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时间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文章1:陈豪人张云逸也是关键人物: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发动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三百九十二期】(军事系列第436讲)
陈豪人、张云逸也是关键人物: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等发动百色起义。
这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广西和桂系中,有数量不少的中共人员潜伏。
如桂系将领张云逸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共产党,还参加过南昌起义。而到了1927年他仍然堂而皇之的担任,广西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
俞作豫就更有意思了,他是桂系大将俞作柏的亲弟弟,是另一个大将李明瑞的表弟。
他在1927年也加入共产党,还参加过当年的广东起义。
失败后,在两个亲戚的帮助下,俞作豫仍然在桂军担任高级职务。百色起义以后,俞作豫干脆担任南宁警备区司令。
同时,广西有着革命的传统。
这里地瘠民贫,民风彪悍,社会矛盾尖锐,著名的太平军就是从这里起家。自大革命以来,广西有过多次共产党领导的农村起义。著名的广西革命领袖韦拔群,在1928年加入共产党以后,一直在广西坚持游击战。
百色起义则是抓住了机会,开创了一个广西的苏区。
在百色起义之前,1929年第一次蒋桂战争爆发。
此战桂系极为不利!
北伐期间,桂系为了抢地盘,控制了从南到北的一些省份,最北是白崇禧亲自坐镇的河北省。
桂系的兵力毕竟有限,这样沿着广西到河北排出一字长蛇阵,形同自杀。
让白崇禧、李宗仁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地盘,他们当然也是不愿意的。
就在李白犹豫之际,蒋介石先下手为强。他买通了被白崇禧收编的唐生智旧部,这些部队高达2个师,驻扎在河北。
结果,白崇禧刚刚准备开战,蒋介石就策反这2个师叛变。一瞬间,在河北的白崇禧差点被这些叛军生擒,狼狈乘船逃走。发现白崇禧都逃走了,河北桂军官兵纷纷溃散。
还没开战,蒋介石一枪没打就瓦解了河北桂军。蒋介石派海军追击白崇禧乘坐的船只,他惊恐下登上李宗仁联络的日本商船,得以逃亡香港。
在白崇禧只顾逃命的时候,李宗仁也焦头烂额,从上海脱逃,乘船赶赴广西。
在李宗仁、白崇禧逃亡期间,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湖北,桂系支持的湖南军阀头子何健判断桂系会败,决定倒戈支持老蒋。
由此,群龙无首的湖北桂军,退路被切断,处境极为不利,眼见就要溃败。
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拿出40万大洋以及许诺广东省主席和桂军领袖的代价,收买了俞作柏、李明瑞和杨腾辉。
一说,这是李宗仁、白崇禧让三个人搞苦肉计,保存实力,等他们回到广西以后东山再起。
然而,这三个家伙却假戏真做,将李白两个主子出卖了。
这几个桂系将领临阵倒戈,导致桂系防御体系完全崩溃,还出兵攻打逃到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部。
俞作柏、李明瑞和杨腾辉对桂军一切都很了解,他们势如破竹,很快攻入南宁。李白两人逃亡香港,桂系彻底垮台。
李白垮台以后,俞作柏、李明瑞和杨腾辉就成为蒋介石新的敌人。
蒋介石试图让这几个军头交出广西的权力,至少取消独立地位,以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作为要挟。
而李白两人主政广西多年,在这里势力根深蒂固。广西地方民团乡勇数量众多,战斗力颇为强大,他们多支持李白,拒绝承认俞作柏新政府,也不缴纳税收。
于是,俞作柏新政府成立之初,就遇到严重的生存问题。
无奈之下,俞作柏、李明瑞开始寻求各方面势力为后盾,也包括蒋介石的敌人中共。
他们派人通过南方局捎话过来,要求中共中央派干部到广西合作。
这本身是一个政治布局,没什么了不起。
1929年7月底,代理福建省委书记陈豪人(陈昭礼),首先从从福建派到南宁,通过粤系将领介绍给俞作柏和李明瑞,担任广西省政府机要秘书兼国民党广西省政府秘书长。
实际上,除了同俞作柏、李明瑞联络以外,陈豪人是广西地区军委总负责人,负责联络40多个潜伏在广西的中共将领。
一二个月后,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到达广西,经过中共广西特委负责人雷经天的介绍,同陈豪人接上关系。
两人开始了合作,大体上邓小平是公开活动,陈豪人则秘密活动,双方互补。
这两个人都是精英人物,陈豪人年仅22岁,相貌英俊,器宇轩昂,能力突出,是个优秀的外交大师和特工高手。。
而邓小平不过25岁,有了很强的抗压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面对李明瑞、俞作柏这些桂系军政集团老狐狸时,邓小平从容应付,往往一眼看透他们内心的想法。
9月,俞作柏、李明瑞因无法获得地方税收和蒋介石的援助,军费已经枯竭,各路桂军纷纷前往南宁索要军饷。
军阀部队士兵都是雇佣军,拼出自己性命参军就是为了钱,借此养家。如果军阀不能及时提供军饷,轻则军队瓦解,重则出现大规模兵变,这叫做闹饷。
民国时期,死于闹饷的军阀不在少数。
眼见就要完蛋,俞作柏、李明瑞却不愿意把广西大权交给蒋介石,试图另外找主子。
中共实力较弱,对俞作柏、李明瑞不能有太大帮助。
这种情况下,俞作柏、李明瑞决定孤注一掷,联络国民党改组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改组派表示可以提供支持,但俞作柏、李明瑞必须起兵支援,9月发动反蒋兵变的湖北张发奎。
对此,邓小平和潜伏的中共党员多次相劝,俞作柏、李明瑞并不听从,执意起兵。
情况恶劣,俞作柏、李明瑞的内部极度不稳,很多军头都被蒋介石收买。而桂系士兵长期得不到军饷,纷纷要求哗变,攻打南宁。
这种形势下下起兵,去同拥兵60万的蒋介石作战,岂不是等于找死?
判断俞作柏、李明瑞起兵必将失败,邓小平和陈豪人等人计划将桂军一部拉走,去百色开创新苏区。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
百色起义的领导者除了邓小平、陈豪人以外,还有张云逸(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的大队长)、龚鹤村(南宁市公安局长)、雷经天(广西特委在右江的负责人)、韦拔群(东兰县农军总指挥)等人。
其中龚鹤村后期叛变革命,逃到香港后宣布反共,我们资料中一般不说这个人。
果然,1929年10月1日,俞作柏、李明瑞宣布反蒋起兵以后,部下根本没有人支持。
俞作柏、李明瑞部下主要有三个师的部队。
第十六师师长吕焕炎、第十七师师长杨腾辉第一时间表示反对,宣布归顺蒋介石。
吕焕炎找到杨腾辉,两人都认为以弱敌众,连基本的军费都没有,岂不是自我毁灭?
况且,此时张发奎在湖北自身难保,随时可能被歼灭,怎么能和他站在一起,引火烧身?
这两人交谈不到十分钟,就决定联手拥护蒋介石,反对俞作柏。
就连跟随李明瑞多年的心腹大将、第十五师第四十四旅旅长黄权,也被吕焕炎以30万大洋收买叛变。
由此,俞作柏、李明瑞手上的部队所剩无几,成为光杆司令,此战还没打就失败了。
万般无奈下,俞作柏、李明瑞先后逃到香港。
就在俞作柏、李明瑞准备逃亡的时候,邓小平、陈豪人趁机在10月6日发动了南宁兵变,拉走了广西教导总队、警备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等3支国民党桂系军队。
有人说此举不是拆盟友的台吗?
俞作柏、李明瑞败局已定,土崩瓦解是必然的。
况且,那个军阀混战时代,哪里有太多道义可讲,谁愿意做宋襄公?
而邓小平、陈豪人他们还是讲道理的,起兵以后仍然掩护俞作柏、李明瑞两人和家属,到达了龙州,安全逃走。
这些部队主力进入了百色县城,筹划百色起义。
此时附近的自恩隆、奉议、思林和凌云等县的农民自卫军,以及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凤山农军,都来汇合。由此,百色起义的总兵力达到约5000人。
百色起义准备充分,12月11日不费一枪一弹,起义成功。随后建立了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为军长,陈豪人为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为参谋长,下辖三个纵队。同时,右江苏维埃政府,选雷经天为主席。
而之前的11月初,中央电召邓小平回上海述职。
于是,邓小平在左江龙州对龙州暴动做了布置后,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汇工作。
在百色起义的时候,邓小平并不在场,已经到了上海。
组织起义的领袖陈豪人,1940年去国军70军李觉军长策反期间,在福建被军统特工暗杀而死。
雷经天曾两次被开除党籍,两次重新入党,建国以后担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务,1959年病逝。
韦拔群在广西坚持游击战到1932年,部队打散后,被族侄兼警卫员韦昂开枪杀害后,斩下首级去邀功。建国后,他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张云逸建国后,担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主持广西的工作,被授予大将军衔。因身体不好,张云逸晚年长期养病,于1982年病逝。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请通知删除。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文章2: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 党史上的今天
整理 | 谭芳 制图 | 张莉
【编辑:邓腊秀】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文章3:我党1927年发动过三场武装起义,建军节为什么只能是8月1日?
1927年,我党在半年之内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很多人不理解,三次起义都是我党组织、领导?和?发起的,为什么偏偏把南昌起义日(1927年8月1日)定为“建军节”?
事实上,关于“建军节”究竟定在哪一天这个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有过不同的意见。
在此,我也来?谈谈我对这个事情的“管窥之见”。
油画 会师井冈山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这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清共”。
当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有由?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中国共产党完全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而在一个月之前,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军官兵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也是改变历史的第一次,此举清清楚楚地表明: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共产党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打自己的旗号就是最明显不过的标志。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杨殷等领导广州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了武装起义。
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同时,也是我党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大胆尝试。
宣传画 南昌起义
从“纪念日”到“建军节”在“南昌起义”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8月1日只是“南昌起义”发起的时间标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象征性意义。
相比之下,“广州起义”的受重视程度要高出不少,在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会议上,中央认为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阶段的开始,因此将12月11日定为“广州暴动日”。
1929年7月,为了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呼吁民众在8月1日进行反帝示威活动。
此后,中共中央把每年8月1日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也叫“八一反战日”、“八一反帝战争日”)。
也就是说,“八一”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念日,直到1933年,“八一”才跟“建军节”有了直接关联。
1933年6月,中共临时中央在《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决议》中指出,“八一反帝战争日同时应为红军成立纪念日”,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把“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
6月底,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再次明确“南昌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
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宣传画 秋收起义
请注意,那个时候还没有“建军节”的说法,8月1日还只被称为“纪念日”,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8月1日才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事实上,全党、全军上下早已把8月1日当作一个节日,早在1949年6月15日,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上就有了“八一”标识。
我军第一次“建军节”是怎么渡过的?1933年8月1日傍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八一纪念?日?”庆祝活动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城南举行。
庆祝活动为什么不在白天举行?那是为了防止敌机前来捣乱,要知道,当时的红军根本没有防空武器,所以,庆祝活动只能在天黑之后进行。
庆祝活动临近开始前,大批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南,参加阅兵式的红军战士早已来到这里,他们整齐列队、精神抖擞地准备接受检阅。
阅兵式在十七时准时开始,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从?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前?走?过?,参阅的红军指战员以持枪注目礼相迎,现场的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接下来,中革军委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英雄部队授奖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
庆祝活动第三个环节是“分列式”,四个团的红军战士在战旗引领下昂首阔步走过检阅台。
这是我军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阅兵仪式,其规模、场面,战士的装束、装备等都不能跟现在的阅兵仪式相比,甚至可以用简陋两个字来形容。
宣传画 井冈山会师
然而,这次简陋的阅兵仪式却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威武、无敌,同时,这次阅兵仪式也把“八一”两个字写入了人民军队辉煌的史册。
“建军节”之争1967年,我国决定在当年8月1日召开“建军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7月下旬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来到上海,向正在上海巡视的毛主席汇“纪念大会”的准备情况。
汇结束之后,杨成武将军向毛主席反映了一个情况,“有些同志向我们建议,希望把‘建军节’改成9月9日”。
毛主席问:“提建议的都有哪些同志啊?”
杨成武将军一口气出了一长串人名,其中有当年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同志,也有一些民主人士。
杨成武还介绍了这些同志的想法,解释了“改日期”的多个理由。
毛主席静静地听完杨成武的话,随后用平缓的语调说道:“9月9日是秋收起义纪念日,把它当作‘建军节’就不符合历史了”。
毛主席明确告诉杨成武:“你告诉这些同志,历史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建军节’只能是8月1日。”
宣传画 广州起义
一些同志建议把“秋收起义”日9月9日定为“建军节”?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第一,“秋收起义”首先打出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
在“秋收起义”行动之前,毛委员就向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而应直接打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帜。
因此,何长工同志负责设计、另外几个同志连夜赶制了我军历史上第一面战旗。
旗帜的底色为红色,象征火红的革命。旗帜上的金色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正中央的镰刀和斧头代表工农大众,旗帜左边的白色布条上绣了部队番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
而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部队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第二,尽管“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遭到了挫折,但是,“秋收起义”部队首先找到了方向,为未来的革命斗争摸索到了出路。
“南昌起义”在南昌取得成功之后,起义军很快就确定了转移路线,那就是南下广东占领港口城市,然后依托港口,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可是,起义部队在转移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堵,离开南昌之后?,20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就不断减员,最后只剩下800多人。
与“南昌起义”类似,“秋收起义”部队也在起义成功后遭到国民党军的围堵,伤亡惨重,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同志因此壮烈牺牲。
但是,同样的遭遇却有不一样的结局,在毛委员的领导下,“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出路,有了方向。
危急关头,毛委员从实际情况出发,毅然改变了原定的“进攻并夺取省城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
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崭新的道路,这个举动标志着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秋收起义”部队后来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并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的“根基”,也让“南昌起义”剩余下来的部队和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有了立足之地。
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主席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样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三湾整编”意义重大,可以这么说,“三湾整编”之后的起义部队就是人民军队的雏形。
通过“三湾整编”,人民军队确立了“支部建在连队”的全新建军?模式,极大地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让部队更具凝聚力。
“支部建在连队”也为我军后来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以上就是一些同志建议把“秋收起义”日期9月9日定为“建军节”的理由。
七十年代肩扛八一军旗的解放军战士
“建军节”为什么只能是8月1日?第一,“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从发动武装起义的先后次序来看,“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9月9日,“南昌起义”比“秋收起义”早了一个多月。
第二,“八一南昌起义”属于“全国性起义”。
“南昌起义”虽然发生在江西南昌市,却是由“共产国际”批准并参与、由中央直接决定、并由中央领导人亲自指挥的一次武装起义。
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分别是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发起的“地方性起义”。
第三,“八一?南昌起义”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三个最”。
与“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相比,“南昌起义”的起义规格最高,起义?规模和造成的影响最大,起义的时间也最早。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南昌起义”部队的主力基本上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其中有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24师、聂荣臻率领的第25师一部,再加上朱德率领的第9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南昌公安局两个保安队,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部队达到20000多人。
在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中,除了张发奎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一部之外,“秋收起义”的主力都是武装起来的农民。
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极其低劣简陋,大多是长矛、梭镖、大刀,整体战斗力与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云泥之别。
同样,“广州起义”不管是规模、兵力、起义部队战斗力等方面都没法跟“南昌起义”相提并论。
我因此认为,这就是“建军节只能是8月1日”的根本原因。
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关于“八一建军节”的问题此后再无争议。
事实上,早在1949年,在商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有过不同的意见。1949年中,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军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式样。
经过3个多月,中央军委征集到了500多个军旗设计方案?,有关部门?从其中精选了30多个?方案,并制成“样旗”送交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等主要领导审选。
不料,看完这些设计稿和样旗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不甚满意,朱总司令若有所思地说:“军旗不同于党旗,我觉得这些军旗上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
具体少了些什么,朱总司令一时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说:“我看这样,红旗、红星,再加上‘八一’两个字,我们的军旗就按这个要求设计。”
朱总司令说:“对头,加上‘八一’两个字就完整了。”
周总理却提出不同看法:“红军获得成功是从井冈山开始的,而八一起义是失败的,所以,我觉得用‘八一’两个字不一定恰当”。
毛主席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八一起义’在前,‘秋收起义’在后,是‘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枪。”
随后,毛主席提笔在军旗审定方案中亲笔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就这样确定下来,在基本样式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后来又确定了海军、空军等兵种的军旗样式。
尽管如此,周总理仍然认为“秋收起义”的历史地位高于“南昌起义”。
1964年,在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后,周总理对有关人员提出要求,希望《东方红》着重?突出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东方红》里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内容一减再减,最后只保留这么一句解说词:
“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新时代 八一军旗的解放军战士
“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取长补短、珠联璧合,造就了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谭震林同志曾经参加过“秋收起义”,谈到“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谭震林经常感慨,“如果南昌起义留下的八百人没有上井冈山,我们在井冈山的那点力量也很难坚持下去”。
谭震林同志说:“两大主力会师之前,我们在井冈山采取的都是‘守势’,因为我们的兵力和战斗力都非常有限,能够守住井冈山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谭震林同志说的是事实,“秋收起义”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军和学生,当过兵,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非常少,因此?,部队?的?战斗力?堪忧?。
而“南昌起义”留下来的八百壮士都是“清一色”训练有素?的军人,其中还有不少参加过北伐战争的黄埔毕业生。
“南昌起义”800壮士的到来给井冈山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同时,“秋收起义”部队也在发动群众、党的建设、党对军队的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带领下,“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合二为一,他们取长补短、珠联璧合,最后造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
至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向英雄的人民军队、向全军指战员致以节日的祝福!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文章4:1927年“三大起义”,为何只有秋收起义军选择上山打游击?
:相忘于江湖
1927年,我军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三大起义,是我军在革命最低潮时迎难逆行、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起义军的,除了追求进步的旧军队,后两个起义还动员了农民和工人。三大起义都处在敌强我弱、民智未开的大环境下,打不赢就跑、上山打游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能做到这一点却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三大起义失利以后,只有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而有7位元帅参与的南昌起义和3位元帅参加的广州起义,不是在转移中消耗就是选择固守城池打阵地战,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起来,三大起义的初衷相同但结局不同,主要有几个原因。
秋收起义军(资料照)
原因之一:三大起义的出发点,都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产物。
发动武装起义,为什么要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1924年,中山先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黄埔军校”,又通过东征消灭了陈炯明叛军。中山先生病逝以后,1926年广州当局、武汉当局接连发起两次北伐,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又配合西北军冯玉祥打跑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可以说战果辉煌。
在莫斯科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者也参与其中,并对俄国的红色革命有了深刻认知。
1927年,蒋氏在上海发起“四一二”事变,武汉有爆发了“马日”事变,随后“宁汉合流”,沆瀣一气杀戮革命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危急时刻,我党决定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动武装起义。
当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城市中心论”。
俄国十月革命
原因之二:三大起义的最终目标,都是“夺取中心城市”。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有几点:一是实现工农联盟,二是武装暴动,三是通过中心城市发动起义,因为“十月革命”就发生在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彼得格勒。
在我党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试图攻打长沙、武汉、南京等大城市。而陈独秀、向忠发、王明、博古等人,都是“城市中心论”的忠实践行者。
所以,三大起义的目标是一致的:夺取中心城市,进而把革命推向全国。而三大起义选择的目标城市,分别是江西第一大城市南昌、湖南第一大城市长沙,以及广东第一大城市广州。
但是,由于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南昌起义成功后敌军四面包抄,刘伯承的参谋团只好拟定了南下潮汕方案;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虽然打下浏阳县城,但难以守住,更不要说攻打长沙了;广州起义明知敌军四面围城,仍然固守,结果三天时间守军几乎伤亡殆尽,余部撤离广州。
而三大起义的连续失利,说明在中国“城市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
南昌起义
原因之三:三大起义发起时,还没有走出旧式军队的思维模式。
三大起义,是我军独立创建武装力量的第一步,但步履艰难。
由于第一次大合作有过三年多的“蜜月期”,我军内部同时跨两个组织的名将,不在少数。
此外,在国民革命军中还诞生了我军第一支武装力量:大总统府铁甲车队,也就是后来的“叶挺独立团”,但陈独秀等一直反对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一大教训。
三大起义,是我党深刻认知“枪杆子”的第一步。
但是,三大起义依赖的主力军,还是来自旧军队的进步力量。其中,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叶挺11军24师、聂荣臻动员的25师,以及周公争取的贺龙20军,共2万余人,几乎清一色来自旧军队。
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后,上级派主席去发动的。5000余人的起义军主力,是卢德铭的第二方面军武汉警卫团,以及安源、萍乡、浏阳、平江等地农民自卫军,此外还有修水土匪邱国轩所部。
广州起义的主力军,是叶剑英的第二方面军第4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2000余人,以及周文雍领导的工人赤卫队3000余人(徐向前任6大队大队长),此外,海、陆丰农民赤卫队也举行了起义。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有工人赤卫队、农民自卫军参与,但都是偏师。
张太雷
原因之四: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有一个发展过程。
三大起义发起时,我军对“枪杆子”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南昌起义时,我军对部队番号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打着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旗号,同时还寄希望张发奎举行起义。
但是,南昌起义的失利说明,“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寄希望旧军阀是不现实的。
到了秋收起义时,主席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号,师长由旧军人余洒度担任,但余洒度中途叛逃再次证明,没有理想的旧军人是靠不住的。
广州起义比前两次起义更进一步,建立了苏维埃,主席是张太雷。
原因之五:对三大起义的指挥权,莫斯科的控制程度不同。
1924年到1927年,苏联的影响很大,像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总顾问加仑将军,就是后来的元帅布柳赫尔,叶挺独立团的苏联顾问是后来的元帅崔可夫,还有一个就是鲍罗廷。
鲍罗廷
1927年7月,鲍罗廷建议陈独秀和谭平山去莫斯科开会。
此举实际上变相解除了陈独秀的领导权,张氏、李维汉、周公、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五常委”。南昌起义前,张氏以莫斯科的名义推迟起义,遭到周公、李立三、谭平山等大多数人的反对。
秋收起义,是主席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受莫斯科的影响最小。
广州起义,不但得到莫斯科30万美元的资助,还受到莫斯科代表诺伊曼的直接插手干预,起义三人组是张太雷、黄平和周文雍,但总指挥是叶挺,副总指挥是叶剑英,参谋长是徐光英。
诺伊曼否决了叶挺、叶剑英撤离广州的正确建议,一味死守导致损失惨重。
原因之六:三大起义失利后,只有主席首先想到了“上山”。
广州起义失败后,高层有的人把责任强加在总指挥叶挺头上。很显然,这是不公正也是不客观的。后来江西苏区“洋顾问”李德瞎指挥更离谱,直接加速了红军丧失了根据地。
没有“洋顾问”插手的南昌起义,为什么就没想到“上山”呢?
南昌起义诞生了十大元帅中的七位、十大将中的三位:
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公安局长、第9军军长朱老总,参谋团团长刘伯承,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团党代表陈毅,营长陈赓,连长林总、许光达,班长粟裕。
这么多科班出身的名将,都没人想到“上山”。南昌起义部队经历了三河坝分兵、潮汕失利、湘南起义后,才在朱老总、王尔琢和陈毅带领下,上井冈山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由此可见,主席掌舵方向的伟大!
我军一旦上了山,就如同猛虎添翼:井冈山会师,开辟了新纪元;江西苏区依托罗霄山,打退敌军四次“围歼”;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把万水千山踩在脚下;宝塔山下,主席等人指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前奏。而开国将帅在主席的指挥下,一旦下山就势不可挡:八路军下了太行山、沂蒙山,又走进长白山和大别山;最终,以工农为主的解放大军,将红旗插上了十万大山、天山和喜马拉雅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文章5:「每日红印」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篆刻:北京小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魏凡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经过激烈战斗,全歼守军3000余人。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南昌起义宣告成功。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文汇社联合复旦大学等高校、企业和单位共同举办,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大部分,共创作和展出作品340余件。此次展览将在北京和上海共同展出。文汇App推送“每日红印”,讲述我们伟大的党百年非凡历程的故事。
编辑:赵征南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推荐搜索词:
1.八一南昌起义时间确定
2.八一南昌起义时间和地点
3.八一南昌起义时间及意义
本文标题:八一南昌起义时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