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县海拔多少米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1:杂多:挖掘生态潜力 助力脱贫攻坚
地处青海省南缘的杂多县,被誉为“澜沧江源第一县”、“冬虫夏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一连串的名号也预示着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州杂多县围绕生态促脱贫,以攻坚力度抓环保,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了两场战役。
每年五月底到七月初,都是尕生一家人最忙碌的日子。
华北平原繁花似锦,江南水乡阴雨绵绵,而在海拔4500米的杂多县扎青乡,这里刚刚进入草长莺飞的季节。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尕生便和妻子、兄弟一起迈出了收获的步伐。在附近的高山上,虫草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一家人增收的指望。
匍匐在草地上,瞪大眼睛不放过每一棵小草。“挖虫草考验人的眼力、经验和体力,像我这种近视眼挖的不多,我妻子挖的才叫多呢!”尕生眯着眼睛说,而在他的身边,妻子已经挖到了一小撮。
然而挖虫草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卖出好价钱。以往,虫草只能以每根20—50元的价格卖给商贩,经过他们一倒手,价格甚至可以翻上十倍。“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让农牧民苦不堪言。
守着“金疙瘩”却过不上好日子,针对虫草集散无序交易、交易量不高、交易不分类、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杂多县将虫草交易由粗放式交易转变为市场行业化发展,采用采挖—洗选—分类—包装—定价—交易的运作方式,使包装精美的虫草成为杂多旅游线路上的亮点。
2019年11月13日,寒冷的杂多县城迎来了暖心的一天。位于县城中心的冬虫夏草扶贫产业商业综合体市场项目正式开业。这是杂多县首个集虫草产品加工销售、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民族服饰加工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商铺租赁的方式,市场引进企业62家,项目预计年收益120万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增收”的运作模式,打造了全县的产业发展“孵化基地”。集中交易的模式让尕生这样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杂多县还将该项目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外还未安排公益性岗位的120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户均年增收1000元,使得该项目成为贫困户新的收入增长点。
玉树发布综合@中国扶贫 整理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2: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3:三江源杂多:挪了穷窝迈向幸福新生活
“离天最近的地方,澜沧江从这里流向远方;湿地最深的地方,长江之水从这里流向华夏……”带着如约的期待,记者驱车来到素有“澜沧江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冬虫夏草第一县”“雪豹之乡”等美誉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车上放着歌,歌词里唱的就是三江源宝地杂多。
杂多县位于三江源地区,全县平均海拔4290米,年均气温-2℃,这里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长达8-9个月。有诗人曾写到,“天下大美数青海,玉树独占三江源。”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就在三江源地区诞生。但另一方面,杂多县又是一个集高寒、边远、贫困、落后等特点于一身的国定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责任艰巨繁重。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殷殷关切,记者带您一起走进青南藏区的易地搬迁小区“牧人希望家园”。
冰巴一家
牧人希望家园
在杂多新城西边,鳞次栉比座落着一栋栋红黄相间颇具藏式风格的三层小楼。这是杂多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名叫“牧人希望家园”。走进小区广场,三三两两的老人、小孩在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上健身,欢乐、祥和溢于言表。广场北侧,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小孩在健身器材上玩耍,看上去是那样的和谐,让人心生艳羡。待我们走近,夫妇脸上露出淳朴而羞涩的表情。进一步询问后得知,男主人叫冰巴,是一名生态管护员,刚从老家苏鲁乡巡山回来。此时正值午后阳光和煦,他和妻子陪着小孩出来玩耍。
冰巴一家
聊起新居生活,冰巴两口子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参观。一进家门,冰巴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参观了厨房、卧室,甚至还有卫生间,并一个劲地说怎么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吃水、用电都太方便了。在介绍暖气时,冰巴指着自己的孩子说:“你们看,在家里小孩们只要穿着短袖就可以了。”此时才注意到,刚跟我们一起进屋的两个小孩早已脱下棉衣,只剩下单薄的短袖。80平米的房子里,藏式家具、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漂亮的新居
招呼我们坐下后,冰巴主动讲起他们以前的生活来。冰巴原来是苏鲁乡山荣村的牧民,两口子育有五个子女,其中三个孩子已经上学,其余两个小孩还未到上学年龄,妻子由于患病常年吃药。家里的十几头牛是全部财产,有时偶尔带大女儿挖点虫草来维持生计。近年来,他们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列入了易地搬迁户,他本人也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这一系列地改变不仅使他们家有了新房住,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谈起现在的生活,冰巴激动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那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我怎么都想不到会过上这样好的生活,国家真的太强大了,我现在每天都在感谢党和政府。”
年轻的泽吉
冰巴两口子送我们出门后,主动提出要带我们到另一家去看看。这是位于冰巴家左边的一幢楼,敲开二楼左边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妇女,打扮的就像城里人一样。走进客厅,目之所及到处是精美的藏式家具,加上各种电器,时尚大方。询问后得知,这家男主人叫罗周,是扎青乡格赛村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女主人叫泽吉,他们有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儿子。之前,罗周家境贫寒,还有三兄弟未成家,他与泽吉结婚后连个房子都没有,只能借别人家的房子住。后来被政府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到新房子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周在巡山之际挖点虫草,妻子泽吉则在政府职工食堂找到了帮厨的工作。两口子很会过日子,平时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置办家具、为孩子买学习用品等,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年轻的泽吉
“党和政府为我们修建了这么好的房子,作为年轻人,如果再不好好努力,那就对不起国家了。我们也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在聊起以后的打算时泽吉如是说。
又见群尕
当我们从泽吉家出来,大家还沉浸在泽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规划中时,我们在一楼楼道碰到了正在维修电表的群尕,他是我们的一位老熟人,上回见他还是在2019年8月份。当时临别他告诉我们,小区快要成立物业公司了,他准备再去应聘个工作,这样还可以增加一笔收入。现在看来,他已经如愿成为了这个小区物业公司的维修人员了,真替他感到高兴。
正在维修小区电表的群尕
46岁的群尕一家五口也是易地搬迁下来住在这里的。进入群尕家,他和妻子笑脸相迎,屋内高堂素壁,明窗净几,客厅中间显著位置,挂了一幅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群尕特意整整齐齐地在画像边放了一条洁白的哈达。他说,以前他家住在帐篷里,天寒地冻,冬天特别难熬,政府让他们免费搬进了这套房子里,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有房子住了,一家人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
群尕原先是杂多县查旦乡达谷村三社的村民,居住在海拔4700多米的山上,那里近乎是人类生活的禁区。说起之前的生活,他感慨地回忆到,那时候家里只靠养的十几头牦牛生活,家人病了没人放牛,就怕被狼和熊给吃掉。从家到杂多县城常常是早晨出发傍晚到,生活特别辛苦。现在搬到县城后,大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二儿子在上幼儿园,离家都很近。
进城时,群尕卖掉了家中所有牦牛,从此告别了放牛为生的牧民生活,现在他们一家已经逐步适应了新的生活。在这里,他成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每年有21600元收入,此外还有3000元的草原补偿费,今年采挖的冬虫夏草卖了30000元。因为有责任心,他成为了小区的一个楼长,负责卫生、安全等工作。“现在收入有保障,上学、就医也很方便,县城里的生活真的很好。”群尕说。
小区警务室
“像群尕这样的家庭,这里一共安置了711户3139人。县里把新城区最好的地块拿出来给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小区水电暖都已经入户,还配备了综合服务社、文化生活广场,成立了物业公司,贫困户们挪了穷窝迈向幸福新生活。”杂多县扶贫局副局长久美介绍说。
告别了群尕,我们继续走在小区的广场上,看着嬉戏玩耍的小孩和悠闲散步健身的老人,回想起之前杂多县扶贫开发局长才仁东周的话:“我们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房子,无论是从设计规划、施工质量以及户型设计等都是高规格的,就连县上的干部住的房子都没有这个小区的好。”的确,在走访的三户人家中不难看出,牧民们对能够住进新居很感恩。
群尕骑着摩托车远去
正在思索之际,骑着摩托车的群尕向我们招呼示意,他要去另一个维修点。看着骑摩托车远去的群尕,我们不禁在心里默默祝福,祝福澜沧江畔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4: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进入采挖季
:中国新闻网
素有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之称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15日进入2018年采挖季。
青海冬虫夏草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60%左右,杂多县系该省冬虫夏草重要产区之一,此间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澜沧江的发源地,所产冬虫夏草具有个头大、质地优、成色佳、头孢长等特点。
“从昨天(5月14日)下午开始,采挖冬虫夏草的民众已携带车辆和(生活)物资在检查站外排队,目测约有七八公里。”杂多县阿多乡党委书记文达才仁介绍说,“牧民进入冬虫夏草主产区采挖,前后需要经历身份证核查、口音识别、缴纳采集资源补偿费并取得采集证。”
与往年一样,在杂多县冬虫夏草产区,采挖人员持证入区采挖前,需缴纳每人(身高1米以上)1200元(人民币,下同)的采集资源补偿费,用于采挖季过后草原生态修复。
海拔4480米的苏鲁乡是杂多县冬虫夏草丰产区。据当地“80后”牧民索格介绍,在山上找到冬虫夏草后,不会立即用工具进行采挖,而是先在周围划好采挖半径,然后迅速将虫草从泥土中撅起,再将挖出的泥土连同草皮一起回填,并用脚把泥土踩实。
据苏鲁乡乡长尕松介绍,这种采挖方式被称为“生态采挖”,目前冬虫夏草采挖过后回填草皮已成为“约定俗成”之事,经过多年观察,回填后的草场基本不会影响来年冬虫夏草产量。
“上山采挖虫草的时候,除了会背当日的食物外,还有专门收集垃圾的袋子,下山的时候一起带下去。”索格说,“按照(当地藏族)风俗习惯,每月初一及十五时,牧民们都会停止采挖,收集采挖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从采挖区域运至所在乡镇集中处理。
2018年当地官方还对冬虫夏草交易进行规定,表示冬虫夏草收购者应当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并持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允许经营虫草项目的营业执照或虫草收购许可证,方可经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冬虫夏草协会会长嘎玛生格表示,“冬虫夏草出产有‘大小年’之分,2018年将为冬虫夏草出产‘小年’,价格将会有一定涨幅。”
2018年“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采挖季将持续到7月上旬。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文章5:青海省杂多县:从遍地“黑土”到满山青绿
曾经,杂多为人们所知是因其被誉为“中国虫草第一县”的名号。杂多的冬虫夏草产量几乎占到了虫草两大主产区之一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产量的一半。进入国家公园时代,杂多又因新的光环圈粉无数——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澜沧江园区全域都在杂多县境内。
杂多县平均海拔4290米,是“中华水塔”三江中澜沧江正源扎曲的发源地和长江南源当曲的发源地。坐拥两江之源,并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澜沧江园区全部揽入怀中,杂多无疑是“百媒百眼看三江”媒体行记者们的重要目的地。
7月29日,车出杂多县城,沿着扎曲河谷逶迤西行,我们来到杂多县扎青乡。车停处,涓水潺潺,浅草平铺,野花缤纷。如果不是因为“高反”的呼喘提醒,真以为来到了世外桃源。
昔日的黑土滩,今时满山青绿,野花缤纷康勇军摄
“大家现在看到的景色很美吧,可这里原来是黑土滩。”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保护站技术员尕玛达杰的介绍多少让人有些意外。“黑土滩”,一个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字眼直奔脑海。
“黑土地”在东北三江平原是腐殖质丰富、土地肥沃的代名词,是中华粮仓的保障。然而一字之差的“黑土滩”,并非土壤分类学上的黑土,藏语称之为“沙纳赫塘”,在青藏高原腹地却是草场严重退化的标志。黑土滩一旦出现,则表明草场已经“身患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黑土滩将会像传染病一样向四周蔓延,危及周边草场,危及畜牧业。
“这里的黑土,是因为草皮的消失,致使千百年来形成的黑褐色腐殖土裸露。黑土发育成滩,说明草场‘身患重病’,已成为牧民们心痛的土地。”尕玛达杰说道。
高寒草甸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青海拥有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寒草甸。高寒草甸敏感而脆弱,一旦破坏和退化,难以恢复。
黑土滩的危害不亚于人们熟知的“荒漠化”。草地退化,冻土消融,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直至盐渍化、沙化,继而成为“黑尘暴”的尘源。
黑土滩即高寒草甸的秃斑化,是过度放牧、载畜量大等人类活动和害鼠挖洞作穴致土壤疏松,以及风蚀、水蚀等自然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期,青海仅玉树、果洛两州黑土滩面积就已超过5000万亩。
“高寒草甸的生态修复是个难题,难在草的选择。澜沧江源园区的黑土滩治理选用的是与杂多自然条件相适宜的青海冷地早熟禾和同德短芒披碱草等本土草种。”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驻杂多县监理负责人祁廉峻介绍,多年来,黑土滩、黑土坡通过人工种草、补播改良等人为干预,恢复草原植被,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努力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国家公园建设也是个很好的契机。
据介绍,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澜沧江源园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统筹实施黑土滩治理203.78万亩、沙化土地防治47.89万亩、鼠害防控3744.25万亩、虫害防控295万亩、森林有害生物防控7.9万亩、湿地保护82.08万亩、退化草地改良166.5万亩、人工种草11.5万亩、黑土坡治理7.7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澜沧江源园区草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湿地面积扩大。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3.5%和20%,草原物种明显增加。
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切入点,先后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升草地生态系统,修复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湖河生态系统,加强雪山冰川系统保护,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近6年累计投入67亿元。目前,整个三江源区域的湿地得到原真性保护,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草地覆盖度、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0%、30%以上,“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80%以上,显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实现了草原生态和牧民生活共赢的新局面。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综合评估告称,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据了解,青海省已经制定了《黑土型退化草原保护修复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通过黑土型退化草原保护修复五年行动,还将完成黑土滩治理1000万亩,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其中,治理区植被盖度达到60%。青海高寒草原、草甸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将持续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
在扎青乡,媒体行记者们除了围着技术人员刨根问底,更多时间是将镜头对准满山青绿、无限美景。扎曲就在眼前,绿草茵茵,清流潺潺,似乎在说,这就是如今的三江源!
(文:康勇军,原杂多:从遍地“黑土”到满山青绿)
杂多县海拔多少米推荐搜索词:
1.杂多县海拔多少米高度
2.青海玉树杂多县海拔多少米
3.青海省杂多县海拔多少米
本文标题:杂多县海拔多少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