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德老年康养中心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文章1:封闭不封情!福州这个养老机构内温馨依旧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唐明亮 林涓
三月初,福建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严峻形势,全省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坚持“非必要不探视”、“非必要不进入”原则。
那么,封闭的一段时间里,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们过得怎么样?没有家属的探访,他们会不会寂寞?
记者从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获悉,尽管中心大门封闭,但园区内封闭不封情,工作人员细心的守护与服务,为老人筑起安全屏障的同时,也让老人生活温馨依旧。
全面消杀,构筑防疫第一道屏障
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背上数十斤的消毒设备……连日来,在位于仓山区金塘路附近的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内,工作人员手拿喷头,扛着重重的水箱,对长廊、长者志愿服务站、楼梯、养老外围等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都进行仔细喷洒,确保消杀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
“从3月14日封院起,我们的工作人员便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每天全面消毒两次,对养老院及办公区域等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杀。”国德老年康养中心院长陈云通过电话向记者介绍,为确保长者健康、平安度过防疫时期,园区的每日消杀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园区的各个角落外,凡是老人能接触到的物品都要进行消毒,比如楼层里,护理员们要对长者的床、床头柜、护栏、把手、屋内各种开关等进行了严格消毒,保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有家属送来快递和物品的外包装,也要在大门前进行消毒杀菌,构筑防疫第一道屏障。
除了每日消杀外,医养结合部的医护人员还会每日提醒长者们日常防护事项,实时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每天早、中、晚为老人测量体温;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做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督促老人规律用药,以保障老人们的健康安全。
“云探视”,让亲情不掉线
“妈,好久不见,你能看到我吗?”“等养老院解封了,我到时候去看你”。视频接通的瞬间,83岁的薛奶奶惊喜不已,看着屏幕前突然出现儿子的身影,好像亲人就在自己身边,奶奶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当90岁的方奶奶看到远在美国的儿子时,情绪激动,镜头里面,她手舞足蹈地向儿子自己的生活近况,互平安。
“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呀。”熟悉的话语从视频的另一头传出,89岁的张奶奶看到女儿亲切的面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渐渐地俩人聊起了家常,表达对彼此的思念。“连续多天没睡好,通过视频和女儿说了很多心里话,晚上一定睡得好。”张奶奶说。
封院期间,很多老人家属都非常关心老人的生活状况,为了解除家属的担忧,缓解相互牵挂和惦念之情,中心启动“微信探视”服务,让亲情不掉线。
每天,工作人员都会拿着手机走进老人们房间里,协助老人们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让他们可以无障碍地和家属进行交流,让思念触手可及。除了视频联系外,工作人员每天还将老人们的生活情况通过家属群实时发送,让无法进来探望的家属放心。
“夕阳红”助力疫情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养老院暂时封闭,但养老院院内的快乐却依旧。疫情期间,为丰富园区长者们的生活,该中心的社工小伙伴们集思广益,带领老人们拍摄了《新冠退散 病毒走开》防疫宣传短片,老人们通过视频的方式,倡导大家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助力疫情防控。
视频里,六位老人戴着口罩,手里拿着测温枪、口罩、消毒水、宣传标语等道具,根据音乐节奏卡点,配合的十分默契。该视频被发到了网上,收获了广大网友们的点赞及评论,“好可爱,收到!一定做好防护!”“可爱的老baby”……
“医护人员支援疫情很辛苦,希望通过我们的视频来激励鼓舞前方士气!”参与表演的刘奶奶说。
生动有趣的形象、积极乐观的心态……老人们在拍摄中收获了全新的体验和快乐。这一抹“夕阳红”,也让防疫宣传更暖心。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文章2:当年轻人“迈入”养老院
吴剑锋
国庆期间,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院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00后”田龙行与爷爷奶奶们一道,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在歌声中度过别样的节日。
202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田龙行来到养老院当社工。逢年过节为老人们策划活动,给大家带去欢声笑语,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是一家养老院,老人平均年龄83岁。与“老朋友们”相处的一年里,田龙行从陌生到亲切,渐渐对这个大家庭产生了归属感。
“在来到养老院以前,许多人都会有偏见,认为这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地方,但事实上,爷爷奶奶们不仅和蔼可亲,还活力满满。”田龙行说,老人们热衷于参加麻将、钓鱼等比赛,日常举行的手工、音乐、养生等活动也场场座无虚席,“虽然行动有不便,但生活仍然多姿多彩。”
相处久了,田龙行发现,身边的这些长辈有时候可爱得像个孩子。“遇到一些烦心事,他们会跑来跟我们发发牢骚,组织的活动时间太长,他们就会打盹犯困。”田龙行说,这给了社工团队不小考验,大家必须将活动和课程设计得精简有趣,让爷爷奶奶们乐在其中。
如今,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6名社工都是“90后”“00后”青年,他们中有的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擅长用教育孩子的方式引导这些“老顽童”,有的出身音乐专业,能带领老人们唱歌跳舞……大家各尽所能,将养老院变成一个其乐融融的老年课堂和游乐园。
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社工团队合影,左二为田龙行。新华社发
2021年毕业的郑智敏负责养老院的新媒体账号运营。今年5月起,她开始将镜头对准院里的老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并发布到社交媒体。面对时下年轻人热议的话题,老人们风趣的回答常让网友直言“通透”。
郑智敏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当一名养老行业的记录者,为老人们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留下影像记录,也向外界呈现一个真实而有爱的养老院生活。
近年来,银发经济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养老服务中的“朝阳力量”。根据近年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递增趋势。
“养老不光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从身体照料到心理陪护,从膳食营养到精神娱乐,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大量人才需求。近年来,随着高校养老护理等专业的课程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投身到银发经济的广阔天地。”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范国华说。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文章3:当年轻人“迈入”养老院
新华社福州10月5日电(记者吴剑锋)国庆期间,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院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00后”田龙行与爷爷奶奶们一道,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在歌声中度过别样的节日。
202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田龙行来到养老院当社工。逢年过节为老人们策划活动,给大家带去欢声笑语,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是一家养老院,老人平均年龄83岁。与“老朋友们”相处的一年里,田龙行从陌生到亲切,渐渐对这个大家庭产生了归属感。
“在来到养老院以前,许多人都会有偏见,认为这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地方,但事实上,爷爷奶奶们不仅和蔼可亲,还活力满满。”田龙行说,老人们热衷于参加麻将、钓鱼等比赛,日常举行的手工、音乐、养生等活动也场场座无虚席,“虽然行动有不便,但生活仍然多姿多彩。”
相处久了,田龙行发现,身边的这些长辈有时候可爱得像个孩子。“遇到一些烦心事,他们会跑来跟我们发发牢骚,组织的活动时间太长,他们就会打盹犯困。”田龙行说,这给了社工团队不小考验,大家必须将活动和课程设计得精简有趣,让爷爷奶奶们乐在其中。
如今,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6名社工都是“90后”“00后”青年,他们中有的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擅长用教育孩子的方式引导这些“老顽童”,有的出身音乐专业,能带领老人们唱歌跳舞……大家各尽所能,将养老院变成一个其乐融融的老年课堂和游乐园。
2021年毕业的郑智敏负责养老院的新媒体账号运营。今年5月起,她开始将镜头对准院里的老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并发布到社交媒体。面对时下年轻人热议的话题,老人们风趣的回答常让网友直言“通透”。
郑智敏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当一名养老行业的记录者,为老人们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留下影像记录,也向外界呈现一个真实而有爱的养老院生活。
近年来,银发经济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养老服务中的“朝阳力量”。根据近年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递增趋势。
“养老不光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从身体照料到心理陪护,从膳食营养到精神娱乐,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大量人才需求。近年来,随着高校养老护理等专业的课程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投身到银发经济的广阔天地。”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范国华说。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文章4:福建省委办公厅老同志一行莅临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参观调研
3月21日,福建省委办公厅老同志一行莅临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参观调研。国德集团董事长郑新国、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执行院长陈云陪同调研。
▲参观五福广场
我院领导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云院长带领调研组实地参观了国德康养生活馆、长者志愿服务站、护理等级评估中心、多功能活动大厅、长者药品分发中心、长者自理生活区等养老功能区域,详细介绍了康养中心的养老模式、服务理念、服务特色以及运营情况。
▲参观长者志愿服务工作站
▲观赏“国德社交币”
在长者志愿服务站,调研组了解到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平均年龄达83岁,看到精神矍铄的长者们在这值班站岗,调研组主动上前与她们问候交谈,并祝愿她们健康长寿。
当陈云院长向调研组成员介绍“国德社交币”这一服务模式时,她指出,为了激发长者的参与热情,国德创新地引入了国德社交币激励机制。长者们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提供服务等方式赚取社交币,然后用它来兑换园区的实物奖品或服务。
调研组认为,这种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长者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收获乐趣,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另一方面,有力促进了整个园区凝聚力的提升,增强了长者们的归属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园区氛围 。
▲参观现代康复大厅
▲参观高压氧舱室
调研组还参观了国德老年医院的现代康复治疗大厅与中医馆,看到了智能康复仪器及高压氧舱等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并对国德老年康养中心的医养结合模式和医疗服务表示肯定。
▲双方开展座谈会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郑新国董事长向调研组介绍了国德养老服务集团的发展历程、战略规划及未来布局,并重点解读了2024年成功中标的“温州康养小镇”运营项目规划,同时结合行业动态分析了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
▲调研组与我院领导合影
过去二十年医养结合产业以高龄、刚需为主旋律,未来,国德养老服务集团将以一线与省会城市为核心,深化“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模式,积极开拓以“低龄、活力、品质、消费” 为趋势的新银发经济蓝海市场。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文章5:79岁中风老人家属真情讲述:养老院≠抛弃,而是希望的托付!
陈奶奶是国德长者林锦惠爷爷的老伴,回忆起过去一年,她感慨万千。林爷爷在2024年历经磨难,79岁的他此前已有三次脑梗病史。自2024年4病倒后,便长期卧床,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心情也随之坠入谷底。同年接连6月和10月的两次中风,更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第二次中风时,爷爷在睡梦中发病,陷入意识不清的危险状态。
选择国德:一场“生命托付”的抉择
面对爷爷棘手的身体状况,2024年12月,家属决定将林爷爷送入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这个决定并非仓促——儿子林先生早已考察过福州多家养老机构,最终被国德“医养结合”的专业模式打动。“医院只管治病,养老院才是真正服务老人的地方。”
起初,考虑到爷爷的心理接受程度,陈奶奶向他隐瞒了这是养老院的实情,只告知是转院。转至康养楼后,爷爷亲身感受到康养中心专业贴心的护理服务,家属才和盘托出,而此时爷爷已能够坦然接受。
▲林爷爷和家属陈奶奶
入住国德后,爷爷的生活迎来了全方位的积极改变。陈奶奶提及,病人和老人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卫生要干净,而康养中心的环境卫生无可挑剔。每日早晚,护理员都会认真拖地两遍。床头柜、床底等细微之处,也会定期进行深度清洁与擦拭,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正因如此,爷爷的个人卫生得到了充分保障,刚入院时发红的屁股,在悉心照料下很快恢复了正常。
陈奶奶最感谢且深感幸运的,是遇到了护理员陈福岚。陈奶奶介绍说:“小陈真是个细心又有爱心的人。我平时要是没空,老头在院里需要什么,都是让小陈帮忙买,他知道啥好用,我们不太懂,他可帮了大忙。在照顾老人方面,小陈细致入微,严格按时间节点,定时给爷爷喂水、翻身。洗澡时,他会先帮爷爷泡脚,然后耐心处理排便问题,很多时候甚至要人工取便,把这些事都妥善解决了,才推着爷爷去洗澡。我们家属天天来探望,每天都能亲眼看到小陈对爷爷这般悉心照料。”
▲护理员陈福岚和林爷爷合影
康复新生:从“放弃”到重燃希望
爷爷刚入院时,因身体虚弱且失去信心,只能依靠鼻饲管进食。但在护理员的耐心鼓励与精心照料下,爷爷的状态逐渐好转,主动要求拔除鼻饲管,尝试自行进食。陈奶奶难掩激动地说道:“有一天,护理员跟我说,爷爷想要自己坐起来吃饭,还拍了视频发给我。我当时高兴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赶紧跟全家汇这个好消息。现在老头慢慢地从吃稀饭过渡到能吃干饭了。”
▲林爷爷在精心照护下从“躺”到“走”
另外,睡眠质量也大幅提升。在此之前,爷爷深受睡眠问题困扰,每晚都需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剂量有时一晚高达两片。而现在他的用药量大幅减少,很多时候都能自然安稳入睡。身体机能同样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起初只能卧床,到后来可以坐起吃饭,近期竟已能站起来走上两步,这些令人欣喜的改变,让家属们真切看到了希望。
国德优质服务赢家属赞誉
陈奶奶几乎每日都会前来探望爷爷,家中其他亲人如爷爷的弟弟、儿子,女儿、孙女等,也都十分关心,有空便会前来。大家看到爷爷在这里的居住环境和接受的护理服务后,均对国德康养中心赞誉有加。
在陈奶奶看来,当下社会,养老院已成为众多老人养老的合理选择,未来养老事业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陈奶奶说到:“将爷爷安置在国德,费用相较于外院更为合理,同时又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照料,国德真的又普惠又有质量。”
▲护理员与林爷爷及家属合照
从陈奶奶的讲述中,能真切感受到国德老年康养中心为林爷爷带来的巨大转变。如今,每天清晨7点,陈奶奶仍坚持乘首班公交车来探望,但心境已大不相同。
看着老伴干干净净地坐在床头,她常想起护理员那句话:“我们照顾的不仅是身体,更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还在被这个世界好好对待。”
在这个绿树成荫、爱心满满的养老院里,曾经被疾病击垮的老人,正重新找回生命的微光。
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推荐搜索词:
1.国德老年康养中心地址
2.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怎么样
3.福州国德老年康养中心
本文标题:国德老年康养中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