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文章1:阴曹地府为何缺少南瓜?怪不得阎王要向唐太宗李世民索要,原来藏着这么一个惊天秘密

  诗曰: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只争来早与来迟。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因为这回说的是唐太宗下地府的事情,所以咱们先要拜一拜地藏王菩萨,以示礼数。


  那么说到这一回呢,其实背后的故事还是蛮多的。要说事情的起因本就不简单。先是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引那泾河龙王打赌,结果泾河龙王私改雨数时间,被判了一个斩立决。于是,魏征出场了。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魏征的官职是人曹官。这是魏征在天庭的官职。整部西游记中,凡人在天庭兼职的只有魏征一人啊。


  龙王在袁守诚的指点下,找魏征的上司唐太宗求情。太宗皇帝也答应了他,并且留住魏征在宫中下棋。谁知道魏征梦中斩杀了龙王。至此,龙王认为自己死得冤枉,就把太宗皇帝告到了地府。那么,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唐太宗在去地府之前,魏征给他交了一个底。他说,陛下您就放心去。地府里有我一个朋友,叫崔珏,是地府判官。我保证陛下还能还阳回来。


  此刻,也容不得太宗皇帝不信了。因为,魏征交代完这番话,太宗皇帝把书信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


  壹


  别人去地府都是黑白无常锁着去的,但是太宗皇帝不一样。他是在御林军马的护卫下,以“出朝采猎”的名义去的。不仅如此,行不多时,就已经有人来迎接了。来的这个人,就是崔珏。


  书中说得清楚,昔日曾为唐国相,如今掌案侍阎王。当然,说他是国相有些夸大了,其实他在李渊时期做过礼部侍郎。但在地府他的职务可真是不低,他掌管着生死薄与勾魂笔,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


  见到太宗皇帝,崔珏是跪拜答话的。他把泾河龙王告状的事情跟唐太宗简单做了一个说明,请他来是阎罗宫第一殿秦广王的意思,要三曹对案。


  太宗皇帝一问,原来此人就是崔珏,总算见到亲人了。赶紧就把魏征的亲笔书信拿出来交给崔珏。


  魏征的信写的很客气。跟崔珏大叙友情之后,然后说,料是对案三曹,必然得与兄长相会。万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阳。


  这话说的非常明白,太宗到这里是来做什么,魏征早就了然于胸。然后直接提出要求就是,放我陛下回阳。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发现,魏征其实对这个事情似乎早就未卜先知了,否则他怎么就敢直截了当要求放太宗皇帝还阳呢?


  那么崔珏看完信之后,就对太宗皇帝说,陛下放心,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看,崔珏也真没拿还阳这事当大事。我们记得,即使是孙悟空到地府给人加寿,也要郑重其事闹腾一番的。虽然说崔判官官职不小,但毕竟他上面还有十殿阎罗呢。那么咱们继续往下看。


  

  ▲唐太宗李世民


  接下来,唐太宗就进城了。结果遇上了李渊和他的两个哥哥建成、元吉。大家说,“世民来了,世民来了”。建成、元吉就上来揪打索命。


  要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在这里还能理解,可是李渊曾经是大唐的高祖皇帝啊。按道理说,崔珏曾经是他的礼部侍郎,理应给李渊安排到一个好的去处,为何他也跟普通人一样滞留在这里呢?那么再看十殿阎王给唐太宗的礼遇。


  十殿阎罗见到李世民,是控背躬身迎迓太宗。而且他们给出的解释是,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那么这里又要提到李渊了,李渊来的时候也有这个礼遇吗?显然是没有的。


  那么说到这里呢,我们基本可以小结一下。唐太宗下地府,泾河龙王的诉状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好像说是要三曹对案,但崔判官说得清楚,那泾河龙王早就已经安排投胎去了,还跟谁对案啊。那么太宗皇帝来地府其实是有人刻意安排的。具体办事人员包括:袁守诚、魏征、崔珏。


  太宗来地府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说,其中一个目的,竟然是要求人间给地府送一个南瓜!


  贰


  与十殿阎罗见过面之后,崔珏作弊在生死薄上给太宗皇帝加了二十年阳寿,太宗皇帝就该回去了。然后太宗也要客气一下。他说,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


  他本来就是客气客气,没想到十殿阎王马上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


  说到这里,一定有许多人奇怪。为什么地府里有冬瓜西瓜,却没有南瓜呢?


  那么我们要好好解释一下了。


  其实,冬瓜西瓜各自代表了东胜神洲与西牛贺洲。如来佛祖曾经说过,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东胜神洲与西牛贺洲的人都是守礼制的,那么对地府敬献冬瓜、西瓜代表了对地府生杀之权的认可与服从。我们看除了南瓜,地府中也没有北瓜。为什么呢?因为北俱芦洲的人也好杀生并且不太服从管理。但相对南瞻部洲来说,他们并没有贪淫乐祸与多杀多争。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要让南瞻部洲接受地府的管理。于是,由人王下旨,向地府敬献南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个南瓜,就代表了以人王的名义,接受了地府的管理。这对地府以后管理起游魂野鬼来,就更加名正言顺了。毕竟说,有许多人,即使死了他也只服人王是不服地府鬼王的。我们看那些拦截太宗皇帝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怨气太重,导致难以投胎重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超生也是需要一定费用的。


  为了躲避这些人的纠缠,唐太宗又在地府借了相良寄存的一库银子,让送行的朱太尉散给那些孤魂野鬼,方予脱身。


  这里有一个细节,太宗皇帝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只有崔珏崔判官。这送回去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朱太尉。


  朱太尉是谁呢?提起此人也是大大有名。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人物,名叫朱买臣。


  叁


  在《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个“如负薪”,说的就是朱买臣的故事。他年轻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妻子逃亡,后来卖柴为生。在卖柴的时候,他还不忘记背诵诗词。结果大家都笑话他。她的老婆为此还和他离了婚。


  后来朱买臣五十岁的时候做了官,她的老婆又要求跟他复婚。结果他把一盆水泼到地上,要求他老婆收起来就可以复婚。这就是“覆水难收”的典故。


  那么说这个典故呢,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朱买臣这人心肠太硬。在送唐太宗到达渭水河的时候,太宗皇帝一路观看风景不愿意离去,被朱太尉“撮着脚”,然后推到河里去了。看来心肠不硬还真不能把太宗皇帝从迷津里拉出来啊。太宗皇帝总算还了阳,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淹杀我耶!淹杀我耶!”


  至此,太宗游地府的故事就算告一段落了。那么我们回想一下,单凭崔判官一人之力,恐怕太宗皇帝没有这么容易回来。毕竟有十个阎王呢。这就说明,至少十个阎王中,还应有熟人旧友。对了,此人就是十个阎王中的阎罗王——韩擒虎。


  韩擒虎本是隋朝大将,他转世阎罗王的事情,居然是在正史的记载之中!


  

  史籍很少记载鬼神之事,而韩擒虎死后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收入《隋书·韩擒虎传》。而《隋书》的编纂者,正是魏征。魏征一个人间能臣,既然能在天庭中兼职人曹官,那么想必他跟阎罗王关系也是不错的。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把韩擒虎转世阎王的事情,在正史中这么堂而皇之的记载。


  这样我们就发现,在隋唐时期,人间与天庭、地府的往来是十分密切的。天上的神仙经常来人间收徒传授武艺,最著名的就是骊山老母,教出两个女徒樊梨花与窦仙童。还有就是与地府的交往。居然一个阎罗王和一个判官,都是隋唐两朝的大臣。


  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地府到底归谁管理?按道理说,地藏王菩萨是地府最高管理者,但记得在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地藏王菩萨是派秦广王到天庭告状的。也就是说,从编制上来看,地府是归天庭管理的。那么,地藏王菩萨又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地位,其实就跟叶挺担任新四军的军长差不多。


  地藏王菩萨隶属佛教,但是整个地府都隶属于天庭。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天庭还是佛教都想把地府管理好。所以前面才说,让人王下旨送南瓜,以进一步确认和巩固地府对人间孤魂野鬼的管理权。


  人王的旨意真的有那么灵吗?这是当然。因为这些孤魂野鬼刚刚从人间来,他们的残存意识当中,还是把自己当成人,自然对人王的旨意有一种天然的尊从。


  记得,大清朝刚刚灭亡,共和之初,袁世凯曾经下了一道旨意。从今以后,所以动物都不许再成精了。于是乎,现在基本看不到成精的动物了。这就是人王旨意的威力。有人说,哇!你说的不对,说这句话的不是袁世凯——嘘!春秋曲笔,该避讳的还是要避讳一些的。


  回过头来继续说唐太宗。太宗皇帝还是很讲信用的。


  肆


  还阳之后,太宗马上就安排人去地府进献南瓜。一个叫刘全的主动请缨前往。结果此人因祸得福,不但自己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连他的老婆李翠莲,也借唐太宗的妹妹李玉英公主的尸体还魂了。而且在阎罗殿,十殿阎王说得明白,他夫妻们都有登仙之寿。这是多么大的福,而这个福的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替南瞻部洲给地府送南瓜有功。至今,西方的万圣节上还有挂南瓜灯的习俗,大概就是于此。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就发现,地府还阳加寿的方法不就是在实现人间与天庭苦苦追求的长生不老吗?


  通常情况下,神仙加寿主要有这样几种渠道:太上老君的仙丹,镇元子的人参果,王母娘娘的蟠桃,东华帝君的太乙金丹,蓬莱三星的藕,赤脚大仙与瀛洲九老的交梨火枣等等。哦,对了,还有就是唐僧肉。


  那么我们看,以上这些物品要么就是很难得,比如人参果和蟠桃;要么就是效果不明显,比如交梨、火枣、藕。至于说唐僧肉,那也不是谁想吃就能吃到的。倒是地府这个加寿最为简单,简单到崔判官大笔一写,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了。


  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想象。事实上这个事情肯定也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说李世民的御妹李玉英,她怎么就没能还阳而被别人借尸还魂了呢?所以说,一切冥冥之中,必定是有一个因果管着。唐太宗李世民加寿,是因为他要完成派遣唐僧取经的任务。还有就是唐僧到了天竺国的那烂陀寺之后,已经一百几十岁的戒贤法师说,我之所以活这么大的岁数,就是因为一直都在等你啊。所以说,人类的寿命长短其实是各方面因果综合作用的结果。


  

  ▲阴曹地府,天地人三界(天庭、地府、人间)之中的地界


  还有就是,不管天上地下的官职,也是经常要更新的。比如这个阎罗王,唐朝时期是韩擒虎,那么到了宋朝时候,就是包拯了。所以有时候,一个在人间叱咤风云的人物,突然就非常壮烈地走了,其实可能是另有任用。咱们就说关羽关二哥吧。本来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那时是何等的豪迈。可是后来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从容就义。那么他去了哪里呢?原来,他是去天庭接替姜子牙担任武圣人一职去了。所以有些事,从人间角度看是一件扼腕之事,但从三界整体角度来看,可能就是正常的人员调动了。


  那么继续说南瞻部洲的事情吧。唐太宗派人送了南瓜之后,算是人王对地府管理人间鬼魂做了一次正式的背书。那么接下来,这些鬼魂还是需要超度啊。当初,太宗皇帝在地府借了相良一库银子的事情他也没有忘记。派尉迟恭找到相良还钱。这相良是说什么都不收。于是,尉迟恭就在当地盖了一座寺庙,也就是现在开封的大相国寺。


  寺庙一建成,大唐皇帝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唐玄奘就是在这次高僧选拔大会上脱颖而出。并且被太宗皇帝封为了“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法师正是在登坛讲小乘教法的时候,被观音菩萨打断,然后告诉他,我佛如来之处,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之后,这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风林秀品西游系列】 番外篇, 每周一更新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风林秀


  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文章2:李世民游地府时,十殿阎君为何对他毕恭毕敬?看看他的前身是谁

  在《西游记》的第十回中写道: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在这一章节中,叙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巡游地府的全部经过。


  看过西游记的人可能都知道,李世民在地府受到了十殿阎王的礼遇,并将他加寿还魂。然而,李世民游地府时,十殿阎君为何对他毕恭毕敬?看看李世民的前身是谁?


  其实若论职位,三界之中,地府的十殿阎王与人间的君王是平起平坐的,十殿阎王完全沒有必要对他“控背躬身”而迎接他。


  里面的原因是因为李世民不仅是人间的帝王,他的前身更是让玉皇大帝见了都得礼让三分的星宿。历史上的李世民巡游地府其实说白了,也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的。


  说到李世民游地府的原因,我们就得追溯到唐朝的一位奇人,他叫袁守诚,是唐朝著名预测大师袁天罡的叔父,他也是一位得道的卜卦大师。


  所以说,高人一直都在民间,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只是一直埋头研究着大自然的奥妙!或许当初袁守诚的行为也是顺应天命,才造就李世民的一番因果祸福的吧!


  袁守诚当时只不过是民间一位卜卦算命的人,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在看来,谁又会注意他呢?然而,他却专门为当地渔民择日卜卦,让他们每次出海捕捞都满载而归.


  不过,袁守诚的行为却惹怒了泾河龙王,因为袁守诚每次给渔民选择的日子让泾河的水族蒙受了巨大损失!于是,泾河龙王决定化为凡人去为难一下袁守诚。


  袁守诚不是卜卦高手吗?泾河龙王就变成一白衣书生亲自前去请他卜卦,要他预测长安城内何时下雨以及下雨的时辰和点数。


  并与他打赌,若卜准了则赠赌金五十两,若不准则要砸了他的摊位。因为泾河龙王为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在没有天庭的特别指令时,他本身就是掌管地方下雨的负责人。


  如果袁守诚说哪天下雨,他就可以不下雨,反之,他也可以下雨。他当时认为,自己这次是稳赢的。而袁守诚卜了一课后却说:“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说得如此精确!龙王一听暗自发笑,心想,我明天偏偏滴雨不下,到时看我不砸了你的摊位!


  殊不知当天晚上,玉帝竟然派人传旨,叫泾河龙王明天司雨,内容与袁守诚的一般无二!这让泾河龙王也深感意外,但是,他为了面子赢回那场赌注,竟然私自改变了下雨的时辰与点数。


  这一下可不得了!他虽然赢了那场赌注,却让自己触犯了天条,玉帝当即派人曹官来处斩泾河龙王,而当时的人曹官也投胎来到了人间,他便是李世民手下的魏征丞相。


  于是,泾河龙王便于梦中乞求李世民,让他替自己向魏征求情,李世民当时也答应了他,泾河龙王于是将魏征来斩自己的时间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醒后便在那个时刻邀请魏征丞相来下棋,殊不知在下棋期间,魏征丞相的元神出窍,赶到泾河杀了泾河龙王。死后的龙王以为李世民失言,其冤魂经常于梦中向李世民索命。


  这让李世民整天都担惊受怕,虽然后来让秦叔宝和尉迟恭在他的寝宫前为他守门后才不再受到惊吓,但是由于长期的惊吓,李世民终于也一病不起!


  就在李世民绝望,准备向大臣交待自己的身后事之时,魏征丞相却告诉李世民,地府中有位姓崔的判官是他的好友,自己可以修书一封,管保李世民的魂魄又能返阳!这让李世民也半信半疑。


  李世民三十岁那年,终于撒手人寰了,朝中大臣们都准备给李世民安排后事,可魏征丞相却出来说道:“暂时还不用发丧,过一天后我主必返魂矣!”而此刻李世民的魂魄却已出窍向地府飘去。


  在地府入口处,李世民便见到了魏征丞相的好友催判官,催判官见了李世民却恭身下拜,并带着他去见十殿阎君,殊不知十殿阎王听说李世民来了,竟然齐齐“降阶而至”。


  这在西游记中曾这样写道:“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当李世民不好意思地作出谦让时,阎王们只是说:“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于是让催判官拿出生死薄来核实,当催判官打开生死薄一看,发现李世民的阳寿果然已尽,应该死于贞观一十三年,阳寿三十岁。


  但是崔判官此时却想到魏征捎给自己的信,于是便悄悄地在“一”字上面加了两横,变成贞观三十三年了。阎王们一看,便决定派催判官送李世民返回阳间。


  说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疑问:李世民既然阳寿已尽,作为人曹官的魏征为何敢委托好友崔判官在地府作弊,篡改他的阳寿?十殿阎王为何也不深查,便信了崔判官?


  同时十殿阎王对李世民为何还那样毕恭毕敬?这里面我想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李世民游地府,本身便是佛界、天庭与地府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天庭人曹官魏征才敢“冒犯”天条去作弊;地府的催判官与十殿阎王才敢装聋作哑地去放关;


  其二,他们想让李世民游地府后,坚定唐朝子民皈依佛法的信念,从而为后面的唐僧取经创造条件;其三,李世民本身便是天上的“帝星”紫微星下界,而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同属于道教六御,有“上治斗极,下统丰都”之责,你说,十殿阎王见他为何不毕恭毕敬啊!


  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文章3:四大判官:凶神恶煞,赏罚分明,惩恶扬善

  民间传说中的地府四大判官分别是谁?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具体承担什么职责?本期内容,就为大家讲讲地府四大判官。


  地府四大判官,虽然长的凶神恶煞,但大部分都心地善良、公平正直,他们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阴律司崔钰,位于地府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惩恶扬善。


  赏善司魏征。生前是唐朝丞相,同时也是地府曹官,曾负责监斩泾河老龙王。相传,泾河龙王行刑前一天,前去向唐王李世民求救,李世民答应龙王请求。次日,也就是龙王行刑当日,李世民宣魏征入朝并将其留下,岂料魏征打起瞌睡,灵魂出窍斩了老龙。被斩杀的老龙怨恨唐王言而无信,阴魂不散整日惊扰唐王。于是,魏征抱剑为李世民守门,这才吓退龙王阴魂。


  魏征一生为人正直,敢于犯言直谏,所以死后被阎罗封为赏善司判官。他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生前行善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行大善者可登天成仙,行小善者可直接投胎为人,免去地狱惩罚,他们只需喝一碗孟婆汤,即可步入六道轮回,投胎转世。


  罚恶司钟馗。生前为雍州终南人,才华出众,唐朝年间,考中状元,却因相貌丑陋不被重用,愤而撞死殿阶。唐王听闻后,赐予钟馗红官袍安葬。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大汉,捉住一小鬼,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钟馗,李隆基梦醒,即刻病愈。


  因钟馗为人刚正,死后被地府阎罗天子封为地府罚恶司判官,他身穿紫色袍服,怒目圆睁,不怒自威。相传来到阴间的鬼魂都要来到孽镜台,显明生前善恶,凡生前作恶者,都交钟馗处置。钟馗的判罚原则是:不忠不孝不悌不信,无耻无廉无义无礼。生前为恶之人,会根据作恶程度,接受惩罚,惩罚完毕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接受二次惩罚。最后来到轮回殿,变成猪牛马等动物,重返阳间。


  察查司陆之道。在《聊斋志异》中又被称为陆判,曾与朱尔旦成为至交好友,曾酒后为朱尔旦换心,朱尔旦得陆判换心后,文思大涨,中了魁元。


  陆之道双目如电,刚直不阿,大义凛然。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


  阴律司崔珏。生前为唐太宗李世民臣子,官拜兹州县令,后升至礼部侍郎,与丞相魏征过从甚密结为至交,为官清正。相传,崔钰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龙王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正是崔珏护唐太宗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死后成为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 他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文章4:魏征作为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西游记》中的世界,凡人与神仙之中并非不可逾越。


  其实,神仙也是凡人做。


  书中说了,魏征在世时就是“人曹官”。什么是人曹官呢?就是天庭派驻人间,管理人间事务的官员。


  在许多明清小说中,都有类似的人曹官,比如包拯,乃文曲星下界,狄青,乃武曲星下界;岳飞,乃金翅大鹏下界;宋太祖乃霹雳大仙下界,宋仁宗乃赤脚大仙下界等等。


  在《聊斋志异》《子不语》等许多古代神鬼小说中,都有朝廷宰辅大臣出行,有鬼神暗中护送的描述。这些宰辅大臣,在古人的观念中,大都是星宿下凡。


  像李世民,是大唐天子,可是来到幽冥时,十殿阎罗亲自走出大殿迎接。李世民十分惶恐,十殿阎罗却说:你是人王,我们是鬼王,大家地位平等。


  事实上,在神话传说中,古代国家帝王号称天子,虽然不是天帝之子,却也是天上高级神仙下界。在神话体系中地位是很高的。


  在《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官拜北极紫薇大帝,每一个儿子都成为星君,许多大臣都成了神仙。商纣王做了那么多坏事,依然成为天喜星。


  历史上的魏征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曾被李世民喻为自己明得失,识对错的镜子。魏征很优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罢了。


问题中就存在两个纰漏:

  1、魏征的确是唐朝的大臣,但同时还是人曹官,是天庭在人世间的使者,属于“神”;


  2、泾河龙王名字里虽有“龙王”二字,但它其实不是真龙,原著中叫“业龙”。业龙就是假龙,徒有龙形而无龙实。而李世民是真龙,泾河龙王只是一个“身具龙形”的假龙罢了。


  那么魏征作为“人曹官”,是如何行使“神”的权利呢?原著《西游记》中一句话讲得清楚: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


现在的《西游记》影视剧对于这一幕大多是这样的剧情:

  玉帝命魏征斩泾河龙王,龙王来求李世民。李世民将魏征请进宫中下棋,故意耽误其斩龙时刻,可不曾想,在下棋的过程中,魏征竟昏昏睡去。唐太宗深以为然,却不知“魏征梦中斩龙”。


  给观众传达的信号是“魏征为了斩龙,特意假借睡觉,骗到了李世民,结果在梦中就把泾河龙王斩了”,以此突出魏征的彪悍。


  而原著中,原本玉帝下的指令就是让魏征“梦斩泾河老龙”:


  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泾河龙王”是个“引线”,魏征是个点火的,目的就是引出“唐太宗地府三日游”一事,而这一切事都是观音菩萨的计谋。


  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竟然跑去大街上算卦,此人连玉帝的圣旨都能推算出来,此等本事竟然在闹市中摆摊算卦。最关键的是偏偏指引打渔人到泾河水域大肆捕捞,却不是为了触怒泾河龙王,还能为了何?


  原著中的泾河龙王就是个“二百五”,没本事脾气大,好冲动惹是生非,用来做“鱼饵”钓李世民,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自然而然——

  泾河龙王找上门,找算卦的对赌;


  不惜触犯天条,算卦的又指点泾河龙王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心存善念,决定拖住魏征,不让他斩龙;


  龙王被杀,冤魂不散,联合十殿阎罗,将李世民弄去地府三日游;


  随后唐僧开水陆大会;


  最后,观音菩萨上门,指点“大乘佛法”,唐僧取经正式提上日程。


  这一切天衣无缝,顺理成章的过头了,太像一个人的阴谋了,而这个人在最后关头才出现。


  综上,魏征不仅身份地位比泾河龙王大的多,连李世民这个真龙都不怕,何况一条业龙;更关键的是,只有引诱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才能钓出李世民这条大鱼,所以“魏征、泾河龙王、李世民”都是普度佛法的垫脚石。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其实就是佛教扩张,抢占道教地盘过程的故事。


  如来佛祖下了扩张任务,观音菩萨主动请缨。观音菩萨,是整个西行取真经行动的策划者和管理者。


  所谓的神算卦师袁守诚,就是菩萨安排用来制造泾河龙王与李世民之间矛盾的。否则,袁守诚再神,也仅是一个凡人而已,如何识破得了变为秀士的泾河龙王。这种能力,也只有二郎神的天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以及高等神仙才能做到。


  同时,观音菩萨应该在天庭也收买了暗线。如来和菩萨都善于用金钱开路呀。孙悟空对战独角兕大王时,就是如来送了十八座金山给太上老君,老君才出面解围。玉帝的天庭,看来也很污秽不堪呀。


  观音菩萨的这个天庭暗线到底是谁,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个暗线,观音菩萨鼓动玉帝下旨给泾河龙王降雨。能够轻易说服玉帝的,必然是天庭的高级神仙。


  泾河龙王敢于改动时辰,并且少下雨量,说明这在泾河龙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过。可是这次却跌了跟头,这也说明观音菩萨在天庭收买的这名暗线很厉害,随时可以在玉帝旁边告别人的黑状。有人说玉帝昏,与此也有关,不明真相,受人摆布么。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时间,从“一十三”改为了“三十三”,都没有什么事。而孙悟空在车迟国对阵虎力大仙,比布云雨时,也可以随时制止风婆婆、云童子、雷公电母,以及四海龙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南极长生大帝,俗称雷神,也是伏羲他亲爹)的五雷法,请的玉帝旨意。由此可见,随时改变云风雷雨的时刻和大小,违逆玉帝旨意,并不是什么大罪。这就足以证明,观音菩萨是要通过暗线,借玉帝之手灭了泾河龙王,然后通过魏征嫁祸唐王。


  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文章5:阴曹地府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关于“地府”的组织结构,主要于中国民间信仰、道教、佛教以及文学作品的融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版本。以下是传统文化中较为常见的描述,综合了不同传说和典籍(如《玉历宝钞》《十王经》等)的设定:


一、地府的核心管理机构1.酆都大帝(北阴大帝)

  地府最高统治者,统辖幽冥世界,道教神祇,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酆都城(鬼城)被认为是地府行政中心(今重庆丰都县即有此传说)。


2.十殿阎罗

  地府的实际管理者,分十个殿宇,各司其职,审判亡魂。名称和职能如下(不同文献略有差异):


  一殿秦广王:初审亡魂善恶,决定直接轮回或移交其他殿。


  二殿楚江王:主管“寒冰地狱”,惩罚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


  三殿宋帝王:掌管“黑绳地狱”,惩处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


  四殿仵官王:执掌“血池地狱”,惩治欺诈、逃税、买卖不公者。


  五殿阎罗王(包拯):最著名的阎王,审理重大冤案,掌管“叫唤地狱”。


  六殿卞城王:主管“枉死城”,收容自杀、横死者,直至寿元终尽。


  七殿泰山王:掌管“碓磨地狱”,惩罚盗墓、离间骨肉者。


  八殿都市王:审判不孝不悌者,投入“闷锅地狱”。


  九殿平等王:负责“阿鼻地狱”(无间地狱),处置极恶之魂。


  十殿转轮王:最终核定善恶,安排投胎转世,发放“轮回帖”。


二、地府其他重要角色1.四大判官

  崔府君(崔珏):首席判官,执掌生死簿,铁面无私。


  钟馗:专司捉拿恶鬼,兼管“罚恶司”。


  魏征(《西游记》设定):人曹官,兼地府判官。


  陆之道:掌管“察查司”,核查亡魂生平。


2.十大阴帅

  地府中负责执行具体事务的十大鬼神统帅,直属十殿阎罗或判官管辖,分工如下:


  鬼王:并非“王级”神灵,而是阴兵首领,镇守地府边界,威慑恶鬼暴动。


  日游神、夜游神:昼夜巡查人间与阴间,记录生灵善恶,禀地府。


  黑白无常(谢必安、范无救):专职勾魂,引渡普通亡魂入地府(黑无常锁恶魂,白无常接善魂)。


  牛头马面:狱卒统领,押解重罪亡魂受刑,镇压地狱暴乱。


  豹尾、鸟嘴、鱼鳃、黄蜂:


  ? 豹尾:统帅兽类亡魂(如猫狗牲畜)。


  ? 鸟嘴:管理禽类亡魂(如飞鸟家禽)。


  ? 鱼鳃:统辖水族亡魂(如鱼虾水族)。


  ? 黄蜂:掌管虫类亡魂(如昆虫爬虫)。


  (注:此四者象征对自然界众生的全面管辖,体现“万物有灵”观念)


3.其他阴差

  孟婆:驻守奈何桥,执掌遗忘轮回。


  夜叉罗刹:地狱恶鬼,协助行刑或追捕逃魂。


三、地府的特殊区域1.十八层地狱

  根据罪行轻重分设不同地狱,如刀山、油锅、火山等,受刑时间以“劫”(万亿年计)为单位。


2.枉死城

  收容非正常死亡者(自杀、战乱等),需滞留至原定阳寿尽时方可受审。


3.望乡台

  亡魂最后眺望阳世亲人的地方。


4.奈何桥

  通往轮回的必经之路,善者平安通过,恶者堕入桥下血河。


四、职能协作与象征意义1.十大阴帅的职责逻辑

  分工明确:黑白无常管“人魂”,豹尾等四帅管“动物魂”,日游夜游管“监察”,鬼王、牛马管“镇压”,形成对阴阳两界生灵的全覆盖管理。


  秩序象征:体现传统社会对“万物有序”的追求,即便死后也需按类别归位。


2.与十殿阎罗的关系

  阴帅是执行者,阎罗是审判者。例如:


  亡魂被黑白无常拘到地府后,先由秦广王初审。


  若亡魂生前虐待动物,可能由豹尾追索其魂,移交宋帝王审判。


五、文化融合特点

  1.佛教影响:牛头马面源自印度神话“牛头马头狱卒”,传入中国后本土化。


  2.道教扩展:豹尾、鸟嘴等四帅,源于道教“六十甲子神”中的动物神演化。


  3.民间想象:十大阴帅的具体形象(如无常吐舌、牛头钢叉)多来自戏曲、小说的艺术加工。


六、文化意义

  地府的结构反映了传统社会的司法体系和道德观念,强调“因果应”和“善恶有”。不同地区传说或有差异(如四川酆都、山东泰山均有地府信仰),佛教的“阎魔”概念与道教结合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阴间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并非宗教经典中的严格教义,而是民间信仰、文学演绎(如《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宗教元素混合的结果。实际研究中需区分不同的版本差异。


  #地府# #阴曹地府是什么结构#


  地府十二曹官姓名推荐搜索词:

  

  1.地府六十位曹官都叫啥名字?

  

  2.地府十二曹官姓名多少位多少库

  

  3.地府曹官名单

  

本文标题:地府十二曹官姓名