演室,那里正为影片挑选一名少女角色。从此她开始在法国漫长而灿烂的从影生涯。
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mant de lady Chatterley》(1955)英国版海
整个欧洲影坛对她都非常注意,因为达尼埃尔·达里约在极短时期内,从一个脆弱的罗曼蒂克的少女角色成长为擅长表演优雅娴熟的当代妇女典型,她的迅速变化引起法国和其它国家的瞩目,被视为法国温柔女性形象的代表。
两次大战以后,她在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和匈牙利等国拍片。
她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知名度已很高,但敢于挑战自己,将女主人公的种种欢愉刻划得入木三分。
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mant de lady Chatterley》(1955)剧照,达尼埃尔·达里约和埃诺·克里萨Erno Crisa
20世纪60年代,她常被邀请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且灌盒带。70年代她曾替代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在百老汇演出音乐剧《椰子》。她曾有过三次婚姻。
达尼埃尔·达里约拍摄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系银幕上第一次改编,在当时曾引起轰动。然而当时的影片引起的震动和反响远远不如1981年拍的版本,在拍摄技巧方面也远不能与1981年版本相比。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剧照,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
后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又六次拍成电影,四次电视剧,但水平和影响力都不如第1981年的版本。
1981年英法合拍、由伦敦坎农影片公司出品、美国发行的影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同名影片中算是最成功的一部。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剧照,西尔维娅·克里斯蒂
饰女主角的英国演员西尔维娅·克里斯蒂Sylvia Kristel(1952-2012)容姿动人,别具东方女性美,而表演亦可圈可点。
在当时影坛上以改编名著闻名的克里斯托弗·威肯Christopher Wicking和英国导演贾斯特·杰克金Just Jaeckin合作,改编了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小说,剧本问世后引起影坛不小的震动。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加上导演贾斯特·杰克金精心的处理和别致的造型构图,使这部探索女性性心理奥秘的影片轰动国际影坛。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因此片和另一套电影《艾曼纽Emmanuelle》(1974)系列而升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早期全球首席性感女星。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贾斯特·杰克金擅长于诗情画意的导演风格,在他手下,影片展现一幅精美绝伦的英国风情画。
他以渐次舒展的场景,逐一展现英国古老的荒野和草原、海滨和湖沼、乡间别墅和贵族庄园。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影片精益求精地追求再现时代风貌,对于本世纪初英国贵族和平民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扮、生活习俗和情感方式,作了极为严谨的观察研究,并以最鲜明生动的方式表现在银幕上。
因而,这部影片在当年被西方的评论文章称为“最英国化”的,将它同另一部独立制片的英国影片《老鼠与女人The Mouse and the Woman》(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原著,由英国人卡尔·佛朗西斯Karl Francis导演)并称为优秀的小说改编影片。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这部影片浓缩了原小说的精髓部分,删除了许多副线,突出了贵族克利夫和康妮及守猎人梅勒斯之间的矛盾主线。
它着力揭示英国社会内部的一对冲突,即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天性和自然需要被虚伪的道德压抑和窒息了。
尼古拉斯·克莱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影片突出地表现了克利夫代表的贵族阶级的虚伪,强烈的艺术手法将辘辘滚动的轮椅比作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的桎梏。
尽管导演贾斯特·杰克金挑选克利夫扮演者谢恩·布赖恩特Shane Briant在外形上十分洒脱文雅,人们却仍然从他的虚伪矫饰的言行和感情流露中,充分地窥示他灵魂深处的污垢。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正象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本人说过的那样:“他是个道道地地的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一具丧失人性的僵尸。”
影片在表现作品的主题时,偏重于揭示他所一再渲染的“自然人复归”的出路。
在原著中,作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涉入人性的灵魂深处,极其直率,勇敢地批判了人性的虚伪。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在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中的影像
导演贾斯特·杰克金挑选出生荷兰、在法国成名的女演员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原因主要在于她的纯真朴素和充满女性的气质,但她显得太纤巧漂亮,时不时透出一股典雅和娴淑,和原著中“村姑一般红扑扑脸蛋”的康妮存在距离。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剧照,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和尼古拉斯·克莱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有着淡褐色、略带金色的卷发,一双浅蓝眸子含情脉脉,丰满苗条的体态,这一切使她幸运地成了很多导演喜欢和偏爱的人选。
1980年9月,当贾斯特·杰克金和她谈到扮演查泰莱夫人时,她已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星,在那之前她有了十年的从影生涯。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的生活照
也许是一种惯例,在事业上平步青云的人往往也容易早早消逝,只有经过艰辛跋涉攀上峰巅的人,才会坚韧不拔地走完全程,西尔维娅·克里斯蒂被人们视作后一种人。
她是被迫于生活才去接近艺术界的,1952年9月23日她生在荷兰乌特勒克市一家不太富裕的小旅馆老板家里,父母要她从小就接受严格教育。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的生活照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厌恶刻板沉闷的教条,立志要当一名英语教师。
不久她就离家出走,在荷兰首府阿姆斯特丹一处加油站工作,同时在一家公司当文书,以微薄的薪金养活自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的纤秀身材被广告商看中,被聘为模特儿,在欧洲电视竞选中一度当选皇后,不久她成了欧洲许多公司特聘的时装模特儿,同时也成了导演们喜爱的人选。
电影《艾曼妞》(1974)剧照,西尔维娅·克里斯蒂
1972年她初次踏进荷兰电影界,在拍摄了《为了猫儿》(1972年)和《分离的生活》(1973年)之后,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开始走上具有个性的表演之路。
她努力寻求一条深入角色内心实现风格化的道路,但是,由于当时情色电影的崛起也令民众意识形态的自由化倾向越来越开放,自然在电影中关于一些情感的表现也往往是失度的。
电影《艾曼妞2 爱的教育Emmanuelle: L'antivierge》(1975)剧照,西尔维娅·克里斯蒂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在1974年首次拍摄的法国系列影片《艾曼妞》中,就有过多的大胆镜头。
这部影片以一种对女人情欲的唯美主义色彩地宣传,在当时引起普遍争议。
意大利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故事Storia di Lady Chatterley, La》(1989)剧照,卡门·迪·皮耶特罗Carmen Di Pietro
西尔维娅·克里斯蒂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表演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康妮的内心活动,伴随着每一次情感的冲动,她的精神世界出现了极其激烈的动荡,以致最终和克利夫为代表的贵族之家决裂。
荷丽黛·格兰杰Holliday Grainger在英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15)中的影像
影片和小说反映的是人性这一严肃的主题,而影片重点表现的是康妮的内心活动,增加了许多小说中没有的表现手法,例如夜间的梦境,以狂奔的白马和老橡树来隐喻跳动在她情感深处的欲望火焰、以及她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焦虑和不安。
理查德·麦登Richard Madden在英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15)中的影像
影片在表现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对于人在下意识的纯真状态中所爆发的自然需要,不仅有些欠缺甚至有回避之嫌,因而它大部分借助电影的独特手段——蒙太奇语言来表达。
然而,电影以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人心带来的强烈震动,至少在视觉印象上超过小说,因此,观众仍能从中体会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创作宗旨:“我最大的信仰,是相信血性和肉体比理智更聪慧。”
乔莉·理查德森在英国电视剧《查泰莱夫人》(1993)中的影像
1988年,英国又一次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然而这次不仅艺术水平不高,而且票房也甚差,原因是制热衷于床上戏,而把查泰莱夫人“反叛”行为的积极方面抽掉了,观众对过多的床上戏感到厌恶。
由此可见,将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名著拍成情色片,注定要失败的!
肖恩·宾在英国电视剧《查泰莱夫人》(1993)中的影像
接着意大利导演Pasquale Fanetti拍摄的意大利版本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玛露和她的情人Malù e l'amante?》(1991),因为拍得不伦不类而遭到诟病。
1992年10月,曾导演《恋爱中的女人》一片的英国著名导演肯·拉塞尔Ken Russel,又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搬上了荧屏——《查泰莱夫人Lady Chatterley》(1993)这部5集的电视剧。
英国电视剧《查泰莱夫人》(1993)宣传照,乔莉·理查德森和肖恩·宾
在物色女演员时,伊丽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泰莉莎·拉塞尔Theresa Russell等许多红极一时的女星爭相试镜。肯·拉塞尔虽然认为伊丽莎白·赫利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拒绝由她来扮演康妮·查泰莱。
原来,肯·拉塞尔独具慧眼,他早已看中了27岁的乔莉·理查德森Joely Richardson。那年2月,乔莉·理查德森刚刚生下女儿黛茜,体型稍微有些发胖。
英国电视剧《查泰莱夫人》(1993)剧照,乔莉·理查德森
得知自己将扮演查泰莱夫人,她既高兴又感到有些沮丧,她担心自己体重超重那么厉害,在根据英国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中拍关于体形的镜头是否适合。
然而,肯·拉塞尔对她说,几个试过镜头的女演员都太瘦了。
乔莉·理查德森从前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导演的话也不无道理。
英国电视剧《查泰莱夫人》(1993)剧照,乔莉·理查德森
查泰莱夫人可能胖,也可能瘦,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有勇气去表演。
知道肯·拉塞尔喜欢把事情弄到极限,乔莉·理查德森意识到需要自我保护,尤其是拍到激烈场面时。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22)宣传照,艾玛·科林
“我始终坚持这些场面应该非常认真细致的去合理安排,但对肖恩·宾Sean Bean(饰演梅勒斯)和我却帮助极大。在现实生活中,初吻是十分令人兴奋激动的,因为它发生在两个人中间,谁也不知道会导致什么,决不可能是银幕上那种不正当的亲昵行为。与肖恩·宾一起拍戏很幸运,因为他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演员和一个十分亲切的人。我们配合默契。”
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06)剧照,玛丽娜·汉斯
后来乔莉·理查德森依然认为这部电视剧“决不是什么无聊的低级情感片”。
但同时,她也担心被人们误解,她说,“我很清醒我将因扮演过查泰莱夫人而闻名,不过还有比那糟糕得多的事情呢。”
让-路易·顾洛克 Jean-Louis Coullo'ch在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06)中的影像
后来法国版本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2006)虽然在2007年第3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上获得五项大奖。
除了最佳影片外,片中的饰演查泰莱夫人的玛丽娜·汉斯Marina Hands也获得最佳女主角奖,但依然被不少评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难看的电影,而且表演是在表演,但没了那个时代的风韵。
玛丽娜·汉斯在法国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06)中的影像
而最新的消息是2021年,索尼和网飞已经开始联手打造全新的电影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2022)。
该片正在拍摄当中,这部新版影片由艾玛·科林Emma Corrin与杰克·奥康奈尔Jack O'Connell主演。至于拍得如何,还要等待上映后才知道,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2015)英国DVD版封套
美国情色大亨的传奇一生,解密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超前于时代和落后于时代的“蕾丝”都会受到“挑战”恃靓行凶的他,被两位大导演潜规则后,最终变成大明星《皆月》暗潮汹涌的“深柜”在不安认“同”中前行的情欲《艾曼纽》主演,情欲符号代表,走红后仍为前男友背负债务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推荐文章2: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直白的“性”书写致被禁30年,揭无性婚姻悲剧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推荐文章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内容尺度很大,人性的漏洞更大
(作家劳伦斯)
福楼拜写了《包法利夫人》,最终被告上法庭,因为内容尺度太大,太黄太暴力。
可是最后,《包法利夫人》被称为小说范本,位列世界文学名著的金字塔顶端。
王小波写了《黄金时代》,出版时被当做黄色读物,连名字都被改成“王二风流史”,理由不用说,尺度大到让人脸红,很黄很暴力。
可是最后,这本小说征服了无数人,王小波也征服了无数人。
劳伦斯晚年写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成了禁书,劳伦斯死了三十年后,有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纪念劳伦斯,还遭到公诉。
可是最后,很多教徒都作证说此书的纯洁性,更有主教说,此书值得所有基督教徒一读,毫无例外的,这本书也成了严肃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让人看到,人性的漏洞,比作品的尺度还大。
(作家福楼拜)
01工业革命后,西方快速发展,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而干了很多活儿的工人,却只能勉强支撑家庭生活。
工业革命让人类的物质生活进了一大步,可是人类的生活,却也被物质左右着。
劳伦斯的前辈,著名的作家梭罗发现了这个问题:人们成了金钱的奴隶,为了积累更多的钱,甚至不择手段。
梭罗看到了这种问题,他也到瓦尔登湖边上进行了一个关于生活的实验,那时候,三十多岁的梭罗,拿着一把斧头和几块钱,就到了瓦尔登湖边,过起了简单的生活,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了房子,生产的粮食,满足自己的生活之外,竟然还能剩余不少。
梭罗发现,人必须的物质,其实很容易满足,而很多人,嘴上说是为了生活拼命获取物质,其实并不是,那是人精神空虚后被物质控制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内心越丰富的人,对简单越有更高的要求,而内心空虚的人,需要靠外在的物质来填充内心的荒芜,只有置身于物质之间,才觉得安全。
梭罗之后,莫泊桑也借妓女《羊脂球》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工业文明之后的病态社会。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劳伦斯生活的时代,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演越烈。
劳伦斯的父亲是一名矿工,近乎文盲,靠劳力赚钱,拼死拼活,可是越拼,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就越厉害,钱都进了资本家的口袋,而越来越多的工作沦为赚钱的机器,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观念,时时刻刻都在扭曲着人性,也扭曲着正常的男女关系。
总而言之,在劳伦斯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作家莫泊桑)
021884年,莫泊桑发表了作品《项链》,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因为虚荣,向朋友借了一个钻石项链去参加宴会,宴会上出尽风头,但回来的时候,却把项链搞丢了,只能借钱买新的项链还给朋友。
为了偿还债务,女人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彻底“抛弃”了她中产阶级的身份,干尽各种苦活,人也迅速衰老。
可是当她费尽心思偿还完所有债务时,再次遇见朋友,才从朋友那里得知,原来朋友借给她的那条项链,是假货,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钱。
项链是假的,可人生是真的,她那个朋友,原本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充门面,为了虚荣,竟然用假的钻石项链。
而小公务员的妻子马蒂尔德,为了她的虚荣,也用了一生去做代价。
这个故事流传了一年,劳伦斯才出生,长大后,劳伦斯提笔创作,企图追寻最自然的人性美,很多年后,劳伦斯虽然成了当时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可作品却饱受争议,劳伦斯精神也遭遇重击的同时,身体也遭遇重击,还因此成了阳痿。
上帝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对你有所优待,遭遇身心双重打击之后还不是尽头,劳伦斯的妻子出轨了,当初爱得死去活来的妻子,和别的男人有染。
与此同时,战争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劳伦斯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也对此进行了反思。
查泰莱·克里夫是一个贵族,拥有自家的庄园和工人,战争之后,克里夫下半身失去了知觉,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
可尽管如此,当克里夫带着妻子康妮回到庄园的时候,他对那些工人充满鄙视,觉得他们可鄙、不堪,把他们当成为自己挣钱的机器。
他热心于文学创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是克里夫对底层人的生活,却冷漠自私。
他只会写一些毫无内涵的小说,那些小说,既不关心人类的命运,也不关心人的自由,可小说却大卖特卖,为克里夫带来大笔大笔的财产。
当某种东西莫名其妙地流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怀疑时代,当人们精神空虚,才会某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乘虚而入。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
03克里夫深深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不能满足康妮身体的需求,所以只能不断对康妮进行精神洗脑,告诉她要建立精神的联系。
最初,康妮觉得,这无可厚非,身体的需求原本就可有可无,她悉心照顾克里夫的生活,亲力亲为,帮助克里夫写作,可是康妮也发现,克里夫只是想成功,他不关心自己写了什么东西,只要那些东西能卖出去,他就很高兴。
成功,既是婊子,也是妓女。
时间一久,康妮烦不胜烦,再加上身体的不适,康妮有了情人,她和情人偷偷在伦敦约会,可是还是得不到身心的满足,因为她在情人身上,找不到精神的满足,内心的空虚依旧在折磨着她。
康妮想要一个孩子,克里夫也觉得没问题,只要孩子的到来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爱情,同时,他也需要一个孩子来继承家业。
生孩子,必须要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生,这是康妮的心声,她希望能遇见那个人,于是一直等着。
直到有一天,她在园子里看到家里的守园人在洗澡,她觉得,那就是她要找的人,她想和他生孩子。
守园人是克里夫家的下人,是退伍的军人,曾当过军官,也受过好的教育,热爱自然,可是他在说话的时候,却经常操着一口土话,毫不虚伪做作。
和克里夫比起来,守园人真诚自然,不卑不亢,充满男性气概。
最终,康妮怀了守园人的孩子,还和守园人相爱了。
康妮想离婚,可是在得知康妮爱上了自己的守园人之后,克里夫勃然大怒,阶层的优越感,让他无法接受妻子爱上一个在他看来一无是处的下人,他又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数落康妮,说她是个自甘堕落的坏女人。
在克里夫的眼里,守园人一无身份,二无地位,连姓氏都是一个烂姓,根本就一无是处。
他讲仁义道德,却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在他的道德里,下人都是卑劣的,而只有他这样的贵族,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到了这里,社会发展带来的阶层优越感,已然胜过了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实在的自由和平等。
在拜金主义、物质至上者的眼里,钱的多少,物质的多寡,决定了人的贵贱。
在这种情况下,人异化成了缺乏感情、缺乏“灵魂”的机器,或者说“怪物”。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
04什么是异化?
人没了人最基本的情感,丧失了人最基本的自由和平等,将物质等同于人的贵贱,一切为物质论,甚至为了物质,人可以变得比野兽更可怕。
与劳伦斯同时期的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塑造了一个推销员变成甲虫的怪诞故事,这个推销员还是个人的时候,他为了维持小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尽心尽力,他心地善良,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在上司面前还战战兢兢。
突然有一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自己的不幸,而是上班快要迟到了。
在他身后,赋闲在家的父亲,生病的母亲,年幼的妹妹,都在等着他赚钱养活,他要帮父亲还债,可是在他变成甲虫之后,全家人对他的态度,却充满嫌弃和害怕,变身之后,他才得知,原来父亲还有一笔存款,从未动用。
最后,这个可怜的推销员死了,他的家人在第二天就出去旅行庆祝。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推销员异化成甲虫,而他身边的人,同样异化成野兽,却乏人应有的情感,变成了“冷血动物”。
而在劳伦斯的小说当中,克里夫追求的精神,也不是真正的精神,而只是一件掩饰生活肮脏的虚伪外衣,他将这件衣服穿在身上,以掩盖他内心非人的麻木,掩饰他那被物质和名利控制的人生。
(作家劳伦斯的妻子)
05《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当成禁书三十多年,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好,而是因为这本书尺度过大,而某些人只看到了里面的尺度问题,并且揪住这条小辫子不放。
实际上,一本书好不好,不是看其尺度大不大,也不是看你暴露不暴露,而是看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能不能带给你新的思考,让你人生和生活进行新的反思。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而文学作品,就是我们省察自己的镜子之一。
一本书,如果读者读完,毫无感觉,没有任何新的思考或者反省,那么如果不是读者的问题,就是作品的问题,因为一本好书,就像一面镜子,当然,也是山谷里一池清水,读这本书,就是用这清水洗涤心灵的尘埃,让内心变得越来越干净。
陈忠实的《白鹿原》,尺度极大,可是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画卷,让人从中反思,生活应该怎样过,人应该怎样去活。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尺度也很大,可是那是一种怪诞生活的记忆,王小波说,“天应该是蓝的,但它是红的。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它实际上就是这样。”
在劳伦斯的笔下,克里夫是一种病态的人,病态不是因为他身体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心灵的问题,他缺乏人的基本感情,被物质和名利紧紧地束缚着,而康妮看似放荡,身上却有一种自然、真诚的人性,她尊重别人,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看低所有人。
康妮不懂,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追求成功,并以此来定贵贱,让自己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因为如果像人,他就没有理由看不起人。
可如果像鬼,他为什么又非要装成人的样子呢?
一个鲜活的人,一个最自然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
06人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物质社会里,人应该怎样对待物质,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人的生活,需要物质。
注意,是人需要物质,而不是需要很多物质,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旁边实践出来的结果那样,人的需求,是简单的。
然而到了今天,很多人依然很努力地生活,拼命地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其实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真的需要那么多吗?并不是,人们拼命想要维持的某种生活,只是自己的欲望和虚荣。
这欲望要求着物质,于是物质就控制着他,让他唯物质是从。
当然,追求物质并没有问题,毕竟有人喜欢天空,有人喜欢大海,有人喜欢探索精神世界的无垠,而有人喜欢物质生活的美好,人生而不同,追求自然不同。
就物质来看,有人成了物质上的富人,就有人要做物质上的“穷人”,因为有多就有寡,有好就有坏,但是物质的标准,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尺度,物质的多寡,不应该标志着一个人的贵贱。
就像《简爱》里说的:我和你有同样的灵魂,我们死后,在上帝面前,是一样的。
有人是乞丐,却帝王般的善心,有人拾荒,却将爱播撒天下,比起为富不仁,贪得无厌,这是真正的高贵。
因为他们更懂得怎样尊重人,更懂得什么是人的自由和真实,更懂得人作为造物的平等性,灵魂来自同样的地方,死后也将归于同样的地方。
文|不有趣灵魂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推荐文章4:西方“金瓶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灵与肉之间,忽略谁都不行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1960年,英国发生了一桩有趣的文学公案。
英国企鹅出版公司打算出版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此纪念1930年逝世的大作家劳伦斯。
但这个消息本当局得知的时候,企鹅出版社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均遭到无情的起诉,起诉理由很简单:该作品太黄,写得太暴露,违反了“出版法”。
在公审时,许多著名作家、评论家挺身而出,为这部作品正言,大文豪福斯特和艾略特都出面证明这部作品的严肃性及其巨大的文学价值。
毫无疑问,最终结果是出版社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胜诉,被允许出版,在这之前,该书已经被当成禁书三十多年了。
作品出版后,很快就从饱受争议的色情小说变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没有精神,人就成了禽兽,没有肉体的愉悦,人也不可能幸福,只有灵与肉和谐统一,人生才能真正谈得上美好。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
011926年,病中的劳伦斯开始创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经过两年艰苦创作,小说终于完成了。
可是当这本书在巴黎出版的时候,却遭到了攻击和谩骂,因为内容涉及到很多性爱描写。
尽管读者依然争相购买,但是书却饱受争议,《英国佬》杂志发表了一篇匿名评论,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骂得体无完肤,说它是“最能给英国文学抹黑的邪恶产物”,甚至说“整个世界文学中也找不到比之更下流的作品了”。
那些人说劳伦斯:“除了性就不会写别的,对当时英国还没有哪条法律能制止他炮制这样的小说表示遗憾,呼吁严加查禁,绝不能让该书入境”。
果不其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成了禁书,只有盗版书商在偷偷出版,直到三十多年后,该书才有了合法的身份。
康妮嫁给克里夫·查泰莱之前,已经有过不少情人,她是自由的,对性这种东西,只觉得偶尔有那么一次露水姻缘,也是美事一桩。
二十来岁的时候,康妮嫁给了克里夫爵士,成了查泰莱夫人,那是1917年,战争还在无休无止地打着,刚度过蜜月,克里夫就不得不重返战场。
半年后,克里夫拖着一个支
本文标题: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